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培養幼兒自主尊嚴意識體驗幼兒園幸福快樂生活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小結:培養幼兒的自主、尊嚴意識、體驗幼兒園的幸福快樂生活
教育部印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總則第五條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幼兒園的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幼兒的這一特點,注意尊重兒童的合法權益與人格,切實保障兒童權利的實現,使他們體驗尊重與平等,感受自主與快樂,努力實現幼兒的個性發展。幼兒階段是自我意識、自我獨立的萌芽期,也是想象力最豐富、好奇心最盛、動手探索欲望最強的時期。培養幼兒自主性,能激發幼兒的主觀能動精神,把握良好的教育策略,適時、適宜、適度地給予支持與引導幼兒的探索行為,促使幼兒的巨大潛能得到自由釋放和充分開發,調動全部的智慧,去探索、去發現、去嘗試,讓幼兒在幼兒園快樂生活中體驗自主意識,在自主的狀態下主動建構知識與經驗。
一、要注意在日常的生活中啟發和培養幼兒自我作主想法
幼兒來到人世間,要學的東西很多,我們應當堅持從身邊做起,充分利用日常的生活中幼兒常見的事物,開展一些適合幼兒特點的活動,引導兒童去探索,去感受,去體驗。例如;“什么能把手絹洗干凈”活動,就是利用孩子生活中最常見到的事情,啟發幼兒想辦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洗手絹。通過實踐,讓幼兒知道除了肥皂還能用其他洗滌用品把手絹洗干凈,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師和孩子通過談話‘什么能把手絹洗干凈’調動小朋友已有的生活經驗。還可以組織收看媽媽做家務的錄像,讓孩子發現了洗手液、潔潔靈、沐浴露等物品的名稱和作用。實踐證明組織開展‘洗手絹’等類似的活動,幼兒的能力所及,輕易就可以做到,幼兒的活動積極性就會很高。許多小朋友主動把洗過的手絹讓老師檢查,看看干不干凈。活動中我們還發現,有的小朋友還有意識地把洗發水和沐浴露混合在一起進行創造性地嘗試。他們雖然還不了解化學知識,但他們確主動實踐了一種思維。總之,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活躍幼兒的思維,讓幼兒感覺到事物的新鮮,世界的奇妙,生活的美好。
二、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善于發現幼兒自主的潛能
由于每個孩子的遺傳基因不同,出生后所受父母及環境的影響又各有不同,所以他們雖然年齡相仿,但卻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我們幼兒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這種差異,為其提供滿足幼兒不同發展需要的多樣化的條件,使其按照自身的特點和可能性實現富有個性的健康發展。所以,我們在開展日常活動中,就要照顧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幼兒,可劃分不同的活動區,給他們發放不同的活動材料等。例如;美工區,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涂色、描線圖色、自主繪畫的活動材料。益智區,孩子們可以自愿選擇圖畫、數字、地圖等,內容不同、塊數不同的拼圖進行游戲。發現區,幼兒能利用一些成品玩教具、半成品及原始的材料去發現、認識、探索和創造,自主的形成概念。總之孩子們發展需求多樣化,我們的活動就要多樣化。
三、組織興趣活動,引導幼兒參與,鼓勵自主成功
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抓住生活中隨時出現的教育契機,和幼兒產生有效互動,讓幼兒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經驗,體驗學習的快樂,從而培養他們關注生活和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例如,去年秋天,在組織戶外活動時,孩子們看到紛紛飄舞的落葉。不一會,其中有一名叫濤濤的小男孩笑著走到我面前說:“老師,您看我做的小陀螺!”說著他把兩只小手伸給我。在他的手里有一個用樹葉做的小陀螺。他是用一個針形的小葉從一片楊樹葉子中間穿過去,把下邊露出的尖是用來旋轉的支點,上面是用手捻的把柄。我接過濤濤的樹葉陀螺,用驚喜的口氣說:“哇!真有趣,有樹葉做的小陀螺,多有意思呀!”濤濤聽了得意的笑笑,之后,他就大聲宣布:“我的樹葉脫落還能轉吶!”