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活動區時間給予幼兒支持策略之我見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小結:活動區時間給予幼兒支持策略之我見
學習了“活動區活動中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我覺得在組織幼兒活動區的過程中要運用有效的策略給予支持。
首先,和諧的師幼關系。
和諧的師幼關系有助于幼兒更輕松的參與活動區活動,教師除了要創設融洽、豐富的活動區環境,還要注意在活動區用平等、尊重的身份與幼兒互動,細心耐心觀察幼兒活動,努力做活動區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好朋友。
其次,巧妙的空間布局
我想巧妙的空間布局,不僅保證了幼兒活動開展所需要的場地,而且也可以讓各活動區的幼兒又有獨立的活動空間。除了注意動靜交替、方便人員流通,還應該因地制宜、引導幼兒有序擺放活動區材料,材料保證安全,利于幼兒操作。合理的空間布局同樣要注意相對分散、相對開放,利于班級老師的觀察,讓所有活動中的孩子在老師的視野范圍內,就可以避免或減少安全隱患。
另外,適宜的物質材料。
我們都知道材料的投放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水平還有班級幼兒的實際需要、興趣,投放豐富的活動材料對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區活動也有積極的支持作用。如同樣圖書類,小班適合投放內容簡單的繪本類,中班就可以頁面想對多一點的繪本故事類,大班就可以投放更豐富的書本類。
活動區的材料也不是一層不變的,我們在實踐中還是要隨主題活動的開展、幼兒的興趣水平,進行調整、更換和有目的地投放、調整、增減,以滿足幼兒自主活動的需要。
最后,合理的活動規則。
建立合理的活動區規則就是為了實現自由,讓幼兒共享規則帶來的文明秩序以及規則對彼此的約束力。
在實踐中要根據自己班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接受水平,反思、細化、豐富各活動區規則,并且要善于用圖、文、符號等標記隱性地暗示幼兒注意遵守。
以上只是我初淺的想法,平等尊重的師幼關系、巧妙的空間布局、適宜的物質材料、合理的活動規則都有利于支持幼兒有效的開展活動區活動,當然教無定法,在實踐中我們還應該結合實際情況繼續探索。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篇2:幼兒園活動區材料投放及指導
淺談幼兒園活動區材料投放及指導
第二幼兒園劉彩虹
活動區活動是根據幼兒發展的需要和主題活動目標創設立體化育人環境,即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有效運用各種活動形式,幼兒進行自主選擇、自由結合、合作交往、探索發現的學習、生活和游戲活動。它是深受幼兒喜愛的活動之一,是有效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對集體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補充。在活動區活動中幼兒能夠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和能力自主、寬松、愉悅的學習,幼兒進行的是自發的學習,他們積極地與環境發生互動作用。在活動區中,任何主題的提出及材料的投放過程,處處體現隨機性和幼兒的主動參與性,教師的教育意圖在活動中不斷地調整,靈活地實現。而在活動區活動中材料的投放和教師的指導是兩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它們直接影響著活動區活動的質量和開展。因此材料的投放和教師的指導是個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根據不同層次幼兒的發展需求,在活動區中投放適宜的、相關材料。材料的投放是非常之重要而又復雜的,它的重要性體現在缺少材料,就會影響區域活動的正常開展;復雜性體現在既要滿足幼兒的興趣探究,還要保證幼兒探究結果與教育目標一致的。
一.如何投放材料
(一)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將教育目標隱性地體現在材料中,是活動區活動的一大特點。教師在考慮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基礎上,清晰的理解和把握階段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投放材料。即在材料投放時,必須要對本班幼兒當前的培養目標,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有針對性地選擇、投放那些對幼兒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的操作材料。一種材料可以指向多個目標,同時一個目標也可通過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來實現。力求使材料能夠滿足幼兒現階段的實際發展的需要。如在小班投放串珠、系扣子等活動材料,發展幼兒的小肌肉動作,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在中班投放給娃娃喂豆、夾紙團、夾玻璃球和花生米等一系列活動材料,來達到提高幼兒手眼協調能力的目標。又如美工區,在學習了兩邊向中心折后,我們就在美工區投放正方形的紙,以及相關的圖示,給幼兒鞏固練習的機會。配合主題活動,材料的投放更應該體現它的目的性。如主題是我喜歡的民間藝術,那么在美工區可以提供紙和筆、毛線、碎布、剪刀,還要提供各種京劇臉譜、傳統草編等,讓幼兒進行自由創作;圖書區收集投放有關民族習俗、民間藝術等的圖書、掛圖,讓幼兒閱讀欣賞;益智區投放線繩、玻璃球、杏核等民間傳統材料,讓幼兒玩翻繩、拼擺等民間游戲。表演區投放各種民間歌謠、民間樂器、戲曲服飾、大褂等讓幼兒欣賞模仿、嘗試表演。
