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培養幼兒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小結: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幼兒時期是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期,若錯過這個寶貴時期,一旦壞習慣形成,將嚴重影響幼兒以后的成長與發展。現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對他們總是百依百順,事事包辦,過于溺愛,過分滿足他們的要求,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通過平時的帶班和與家長來園、離園的溝通交流中,我們發現班中的幼兒在飲食行為習慣方面更是存在諸多問題,如:挑食,偏食,孩子中有的只吃蔬菜,有的只吃肉,有的只吃飯不吃菜,有的不愛喝湯等等;部分孩子特別喜歡吃零食,使得他們不能按時進食、進食不定量;個別幼兒愛吃湯泡飯、吮飯、吃飯時拖鞋、用手抓菜、不會握調羹、等待老師喂飯;除此之外我們的幼兒大多是來自于外地的,班中一半孩子都是租借房子,本身的住房環境不理想,致使孩子缺乏一個良好的用餐環境,孩子們的坐姿,吃飯的形象都很差。而本地的孩子在家都是由大人喂著吃,有的甚至還要家長追著喂。
根據以上情況,本學期初,我們制定了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的課題,尋找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改善我們班級幼兒身上存在的一些飲食陋習,為幼兒健康、安全、愉快的成長奠定基礎!
在實踐中,我們總結出了以下方法:
一、采用對比法,讓幼兒直觀感受。
看電視是幼兒喜歡和感興趣的事情,因此,我們用相機將幼兒的不良飲食行為和良好飲食行為拍下來,放給幼兒看,通過討論,使幼兒知道吃飯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形成自我教育。
觀看不良行為習慣的照片。因為在電視中看見了自己和熟悉的同伴,孩子們很興奮,氣氛活躍。在幼兒觀看照片后,我提出三個問題來引導幼兒發現照片中的不良飲食習慣。第一個問題:照片中的寶寶在干什么?第二個問題:他們是怎么吃飯的?第三個問題:這樣吃飯好不好,為什么?孩子們都能說出這樣吃飯不好,并用簡單的語言說明理由,如:會肚子疼的,會生病的等等。最后,教師進行小結,告訴孩子們這些都是不好的行為,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浪費寶貴的糧食。
觀看良好行為習慣的照片。同樣先讓孩子們觀看,然后提出問題,通過討論使孩子知道這些都是值得學習的飲食習慣。
這類活動可以多次進行,分階段地讓幼兒觀看相同的照片,老師引導地語言逐漸減少,觀察幼兒是否能夠自己發現問題,從中了解孩子們是否已經逐漸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二、將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融入多種活動。
1、與故事、兒歌相結合。
通過故事《下巴上的洞洞》,讓孩子們在享受故事的同時也能在吃飯時有意識的關注自己的桌面是否整潔。飯后,孩子們高興地對老師說:“今天我沒有漏嘴巴,下巴上沒有洞洞。”說明孩子們從中體驗到了吃飯不撒飯粒的快樂;通過兒歌《不挑食》,孩子們知道了要向兒歌中的小熊學習,葷菜、蔬菜都愛吃。我還讓孩子們邊念兒歌邊配上夸張有趣的動作,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逐漸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2、與游戲活動相結合
小班幼兒最喜歡做游戲,在活動中為幼兒創設游戲情境可以很好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孩子們對游戲更投入。針對班上部分幼兒不會正確使用調羹的現象,我設計了《喂娃娃吃飯》的游戲,引導幼兒用三個手指握調羹,喂娃娃家的小娃娃們吃飯。通過這個游戲活動,孩子們學會了握調羹的正確方法。
3、與生活活動相結合
在活動《吃點心》中,讓幼兒觀看了自己在吃點心時的照片,并通過討論意識到這些都是不好的行為,需要改正,再出示大班幼兒正確的吃點心方法,讓幼兒對照照片講述吃點心時應注意什么;通過活動《漱口》,使孩子們掌握了正確的漱口、擦嘴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逐漸養成清潔牙齒、講衛生的好習慣。
4、創設“比比誰最棒”專欄
在教室的墻面上布置“比比誰最棒”專欄,當孩子在飲食方面取得進步時,在他的照片下方貼上一個笑臉,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孩子們不斷改正飲食陋習,爭做吃飯小明星!當然每個階段所定的目標都是不同的,如:剛開學時,班里哭鬧的幼兒較多,部分幼兒依賴老師喂飯,我們就給自己吃飯的寶寶貼上笑臉;等到孩子的情緒穩定了,可以獨立吃飯后,再進一步提出要求,不做漏嘴巴的孩子能得到笑臉。就這樣,根據幼兒表現逐步提高吃飯時的要求,使幼兒慢慢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三、家園合作,共同引導
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不僅需要老師的引導,家長的積極配合同樣非常重要。通過教室外的家園聯系欄,向家長介紹一些飲食方面的知識;借助家校互動的平臺,將孩子們在學校的飲食情況告知家長,與家長交流。家長們在來園、離園活動時也會和老師進行有效溝通,把孩子在家吃飯的表現告訴老師,發現問題時大家一起討論想出解決方法。這些都是家園合作的體現。
繼續努力的方向:
1、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并非一朝一夕就可達成,因此必須要持之以恒,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將有關飲食方面的習慣、營養知識以不同形式向幼兒展示,讓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健康的成長!
2、對于不同的幼兒,要有針對地進行指導,不斷總結,調整引導方法。
3、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依賴于老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要加強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向家長宣傳平衡飲食的重要性、各種食物對幼兒生長發育的影響,使他們主動與老師配合,注重家園教育的一致性,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共同努力!
篇2:處理飲食衛生應急預案
1:出現食物中毒癥狀時,應多飲溫開水或稀釋的鹽水,,然后進行催吐,在自救的同時報120
2:立即對食品調查,并對每項食物留樣檢查,以免造成多人發生中毒事故。
3:組織人員查明中毒原因,并對每項食物留樣檢查。
[b]處理人身意外傷害及疾病應急預案
1:在活動中有出現摔傷、扭傷、撞傷或疾病,視情況能處理的處理,不能處理的報120。
2:有出現危險舊病復發或出現心臟病突發,邊做緊急處理同時護送前往就近醫院搶救治療。
3:如遇溺水事件,立即組織有水性人員,進行現場搶救,并在第一時間,根據現場水域情況拔打110報警。
篇3:學校突發飲食衛生事故應急預案
為切實加強學校食堂衛生安全管理,保障學生身體健康,結合實際,特制定飲食衛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一、預防措施:
1.嚴格按照食品衛生法辦事,餐廳工作人員按時進行健康查體,無健康合格證的嚴禁上崗。
2.與工作人員簽訂飲食衛生責任書,并與工資掛鉤。
3.定期組織食堂員工學習食品安全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有關文件。
4.建立每日對食堂衛生的檢查與記錄。
5.建立學校食物中毒報告與通報制度。
二、食物中毒應急預案
1.發現師生有類似食物中毒癥狀(集體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時,應迅速送學校衛生室進行初診,同時撥打“120”電話或送醫院進行醫治。
2.迅速向教體局及衛生防疫部門報告。
3.建立食物試嘗制度,做好所有食物食品留樣工作,以備衛生部門檢驗。如是食用校外食物所致,也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取樣。
4.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師生名單,并檢查他們的身體狀況。
5.及時通知家長并做好家長和家屬的工作。
6.積極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做好診治、調查事故、處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