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幼兒游戲中教師指導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小結:幼兒游戲中教師的指導
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是他們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幼兒能夠從游戲中獲
得許多樂趣,還能促進他們認知、情感等各方面的發展。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幼兒游戲是幼兒主動的自
愿的活動,建立在幼兒自我認識,自我表現的基礎上,由幼兒自身的認知及生活、情感體驗來發展游戲
。但是,在幼兒游戲發展的整個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也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幼兒游戲中教師的指導具有必要性。在游戲中,幼兒借助某些實際生活的經驗并結合豐富的想象
來模仿真實的生活情境,或在虛擬的情境中與其他幼兒交往,玩樂。在這期間,幼兒的一些認知或經驗
是不充足的,因此就需要教師合理的對幼兒施加一定的影響或干預,即指導,來確保幼兒游戲發展的價
值及其教育作用充分實現。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指導貫穿整個游戲的始終,一方面,教師要先創設一些
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游戲環境來間接影響幼兒的行為,使他們對周圍的事物產生興趣,以便更加積極地
投入到游戲中去。另一方面,教師也能直接參與到游戲中,具體實際地指導幼兒游戲,并將他們引向更
深層次,從而不斷地提高幼兒游戲的水平和質量,促進他們身心的全面發展。在幼兒們完成游戲時,教
師還應做適當的點評,總結幼兒游戲中的優缺點,加以表揚或改進。游戲是幼兒自主自由的活動,但這
并不意味著教師對游戲中的幼兒可以放任自流。游戲作為幼兒的基本活動,已成為教育幼兒、發展幼兒
的手段或形式,幼兒游戲的過程就是教師給幼兒施加教育影響的過程,所以教師的正確指導很有必要。
那么什么才是幼兒游戲中教師正確的指導呢?
我認為,教師正確的指導具有三個原則。
一.教師要尊重幼兒游戲的主導權,幼兒是游戲的主體,是促進游戲發展的主力軍。
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介入主要是為幼兒游戲創設合理舒適的環境,為幼兒的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教師
通過介入游戲支持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需要以及已有的生活經驗來進行創造性的活動,讓幼兒在游戲
中展示自我、實現自我。教師的介入要保證游戲開始的自發自主,游戲過程的自娛自樂,游戲規則的自
我制定與自覺遵守,游戲材料的自由選擇與自在操作,游戲伙伴的自由組合與相互合作等,最終使游戲
主體在自由和諧的活動中得到發展。
案例:西西班的“小醫院”
只見醫院的病床上躺著一個小姑娘,一位身穿白大褂的醫生正在用聽診器為她檢查身體,旁邊還站著以
為護士小姐。醫生不停地用聽診器聽聽這里,按按那里,還不時的問這里疼嗎,這里呢?病人一臉痛苦
地回答說疼,特別是肚子那里。護士小姐就在一邊記錄病情。過了一會兒,醫生晃著頭說:“你的肚子
里可能長了什么東西,我們要進一步檢驗才能知道到底是什么病,現在你先休息一下吧。”接著就跟護
士一起來出去商量了。他們走到桌子邊,一邊研究病例,一邊討論該怎么給病人治病。醫生說:“我覺
得應該先做一個B超,看看肚子里有沒有長東西。”護士說:“對的,那應該做什么地方呢,胃還是肚
子?”醫生說:“先做胃吧,可能她有胃病呢,如果沒有的話再做肚子好了。”護士說:“好的,我現
在去給病人打針,讓她準備做B超。”然后護士把病人扶到一張小桌子旁,讓她睡上去,把衣服掀起來
,并拿起一個遙控器在病人的肚子上推來推去。過了一會兒說:“好了,你起來吧,去外面等結果。”
病人出去了,護士拿著化驗單去找醫生,醫生看完說:“哦,她是得了闌尾炎,要馬上手術的,你快去
通知她要住院。”護士匆匆忙忙地跑去通知病人。醫生很快給病人做了手術,病人也很快的復原了。
從這個案例來看,游戲情節的展開是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教師只是為幼兒游戲創設了一個醫院的
情境,再添置一些醫院中常用的醫療器具,如聽診器等,還有白大褂,護士帽。教師在這個游戲中以材
料為媒介介入幼兒游戲,使小醫院的游戲能更順利的開展。至于病人到底得了什么病,該怎么治療,都
是幼兒根據平常的經驗來實施的,他們才是游戲的主體。
二.教師必須仔細觀察幼兒的游戲,教師指導要把握時機,在孩子需要的時候介入才能達到最佳水平。
幼兒在游戲時常常會遇到一些狀況,有的幼兒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而有的幼兒就只會在一邊干站著
,什么也不做,最后失去游戲的興趣,游戲也就中斷了。因此教師在幼兒游戲時要仔細觀察,先給幼兒
留有自主解決問題的余地,又要尋找恰當的時機介入,達到最佳平衡點。
案例:甜蜜西點屋
今天的甜蜜西點屋門前冷冷清清的,服務員巧巧和凌凌站在柜臺邊悶悶不樂,跟整個班級熱鬧的景象格
格不入。而對面的肯德基則生意好的不得了,一派熱火朝天。老師先是看了她們一會兒,見她們始終站
