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總結:大班寫意教研

總結:大班寫意教研

2024-08-01 閱讀 6188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總結:大班寫意的教研

一、拋出問題,何為寫意?

1.那么什么是寫意,首先使我們得理解的一大問題。我們用三個字來概括寫意那就是“畫以心”。是孩子的感受,他觀察的,他想要表達的是從心里面出來的,這是寫意作重要的三個字“畫以心”。這也是溫州就有陳碧霄老師做出的總結。

2.那么我們為什么要去這么做呢?第一個就是從孩子的繪畫特點開始,我們孩子作畫的繪畫特點(是從美術領域來說的):第一,孩子看見的是他看見的,但是心里表達的是孩子非理性的的表達,我們看不到他的邏輯,他想怎么樣表達就怎么樣去表達,是畫所知的。第二,就是幼稚的概括和夸張。第三個,他滿足于表達的過程。所以孩子的有些畫我們會看不懂。

3.為什么看不懂幼兒的畫呢?1、正表明他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來表達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和理解。表達自己的意感和情感。2、正表明他們的作品形不對,但只要一解釋,就能感受到一種神似,這就是靈性。所以當我們開展意向繪畫的時候要去問問孩子關于他的畫,并把孩子的畫解釋給家長聽。

4.下面來看看幼兒在不同時期的作畫特點。1952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文斐爾德在《創造精神的發達》(GreativeandMentalGrowth)一書中,把兒童繪畫能力發展分成六個階段:我們可以來了解一下。

(1)錯畫期―2至4歲。在這一階段將經歷從無序、有控制(如重復動態的東西)到命名的發展,即亂線涂鴉、有控制涂鴉、命名涂鴉。在這里,命名是動覺思考轉到想象思維的一個標志。在此階段,兒童對人體、空間、設計等把握都不甚理想。對于色彩的運用大致有了從純娛樂意向到用色彩區分涂鴉的不同意義的進步。

(2)前圖式期―4至7歲。此間兒童對繪畫、思維和環境的聯系有所發現,能夠具有人體部位的縱向的概念,對空間則產生了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開始象征性的描繪嘗試,在紙上出現雜亂的物體形象和用頭、腳畫成的人,大小變化無常。兒童開始用語言補充說明自己的畫。

(3)圖式期―7至9歲。兒童進入這一階段,已經形成了人與環境的確切概念。從通過對形式符號式圖樣的重復獲得自信心,發展到通過對圖樣的偏離而得到體驗的表現。描繪人物雖然是以自己的知識和個性為轉換,但對人體的掌握已大有進步,尤其是通過偏離而表現的體驗有如下特點:a,夸張人體的重要部位。b、忽視或省略不重要的部位。c、符號的變化運用。在空間領域里,開始運用基線(表示畫的底部或地面),并且也會偏離基線以表達體驗性的主觀空間。

(4)寫實初期―9至11歲。兒童社會性意識開始萌芽,自我意識的出現使兒童更加拘泥于自我態度所帶來的諸種結果。在描繪時有脫離圖式的表現,想要描畫得像實物,在描繪人體時注意細節,傾向于寫實線條。但是在空間上舍棄了基線。因而出現了重疊(如天空下延和基線部分相合)。在色彩方面則從色彩的客觀階段向色彩的表現階段過渡。

(5)擬寫實物―11至13歲.想表現得酷似實物,但又表現得不十分完整,遠近透視、凹凸感也有所表現,但不以成人的透視和明暗表現法表現出來而以孩子式的手法表現出來。在視覺和非視覺思考中畫出意識的自然主義傾向,注意描繪對象的內心,追求三維空間的再現;在色彩方面,是根據距離和心境等來改變色彩的。兒童開始對繪畫的成品逐漸加以重視,并熱衷于發展藝術技巧,注意臨幕一些流行的藝術形式和風格,出現了有意識的風格感。

(6)青少年藝術階段―13至17歲。這一時期自我意識進一步發展,藝術的敏感性更加明顯。但創造性表現停滯,多數學生喪失對美術的興趣,少數人則能擺脫這一青春期出現的困境,其創造與表現趨于穩定并向成人化過渡。

