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幫助幼兒學會與他人分享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小結:如何幫助幼兒學會與他人分享
一次午餐后,蛋蛋拿出一個會亮燈的小飛機,小朋友看見了很喜歡,都很想玩玩,可蛋蛋說:“是我的,不給你們玩。”小伙伴們很失望地說:“蛋蛋是個小財迷鬼,我們不理他!”,老師問蛋蛋:“自己的玩具只能自己玩嗎?”蛋蛋低頭不說話,仍然把玩具抱得緊緊的。
我覺得這是對兒童進行分享教育的好時機,便立即到大班借了一個非常好玩的飛天魔棒,當著孩子的面上下擺動起來,孩子們的注意力全轉移過來了,爭先恐后地說:“老師,我想玩。”“老師教我們玩吧!”蛋蛋也跟著叫:“我要玩!我要玩!”我對著蛋蛋說:“飛天魔棒在我手里,你想玩該怎么辦?”蛋蛋毫不猶豫地說:“向您借唄!”“我不借!”我做出一種趾高氣揚的樣子。蛋蛋說:“我只玩一下就還你,不會搞壞的!”“我不想借給你”,我仍然堅持著。看到他很失望的樣子,我緊接著問:“你沒有借到玩具心里怎樣想的呢?”“你不給我玩,我不高興。”孩子們也異口同聲地說:“我們也不高興!我對蛋蛋說:“你看,小朋友們都同你一樣不高興了,自己的玩具只能一個人玩嗎?”經我這一問,孩子們議論開了,帥臣說:“玩具可以大家玩。”默默說:“我的好玩具也給院子里的小伙伴玩。”……蛋蛋不說話了,他把手里的小飛機塞給了帥臣,說:“給你玩吧,不要搞壞了、”我高興地把飛天魔棒給了蛋蛋。
看著大伙兒高興地玩在了一起,我建議小朋友只要愿意,可以帶玩具來幼兒園玩。第二天,各種好玩的玩具出現了,大伙高興地互相交換著玩。后來,大家便還討論可以借別人的玩具回家玩和愛護玩具的辦法,還決定每星期五為分享日,大家可以一起分享玩具、圖書、故事磁帶……這種愉快的自愿分享活動讓孩子之間的友誼更加深了。
【反思和分析】
分享是幼兒不容易做到的事。對于幼兒來講,分享是不能獨占,是把東西給了別人,容易產生被剝奪的感受,年紀小的幼兒會誤以為東西再也回不來了,所以常常產生搶爭之類的糾紛。案例中蛋蛋不愿與人分享玩具,引發了與同伴之間的矛盾,我抓住此教育契機,及時創設了分享玩具的情境,引導明明通過角色換位來體驗,感受被別人拒絕的失望心情,感受分享給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成人不要把孩子的這種表現看作是自私,而應該看到這是孩子的正常行為,要加以耐心引導,分享是自愿的不能強迫。孩子有權對自己的東西做決定,所以我采取的是引導和鼓勵幼兒分享的教育策略,激發幼兒的分享動機和行為。這樣孩子逐步擺脫自我中心,養成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那么在遇到類似的問題的時候我們怎樣讓幼兒學會分享呢?
【教育策略】
1、讓幼兒分享情緒,盛受到他人的關愛,體會他人的心情,學會控制情緒,自己解決問題。
讓幼兒將感受表達出來。案例中我幾次提問,鼓勵幼兒表達被拒絕分享的心情,也讓每一個幼兒都去體驗分享行為帶米的快樂。理解、接納幼兒的感受。當幼兒傷心時,當老師的要蹲下來抱著他的肩頭說:你為什么傷心了,給我們說說吧!要耐心地傾聽幼兒的心聲,讓他們從成人的理解中得到安慰。讓幼兒理解別人真實的情緒情感。如“老師今天生病了,身體不舒服,小朋友們說話小聲些好嗎?”來感受別人難受時的情緒。關心同伴,學會關懷別人:碰到同伴生病或受傷了,問問孩子:你生病時最想小朋友為你做什么,我們可以為他做什么呢?在幼兒發生沖突時,引導他們理解彼此的感受。鼓勵他們用情境再現的方式,說出自己的理由和心情。如:小朋友并不知道你為什么生氣,你能告訴他嗎?
