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總結:體育活動中教師指導介入方式

總結:體育活動中教師指導介入方式

2024-08-01 閱讀 7280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總結:體育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介入方式

《綱要》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其中,教師所處的引導者的

地位是不容忽視的,教師的“導”應融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教師的“導”更應適時、適度。

體育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介入方式在各年齡段體現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我針對班級幼兒(托班)的發展特

點考慮2-3歲孩子的理解以及自控能力上的欠缺造成活動組織上的困難,在以往的托班體育活動的組織

上具有較大的隨意性。為了解決存在的現狀,擬列了以下幾點策略:

一、.順應孩子喜好,適時調整游戲規則。

集體游戲的規則一般都是有老師制定的,這對于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基本能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游戲

,但對于托班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受新鮮事物的刺激,一成不變的游戲規則很容

易讓幼兒失去耐心,失去興趣。有時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可能會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改變游戲的規則,

例如:“小孩小孩真愛玩”的游戲,游戲的規則是讓孩子摸教師指定的物品后跑回來,但在有次玩這個

游戲的時候,班里有個特別調皮的小朋友,每次當大家跑回來時,他總是爬回來,跳回來或走回來,一

個人像在耍寶一樣,而且他的這一舉動讓很多孩子都紛紛效仿,于是我干脆順應孩子的喜好,改變游戲

規則,每次都讓孩子以不同的動作回來(高個子走回來、矮個子走回來、小兔子跳回來、小烏龜爬回來

……),調整游戲規則后,孩子們聽得更仔細,玩的更開心,更投入了,也沒有孩子再違反游戲規則了

。像這樣順應幼兒的喜好,以幼兒自發產生的游戲規則變得更能順應孩子的興趣,更利于孩子們的各種

動作的發展,并可以以規則要求,非常自然地控制幼兒的活動量。

二、關注孩子個體差異,因人施教。

《綱要》指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

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俗話說:千人千面,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但由于遺

傳、環境、家庭情況、年齡各有不同,幼兒個體間存在一定差異,都有自己個性化的表現方式,教師應

正視個體差異,善于抓住教育契機,滿足幼兒的需求,因人施教,盡可能挖掘幼兒的各種潛能,使每個

幼兒在寬松環境中,獲得成功體驗。

1、同伴效應

戶外活動時,小朋友在玩皮球。托班的小朋友動作缺乏協調性,拍皮球對于多數幼兒來說都是比較

難以完成的一個動作,但也有極個別的孩子能夠熟練拍球。就如我們班的嘉怡,她的月份相對于班上別

的小朋友來是比較大的,而且運動能力也比較強,已經學會了拍球。她嫻熟的動作讓一旁的胡鑫很是羨

慕,也想學著拍,但總是控制不住球。看到她有些著急,我走過去,給她做動作示范,鼓勵她,并讓她

觀察嘉怡是怎么拍的,而嘉怡也非常自豪地示范,一次次的練習都沒成功,但她并不氣餒,終于在若干

天后可以連續拍兩個了,孩子高興地告訴我她會拍球了,一臉的成功。胡鑫是班上動作發展比較弱的一

個孩子,在參與和動作相關的活動中往往信心不足,但在這個活動中,可以發現她的動作發展仍然具有

很大潛力,雖然遇到困難,但在同伴和老師的幫助下,她重拾信心,勇于嘗試,從而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因此,問題并不在于孩子的發展水平怎樣,而在于有沒有機會讓她去發展,在學習的過程中,同伴和