5.寫意教學的好處,所以寫意教學有很多好處。

首先是讓孩子們走進童趣,走進童真

其次自主寫意是想象的觸發點,更是繪畫的基礎

再者能培養幼兒的“觀察、捕捉食物特征”和形成自己的繪畫語言。

6.寫意教學的關鍵在于什么呢?一就是形成繪畫語言,二就是學會觀察,這兩點相當重要。

二、大班寫意的指導要點

1、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大班幼兒構思越發豐富、完整,創造的形象感越發豐富、完整,創造的形象越發生動、細致,有一定的情緒,使用色彩越發多樣化,主題既明確有清晰,且空間思維開始發展。有了把自己看到的立體物體表達在畫面上的需要和能力。他們往往將一些無生命的物體賦予人的思想、情感的行為,作品帶有較強的擬人化特征,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大膽地夸張和取舍、簡化;還經常把不同角度、不同時間、彼此無關的東西畫在一起,因而出現許多奇特、有趣的畫面,表現出了求全的特點。在這個階段,幼兒的繪畫能力有了更快的發展的可能。這里面的一些中大班都類似,但是對于大班會有細節的要求,還有遮擋的關系。

2、關于選材方面

選材可以選取生活中常見的,結構上面的話,中班選取結構相當于簡單些的,其實中班畫的東西大班都可以畫,大班畫的東西中班也可以畫。所以呢,大班的時候隨意隨手,隨便拿過來就可以畫。寫意就有一點好處,隨筆拿過來,想怎么畫就怎么畫,但是有一點就是一定要復雜一點點的,有的人可能覺得,這么復雜的小朋友怎么會畫。還有一點就是選取的材料要有特征。如:(1)鞋子,因為鞋子生活中很常見,隨便那一雙都有,可以讓孩子仔細觀察畫里面的線啊,線條的粗細,黑白灰這種感覺。聽那邊的老師說這雙鞋子是一個小女孩畫的,她是拿著筆倒著畫,蹭蹭蹭的畫著畫著發現后面有一個花瓶,她就一筆筆地畫出來了類似花瓶的鞋子。(2)關于畫人物,那是更加方便了,隨地取材,小朋友畫了之后就可以拿出來看這個是誰?可以照片畫,實物畫,然后可以畫爸爸畫媽媽畫爺爺畫奶奶畫老師畫同伴。當我在聽九幼老師說畫人物的時候我就想起來我們幼兒園的一位小朋友也是觀察的非常仔細的,正好是王嬙老師的公開課上哈哈小人她就畫了我,那時候我第一次戴耳環,穿長裙她馬上就能在畫上體現出來了。(3)不過人物畫中最有特點的就是畫老人,為什么?老人為什么好畫,因為它有特征,而且豐富,有皺紋。

3、說了這些選材以后,我們最重要的是觀察。個性觀察。

個性觀察就是幼兒自身存在的自發性和主動性,引導幼兒進行多角度個性觀察,鼓勵幼兒用自己獨特的視角,甚至是用夸張的視角引導區感知、去思考、去想象,還可以通過摸一摸、聞一聞、說一說等多種感官體驗和表現,直接認識、理解描繪對象,建立起明晰的知覺形象,為創造性寫意奠定基礎。

(1)個性觀察一個是分層次觀察,這個整體和局部中班有要求,大班也是按這個要求下去的,先來觀察整體的,在來觀察局部的,接下去是細節,細節大班有要求,中班的話是忽略帶過的。舉個例子:如《漂亮的發型》。發型可來源于每個班級來源于每個孩子,不管女孩子還是男孩子,他們的發型可能都會不一樣。可以引導孩子去看一看同伴們都有什么樣的發型。有些是一根馬尾的,有的是分開兩條的,那么就可以繼續引導幼兒去看看了,那么兩條辮子的發型是什么樣子的?重要的是去引導孩子去發現發線可以用什么線條來表示。那么寫意的時候就可以讓一個孩子轉過來,細節刻畫就是畫孩子發型的走向,還有旁邊辮子紋理的要求然后來畫畫不同的發型線是什么樣子的。

