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結:與家長溝通小技巧

小結:與家長溝通小技巧

2024-08-01 閱讀 5981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小結:與家長溝通小技巧

當孩子第一次進入幼兒園時,首先面臨的是如何適應集體生活,特別是進餐、午睡、入廁等生活自理的問題,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挑戰。然而作為小班家長,最放心不下的也就在此。如今家長對孩子各方面的投資越來越多,卻忽視更是漠視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認為孩子到了一定年齡,自然而然地就學會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

這些生活瑣事在家可以有家人代辦,可到了幼兒園該怎么辦了,這也成了他們最為緊張的話題。于是在與家長的溝通中經常會映射出家長們的心理,我把它歸納為優待和指責。

首先說說優待心理。家長們希望老師優待自己的孩子,比如家長們經常會對老師說這樣的話:“老師,我們家孩子飯吃完了嗎?在家他自己不會吃飯的”,“老師,我們家孩子今天多穿了條褲子,等下小便不好拉”,“老師,我們家的孩子感冒了,麻煩你多注意些,多給他擦擦鼻涕,多提醒他喝喝水”等等,家長的言語無不流露著這樣的心聲,“老師,請你多照顧著我的孩子。”如果我們老師都做到了家長的要求,在家長心目中自然成了好老師的標準。如果有個萬一呢?

這就是我接下來要說的指責心理。當有損孩子“利益”時家長會直接指責有或是暗示性指責教師。例如放學的時候,看見孩子的鞋子穿反了。家長的反應是,把孩子拖到老師跟前,一邊為孩子換鞋一邊語氣生硬地說,“鞋、鞋、鞋一直穿反,你笨死了”說完便往孩子腦門上一戳。當然家長話里藏話,“你們老師怎么回事,沒有給我的孩子把鞋穿正。”還有的家長來園就說,“老師,怎么回事,昨天我領孩子回去的時候,他的褲子已經尿濕了。這么冷的天,你們居然沒發現。孩子生病了怎么辦?”。等等

在家長的指責和要求面前,我們教師不應該為保“好老師”頭銜而去迎合家長。我的做法是:召開家長會。首先向家長說明了生活自理能力對幼兒的重要性――讓幼兒學做力所能及的事,不僅能幫助他們形成自我服務的能力,還能使他們在自我服務的過程中發展動作,體驗成功,增強獨立性。其次我向家長解答了如何處理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遇到的困難。例如當家長看到孩子的鞋穿反的時候,首先要肯定孩子,因為可以看出這鞋肯定是孩子自己穿的,說明孩子在嘗試著做穿鞋這件事;其次再去引導孩子如何辨認左右鞋,比比怎么穿更舒服等。當然也可請老師幫忙,共同幫助孩子分清鞋的左右。還如孩子尿濕褲子的事,家長要把“點”落在:教育孩子尿濕了請求老師幫助上,而非責怪老師。有困難學會求助的方法也是學會生存的能力。等等

這場家長會,會場鴉雀無聲,家長們聽得都特別認真,她們從心里上接受了我的觀點和建議。經過家長會的分析后,家長也開始行動了,在家也教孩子必要的自我服務的技能。

《綱要》也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這就意味著,我們幼兒教師應對家長的教養方式和幼兒園的合作方法進行指導,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然而可悲的是有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的需要,就教幼兒書寫數字、認讀拼音,這些都違背了新《綱要》的精神。因此真心希望我們教師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理論水平來影響家長的教育觀,而非盲目的去迎合家長的需求。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篇2:借助校訊通與家長溝通幾點做法

借助“校訊通”與家長溝通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校訊通家校溝通

摘要:“校訊通”,為學校與家長溝通架設了交流平臺,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架起學校與家長的情感紐帶。。隨著“校訊通”系統的不斷升級,功能的不斷完善,“校訊通”所帶來的家校教育合力將會體現得更加明顯。

做為一名教師,特別是一名班主任,我深深體會到和家長溝通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又是最令人頭疼的一個環節。由于年齡上存在較大差異,在開展家訪工作時常會遇到一些困難,尤其在和家長交流時,往往有很多話要講,卻苦于沒有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自從有了“校訊通”,為我與家長的溝通架設了一個高效的平臺,我與到家長增進了解、相互信任,讓家長成為我強有力的后盾,讓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延伸。