老師的幫助示范很重要,尤其是同伴的示范,這不僅是因為因為同伴之間的互動是比較相接近的發展水

平上,使兒童的的學習更為有效,而且這樣做也有益于發展兒童的社會性,使他們在合作*同學習。

2、滿足孩子的需求

也是在拍皮球的活動中,因為不大會玩,很多孩子都抱著球不知所措,于是我就招呼孩子們和我一

起玩,可李佳成卻只是抱著球站在那里看著我們,并不加入,我沒有多加勉強,帶著其他孩子玩起了皮

球。孩子們在我的帶動下很快就玩開了,有的拋,有的滾,還有的兩兩合作。這時我再次對李佳成發出

了邀請,原先抱著球一動不動的濤濤這次沒有拒絕我的邀請,抱著球走了過來,我和他玩起了拋接球的

游戲。在活動中應滿足特殊個體的需要,不強求他一定互動,允許孩子在不妨礙集體活動的情況下游離

在外,等待、觀察,當孩子的個體需求滿足后,再通過引導,相信其能以一種自愿,穩定的積極的情緒

加入到與老師與同伴集體互動的活動中來。

3、鼓勵推動

對于托班的一些孩子來說,由于動作發展不協調,導致不能大膽進行身體運動,調整自己身體運動

的能力較弱。膽子小,活動中自信心不夠。但又因為活動具有的挑戰性和趣味性吸引孩子一遍一遍嘗試

,作為我們老師對于這樣的孩子要因人而異,需要耐心和等待,多給鼓勵和幫助,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并且當孩子在動作發展中確實遇到困難時,老師一定要抓住時機,稍稍在孩子身后“推一把”,從而促

進孩子發展。

三、給予孩子自主發展的空間

在體育活動中,多是教師講、幼兒聽,幼兒機械模仿,教師進行示范動作時,幼兒總是圍著教師轉

,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幼兒學得死,學得厭,如何讓幼兒在積極主動的活動中得到

發展,教師除了必要的示范外,更多的是引導幼兒自主進行探索和思考,啟發和鼓勵幼兒自己去發現和

創造各種玩法。

2-3歲的孩子處于對新鮮事物的探索階段,此時他們對新奇事物特別感興趣,投放的許多材料都十

分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和喜愛,作為教師,不是急于教會他們玩的方法,而是先耐心地看一下孩子的反應

,看看他們會用那些材料干什么,怎么玩,再切入或調整教師的計劃。例如在一次玩沙包的過程中,我

的目標是讓孩子練習投擲,可當孩子拿到材料后,卻玩出了多種玩法,拋、接、扔,讓我吃驚的是昊昊

小朋友居然把沙包夾在雙腿中間玩起了夾包走的游戲,其他孩子紛紛效仿,于是我及時調整了計劃,讓

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練習。我看到孩子在互動模仿中得到了新的發展。所以教師在組織練習一些

動作技能時,不是手把手地教,而是要采用示范的方法,讓孩子觀察吸收、加工、模仿、調整,使他們

有個自我發展的過程和思考調整的過程。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根據孩子的玩法不斷調整、啟發、

引導,鼓勵孩子創造性地使用活動材料,玩出多種玩法,拓展孩子的游戲思路,發展孩子的多種能力,

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拓展孩子的思維。

四、情境帶動,提高活動趣味性。

托班的小朋友對單一動作練習容易失去興趣,尤其是在一些沒有器械的徒手動作練習當中。例:跑

步。在冬季的時候,為了增加幼兒的活動量,晨間活動開始時會帶領幼兒跑跑步,但往往出現何種情況

,沒跑一會,就差不多只剩老師在那跑,小朋友都玩別的去了,如何讓幼兒自愿參與呢,如何調動幼兒

的積極性。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來自于他們的興趣,觀察到平時幼兒最喜歡你追我趕,并且樂此不彼

,于是我改變了我在前面領跑的策略,設置了第一個情境:我跑孩子們追。從形式上其實還是一樣,我

在前面跑,孩子們跟在我后面跑,但因為有了一個追的情境,滿足了孩子們的興趣需要,情況就大有轉

變,孩子們又重新參與了進來,中間我注意調整速度,適時讓幼兒抓到幾次,讓幼兒體驗勝利的喜悅,

有情感上的滿足,又控制好了活動量,提高了幼兒的積極性。第二情境:救出同伴。我讓自己變成大灰

狼,抓到一只小白兔(抱著其中一個小朋友跑),孩子們要從我手里救出同伴,大灰狼和小白兔永遠是

孩子們成長過程中故事的代表形象,從大灰狼手中救出同伴,那是一件多么勇敢的事情,孩子們自覺自

愿地跟著我跑起來。不斷變化的情境使原本單一的跑步練習一下子變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體育活動中教師適時、適度的指導,會有效地調動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適

時、適度的指導也正是《綱要》精神中“尊重幼兒”這一重要思想的集中體現。而在逐漸摸索的過程中

我也認識到教師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要講究策略,要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要發現幼兒的興趣點,要

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只有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才能使每一位幼兒得到發展。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篇2:總結:幼兒園體育活動中熱身運動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總結:幼兒園體育活動中的熱身運動