第二個課例---手,也是從孩子身上出來的。那么第一個先來觀察整只手,手上,手由什么組成(手掌、手背、手心、手指)。那這個觀察了以后,再讓孩子看看手上還有什么(還有指紋)。觀察完指紋就可以來看看手指上的指紋是可以用圓圈來表示,手指關節上的指紋可以用橫線表示,一步步地引導幼兒往下看。接著就可以問孩子關節和關節之間使用什么線條表示(豎線)。那么手指上的線觀察完了就可以看看手掌上的指紋。手掌中間的掌紋是什么樣子的(長長的、分叉的、像什么呢?)這樣觀察完了之后,讓小朋友看手掌除了有攤開來的形狀還有什么形狀。那么這里就可以繼續啟發,讓孩子自己擺放。手指手掌變化后又是用不同的線表示,引導孩子去觀察,觀察完之后去作畫。

(2)接下來就是“化大為小”的觀察,就是把大對象變成小對象,比如說你想畫嘴巴的樣子,你就可以把嘴巴放大,可以看看嘴巴上唇和下唇有什么樣子的結構,牙齒是什么樣子,然后讓孩子根據這樣的圖片進行繪畫。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們就會形成對嘴巴樣子的概念,原來嘴巴是這樣子的。那西祠要是要畫刷牙的、吃東西的樣子孩子們就有結構了。

(3)再接下來就是“多維視角”觀察。

我們如果給孩子觀察的時候,能盡量給孩子提供實物就盡量給孩子提供實物。因為實物放在這里角度就出來了,如果要圖片呢,我們就要選取不一樣角度的,讓孩子進行觀察。還有,我們所有的觀察后面有一點夸張想象,接著追問像什么?你把它當成什么?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篇2:總結:大班寫意教研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總結:大班寫意的教研

一、拋出問題,何為寫意?

1.那么什么是寫意,首先使我們得理解的一大問題。我們用三個字來概括寫意那就是“畫以心”。是孩子的感受,他觀察的,他想要表達的是從心里面出來的,這是寫意作重要的三個字“畫以心”。這也是溫州就有陳碧霄老師做出的總結。

2.那么我們為什么要去這么做呢?第一個就是從孩子的繪畫特點開始,我們孩子作畫的繪畫特點(是從美術領域來說的):第一,孩子看見的是他看見的,但是心里表達的是孩子非理性的的表達,我們看不到他的邏輯,他想怎么樣表達就怎么樣去表達,是畫所知的。第二,就是幼稚的概括和夸張。第三個,他滿足于表達的過程。所以孩子的有些畫我們會看不懂。

3.為什么看不懂幼兒的畫呢?1、正表明他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來表達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和理解。表達自己的意感和情感。2、正表明他們的作品形不對,但只要一解釋,就能感受到一種神似,這就是靈性。所以當我們開展意向繪畫的時候要去問問孩子關于他的畫,并把孩子的畫解釋給家長聽。

4.下面來看看幼兒在不同時期的作畫特點。1952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文斐爾德在《創造精神的發達》(GreativeandMentalGrowth)一書中,把兒童繪畫能力發展分成六個階段:我們可以來了解一下。

(1)錯畫期―2至4歲。在這一階段將經歷從無序、有控制(如重復動態的東西)到命名的發展,即亂線涂鴉、有控制涂鴉、命名涂鴉。在這里,命名是動覺思考轉到想象思維的一個標志。在此階段,兒童對人體、空間、設計等把握都不甚理想。對于色彩的運用大致有了從純娛樂意向到用色彩區分涂鴉的不同意義的進步。

(2)前圖式期―4至7歲。此間兒童對繪畫、思維和環境的聯系有所發現,能夠具有人體部位的縱向的概念,對空間則產生了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開始象征性的描繪嘗試,在紙上出現雜亂的物體形象和用頭、腳畫成的人,大小變化無常。兒童開始用語言補充說明自己的畫。