(二)材料投放的安全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這足以說明安全工作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活動區材料的投放也應該考慮到安全性。為幼兒提供活動材料時,應選擇無毒、無味、對幼兒無傷害隱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
(三)材料投放的層次性。
篇3:教育隨筆:班級活動區設置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教育隨筆:關于班級活動區的設置
我的地盤我做主
活動區活動是幼兒在園的一項重要活動,這學期為了解決大班班額過大,臨時分出了一個新班級。我接手新的班級。新的班級全部的資源就是:1個老師、30個孩子、若干桌椅,新的班級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需要熟悉孩子、創設環境、建立班級規則等,單人單班的壓力可想而知。面對著空空的活動室,我心中犯了嘀咕,我該如何為孩子創設環境?活動區該從何著手開展?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班級的最大的資源便是30個聰明能干的孩子。大班孩子動手能力、創造力都很強,有強烈的任務意識,老師一個人的頭腦和雙手能想能做的事情有限,但30個孩子的力量是無窮的。我決定依靠團隊的力量,師幼合作著手創設活動區。我首先將孩子分成了5個小組,每個小組討論確定一個感興趣的區域,然后由小組長牽頭帶領小組成員選擇活動區的位置、收集活動區的材料、確定玩法等,有需要全班收集的材料,由小組長向班級發出倡議,教師主要聽取小組的意見,提出合理化建議,協助制作一些大型的玩具,其余的工作則交給小組自主完成。孩子們很快就商定了班級區域的種類:表演區、建構區、美工區、語言區、飯店、玩具交換區。這些都是他們在原來的班級經常玩喜歡玩的區域。比如玩具交換區,是小朋友將自己的玩具帶來,放在里面互相交換玩,這個是孩子們在中班就開展的一個區域,十分熱門。各小組確定好位置,做好計劃,便開始熱火朝天地準備起來。我跟孩子們約定,每天上午孩子們盡情地玩,下午區域活動時則是準備材料的時間,有需要制作的玩具在美工區制作。
一個周以后,各個區域初見雛形:表演區有孩子們從其他班級借到的是綢子、演出服、各種自制的打擊樂器,與家長一起制作的頭飾、面具等。玩具交換區有孩子們自帶的若干玩具,孩子們將其分類擺放在紙箱子做成的展示臺上;飯店液化氣、操作臺、飯桌、碗筷、菜肴等幾乎都是孩子們在美工區自制的,這個過程中,我只負責做粗活,比如挖洞、剪、拆等。
經過近兩周的忙碌,孩子們已經可以在區域內開心自主地玩了。接下來,我的任務便是觀察了解孩子們在區域內的活動,了解他們的需要。經過近一個月的實踐,我逐漸發現了活動區的缺陷,比如飯店內食品菜肴種類太少,沒有菜譜,沒有特色;表演區缺少打擊樂器;益智區內可操作的材料不足,活動不具有挑戰性;圖書角內圖書沒有分類,自然角缺少觀察記錄本等。諸多問題的存在導致孩子們在活動區內活動是保持興趣的時間短,個別區域無人問津,比如益智區、圖書角鮮有人問津;許多幼兒喜歡在一個區域內反復玩,不愿意嘗試其他區域的活動……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孩子的事情還是要讓孩子自己解決,而如何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反思自己這一階段對區域活動的指導,我發現自己一直不夠重視活動后的評價分享環節,這也是這些問題一直存在沒有解決的問題所在。找到原因,接下來我就重視每天的活動后的評價環節,引導每個小組說說自己區域存在的問題,找找原因,想想辦法。我再將自己發現的問題拋出來,請孩子幫忙解決。經過幾次討論,各小組分別歸納出各自區域存在的問題,并將這些問題記錄下來,在逐一提出解決方案,并著手解決。比如飯店菜譜由美工區活動人員負責繪制,再根據菜譜自己動手找替代物或動手制作。益智區將學過的加減運算融入棋類游戲中,提高益智游戲的挑戰性,吸引大家參加;圖書角設定出分類標志,推出“新書推介”欄目,向幼兒介紹本周新書的種類及內容;自然角分組裝訂記錄小冊子,組內成員輪流記錄植物生長情況。活動區的更新進一步引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好勝心,孩子們這一階段的游戲興趣明顯提高,對活動材料的收拾整理也更有條理性。
我和孩子的活動區口號是:我的地盤我做主!將活動區真正還給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自主的機會,這樣既解放了老師,也鍛煉發展了孩子!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