熱身運動從字面看就是讓能使身體熱起來的運動。熱身運動字條解釋又稱準備運動,前者因生理反應而得名,后者則屬一般性概念。熱身運動,是某些全身活動的組合;在主要身體活動之前,以較輕的活動量,先行活動肢體,為隨后更為強烈的身體活動做準備,目的在于提高隨后激烈運動的效率,激烈運動的安全性,同時滿足人體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鍛煉之前,人體的機能能力和工作效率不可能在一開始就達到最高水平,因而需要通過熱身調整運動狀態。熱身運動能提高肌肉的溫度和人體的體溫,從而保障運動安全性。而且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調節心理狀態,快速投入運動。

熱身運動是任何運動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中熱身運動是必不可少的。熱身運動應該以簡單的輕松的動作開始,循序漸進讓身體適應更高強度的練習。

熱身運動能夠減少幼兒在運動中的損傷。如果不適當的運動使幼兒扭傷或者摔倒,可能就會一定程度的降低幼兒的積極性,所以正確有效的熱身運動才能更好的開展下面的活動。

熱身運動可以提高幼兒的興趣。因為熱身運動可以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教師需要有創新的熱身運動并與幼兒的興趣練習起來,使幼兒對此次活動有濃厚的興趣,幼兒就更愿意去學、去做了,活動效果自然能提高,并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達到好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平時多觀察幼兒的興趣點及制定好活動的重難點,更好的帶領幼兒進入到基本活動中去,使幼兒更好更輕松的達到所需要的目標。

熱身運動能夠使體育活動順利的開展。有些幼兒從室內轉移到室外很有可能會被室外的一些器材,環境所影響,有吸引的他們的熱身運動能很容易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融入到你的活動中來,跟隨你的口令或者動作。久而久之幼兒也會形成一套自己的意識,體育活動時候能有一定的秩序感。

在體育活動中我們一般以隊列和針對性的熱身活動為主。

在隊列練習中傳統的隊列練習是通過教師口令及口哨或者手勢來進行隊列的變化,主要是集中幼兒注意力,培養一些常規練習,為進入基本部分做好心理準備,比如一二一的報數,進行分隊,并隊的練習。還有一些基本站姿和跑跳的練習。但是這種隊列練習感覺比較死板,每次活動中如此反復,時間長了對于幼兒會有一種機械式的訓練,也就沒有吸引力。所以我們也會采取一些特別的隊列練習,比如可以讓他們三個三個幼兒或者四個四個幼兒站立在要求的范圍內,每組幼兒分配好自己的數字“誰是一誰是二誰是三”等,然后數字一的一排、數字二的一排等,進行一些簡單的跳、跑或者針對性的動作,不僅能起到熱身的作用,也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很好的吸引到幼兒的興趣,還為基本部分的練習定下分組的基礎,能夠很自然地過度到下面的基本活動中。

針對性的熱身活動,我們主要是把基本部分需要掌握的動作要領安排到熱身活動中,及給予活動的比較多的部位一個安全奠基作用。比如跳躍,需要下肢用力,膝蓋起著重要的作用,配合上一些適宜的音樂,進行一個下蹲彎曲的動作,把膝蓋活動起來,并且可以作為跳躍動作的一個緩慢分解。如果是投擲運動,則可以增加上肢的運動,比如手臂的彎曲動作,向前向上的一個力度動作。如果是需要器械協助的那就配合音樂直接利用器械做些器械操,把動作要領滲入進去,能使幼兒快速的投入的運動中去。

在熱身運動中,需要選擇適宜的場地,水泥地、磚地等一些過硬或不平整的地面對于幼兒的腳踝膝蓋有可能造成傷害。還應該給幼兒適宜范圍,比如一些固定的圈,固定的點,或者直接分散的器械,暗示幼兒在這個范圍以內,還不是隨意的隨性的地方。

熱身也不能過度,適可而止,根據季節溫度進行調節,天氣溫度比較低情況下,可以適當的增加一點熱身運動的時間。一般來說幼兒微微出汗,面部微紅就達到了熱身的目的,并且要與幼兒的生活緊密聯系,能提高幼兒的積極性,也能使幼兒容易掌握,更好的達到目的。

對于熱身運動選擇的口令和音樂來說,口令一定是要正規標準的,并且要清晰明確簡潔的表述出來,對于初次練習可以加入動作引領。我認為音樂并不是越動感越好,也需要適合各個年齡特征,年齡低的幼兒可能需要一些稍微可愛點的活潑點的音樂。根絕動作過度可以從緩到快的進行選擇音樂,節拍要適宜所訓練的內容。