(3)圖式期―7至9歲。兒童進入這一階段,已經形成了人與環境的確切概念。從通過對形式符號式圖樣的重復獲得自信心,發展到通過對圖樣的偏離而得到體驗的表現。描繪人物雖然是以自己的知識和個性為轉換,但對人體的掌握已大有進步,尤其是通過偏離而表現的體驗有如下特點:a,夸張人體的重要部位。b、忽視或省略不重要的部位。c、符號的變化運用。在空間領域里,開始運用基線(表示畫的底部或地面),并且也會偏離基線以表達體驗性的主觀空間。

(4)寫實初期―9至11歲。兒童社會性意識開始萌芽,自我意識的出現使兒童更加拘泥于自我態度所帶來的諸種結果。在描繪時有脫離圖式的表現,想要描畫得像實物,在描繪人體時注意細節,傾向于寫實線條。但是在空間上舍棄了基線。因而出現了重疊(如天空下延和基線部分相合)。在色彩方面則從色彩的客觀階段向色彩的表現階段過渡。

(5)擬寫實物―11至13歲.想表現得酷似實物,但又表現得不十分完整,遠近透視、凹凸感也有所表現,但不以成人的透視和明暗表現法表現出來而以孩子式的手法表現出來。在視覺和非視覺思考中畫出意識的自然主義傾向,注意描繪對象的內心,追求三維空間的再現;在色彩方面,是根據距離和心境等來改變色彩的。兒童開始對繪畫的成品逐漸加以重視,并熱衷于發展藝術技巧,注意臨幕一些流行的藝術形式和風格,出現了有意識的風格感。

(6)青少年藝術階段―13至17歲。這一時期自我意識進一步發展,藝術的敏感性更加明顯。但創造性表現停滯,多數學生喪失對美術的興趣,少數人則能擺脫這一青春期出現的困境,其創造與表現趨于穩定并向成人化過渡。

5.寫意教學的好處,所以寫意教學有很多好處。

首先是讓孩子們走進童趣,走進童真

其次自主寫意是想象的觸發點,更是繪畫的基礎

再者能培養幼兒的“觀察、捕捉食物特征”和形成自己的繪畫語言。

6.寫意教學的關鍵在于什么呢?一就是形成繪畫語言,二就是學會觀察,這兩點相當重要。

二、大班寫意的指導要點

1、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大班幼兒構思越發豐富、完整,創造的形象感越發豐富、完整,創造的形象越發生動、細致,有一定的情緒,使用色彩越發多樣化,主題既明確有清晰,且空間思維開始發展。有了把自己看到的立體物體表達在畫面上的需要和能力。他們往往將一些無生命的物體賦予人的思想、情感的行為,作品帶有較強的擬人化特征,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大膽地夸張和取舍、簡化;還經常把不同角度、不同時間、彼此無關的東西畫在一起,因而出現許多奇特、有趣的畫面,表現出了求全的特點。在這個階段,幼兒的繪畫能力有了更快的發展的可能。這里面的一些中大班都類似,但是對于大班會有細節的要求,還有遮擋的關系。

2、關于選材方面

選材可以選取生活中常見的,結構上面的話,中班選取結構相當于簡單些的,其實中班畫的東西大班都可以畫,大班畫的東西中班也可以畫。所以呢,大班的時候隨意隨手,隨便拿過來就可以畫。寫意就有一點好處,隨筆拿過來,想怎么畫就怎么畫,但是有一點就是一定要復雜一點點的,有的人可能覺得,這么復雜的小朋友怎么會畫。還有一點就是選取的材料要有特征。如:(1)鞋子,因為鞋子生活中很常見,隨便那一雙都有,可以讓孩子仔細觀察畫里面的線啊,線條的粗細,黑白灰這種感覺。聽那邊的老師說這雙鞋子是一個小女孩畫的,她是拿著筆倒著畫,蹭蹭蹭的畫著畫著發現后面有一個花瓶,她就一筆筆地畫出來了類似花瓶的鞋子。(2)關于畫人物,那是更加方便了,隨地取材,小朋友畫了之后就可以拿出來看這個是誰?可以照片畫,實物畫,然后可以畫爸爸畫媽媽畫爺爺畫奶奶畫老師畫同伴。當我在聽九幼老師說畫人物的時候我就想起來我們幼兒園的一位小朋友也是觀察的非常仔細的,正好是王嬙老師的公開課上哈哈小人她就畫了我,那時候我第一次戴耳環,穿長裙她馬上就能在畫上體現出來了。(3)不過人物畫中最有特點的就是畫老人,為什么?老人為什么好畫,因為它有特征,而且豐富,有皺紋。

