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指導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區一般策略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教師指導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區的一般策略
我將結合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受,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談談我的看法:
(一)教師通過游戲材料指導
活動區是幼兒在教師準備的環境中進行的自由、自主、自選的活動?;顒訁^開展的前提是有一個“有準備的環境”,所以我認為材料在活動區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材料的層次遞進引導幼兒逐步的發展,給予幼兒的活動的方向。
例:在小班美工區(做糖果),開始的時候我們提供了泡沫板剪成的小糖心、皺紋紙,讓幼兒學習包糖果的技能。在幼兒差不多學會包糖后我們提供了貼有顏色標記和數字標記的口袋讓幼兒學習裝糖,把幼兒學過的數學知識有機地融入到了游戲中,提高了幼兒對顏色、數字的認識。最后我們把糖果放到了我們的角色游戲區――糖果店,讓幼兒買賣糖果,這樣不但有助于幼兒角色意識的確立,還培養了幼兒的交往能力。
(二)教師的參與指導
教師首先要正確給自己定位,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對幼兒的指導常常表現出兩種極端:過度干預、放任不管。游戲是幼兒自由自主、自發的行為,教師過渡地干預游戲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在成人的影響下缺乏對角色的想象和創造,從而失去對游戲的熱忱。第二種放任的行為雖然強調了幼兒的主體性,但是忽略了教師在游戲中的指導作用。盡管沒有成人對游戲的介入,幼兒也能在游戲中自我發展,但是有沒有成人的介入和指導,幼兒的發展還是有區別的。不論是以上的哪種方式,都不利于教師判斷介入幼兒游戲的時機,所以說找準時機很重要,我們需要觀察幼兒的游戲。
在很多時候,小班教師都是以“伙伴”的形象平行介入幼兒的活動區的,通過相互學習和模仿,幼兒會在游戲的過程中逐漸把這種模仿內化為自己的經驗。
中班的話,教師可以給予幼兒設置情境,引導幼兒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師給予的任務。比如在中班的建筑區,我讓孩子給憤怒的小鳥搭房子的時候,剛開始他們各歸各玩,忙的不亦樂乎,后來我問他們:“想不想給憤怒的小鳥們搭個游樂場呀?”“游樂場可是很大很大的,有些什么呢?我們可以怎么分工來搭呢?”幼兒就討論開了,一個說我來搭他們的臥室,一個說我買給他們搭摩天輪。由于確立了共同的主題,所以孩子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了游戲中。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幼兒園活動區材料投放及指導
淺談幼兒園活動區材料投放及指導
第二幼兒園劉彩虹
活動區活動是根據幼兒發展的需要和主題活動目標創設立體化育人環境,即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有效運用各種活動形式,幼兒進行自主選擇、自由結合、合作交往、探索發現的學習、生活和游戲活動。它是深受幼兒喜愛的活動之一,是有效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對集體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補充。在活動區活動中幼兒能夠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和能力自主、寬松、愉悅的學習,幼兒進行的是自發的學習,他們積極地與環境發生互動作用。在活動區中,任何主題的提出及材料的投放過程,處處體現隨機性和幼兒的主動參與性,教師的教育意圖在活動中不斷地調整,靈活地實現。而在活動區活動中材料的投放和教師的指導是兩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它們直接影響著活動區活動的質量和開展。因此材料的投放和教師的指導是個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根據不同層次幼兒的發展需求,在活動區中投放適宜的、相關材料。材料的投放是非常之重要而又復雜的,它的重要性體現在缺少材料,就會影響區域活動的正常開展;復雜性體現在既要滿足幼兒的興趣探究,還要保證幼兒探究結果與教育目標一致的。
