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在職幼兒教師眼中幼兒游戲分類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小結:在職幼兒教師眼中的幼兒游戲分類
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幼兒游戲的分類可以有很多。帕頓就把游戲分成無所事事、旁觀、單獨游戲、平
行游戲、聯合游戲、合作游戲6種。而皮亞杰又將游戲分為三個階段,即練習性游戲、象征性游戲、規
則游戲。其中,象征性游戲又是幼兒游戲的典型形式。那么在在職幼兒教師眼中的幼兒游戲又會是如何
分類的呢?
對此,我向幾位較資深的老師請教了一番,基本上她們都將幼兒游戲分成角色游戲和區角游戲兩大部分
。籠統地說,角色游戲即表現幼兒社會交往的游戲,例如娃娃家、甜蜜西點屋等;而區角游戲則大都指
桌面游戲。而這兩者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以年齡來區分――角色游戲大都發生在小班、中班;區角游戲
則以中、大班居多。在小班中,由于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尚未得到發展,他們的角色游戲多以平行游戲
的形式進行,玩具的數量、類型等要求多。例如娃娃家中要放置很多不同的衣服、鍋碗瓢盆等,好讓幼
兒的游戲能夠順利進行。到了中、大班,幼兒的交往能力有所增強,漸漸的可以采取協同游戲和合作游
戲的形式,有了爸爸媽媽,哥哥姐姐的分工和各種其他角色的扮演。區角游戲則大致可分為3部分,即
探索、表達表現和生活。探索性的區角游戲是指有記錄的、觀察性的游戲,如開密碼鎖、七巧板、拼貼
機器人等。表達表現性的區角游戲則包括音樂、美術等藝術方面的展現,如刷子畫、故事角等。至于生
活類的區角游戲就是一般的疊衣服、系鞋帶之類的了。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分室游戲,這也是幼兒園課程中重要的一項,它類似于我們的實驗室,提供無法在教
室進行的游戲活動的場地和材料,主要包括種植園地、美工角、創意角等。幼兒可在里面進行建構、探
索,所進行的游戲多為科學類,具有知識結構。
在我曾經見習的幼兒園,角色游戲和區角游戲是交替進行的,每兩個星期交換一次。我想,這實際的情
況也是影響老師們對游戲進行分類的一個重要因素吧。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篇2:小結:教師在幼兒游戲中作用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小結:淺談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作用
游戲是學前階段最基本的一項活動,游戲創造了幼兒的智力開發。游戲可以讓幼兒體驗到快樂,同時也能促進幼兒的發展,只有幼兒是快樂的,才有可能主動,積極參與活動,從而獲得良好的發展。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一、教師是設計者
幼兒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因而好問、好探究,這是幼兒與生俱來的特點。教師要抓住幼兒這種心理,盡可能創造條件,利用周圍的一切事物,為孩子設計各種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游戲活動。
二、教師是導演
游戲好比舞臺劇,教師就是這臺戲的導演,組織站排,講解游戲規則,組織游戲安全進行。
三、教師是道具師
游戲需要大量的道具。有了許多“零散的部分”,就可以將它們結合、再結合,支持及創造出復雜的游戲劇本,使游戲得以生生不息。
四、教師是游戲者
教師要設計一些自己和幼兒共同完成的游戲,不但自己能得到快樂,還能更好的接近幼兒,增進與幼兒的關系,和幼兒像小伙伴一樣,使幼兒親其師信其道。
五、教師是溝通者
當孩子游戲中發生沖突時,教師應將焦點集中在游戲內容而不是聚焦于規范。應對孩子的意圖表示尊重,運用話語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的問題本質,并得以持續原來的游戲。停止游戲、罰坐、反省等行為只能是毀了游戲。
六、教師是評價者
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學著欣賞孩子,通過游戲的行為發現孩子真正的長處;和家長、孩子溝通要從孩子的長處出發,把孩子的優點、教師對孩子喜歡的感覺,傳遞給孩子和家長。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3:小結:談幼兒游戲中合作效應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小結:談幼兒游戲中的合作效應
讓幼兒學會合作,對幼兒一生的發展至關重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要