著不動就走過去問她們:“巧巧啊,你們怎么不工作呢?”巧巧說:“老師,今天我們店里的生意特別
不好,一早上都沒有人來買蛋糕,我們沒事情做了。”老師問:“怎么會沒生意呢,你們的蛋糕不是做
的很好吃,很受歡迎的嘛。”凌凌說:“因為今天娃娃家的小朋友過生日,可是她爸爸媽媽很忙,沒有
時間來買蛋糕,對面的肯德基可以買外賣,我們店不可以,他們就去肯德基買了,其他的人也去給小朋
友慶祝生日了。”“哦,原來是這樣啊,那你們也想想除了把蛋糕做的好吃好看能吸引顧客,還有什么
辦法也能吸引顧客呢?”“買一送一,我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看見過很多人買的”巧巧說。老師說:“
對,這是一個好辦法。你們看看對面的肯德基,你們覺得向他們學習可以嗎?”凌凌說:“我可以學他
們一樣送外賣。”“對,這樣,生意不就能好起來了嘛。”于是,巧巧和凌凌很快把各種各樣的蛋糕擺
在桌子上并打出廣告:由于店慶,店內蛋糕買一送一,還有新口味免費品嘗。另外,凌凌也負責送外賣
。這樣一來,西點屋的生意一下子火了起來。
在這個案例中,老師通過觀察發現甜蜜西點屋的游戲不能順利進行,便引導幼兒探索其中的原因,還討
論解決問題的方法,使游戲情節有了突破性的發展,使游戲能夠順利發展,充分體現了教師應該在仔細
觀察后,恰當介入的原則。
三.教師介入的方式可以是多樣的,各種形式融合互補,取長補短。
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介入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分為很多種。按介入的媒介分可以分為以自身為媒
介、以材料為媒介和以同伴為媒介,其中以自身為媒介又可分為旁觀者和游戲者;按教師在介入時的角
色分可以分為平行式介入法、交叉式介入法和垂直介入法。
那么,教師在介入幼兒游戲時可以結合多種介入的形式,取長補短,充分它們的最佳優勢。只有靈活的
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才能有效的提升幼兒游戲的水平,使他們獲得更豐富的游戲體驗和快樂。
案例:西西班的“小舞臺”
小舞臺上有兩個小朋友正在跟著音樂跳舞,她們跳的很好,可是到了某段音樂的時候她們老是忘記下面
的動作,只好重新開始前面的動作。老師看到這點后也加入了她們的行列,和她們一起隨著音樂跳動,
到了那個關鍵的節點的時候,老師還是按照節奏跳著,于是那兩個小朋友也學著老師的動作一起跳。大
概跳了三四遍,老師下來了,坐在下面繼續看著小朋友跳舞。后來又來了一個小姑娘,她不太會跳這個
舞。可是這次老師不是自己上去教了,她讓已經學會了的兩個小朋友交新來的小姑娘,讓她跟在她們后
面學動作,沒過多久,這個小姑娘也學會了。
在這個案例中,老師既是平行式介入也是以同伴為媒介的介入,老師只有一個,她不可能一直一直地去
教小朋友們某些東西,先把一部分的小朋友教會,然后由她們去教另外的小朋友,這種方法也是很可取
的。有時候,孩子間的模仿學習比老師直接教授來的更快更好。
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介入確實很重要,但是,這并不表示頻頻介入幼兒游戲的老師就是一位好老師,幼
兒游戲水平和質量與教師介入的頻率也不成正比。甚至有時,教師的過度介入或不適當介入會干擾幼兒
游戲的正常開展。因此,教師在介入幼兒游戲時必須采用靈活有效的方式,適當介入,才能更好的促進
幼兒游戲的順利發展。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篇2:小結:教師在幼兒游戲中作用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小結:淺談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作用
游戲是學前階段最基本的一項活動,游戲創造了幼兒的智力開發。游戲可以讓幼兒體驗到快樂,同時也能促進幼兒的發展,只有幼兒是快樂的,才有可能主動,積極參與活動,從而獲得良好的發展。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一、教師是設計者
幼兒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因而好問、好探究,這是幼兒與生俱來的特點。教師要抓住幼兒這種心理,盡可能創造條件,利用周圍的一切事物,為孩子設計各種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游戲活動。
二、教師是導演
游戲好比舞臺劇,教師就是這臺戲的導演,組織站排,講解游戲規則,組織游戲安全進行。
三、教師是道具師
游戲需要大量的道具。有了許多“零散的部分”,就可以將它們結合、再結合,支持及創造出復雜的游戲劇本,使游戲得以生生不息。
四、教師是游戲者
教師要設計一些自己和幼兒共同完成的游戲,不但自己能得到快樂,還能更好的接近幼兒,增進與幼兒的關系,和幼兒像小伙伴一樣,使幼兒親其師信其道。
五、教師是溝通者
當孩子游戲中發生沖突時,教師應將焦點集中在游戲內容而不是聚焦于規范。應對孩子的意圖表示尊重,運用話語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的問題本質,并得以持續原來的游戲。停止游戲、罰坐、反省等行為只能是毀了游戲。
六、教師是評價者