3、說了這些選材以后,我們最重要的是觀察。個性觀察。

個性觀察就是幼兒自身存在的自發性和主動性,引導幼兒進行多角度個性觀察,鼓勵幼兒用自己獨特的視角,甚至是用夸張的視角引導區感知、去思考、去想象,還可以通過摸一摸、聞一聞、說一說等多種感官體驗和表現,直接認識、理解描繪對象,建立起明晰的知覺形象,為創造性寫意奠定基礎。

(1)個性觀察一個是分層次觀察,這個整體和局部中班有要求,大班也是按這個要求下去的,先來觀察整體的,在來觀察局部的,接下去是細節,細節大班有要求,中班的話是忽略帶過的。舉個例子:如《漂亮的發型》。發型可來源于每個班級來源于每個孩子,不管女孩子還是男孩子,他們的發型可能都會不一樣。可以引導孩子去看一看同伴們都有什么樣的發型。有些是一根馬尾的,有的是分開兩條的,那么就可以繼續引導幼兒去看看了,那么兩條辮子的發型是什么樣子的?重要的是去引導孩子去發現發線可以用什么線條來表示。那么寫意的時候就可以讓一個孩子轉過來,細節刻畫就是畫孩子發型的走向,還有旁邊辮子紋理的要求然后來畫畫不同的發型線是什么樣子的。

第二個課例---手,也是從孩子身上出來的。那么第一個先來觀察整只手,手上,手由什么組成(手掌、手背、手心、手指)。那這個觀察了以后,再讓孩子看看手上還有什么(還有指紋)。觀察完指紋就可以來看看手指上的指紋是可以用圓圈來表示,手指關節上的指紋可以用橫線表示,一步步地引導幼兒往下看。接著就可以問孩子關節和關節之間使用什么線條表示(豎線)。那么手指上的線觀察完了就可以看看手掌上的指紋。手掌中間的掌紋是什么樣子的(長長的、分叉的、像什么呢?)這樣觀察完了之后,讓小朋友看手掌除了有攤開來的形狀還有什么形狀。那么這里就可以繼續啟發,讓孩子自己擺放。手指手掌變化后又是用不同的線表示,引導孩子去觀察,觀察完之后去作畫。

(2)接下來就是“化大為小”的觀察,就是把大對象變成小對象,比如說你想畫嘴巴的樣子,你就可以把嘴巴放大,可以看看嘴巴上唇和下唇有什么樣子的結構,牙齒是什么樣子,然后讓孩子根據這樣的圖片進行繪畫。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們就會形成對嘴巴樣子的概念,原來嘴巴是這樣子的。那西祠要是要畫刷牙的、吃東西的樣子孩子們就有結構了。

(3)再接下來就是“多維視角”觀察。

我們如果給孩子觀察的時候,能盡量給孩子提供實物就盡量給孩子提供實物。因為實物放在這里角度就出來了,如果要圖片呢,我們就要選取不一樣角度的,讓孩子進行觀察。還有,我們所有的觀察后面有一點夸張想象,接著追問像什么?你把它當成什么?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篇3:小學教研考核工作計劃

小學教研考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高舉*理論偉大旗幟,以“****”重要思想和黨的**大精神為指導,堅持“科研興校”的方針。以新一輪課程改革為契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教科研課題研究為先導,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堅持教育科研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切實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努力為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服務,努力為學校的再創輝煌作出貢獻。

二、主要目標

  1、圍繞學校工作目標,明確課程改革的目標和任務,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中心,以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為契機,從功能、結構、內容、實施過程、評價、管理等方面,不斷更新理念,拓野視野,改革方法,提高要求,進而確立適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型課程價值觀。

  2、不斷探索切實可行地校本教研工作途徑、方式、方法。

  3、認真開展課題研究工作,著重組織好學術沙龍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不斷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認真做好學校課程改革實驗的一系列配套工作,圓滿完成學校下達的各項任務