“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游戲中
獲得的,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生活經驗使他們能夠和同伴進行一般的交往,相互之間所做的游戲,
其類型和內容也愈加豐富,并且越來越多的進行合作游戲,幼兒在合作游戲中能夠增進與同伴的
交往,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與信任,習得并不斷提高社交技能。
【案例一】
一次,豪豪是“娃娃家”的“爸爸”,銘淑是“娃娃家”的“媽媽”,“媽媽”在很認真的照顧
“娃娃”,又是喂“娃娃”吃東西,又是哄“娃娃”睡覺,而“爸爸”卻是一個人在“游樂場
”閑逛,根本不關心“家”里的“媽媽”和“孩子”,我問他寶寶呢?他盡然手一揮,“問娃娃
的媽去,娃娃的媽在照顧呢!”完全是一副事不關己的表情,絲毫沒有想回“家”盡責的意思,
聽得我蒙了。
【案例二】
“哇......”一聲清脆的哭聲打破了游戲時的歡樂氣氛,走進一看,原來是“娃娃家”
的“爸爸”不喜歡“媽媽”,把“媽媽”慧慧趕了出來,今天的“爸爸”是心成小朋友,脾氣非
常大,平時最喜歡的就是班上的淑蘭小朋友,他當了“爸爸”后,把“媽媽”給廢了,自己找了
個“新媽媽”――淑蘭,而且一點商量的余地都沒有,說什么也不同意慧慧當“媽媽”,就在慧
慧傷心哭泣的時候,心成拉著淑蘭一起照顧“娃娃”、一起逛街。
【案例三】
點心店里,本來是兩位“服務生”一起照顧店里的生意,游戲才開始沒一會兒,只見店里只剩下
“服務生甲”,一個人既招呼“客人”,又要擦桌子整理,忙得暈頭轉向,而“服務生乙”不知
何時離開了自己的崗位,游逛去了。
【分析】
游戲是孩子喜歡的活動,孩子在游戲中盡情釋放自己,雖然有時候孩子會表現出那么一點點的“
不乖”,但那就是孩子的真性情,孩子不會掩飾自己,孩子是天真無邪的,如果未了解幼兒想說
什么不要盲目指揮,否則必然抑制和挫傷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我
們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我們才能發現孩子的世界是一片多彩的世界。正確看待孩子的行為,對
幼兒的幼稚行為要給予寬容和尊重。
【指導策略】
在游戲的活動中,教師不可能安排好孩子的每一個角色,也不可能做到讓每一個孩子都滿意,但
能給孩子自由、公平的選擇機會。出現了上述情況,如果教師一味地批評、制止,可能效果會適
得其反,批評的話語不會讓孩子記住下不為例,每一個孩子都喜歡受到表揚,得到老師的肯定才
是孩子們積極向上的動力。為此,我會和孩子談心,引導他來發現由于他的離開或不盡職而產生
的后果,并鼓勵他積極補救,兩人相互合作,爭取“工作”出色。
具體措施:
一、提供和諧的精神環境和豐富的物質環境
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式關系,同伴之間創立和睦相處、團結協作的
環境。這種寬松愉悅和諧的精神環境,能使幼兒萌發合作意識,感受到合作取得成功的快樂,讓
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同伴之間交往合作的樂趣。
二、樹立良好的合作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也是幼兒心目中的榜樣,教師在幼兒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其一言一
行都對幼兒起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注意自身行為,為幼兒樹立正面榜樣。同時同伴也
是幼兒觀察學習的榜樣,因此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導合作能力強的與合作能力弱的幼兒一起游戲。
三、采用循序漸進的合作方法:從最簡單的兩人合作到幾個人一起合作再到分小組合作一步步推
進。對于幼兒積極合作的要給予及時的表揚、鼓勵,肯定孩子的每個進步。
四、讓幼兒掌握合作的方法。
1、讓幼兒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要求,用語言解決各種矛盾多為幼兒創設具體的合作情
景,
2、讓幼兒根據情景學到合作的策略。
3、讓幼兒自己探索合作活動方法
總之,讓幼兒學會合作,調節自我,理解他人,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對幼兒一生的發展
至關重要。我們要從幼兒抓起,從他們的日常生活抓起,從他們最喜歡、最感興趣的游戲活動抓
起,并依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循序漸進地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為今后踏上社會做好準備,讓我們
和幼兒共同成長!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