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培養幼兒良好學習習慣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總結:培養幼兒良好學習習慣
自從我們大班開展學習習慣養成的課題以后,教師對于這個課題就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認識。孩子們進入大班已經快4個月了,在這段日子里,他們認真地學習、愉快的玩耍。但是在開學初的時候,發現了孩子們一些不好的學習習慣:如專注性不夠、不能仔細傾聽等等……長此以往,會使孩子在進入小學以后感到不適應,會給孩子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困惑。我覺得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應該重視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這對孩子在以后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下面就來談談在這個學期中我們班在實際教學中的感受和總結。
第一個方面:環境
在古時候都有“孟母三遷”的故事了,可見環境對于孩子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在班級環境的創設中,我們也更多的考慮到了要給孩子們創設一個安靜的、舒適的,適合大班孩子學習的氛圍。在我們班級中,就把語言區放在班級的角落,希望能夠讓孩子們有一個安靜的環境,不受到其他區角更大的影響,而在語言區里面的書本也都是適合大班孩子們的。語言區的墻壁上也都給孩子們創設了圖片和文字配對的游戲。這樣,在語言區里面,孩子們就可以安靜地、專注地看書,有一個很好的氛圍。而且在各個區角內我們也控制了人數,要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
在美工區里面,我們也在材料方面漸漸地增加,引起孩子們不同的興趣。希望孩子們在美工區里面能夠安靜地坐下來,培養孩子們的耐心和專注性。在益智區,我們也放置了不同類型的棋,例如在墻面上貼了五子棋的玩法,并且設置了“今天的棋王”這樣一個墻面。讓孩子們能夠在下棋的過程中,開動自己的小腦筋,給孩子們一些挑戰。希望創設這樣的一個環境能夠培養孩子認真思考的能力。
在開學初,我們也開設了“今天我值日”這樣一個活動。大班的孩子馬上就要進入小學了,要怎么樣很好的適應小學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就要在一開始就慢慢的培養孩子們的任務意識,而值日生就是能夠培養責任意識其中一個很好的活動。
在班級中,我們也創設了很多這樣的環境。有“天氣預報”這樣一塊墻面能夠和孩子們互動,平時的時候孩子們就會把自己前一天在家里聽到的天氣預報寫在上面,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孩子們的任務意識,也能夠讓孩子能夠關注生活環境的變化,在填寫溫度的時候又有認識了橫坐標和縱坐標。還有一個自然角,每天早上孩子們都可以去觀察一下植物的生長過程,然后用筆把它畫下來,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而在中午午餐過后,孩子們也能夠給自己帶來的植物澆水,并有表格記錄,這是在培養孩子們的責任心和觀察能力。
在這快4個月的時間里面,發現了環境對于孩子學習的重要性。雖然說環境不是外在的一個影響學習的因素,但是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內在因素。孩子們會在教師創設的環境中潛移默化的改變著自己的學習習慣。
第二個方面:集體活動
大班是幼兒園與小學的過度階段,提前了解小學的學習內容、形式與方法是無可厚非的。但也一定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內容和方式。不少家長受多年傳統教育的影響,都把學習定義為“認字”或者是“計算”,于是就會要求孩子認字、做計算題等。但是這樣的內容和方式是不符合大班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的。我們應該給大班的孩子是學習內容豐富的,有唱有畫有講才能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
在集體活動中,我們也準備了很多關于培養孩子們學習習慣的活動。在開學初的時候我們就開展了“今天我值日”的活動來培養孩子們的責任意識。所以就設計一次“今天我值日”的集體活動。針對大班的孩子,也在值日生的工作上提高了要求。在本次活動中,讓孩子們能很清楚地知道現在我們大班的值日生工作都有哪些,也讓孩子們在值日這個過程中體驗到為他人服務的樂趣。在活動中,經過老師的引導,孩子們都能夠說出我們在幼兒園的一天中哪些方面是需要值日生的。例如:進入盥洗室以后值日生需要監督小朋友排隊洗手;在午餐過后需要值日生去管理小朋友正確的放碗筷等等。而這些值日生的工作,也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時候去幫助孩子了解具體的操作和要求。這樣,孩子們才能夠在每一次的實踐中真正地了解清楚這些工作的具體要求。在經過了這幾個月的實踐,孩子們現在都能夠主動去完成這些值日生的工作。
最近我們又開展親子閱讀這個活動,每個星期五都要借書給孩子們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所以針對重要的活動,我們就設計了《我和書本做朋友》這樣一次集體活動。在活動中,讓孩子們說說我們平時應該怎么樣保護好我們的書本,應該要如何翻閱書本等等。這些問題對于大班的孩子而言似乎都是比較簡單的,他們都能夠說出很多愛護書本和翻閱書本的辦法。但是這些辦法都是說說簡單,在做起來的時候就有難度了。孩子們就會在平時看書的時候大聲的說話,不會很安靜地看書。所以我們也開始相互監督,來找一找平時哪個孩子看書的時候聲音是最最大的,如果被小朋友都找出了,那他就取消一次借書的機會。讓孩子們都學會安靜的、耐心的看書。在本次集體活動結束之后,所有的孩子也一起修補圖書,希望讓孩子在修補圖書的過程中,感受到圖書也是要好好愛護的,如果書本都破了,那我們就看不到書本中的知識了,讓孩子們都能夠愛護圖書,輕輕地翻閱。而孩子們也在經過這次活動后,開始更加地愛護圖書,也能夠安靜地看書了。
教師應該多多的針對孩子們不同的習慣去設計一些集體活動,讓孩子們在看看、做做、講講的過程中去感受和體驗不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班級活動
良好的學習活動不僅體現在環境和集體活動中,也滲透在孩子們平時的各項活動中。教師也應該注意平時的各個環節,是否讓孩子們都在慢慢地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午餐過后,讓孩子們坐在小椅子上安靜的看書,不能影響其他小朋友也不能一直去換書,要把一本書認認真真的翻閱完了,就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換書看。這樣的方式就是想培養孩子們靜下心來安靜地有耐心地把書看完。如果有充分的時間,那就會讓孩子們在午餐后,把在平時上課的時候沒有完成的畫都
篇2:培養小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數學良好習慣
培養小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
美臺中心學校陳小鳳
