首頁 > 范文大全 > 培養幼兒傾聽能力小策略

培養幼兒傾聽能力小策略

2024-08-01 閱讀 4071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

培養幼兒傾聽能力的小策略

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曾說過:“上天賜人以兩耳兩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聞多見而少言。寥寥數語,形象而深刻的說明了“聽”的重要性。傾聽”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習慣,是取得外界信息的關鍵,是幼兒學習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極有可能對孩子今后的學習造成障礙。《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也明確指出:“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只有懂得傾聽、樂于傾聽并善于傾聽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語言的內容、語言的形式和語言的運用方式,掌握與人交流的技巧。我帶孩子們進行游戲時,也會出現孩子不愿意認真傾聽的情況,我就從以下幾個案例出發,分享一些小策略。

案例一:

“玩具城”開始營業了,工作人員換好了工作服開始迎接顧客了,顧客洋洋準備進入玩具城買玩具,這時導購員俏俏說:“歡迎光臨我們的玩具反斗城,請問您想購買什么樣的玩具?”只見洋洋完全不搭理俏俏,直沖進玩具店開始選玩具。可是,選了好一會兒,洋洋有些苦惱了:“哎呀,怎么我想要的托馬斯沒有呢?”他準備離開玩具店,俏俏說:“您要托馬斯嗎?我可以幫您找。”于是,俏俏玩下腰在貨架的最低一層找到了托馬斯。洋洋說:“太好了!”俏俏說:“那請您去……”還沒等俏俏說完他提起禮物就跑了。玩具城的工作人員都向我投訴了這個小顧客。

案例二:

“玩具城”生意非常紅火,顧客一個接一個,顧客桐瑋正走進玩具店選玩具,導購員天天很熱情的接待了桐瑋:“您好,請問您需要什么樣的玩具呢?”桐瑋語速較慢:“嗯……,我想要藍色的托馬斯,還有……“天天沒等桐瑋說完就飛快的去貨架上找到一個藍色的托馬斯遞給桐瑋。桐瑋有些不開心:”哎呀!我說的不是這種,我還沒說……“天天又沒有聽完桐瑋的話馬上又從貨架上拿出一個磁懸浮托馬斯。桐瑋有些生氣了:”哼!我不買了!“正要生氣的走開時,另一個導購員宇澤說:”怎么了?需要我來幫您嗎?“聽完桐瑋的要求后,宇澤為他找到了心愛的款式。而天天也發現了自己的失誤。

在這兩個案例中,顧客洋洋和導購員天天都是不愿意認真傾聽別人說話的,而正因為他們沒有一個良好的傾聽習慣導致了游戲時發生了不開心的事情。那么,讓他們養成一個好的傾聽習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朝一夕的培養才能形成的。于是,我便對這類不愿意傾聽他人說話的孩子做了一些小規劃。

規劃一:多進行指令性游戲。

游戲是適合于孩子身心發展特點的一種非常獨特的活動形式。我在語言游戲、體育游戲中,收集了許多的指令性游戲,一有空閑時間,便會教給他們一些指令性游戲,例如語言游戲“郵遞員“、”傳話”、木頭人““蘿卜蹲”等,需要孩子們認真傾聽每句話的內容后進行回應做動作。又比如民間體育游戲”城門城門幾丈高“、“搶座位”、“丟手絹”等。在游戲活動中玩一些“指令性”游戲發展孩子傾聽能力,培養孩子傾聽習慣,活動中對聽得認真的幼兒給予獎勵,對于沒有認真聽的幼兒告訴他們認真聽有進步再獎勵。這樣經常性的提出要求,幼兒的傾聽習慣就能逐步提升。

規劃二:多贊美幼兒,認真聆聽幼兒的每一句話。

著名社會學家、語言學家卡耐基說:“一雙靈巧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說會道的嘴巴。”在孩子的眼中老師是第一位的,常常模仿老師的行為和語言。因此,我們老師在孩子面前要做個認真的傾聽者,要用心認真傾聽孩子的每一次發言,欣賞他們在表達過程中思維的閃光點。我們可以用面部表情和各種手勢或者一句贊美的話鼓勵幼兒。只要我們做到了,孩子們也會自然而然的學習老師認真傾聽的習慣。