熱身運動雖然在整個體育活動中占的時間并不多,但是對于整個活動的完整性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幼兒的健康運動來說更是有必要的。一個好的熱身運動可以帶動幼兒的身體機能,幼兒的情緒狀態,更能夠給整個運動做好一個鋪墊作用。這需要我們教師有扎實的能力和創新的思想。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篇3:總結:談幼兒體育活動設計與組織策略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總結:談幼兒體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策略

常有人問我對幼兒園體育活動的組織有什么心得,說實話,小心得很多,但從未仔細認真系統的梳理過,但陪著孩子“玩”了十年的時光,摸索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習慣,風格談不上,僅作習慣而已,有時間一一列舉與大家分享:

一、簡單與不簡單(體育活動的多樣化)。

觀點一:既要器材的多樣化,更要探究運動方式與游戲情境的多樣化。

對于器械的選擇是很多教師頭疼的事情,特別是在今天,很多人為一節課的設計絞盡腦汁,總想著求新求異,以此來吸引研究,以達到所謂“創新”的說法,我在開始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時也曾走過這樣一段路程,從常態教學的角度來說,要保證每一次的活動都有此,實為難事。因此今天的我們更加崇尚簡單、有效、好玩的游戲。簡單的器械、簡單的場地,易于準備,易于投放,易于操作,但不簡單的是游戲,不簡單的是情境。我們需要認真的審視我們實現幼兒園體育活動多樣化的途徑。

途徑一:硬件多樣化――場地多樣化、器材多樣化

途徑二:軟件多樣化――方式多樣化、情境多樣化

比如我們用一根拔河繩,但在情境的創設上,圍起來我們當做一個池塘,變作蝌蚪游來游去;對折起來,我們變成一條小河,變作青蛙,挑來挑去。再比如,我們用一根橫幅頂在頭上作龍,騎在跨下做馬,坐在地上又變作火車,以物代物是孩子的強項,只要能玩,再簡單的東西在孩子的眼里都是不簡單的“玩物”。

二、自護還是他護?

教師在組織體育活動中常擔心安全問題,這很正常,但因此而限制孩子的活動就十分不適宜了。

三、互動的多邊與有效

四、全面與重點(熱身與放松環節的組織)

今天在孟河幼兒園交流體育教學活動,交流的時候,有老師問我幼兒園體育教學中的熱身與放松環節有什么不同,個人覺得,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熱身與放松環節內容上要兼顧全面與重點,形式上要兼顧有趣與有效來進行安排,

以《玩圈》活動為例:

(一)、熱身的全面性。

熱身環節是幼兒身心融入體育游戲的開端,良好的熱身環節可以使幼兒為進一步的游戲開展奠定良好的心理適應基礎與身體需要。教師在安排熱身環節時要從全面發展的角度來設計動作練習與內容安排,首先動作練習上必須遵循自上而下、由易到難,由慢到快的原則安排,其次在內容上要有趣味性、游戲性,盡量避免單調的動作練習,使幼兒在熱身時就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玩圈》游戲中,熱身環節,教師設計了“拉弓射箭”、“日出日落”、“開門關門”等趣味性小游戲,動作自上而下進行,難度逐漸提高,節奏不斷加快,即達到了舒展肢體的效果,又使幼兒的興趣不斷提高。

(二)、放松的針對性。

放松活動是幼兒身心脫離體育游戲的結束,合理的放松環節可以使幼兒為下一步的活動進行儲備一定的心理與身體基礎。教師在設計放松環節時要有一定的針對性,首先從肢體放松上要針對教學活動中主要練習的身體部位重點進行放松,方能達到真正放松的效果,切忌隨意拍打,走過場;其次教師在言語上要輕緩,有提示作用,將幼兒的情緒逐漸平抑下來。

在玩圈游戲中,放松環節,教師結合游戲場中的小河,設計了用圈做小船的游戲形式,使幼兒的游戲情境思維仍停留在小河中,同時圈的大小限制了幼兒的動作幅度與速度,可以降低幼兒活動的強度。同時,由于本次活動重點是進行跳躍動作練習,因此教師更多的帶領幼兒有重點的進行腿部的放松。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