一.如何投放材料
(一)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將教育目標隱性地體現在材料中,是活動區活動的一大特點。教師在考慮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基礎上,清晰的理解和把握階段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投放材料。即在材料投放時,必須要對本班幼兒當前的培養目標,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有針對性地選擇、投放那些對幼兒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的操作材料。一種材料可以指向多個目標,同時一個目標也可通過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來實現。力求使材料能夠滿足幼兒現階段的實際發展的需要。如在小班投放串珠、系扣子等活動材料,發展幼兒的小肌肉動作,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在中班投放給娃娃喂豆、夾紙團、夾玻璃球和花生米等一系列活動材料,來達到提高幼兒手眼協調能力的目標。又如美工區,在學習了兩邊向中心折后,我們就在美工區投放正方形的紙,以及相關的圖示,給幼兒鞏固練習的機會。配合主題活動,材料的投放更應該體現它的目的性。如主題是我喜歡的民間藝術,那么在美工區可以提供紙和筆、毛線、碎布、剪刀,還要提供各種京劇臉譜、傳統草編等,讓幼兒進行自由創作;圖書區收集投放有關民族習俗、民間藝術等的圖書、掛圖,讓幼兒閱讀欣賞;益智區投放線繩、玻璃球、杏核等民間傳統材料,讓幼兒玩翻繩、拼擺等民間游戲。表演區投放各種民間歌謠、民間樂器、戲曲服飾、大褂等讓幼兒欣賞模仿、嘗試表演。
(二)材料投放的安全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边@足以說明安全工作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活動區材料的投放也應該考慮到安全性。為幼兒提供活動材料時,應選擇無毒、無味、對幼兒無傷害隱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
(三)材料投放的層次性。
篇3:農村幼兒園在活動區開展活動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農村幼兒園如何在活動區開展活動
區域活動是幼兒在教師有目的、有意識的引導下,以個別或小組的方式自由合作、探索和學習,在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身體、情感、認知等方面發展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這種活動方式越來越受到幼教工作者的認同,如何合理利用農村的自然資源,探索適合本地幼兒的區域活動,是我們面臨的問題。我們幼兒園因地制宜、結合農村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農村鄉土資源,找到適合農村幼兒園的區域活動,讓幼兒在自主活動中獲得快樂的體驗。
一、挖掘鄉土資源,開展活動區活動
我園雖地處偏僻的小山村,但也有取之不盡的教學資源。我園周圍有樹林、田地和小河,只要有效地開發和利用,都會為活動增加色彩和活力。
1.根據農村特點,為幼兒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
能夠在活動區中為幼兒提供適合他們操作的材料,是傳統教育向主動式教育的轉變。為了給幼兒提供他們熟悉又不需要大量資金的操作材料,教師應集思廣益。我們園的一位教師無意中發現家里的一處山溝中有一種特殊土質的紅色黏土,粘性極強,教師們就到山上把紅粘土挖回來,經過加工,不但可以代替橡皮泥,還可以滿足幼兒的操作欲望。教師還適時地引導幼兒將動手操作與數學活動相結合,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按規律排序等。除此之外,農村還有很多隨手可得的材料,如石頭、蛋殼、廢紙盒、種子、蔬菜等等,我們發動家長共同為活動區搜集材料,在班級創設了廢舊材料回收站,把材料分類收集,讓幼兒有選擇的機會,使每個孩子都得到自己喜歡的材料,并嘗試制作自己喜歡的玩具和圖畫等。經過我們的努力,不但充實了活動區,而且在活動中使幼兒得到了美的薰陶,同時也產生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按照季節特征,選擇豐富的自然資源