規劃三:換位移情,學會尊重。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受人贊揚,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動力和自身價值。在平日的游戲活動中,我們可以創設情景,讓不認真傾聽的孩子能夠換位思考,體驗自己說話沒人傾聽的感覺。相信孩子們都不會喜歡被人冷落,不尊重的感覺。這樣孩子們也會在心中有一些反思,從而改善自己的習慣。

規劃四:注重語言藝術,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要在語言上多下功夫,注重說話的輕、重、緩、急,通過這些語言、語調、語態,聲情并茂來感染幼兒。開展聽不同聲音的訓練,這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點,如小兔清脆的聲音;大灰狼兇狠的話語;小貓緩慢好聽的聲音;小狗急躁、快速的語調;老人和小孩的不同聲音、語調;還有大自然中風聲、雨聲、雷鳴、閃電的聲音等,通過聽人物,動物的對話,大自然的聲音,讓幼兒分辨不同聲音,培養幼兒善于傾聽的能力。

規劃五:家長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傾聽習慣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家庭、幼兒園、社會一起努力才能有良好的效果。隨著現代教育理論的發展,所提出的“養成教育”,也指出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應該從他們的實際生活出發,并通過日常的、多次的重復,使之自然地形成一種習慣。父母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接觸時間最多的人,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在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使幼兒具備良好的傾聽能力,培養幼兒良好傾聽習慣,至關重要。同時,教師的指導,家長的配合,家園共育兩者不可缺一,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們可通過家訪、家長會、開放日等方式和家長溝通,讓幼兒能更有效的學會認真傾聽。

良好的傾聽習慣是人不可缺少的素質之一,是人與人交往的必要前提,是人進行學習的重要手段。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對其今后的發展相當重要。正如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態度:播種一種態度,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人生!”我們應該針對幼兒的身心特點,培養他們良好的傾聽習慣,讓幼兒在傾聽中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

篇2:幼兒舞蹈教學對幼兒創造性培養

幼兒舞蹈教學對幼兒創造性的培養

內容摘要:創造力的發展是衡量幼兒教育機構質量的一個指標,也是幼兒心理健康的一個標志。福祿培爾早在19世紀就已經將創造力和想象力與兒童的精神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長期以來,在幼兒教育機構中,創造力的培養一直是教師在研究、探討的問題。如何把舞蹈教學中的問題化復雜為簡單,變抽象為具體,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自己所傳授的教學內容進行研究,以變化發展的態度來對待同樣推陳出新的知識。在理念上不斷更新教學方法,積累成功經驗,還要把握好學生的學習方向,確保教學效果和質量。

關鍵詞:藝術教育幼兒舞蹈教學創造性創造力

前言

教學是通過綜合性的藝術教育形式實現素質培養和能力開發的。奧爾夫在音樂教育中,將動作、語言、舞蹈、音樂這個不可分割的行為領域的原則進行了充分的實踐。這與筆者從傳統樂舞思想啟示下的舞蹈綜合性的特征是那么有共同之處。自古我國就有“舞者,樂之容也”的論斷,舞蹈不僅可以把音樂轉化為可見的形象,賦予新的生命,使得音樂更鮮明、深刻、感人,最終產生了單一藝術形式所無法達到的效果。“某種意義上講,音樂(節奏)本身就是舞蹈精靈的一部分,”舞蹈和音樂就如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在時空領域達到高度統一。可以說,有舞必有樂。

創造力,是一個人心理活動的最高水平,是智力培養的目的和歸宿。它是以一定的知識信息為基礎,由心理活動的最高水平達到較高實踐活動水平的綜合能力。幼兒已經具有了創造力的萌芽,幼兒的創造力具有不自覺性、不穩定性、可塑性強等特點,利用他們的可塑性對他們進行早期教育,使其創造力趨向自覺性,讓其處于萌芽狀態的創造力得以發展是早期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舞蹈是一門綜合藝術,本身就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及創造力,舞蹈是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幼兒喜愛的一種娛樂活動。在舞蹈活動中培養、扶植、激發、鼓勵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幼兒舞蹈教學的現狀