2、幼兒感受合作、分享的意義。
組織參加一些需要合作的活動。如:集體制作―件東西――汽車,,先討論車子的各部分用什么材料來做,再進行分工,確定誰做哪一部分……這樣能使孩子意識到大家一起做事、玩游戲的快樂,逐漸學會更好地與人合作。
及時描述幼兒分享的行為。要具體地描述幼兒究竟做了什么事,使他以后能夠重復這樣的行為,如:你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這樣做非常好。你把那本你最喜歡看的故事書借給小伙伴,你是一個大方的孩子。
評價幼兒分享行為對別人的影響,鼓勵幼兒的分享行為,如:涵涵用了你借給他的蠟筆,他的畫漂亮多了,這是你的功勞。讓孩子享受幫助別人的開心,明白他的分享行為對別人的意義。
3、分享學習和經驗,享受分享的快樂。
分享發現的快樂。認真傾聽孩子每天的新發現,利用晨檢、餐前等過渡時間,讓每個孩子有機會向大家說說自己遇到的開心事,如“我的新發現”“我聽到的新故事”,旅游歸來,和小伙伴一起分享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欣賞照片和當地的旅游紀念品、土特產等。
討論文學藝術作品中人物情緒變化的原因,如:孔融為什么讓梨?他是怎樣想的?分享成長中的變化。把孩子成長的照片制成冊子,和同伴一起分享成長的快樂。
互相展示和交流體驗。帶自己喜愛的圖書、故事磁帶來大家一起聽,講述自己的感受;活動中教同伴做自己喜歡而會做的手工,鼓勵孩子展不自己的作品。
利用一些機會,帶孩子到父母的工作環境中去了解家長的工作情況,回來后交流感受。
4、創造機會,讓物品成為幼兒分享的“橋梁”。
分享食品。分水果時給不在的孩子留一份;帶來的東西好吃,讓其他小朋友也一起嘗嘗;郊游時,幼兒自己帶來的食品可以互相分享;為同伴過生日,大家一起分享生日蛋糕;有好吃的東西,提醒孩子想著帶些回去給媽媽爸爸嘗嘗。
分享物品。當孩子帶來玩具或圖書時,教師可以說:“真棒,小朋友―定很想和你一起玩。”“你用你的跳棋教大家玩,好嗎?”“你做的小飛機真好,能給大家多做幾架嗎?”
5、懂得感恩,學會體諒父母。在家里學會分享,是幼兒擺脫自我中心的第一步。
所有東西都應該大家分享。除了一些孩子必需的營養品,不要給孩子開小灶;父母吃什么,孩子也跟著吃什么。媽媽分食品時,不要先讓孩子挑,而是先給老人。
不要只給孩子買東西。購物時不要只考慮孩子的需要,“我們先去買爸爸要的襯衣,然后給你去挑鞋子,好嗎?”“你需要買鞋,爸爸需要買襯衣。爸爸想讓你先買鞋,他等一段時間再買襯衣。你該謝謝爸爸。”
應該教孩子學會放棄自棄的一些利益,滿足家人的需要。即使家庭經濟比較寬裕,也要這樣做,不要讓孩子認為他的需要永遠是第一位的。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上學期幼兒園中一班家長會小結
**年上學期幼兒園中一班家長會小結
中一班第二學期開學初的第一次家長會在大家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的結束了,自我感覺這次的家長會開得非常的成功,在我們中一班家長的大力配合下,我們班的出席率達到了98%(只有2名家長因為自身原因事先請過假了),這說明我們班的家長是多么的配合我們的工作啊!
在此次家長會中,我們突破以往的方式,以另一種全新的形式來開展,(這是寒假閱讀《爬上豆蔓看自己》一書后借鑒到的。本次會議我分為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向家長們總結了上學期我們班級取得的成績和班費的使用情況,如:班級取得年度考核一等獎,參加體育節獲得獲得器械操二等獎;幼兒發展評估優。部分幼兒參加繪畫比賽分別獲得金、銀、銅等;
第二部分是介紹本學期班級工作計劃,其中包括了本學期班級情況的介紹,教育教學的重點,幼兒園、班級、年級組將要開展的活動,以及家長需要配合的工作。如:早上按時送幼兒來園,不要隨便請假,也不要遲到;認真填寫家園聯系手冊,家長一周不填寫,老師將列出名單黏貼;蒙氏數學作業每周布置一次,家長要指導并給予評價;周五接孩子時間為3點半等。
第三部分是對家長開展“愛心家園”第一期:賞識教育知多少?我將事先準備好的問卷調查表發給家長,這也是源于《爬上豆蔓看自己》一書和我上學期召開家長會時與家長一起分享了一篇美國閱讀課《灰姑娘》之后,對于家園共育的一點想法。我想這是吸引家長積極參與家長會的地方,也是我對于家長工作的創新。從周一收回來的問卷調查來看,家長對賞識教育還是理解到位的,特別是最后家長寫給孩子的一段話,讓我很是感動,其中向蕓熙、尋想想、劉子瑞、廖妍皓家長寫得真好,讓我從中讀懂父母是偉大的,對孩子的愛是的無私。
第四部分是發放家長學校的書籍《家長必讀》,家長都很支持,都愿意學習。
最后在我對家長的感謝聲中結束了本次家長會,家長離開時對我一句句的關心話語,讓我覺得我們老師的辛勤付出沒有白費,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和就是最好的回報,讓我們一起期待孩子們的驚喜吧
篇3:幼兒園見實習小結
見實習小結
今天是見實習的第二天,總的來說,相對于第一天而言,第二天要相對輕松和簡單好多,在基于第一天的基礎上,對于見實習要做的事情已經輕車熟路了。
早晨來幼兒園時,教室還空無一人,我們就早早的準備好了和小朋友問好和交談,沒過多久,就一起去活動場地上進行晨間活動。這一次,我們是和幼兒一起做武術操,一起玩貼燒餅的游戲,之后還去了專用教室聽了一節公開課,中午休息是,趁幼兒都在夢鄉,我們幫指導老師做了一些教具,還主動向指導老師要了下周全天候帶班的教案,在這個時間段內,我們和指導老師討論了一些關于教案的問題,下午的活動都是游戲,因為下周我們實習生都是要帶游戲的緣故,所以游戲的環節我們是非常認真的記錄的。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的的自控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在活動中要多關注,在午休、出操、游戲是都需要老師隨時的指導。大班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較短,所以活動的一開始就要抓住幼兒的興趣。關注也要詳細的。
總的來說,今天的見習是圓滿結束,我們學到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