新《綱要》要求“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資源,擴展幼兒生活空間和學習空間”,這對農村幼兒教育格外重要,可以充分發揮農村特有的自然條件。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也是家鄉最美的季節,同時也是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重要時期。教師選擇這一時期與幼兒共同到野外采集樹葉、玉米皮、秫秸等,整理后放在材料區,讓幼兒利用這些材料設計自己心中的秋天。幼兒還對這些隨手可得的“土產品”有濃厚的興趣,在采集樹葉時,他們發現樹葉生長的形態各異,有對生的、輪生的、有由綠變黃的、有由綠變紅的等等。幼兒從認識樹葉、樹葉找家、制作樹葉標本、樹葉粘貼畫的活動中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大自然蘊涵著無窮的價值,也給幼兒帶來了無窮的歡樂。
二、根據農村特點,積極創設活動區
1.根據教育目標構建活動區,讓活動區與主題互動
我們通過對《綱要》的學習,了解到區域活動是幼兒自我發現、自我學習、自我探索的活動,寬松的活動氣氛能滿足幼兒的需要。所以,在設置活動區時,我們注意教育目標的實現,引導幼兒參與,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比如,“承重實驗”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在此活動中,為了讓幼兒能夠直觀地了解其意義,激發探索欲望,教師首先在科學角為幼兒提供了操作材料:木塊、厚薄不同的紙、雪花積木等,讓幼兒自己玩,教師給予適時的指導,當幼兒產生興趣后,教師才組織他們活動,這樣的教育效果非常好。
2.區域活動是集體教育活動的延伸
數學活動對幼兒來說是最抽象、最難理解的內容,加之幼兒的認知水平不同,教師很難把握數學活動。這時,區域活動就發揮了它特有的教育功能。例如,排序是幼兒園中大班的重要教育內容,僅憑一兩節課的集中教育很難達到教學目標。因此,我們將排序結合在區域活動中:教師在活動區投放幼兒熟悉的材料石子、樹葉、種子等,讓他們在玩穿手鏈、擺石頭的過程中觀察、分析和發現有規律排序的奧秘,在多種多樣的玩法中表現出積極的求知欲望,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提高了與同伴的交往水平,教師適時組織幼兒交流各自的玩法和規律,幫助幼兒提升經驗水平。
3.活動區的活動可以生成新的教育目標,生成新的主題
活動區為教育目標服務,同時以幼兒興趣點為主角設置的活動區會生產生新的教育目標。比如,在夏季的一場雷雨過后,陽臺上爬上了許多蚯蚓,幼兒都在圍觀并議論,教師建議把蚯蚓撿回來養殖,他們就自己動手給蚯蚓建了兩個土質不同的家。在這個養殖角,幼兒不斷產生新的想法,教師加以指導,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方法不僅豐富了活動區,還讓幼兒學習到了新的知識?!膀球尽边@一紀實活動獲得了省級紀實活動二等獎,這樣的活動還有很多,如“螞蟻”、“有趣的石頭”、“白菜生蟲子了”等等,這些活動真正體現了活動區為教育目標服務的功能。
4.創設開放的戶外活動區
由于農村幼兒園游戲材料和活動器材較少,滿足不了幼兒的需要,我們建立了“人盡其能、物盡其用”的樸素價值觀,因勢利導地開展戶外活動區活動。首先,利用鄉土材料,自制豐富的活動器材。春夏之際,我們利用馬蘭葉制成鞭子,玩騎馬游戲,或編制蜻蜓玩捉蜻蜓游戲;秋天時,我們利用玉米皮編成辮子,玩過河、走平衡的游戲,制成飛鏢練習投擲等。其次,挖掘傳統游戲的教育價值。農村傳統的游戲有幼兒熟悉、材料已獲得的優勢,對農村幼兒發展有一定的教育價值。因此,我們充分發揮了鄉土游戲的鍛煉功能,賦予傳統游戲新的生命力。比如,滾鐵環、滑旱冰車、踩高蹺、竹竿游戲、搖大繩、翻繩、編花籃等,這些游戲都是幼兒百玩不厭的,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幼兒戶外活動區的活動內容,而且讓幼兒達到了鍛煉身體的目的。最后,為幼兒創設開放的戶外活動區,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合作交往機會。我們利用農村具有開闊的活動場地這一優勢,改變過去以班級為單位的活動方式,進行戶外混班游戲。
總之,通過區域活動的開展,不但使我園教師的觀念有了很大轉變,更好地發揮了教師的潛力,同時也促進了農村幼兒的和諧發展。在不斷摸索、總結、創新與反思的過程中,豐富的鄉土材料給我園活動區活動帶來了活力,還為我們幼兒園帶來了特色、活力和希望!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