什么是習慣?習慣是一種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心理慣性。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說:“兒童不是用規則可以教的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后,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可見,習慣是一種慣性,也是一種能量的儲備,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才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小學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現就自己平時的一些做法闡明如下觀點:
一、培養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學習習慣
每節新課之前,我都會布置學生預習明天要上的數學內容,重要的地方自己標一標、畫一畫,有疑問的地方做出特定的標記,通常我會利用一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去預習,然后讓學生試著解決相關問題。課前的預習能夠讓學生自覺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學習新知識,發現新問題,再把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帶到課堂上,從而更好地聽老師講解。預習習慣的培養,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還能節省一些課堂學習時間,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比如,在學習《認識百分數》一課前,我布置了這樣幾個問題:1、什么是百分數?2、百分數與分數有什么聯系和區別?3、收集一些含有百分數的信息,試著了解所收集的百分數的含義。由于學生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那節課學生表現得非常精彩,課堂參與率極高,效果當然也非常好。
復習的目的是“溫故而知新”。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創制的“遺忘速度曲線”表明遺忘是有規律的,即先快后慢,剛記住的東西最初幾小時內遺忘速度最快,兩天后就緩慢。因此必須及時復習當天所學的知識,加以強化鞏固,降低遺忘率,同時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能系統整理相關的知識,使這些零碎的知識形成一個知識網絡,這樣更能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
二、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學習習慣
認真聽講是學好數學的第一步,認真傾聽別人的說話,既是得到外界信息的重要來源,又是一個人尊重別人的一種文明表現,培養傾聽習慣,是提高學生接受信息、汲取知識的效率的重要保證。
篇3:注重習慣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注重習慣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的真諦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绷己玫膶W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而且現代教育的要求是"學生學會怎樣學習"。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生學習方式已從被動的學習轉向自主的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但隨著嚴禁教師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隨著家庭子女的減少,隨看電子產品的日新月異等因素,學生變得非常浮躁,課堂上顯得隨心所欲,課后作業馬虎應付,更談不上潛心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了。奧維說:"任何事物都不及習慣那么神通廣大。"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以下幾種習慣的培養勢在必行。
一、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
在語文教學中,要真正達到發展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的目的,首先要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是學生學會求知的重要途徑,傾聽與表達共同組成了與人合作交流的基礎??梢?,培養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是何等重要。“樂于傾聽”既是一種學習方法,也是一個學習習慣。在學生上課時,他們要傾聽老師的講解、提問,還要傾聽同學的交流、發言;要針對別人的意見作進一步的研究或質疑,前提是在別人發表意見時要虛心傾聽。在教學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上課時教師說一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他們紛紛舉手,高聲嚷叫“我來、我來”,沒叫到發言的同學,就很沮喪地放下手,根本不聽其他同學在說什么,當一個學生的發言還沒完,旁邊的學生卻高高地舉起了手,大聲嚷到:“錯了,錯了……”當老師講得津津有味時,學生卻在旁若無人地干著自己的事,說著自己的話……不會傾聽的學生比比是,甚至有的根本不愿意傾聽同學、老師的語言。這樣導致了學生課堂注意力不集中,紀律松散。因此,課堂交流時,教師首先應專注傾聽,做學生的楷模;其次,教師還要善于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當同學在發言時,教師要激勵學生認真聽、認真想,比如:"學會傾聽,你就學會了學習。""學會傾聽,有益的知識將盛滿你的智慧儲藏室。""會傾聽的孩子是最優秀的鑒賞家。".......還可以采用一定的“誘導模式”。比如:“他(她)讀得怎樣?”“這樣回答完整嗎?為什么?”這樣將學生推上評判席,逐步養成善于傾聽的習慣。在“聽”的培養中,教師要不吝嗇贊揚,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一個眼神,一句贊揚,一個微笑……都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我們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促進學生認真聽講。另外,每周評選“專心聽講之星”,以鼓勵學生繼續努力,讓他們意識到專心聽講是自己的責任,從而帶動更多的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傾聽。這樣堅持下去,學生一定能夠養成傾聽的好習慣。
一顆靈魂可以在傾聽中發現、欣賞、和擁有另一顆靈魂的快樂。一顆靈魂也可以在傾聽中感悟、理解、和體會另一顆靈魂的痛苦。學會傾聽是小學語文的第一課。在語文教學中,只要教師重視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善于適時引導,就能使學生逐步養成傾聽老師講解、傾聽同學發言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