  4、繼續開展好“十?五”立項課題的研究,扎實推進課題的深入實施工作。

  5、繼續開展好新課程的研究活動,學習新思想,實踐新理念,建設一支教師隊伍。

  6、抓好校本教研的各項管理工作及資料建檔工作。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切實轉變教育觀念

  隨著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知識更新步伐的加快,學習將顯得更為重要。作為傳播文化知識、傳播人類文明的教師只有加強學習,才能與時俱進,不做時代的落伍者。因此,在當前的條件下,我們主要要學習好現代教育理論,尤其是新課程改革的理論,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切實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調整教師的教育行為。本學期,擬從以下幾方面和廣大教師一起學習。

  1、邀請有關專家來校作專題講座,拓寬教師的知識視野。

  2、組織教師閱讀好一本理論書籍,夯實教師的理論基礎知識。

  4、繼續組織好教師的業務學習,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

  5、結合教育改革實踐,由學校骨干教師上示范課、研討課,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探討、交流。

  (二)開展活動,提高實效,切實推進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作為提升學校教育的助推器,在學校的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具有先導性、基礎性和全局性的作用。面對日趨激烈的教育競爭,不進則退,小進也是退,因此只有更積極地開展好教育科研活動,不斷地提高教育科研的實效性,在全市教育科研中奮勇爭先,才能把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不斷地推向新的高峰。

  1、著力推進新課程的研究活動。新課程的實施,已在我市大規模推開,做為城區的一所小學,我們只有扎扎實實地按照新課程的要求,不斷的進行探索、研究,才會贏得主動。本學期中我們將分課題組、教研組開展學術沙龍活動,做好課程的評價改革工作和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工作,同時全面落實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工作。

  2、扎實開展課題研究活動。目前,我校有市級以上課題2個,這些課題都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與教育的發展趨勢而制定的,都已有一定的研究過程了。本學期,根據上級部門的要求及課題的研究要求,我們將做好以下工作:

  ①各課題組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制定好學期活動計劃;②根據計劃,各課題組要認真落實有關研究活動,要求至少圍繞課題開展一次研究活動,形式不拘。③每人不少于一次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研討課要有先進的理念,要有必要的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生動活潑地發展。④做好課題的月匯報制度,要通過不斷的反思來調整課題實施計劃,提高研究的實效性。⑤各課題組要及時地做好活動的記錄工作和資料的整理工作,以便資料的歸檔。

  3、加強教育科研陣地建設活動。

  ①繼續做好枝江市教研室刊物《枝江教研》的組稿工作。②利用校園網和學校主頁,積極引導教師參與論壇的討論、交流。④舉辦1~2期“教科沙龍”活動,讓教師的智慧在碰撞中迸發火花。

  (三)、嚴格考核,有效激勵教師科研的積極性。

  課題組制定研究計劃,要求各研究老師按著計劃和資料目錄開展研究工作和進行資料積累,把研究過程中的計劃、實施情況、研究感悟、學生個案記錄、階段總結、論文、研究成果等積累并上交課題組,學期結束課題組將從研究過程、研究成效、取得成績等方面考核,促進課題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提高教師課題研究的積極性。

四、具體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科工作計劃。

  2、召開課題組長工作會議進行課題選題工作,明確各課題負責人和研究人員。制定課題組活動計劃。

  3、召開教科工作會議,教師制定個人課題研究計劃。

  4、新課程理論學習。

  5、做好創建學校網站的教科方面的準備工作。

  三月份:

  1、召開課題組第一次月會,各課題組開展活動。

  2、“走進新課程”課題課堂觀摩研討活動。

  四月份:

  1、召開第二次月會,各課題組進行資料交流活動。

  2、開展課改質量月系列月活動

  3、完成教育理論筆記。

  五月份:

  1、課題組長例會。

  2、課題中期研討活動。

  3、教師學習筆記交流活動。

  4、做好論文、課題的相關統計工作。

  六月份:

  1、完成各級課題的研究階段工作及學校教科的資料歸檔工作。

  2、做好課程改革實驗階段性總結和評估。

  3、做好對教師的各項考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