幼兒舞蹈是在音樂、繪畫、詩歌藝術大家庭中的一種非常基礎的藝術門類,和其他許多藝術門類一樣重要,一樣不可忽略,更不應該排除在幼兒藝術教育內容之外。但是在傳統的幼兒藝術教育中,舞蹈所占的比重可謂少之又少。原因有很多,幼兒舞蹈教學既沒有嚴格的舞蹈教學任務也沒有某種特定的標準來規范,只是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所采取的一種平常的教育手段,因此很多教師因為對舞蹈本體認識的不足就在實際操作上忽視舞蹈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干脆將其“大膽地”省略。但是事實上,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這是不科學的,從藝術學的角度來講這是不完善的,從人類學的角度來講這是不人性的。“只有把舞蹈包括在內的教育才是合理的教育。”這是從人的天性來定義的,手舞足蹈是幼兒的天性,所以舞蹈是幼兒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我國基礎教育雖然十分強調兒童的藝術教育,其中幼兒舞蹈也做了許多實踐上的探索和操作上的努力但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擺在第一位的是我們的幼兒舞蹈教學沒有一個科學系統的舞蹈教學理論作指導,目前幼兒教師在進行教學操作是也找不到合理、精致的幼兒舞蹈教學理論來學習,直接導致教師不能很好的引導幼兒感受這樣的一個過程:發現----嘗試----體驗----創作。其次表現為許多具體的實施問題,學校因為舞蹈師資的問題而在幼兒教學中就忽視舞蹈活動的加強,而幼兒教師自身的問題是對舞蹈理論與舞蹈觀念的認識不全面和比較淺薄導致把舞蹈視為對極少部分有天賦孩子的特權。舞蹈是孩子天生的能力,從他呱呱落地那刻起他天生就是會舞蹈的。幼兒教師對舞蹈本體的局限性認識是阻礙舞蹈在孩子們身上的普及和發展。

篇3:幼兒園信息教育技術在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上作用

幼兒園信息教育技術在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上的作用

甘肅省臨澤縣第二幼兒園趙榮

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出了著名的成功智力理論。他認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三個方面,而創造性智力是成功智力中極為重要的方面。斯滕伯格認為個體具備成功智力意味著能夠很好的從三個不同方面進行思維:那就是分析性、創造性的和實踐性的。其中創造性思維可以幫助我們一開始就形成好的問題和思想,是思維活動向實際行動轉化的第一步。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創造性教育的首要內容。一般來說,創造性思維是從思維的智力品質角度劃分出來的,它區別于常規思維,它是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方式。因而,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在創造性教育中要開發受教育者的創造力和培養創造精神,最重要的是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幼兒教育是人終生教育的起始階段,在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對于人的一生成長具有重要作用,隨著信息時代快速的發展,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其網絡、多媒體、人工智能特性正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成為推動人類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工具。近些年信息技術在幼兒園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于促進幼兒園管理、教育等各方面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在教學中輔助教學及信息技術學習為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運用多媒體課件和網絡,呈現多樣信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培養創造性思維。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領域的應用表現為多種媒體結合的特性。所謂多媒體的結合指的是信息技術在于學習者進行人機對話時把印刷品、照片、電影和聲音等媒體結合起來的潛在能力。多媒體教學是教學手段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創新意識的培養中具有其它手段無可比擬的優勢。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教育,既便于老師的操作,又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而由于幼兒興趣的提高,自然而然地萌發他們的創造欲望和靈感,促使其智力潛能得到很好

運用計算機提供的各種聲像媒體來調動幼兒的主動能動性,。適時、適量、適度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幫助突破教學難度,大大提高教學的靈活性,發揮幼兒的學習自主性,有利于教師發揮課堂應變能力,有助于幼兒對教學內容的感受個理解,從而激發幼兒創造的火花。幼兒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利用富于動態、伴隨音響效果的多媒體課件,一下就能吸引他們的注意,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例如,在制作多媒體軟件時,可以制作一些動畫,同時配上音樂,來模擬一些事物的動態變化發展過程。把靜的化為動的,把無聲變為有聲的,這樣,既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又激起了幼兒的好奇心,就能激發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人們的學習、對知識的掌握主要通過眼、耳、手等各種感官把外界信息傳遞給大腦中樞而形成的。現代信息技術正是借助于聲、形、光、色的刺激作用,通過動態畫面的展示,為兒童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教學內容形象、具體、直觀,充分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共同參與,開闊了他們的視野,為他們進行創造性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背景。在各種感觀刺激的作用下,幼兒形成形象思維于抽象思維的快速轉換,并不斷促使其思維積極發散,使得他們對同一問題能快速、敏捷地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進行思考,或以相似與相反的方式對表象進行聯想,并不斷地觸發靈感,促進產生新的思維方法,形成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