“真的嗎?”我邊說邊蹲下去,等待濤濤的現場演示。濤濤把樹葉陀螺放在地上,用手捻著把柄,試了好幾次都沒有轉起來。我也拿起他的陀螺試了幾次也沒有轉起來。濤濤臉上露出了焦急和疑惑的神情。這時幾個小朋友也一起圍過來,他們也都作了嘗試但都沒有成功。我問道:“小朋友們,為什么樹葉陀螺轉不起來呢?”一個小朋友說:“因為它是樹葉做的所以轉不起來。”又一個小朋友說:“因為它中間不是用小棍做的所以不能轉。”濤濤說:“可能是太輕了,不能做陀螺。”我說:“咱們班里就有陀螺。”幾個小朋友一起說:“我們拿來看看吧。”觀察之后孩子們有了新的看法,大家說,陀螺是圓的,樹葉后面有長長的葉柄就轉不動了。濤濤也明白了說:“樹葉不是圓形的,是心形的,出了個尖兒,周圍的重量不一樣了,就轉不起來了。”我鼓勵他說:“那你能修改一下嗎?”濤濤首先摘去了長長的葉柄,然后他又把樹葉的邊緣撕成一個圓形,又仔細的察看了一下中間的針形葉片。他小心地把樹葉陀螺放在地上,用手使勁一捻把柄,呀!樹葉陀螺轉起來了,孩子們都高興得拍手歡呼。
四、培養幼兒的尊嚴意識,鼓勵幼兒的自強精神
教育學家認為:我們培養和教育孩子應具有三種素質,其中之一就是尊嚴,即在社會交往中應當受到尊重。幼兒園就是一個小社會,幼兒進入幼兒園即是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幼兒園應當為孩子一生有尊嚴的生活打下基礎。
自信是幼兒有尊嚴生活的前提。在幼兒園生活中,教師要信任兒童,從兒童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情感,尊重他們的不同需求。關注、愛護、贊賞每一位兒童,使他們真切感受和體驗到教師對自己的愛。相信自己有優點,努力發現他們的閃光之處,并為每位兒童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從而使兒童感到自己被信任、尊重,情緒愉快、自信。有一天,葉子小朋友笑著對我說:“老師,我給你帶禮物來了!”說著,她從書包里拿出一沓紙。我微笑著接過來,問道:“哇,你給老師帶什么禮物來了?”這時,茜茜、卓卓小朋友也好奇地圍過來觀看。我打開葉子折著的紙,原來這是她在家里畫的一幅幅圖畫。葉子揚著小臉,眼睛注視著我。這時,茜茜卻說了句:“哇塞,拜托,希望你的畫不要把老師嚇壞!”卓卓也哧哧地笑著說:“這畫的是什么呀,我一點也看不出來,而且她也沒有涂漂亮的顏色。”聽著小朋友的話,葉子揚著的小臉慢慢低了下去,小手磨搓著圖畫的一角。我沒有改變自己的動作,依舊在專注地欣賞著葉子的繪畫作品。我邊看邊問:“葉子,你可真棒!你在家里畫了這么多畫呀,你把畫送給老師,老師真高興!你能告訴老師你都畫了些什么嗎?”葉子看看我再看看自己的畫,她又看看我,我笑著沖她點點頭。于是,她開始為我講解自己的作品。我一邊聽一應答著,適時地說上一句:“你要是涂上顏色就更漂亮了。”葉子馬上說:“下次我一定涂上好看的顏色。”我還不時地對她的繪畫技能提出指導性的建議,鼓勵她:你一定會畫出許多更加漂亮的作品!教師沒有直接批評那兩個說話不當的小朋友,而是用自己的行為、言語給葉子以支持,給葉子的作品以肯定、贊賞,說她“真棒!”,這樣既保護了葉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又為另外兩個小朋友樹立了肯定別人、欣賞別人、尊重別人的榜樣。
五、學習掌握生活的技能,培養幼兒自主能力
幼兒的自主的能力往往是從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不斷增強。我們培養幼兒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第一,學習自我服務的能力。
也就是生活自理能力。例如:我們利用“小老鼠穿山洞”活動的情節幫助幼兒練習穿衣服。幼兒邊說兒歌邊學習疊衣服“關上兩扇大門,插好兩個插銷,再鞠一個躬,疊好了。”第二,安全衛生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要經常給幼兒講解和示范用電用氣安全,飲食安全,乘車走路安全等等,讓他們從小就有自我保護意識。第三,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力。如堅持每天刷牙,飯前便后洗手,經常清洗玩具,早睡早起,自己清理自己的床鋪、房間等。第四,和人交往的能力。要使他們從小做起,從幼兒園做起,學會與其他小朋友交往,學會關心和幫助他人。學會尊重師長,禮貌語言。學會謙讓大度。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如:打電話、送禮物等表達自己的感情。學會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等等。在培養孩子的技能方面,老師要作為觀察者多用引導性的語言去啟發幼兒,讓幼兒親身體驗過程,最終把解決問題的權力交給孩子。例如;兩個孩子爭搶玩具,我不是單純的說教更沒有嚴厲的斥責,而是用指導性的語言;你們說這樣游戲還能進行嗎?這樣你們覺得高興嗎|?使幼兒通過思考、體驗,得到感受,能慢慢學會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要注重生活中細節的滲透。例如,在活動室放一個紙簍,孩子們會把碎紙垃圾物放在其中;在玩具柜貼上玩具的標記,孩子會看標記把同一種類的玩具收放在一起;在生活中教師用輕柔的語調、溫柔的目光和幼兒交流,孩子們就會連貫的、從容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正是這些看似細小的生活點滴卻讓幼兒從中得到體驗和感受,對幼兒產生極大的教育影響。