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學著欣賞孩子,通過游戲的行為發現孩子真正的長處;和家長、孩子溝通要從孩子的長處出發,把孩子的優點、教師對孩子喜歡的感覺,傳遞給孩子和家長。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3:小結:談幼兒游戲中合作效應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小結:談幼兒游戲中的合作效應
讓幼兒學會合作,對幼兒一生的發展至關重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要
“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游戲中
獲得的,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生活經驗使他們能夠和同伴進行一般的交往,相互之間所做的游戲,
其類型和內容也愈加豐富,并且越來越多的進行合作游戲,幼兒在合作游戲中能夠增進與同伴的
交往,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與信任,習得并不斷提高社交技能。
【案例一】
一次,豪豪是“娃娃家”的“爸爸”,銘淑是“娃娃家”的“媽媽”,“媽媽”在很認真的照顧
“娃娃”,又是喂“娃娃”吃東西,又是哄“娃娃”睡覺,而“爸爸”卻是一個人在“游樂場
”閑逛,根本不關心“家”里的“媽媽”和“孩子”,我問他寶寶呢?他盡然手一揮,“問娃娃
的媽去,娃娃的媽在照顧呢!”完全是一副事不關己的表情,絲毫沒有想回“家”盡責的意思,
聽得我蒙了。
【案例二】
“哇......”一聲清脆的哭聲打破了游戲時的歡樂氣氛,走進一看,原來是“娃娃家”
的“爸爸”不喜歡“媽媽”,把“媽媽”慧慧趕了出來,今天的“爸爸”是心成小朋友,脾氣非
常大,平時最喜歡的就是班上的淑蘭小朋友,他當了“爸爸”后,把“媽媽”給廢了,自己找了
個“新媽媽”――淑蘭,而且一點商量的余地都沒有,說什么也不同意慧慧當“媽媽”,就在慧
慧傷心哭泣的時候,心成拉著淑蘭一起照顧“娃娃”、一起逛街。
【案例三】
點心店里,本來是兩位“服務生”一起照顧店里的生意,游戲才開始沒一會兒,只見店里只剩下
“服務生甲”,一個人既招呼“客人”,又要擦桌子整理,忙得暈頭轉向,而“服務生乙”不知
何時離開了自己的崗位,游逛去了。
【分析】
游戲是孩子喜歡的活動,孩子在游戲中盡情釋放自己,雖然有時候孩子會表現出那么一點點的“
不乖”,但那就是孩子的真性情,孩子不會掩飾自己,孩子是天真無邪的,如果未了解幼兒想說
什么不要盲目指揮,否則必然抑制和挫傷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我
們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我們才能發現孩子的世界是一片多彩的世界。正確看待孩子的行為,對
幼兒的幼稚行為要給予寬容和尊重。
【指導策略】
在游戲的活動中,教師不可能安排好孩子的每一個角色,也不可能做到讓每一個孩子都滿意,但
能給孩子自由、公平的選擇機會。出現了上述情況,如果教師一味地批評、制止,可能效果會適
得其反,批評的話語不會讓孩子記住下不為例,每一個孩子都喜歡受到表揚,得到老師的肯定才
是孩子們積極向上的動力。為此,我會和孩子談心,引導他來發現由于他的離開或不盡職而產生
的后果,并鼓勵他積極補救,兩人相互合作,爭取“工作”出色。
具體措施:
一、提供和諧的精神環境和豐富的物質環境
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式關系,同伴之間創立和睦相處、團結協作的
環境。這種寬松愉悅和諧的精神環境,能使幼兒萌發合作意識,感受到合作取得成功的快樂,讓
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同伴之間交往合作的樂趣。
二、樹立良好的合作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也是幼兒心目中的榜樣,教師在幼兒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其一言一
行都對幼兒起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注意自身行為,為幼兒樹立正面榜樣。同時同伴也
是幼兒觀察學習的榜樣,因此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導合作能力強的與合作能力弱的幼兒一起游戲。
三、采用循序漸進的合作方法:從最簡單的兩人合作到幾個人一起合作再到分小組合作一步步推
進。對于幼兒積極合作的要給予及時的表揚、鼓勵,肯定孩子的每個進步。
四、讓幼兒掌握合作的方法。
1、讓幼兒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要求,用語言解決各種矛盾多為幼兒創設具體的合作情
景,
2、讓幼兒根據情景學到合作的策略。
3、讓幼兒自己探索合作活動方法
總之,讓幼兒學會合作,調節自我,理解他人,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對幼兒一生的發展
至關重要。我們要從幼兒抓起,從他們的日常生活抓起,從他們最喜歡、最感興趣的游戲活動抓
起,并依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循序漸進地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為今后踏上社會做好準備,讓我們
和幼兒共同成長!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