下面就自己使用中的一些做法與大家分享:

一、利用校訊通,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

家長最關心的莫過于他的小孩在校的各方面表現了,包括學習成績、學習狀態、紀律表現、出勤情況、生活情況、與同學關系等方面。班主任掌控著全班學生的各方面信息,及時將學生的在校情況發送給家長,讓家長隨時隨地全面地了解。班主任要抓住這一契機,及時與家長互動,凝聚家校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學生。家長在收到班主任的這些信息時,將會非常感激。不管班主任給家長發送的是小孩好與不好的方面,家長都很歡迎收到,并且愿意協助老師作好工作。這也充分體現了“關愛每一廣泛學生,欣賞每個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本人經常收到家長反饋回來的信息“謝謝老師的關心,給您添麻煩了。我會教育他的。以后還有什么問題,請及時給我信息。”等短信。

二、利用“校訊通”,發送平安短信。學生安全問題是學校、家長共同關心的頭等大事。安全問題時刻牽動著家長的心。隨著不同的時期,選擇不同的安全信息語發送給家長,讓家長關注,讓家長放心。比如:

雨天時期,給家長提醒:“近期雨天路滑,請家長給小孩買好雨具,避免小孩單手騎車,以免發生意外事故。”

流感時期,給家長提醒“受各方面的影響,近期學生流行性感冒的人數增多,為了讓您的小孩能健康快樂地讀書請您留意小孩的健康狀況,及時預防和治療。”

諸如此類,各種安全問題,作為班主任要隨時掌握,及時給家長反饋這些安全信息。本人也正是這樣做的,一年來班級沒有出現過安全事故,家長非常放心。

三、利用校訊通,架起與家長的情感紐帶。每逢節日,不忘給家長們發一條溫馨的短信,如:“月是中秋分外明,祝您天天好心情;皓月當寧灑清輝,美好事兒一堆堆:衷心祝愿您和家人團圓美滿,幸福安康。”、“您好!新春到了,在這歡慶節日里,讓喜氣圍同繞著您,讓快樂追隨著你,祝您與您的家人生活美滿,合家平安!”。這看是一條很平常的祝福語,卻傳遞了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對家庭的關注之情,同時家長也會給老師回以同樣溫馨的祝福。如此一來,讓學校與家庭、老師與家長、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得到進一步的和諧,為今天順利地開展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篇3:老師與家長常溝通是教育孩子好辦法

老師與家長常溝通是教育孩子的好辦法

與家長常溝通,協作教育小學生對家庭長輩的情感態度的形成。小學生在學校接受了關于應該尊敬熱愛長輩和怎樣尊敬熱愛長輩的教育,更重要的要通過小學生與長輩的共同生活和交往實踐形成尊敬熱愛長輩的態度言行。如果家庭教育不配合、不協作,家長對孩子沒有尊敬熱愛長輩的要求,溺愛、縱寵孩子,小學的教育就將落空。如果家長教育不得法,也不會受到好的效果。因此,取得家庭配合、協作教育,是落實幼兒尊敬熱愛長輩教育不可忽略的一環。教師要通過家長了解小學生在家里的表現,交換意見,溝通教育思想,取得共識,爭取家長的配合和協作。以尊敬熱愛長輩表現不理想的小學生為重點,與家長共同分析孩子的實際表現和特點,分析其情感特點形成的原因。教師要指導家長如果對孩子既嚴格要求,又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家庭環境氣氛。教育孩子要尊敬熱愛長輩,并創設機會,引導孩子去實踐。教師要主動與家長經常聯系,互相溝通孩子尊敬熱愛長輩的表現。教師利用班集體的力量,表揚孩子的點滴進步,鼓勵孩子做得更好。實踐表明,做好了以上三方面的工作,小學生尊敬熱愛長輩的工作才能有針對性,并落到實處,取得好的效果。

尊敬老人,意味著一種感恩,意味著繼承,更意味著一個人的人格健全。家長、教師必須從小培養孩子尊敬長輩的習慣,教育孩子關愛長輩。當然,我們也應該在孩子的耳邊叮囑他:要尊敬長輩、聽從長輩教導,努力做個爺爺奶奶心目中的好孩子。尊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讓這種美德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小學生,班集體,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