“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這是蘇聯大教育家蘇霍母林斯
基的一句名言。教育的真諦是讓人的價值得到最大的啟蒙與拓展,人的價值的挖掘與體現,又是與每個人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的。作為教師,我們應創設符合幼兒需要的物質及精神環境,讓幼兒獲得自主、有尊嚴的愉快生活,做一個昂首走路的人!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上學期幼兒園中一班家長會小結
**年上學期幼兒園中一班家長會小結
中一班第二學期開學初的第一次家長會在大家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的結束了,自我感覺這次的家長會開得非常的成功,在我們中一班家長的大力配合下,我們班的出席率達到了98%(只有2名家長因為自身原因事先請過假了),這說明我們班的家長是多么的配合我們的工作啊!
在此次家長會中,我們突破以往的方式,以另一種全新的形式來開展,(這是寒假閱讀《爬上豆蔓看自己》一書后借鑒到的。本次會議我分為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向家長們總結了上學期我們班級取得的成績和班費的使用情況,如:班級取得年度考核一等獎,參加體育節獲得獲得器械操二等獎;幼兒發展評估優。部分幼兒參加繪畫比賽分別獲得金、銀、銅等;
第二部分是介紹本學期班級工作計劃,其中包括了本學期班級情況的介紹,教育教學的重點,幼兒園、班級、年級組將要開展的活動,以及家長需要配合的工作。如:早上按時送幼兒來園,不要隨便請假,也不要遲到;認真填寫家園聯系手冊,家長一周不填寫,老師將列出名單黏貼;蒙氏數學作業每周布置一次,家長要指導并給予評價;周五接孩子時間為3點半等。
第三部分是對家長開展“愛心家園”第一期:賞識教育知多少?我將事先準備好的問卷調查表發給家長,這也是源于《爬上豆蔓看自己》一書和我上學期召開家長會時與家長一起分享了一篇美國閱讀課《灰姑娘》之后,對于家園共育的一點想法。我想這是吸引家長積極參與家長會的地方,也是我對于家長工作的創新。從周一收回來的問卷調查來看,家長對賞識教育還是理解到位的,特別是最后家長寫給孩子的一段話,讓我很是感動,其中向蕓熙、尋想想、劉子瑞、廖妍皓家長寫得真好,讓我從中讀懂父母是偉大的,對孩子的愛是的無私。
第四部分是發放家長學校的書籍《家長必讀》,家長都很支持,都愿意學習。
最后在我對家長的感謝聲中結束了本次家長會,家長離開時對我一句句的關心話語,讓我覺得我們老師的辛勤付出沒有白費,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和就是最好的回報,讓我們一起期待孩子們的驚喜吧
篇3:幼兒園見實習小結
見實習小結
今天是見實習的第二天,總的來說,相對于第一天而言,第二天要相對輕松和簡單好多,在基于第一天的基礎上,對于見實習要做的事情已經輕車熟路了。
早晨來幼兒園時,教室還空無一人,我們就早早的準備好了和小朋友問好和交談,沒過多久,就一起去活動場地上進行晨間活動。這一次,我們是和幼兒一起做武術操,一起玩貼燒餅的游戲,之后還去了專用教室聽了一節公開課,中午休息是,趁幼兒都在夢鄉,我們幫指導老師做了一些教具,還主動向指導老師要了下周全天候帶班的教案,在這個時間段內,我們和指導老師討論了一些關于教案的問題,下午的活動都是游戲,因為下周我們實習生都是要帶游戲的緣故,所以游戲的環節我們是非常認真的記錄的。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的的自控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在活動中要多關注,在午休、出操、游戲是都需要老師隨時的指導。大班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較短,所以活動的一開始就要抓住幼兒的興趣。關注也要詳細的。
總的來說,今天的見習是圓滿結束,我們學到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