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語文學習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绷晳T是人在較長時間內形成的規律性的行為方式,一旦形成便難以改變。長期有規律地安排學習的人,便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語文學習習慣則是在語文活動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行為方式。它一經形成就將成為語文學習活動的一種傾向和需要。在當前新課程標準的新形勢下,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無疑是一項重要內容,因為當今社會的發展,向人類提出了終身學習的要求,而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可持續發展學習的空間,這不僅有助于當前的語文學習,而且,對其今后的學習工作都將產生較大的影響,使之終身受益。
與其讓孩子們在成年以后亡羊補牢,不如在小學階段未雨綢繆,日常教學中多多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從而有效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
我嘗試著從以下幾條途徑入手:
一、培養良好的“習慣意識”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首先應從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意識”入手,諸如課前要預習、課中要注意傾聽、課后要認真復習、課外要廣泛閱讀、勤于思考等等。如果他們的頭腦中連養成好習慣的意識都沒有的話,又談何培養?所以,首先應該把這種思想意識通過各種途徑先滲透給學生,逐漸在他們的大腦中生根發芽。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意識,一般可分為三個步驟:一是使學生了解有關行為的社會意義和產生自愿練習的意向,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過程;二是創設按規定的方式一貫行為的條件,其中包括集體的監督,盡可能地不給他們重復不良行為的機會;三是使學生了解行為的結果和練習的進步情況,及時給予強化。
二、樹立榜樣,點滴抓起
葉圣陶先生說:“習慣是從實踐里養成的,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幾點做幾點,積累起來各方面都養成習慣,而且全是好習慣就差不多了?!边@就說明養成習慣要從點滴抓起,由點到面,由單項到系列,由局部到整體,日積月累,方達目的。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創設情景,明確要求,引導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針對學生模仿性強的特點,采用多種示范方式,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對小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能推動他們進步。同時,通過課外活動,創設情境,讓學生相互檢查,相互糾正不良的習慣,能促使他們更快地形成良好的習慣。
三、自我評價,體驗成功
讓學生將課內外的行為表現作一個自我評價,提供一個讓他們體驗成功喜悅的機會,促進良好習慣的形成。例如:設計并實施《學生一周學習習慣養成表》,把一周的語文的每堂課里學習表現按積極(☆)一般(△)不認真(×)如實記錄,把一周中所有語文作業的情況用“☆”記錄下來,周末統計,個人自我反思,找出存在問題,肯定并自我表揚有進步或好的表現,而后向家長匯報,以獲得外力的鼓勵、督促、批評教育等。最后,教師為他作好一周小結,并把結果用“☆”的多少公布出來。如此堅持,期中、期末兩次總結,凡表現好的進行鼓勵,凡進步大的也進行鼓勵(均以精神鼓勵為主)如此做法,把平日里稍縱即逝的好的表現都如實展現在自己面前,使得容易忽視的而又很重要的行為得以不斷加強、規范,影響他人,從而形成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追趕的濃厚的班級氛圍。最終達到“課前充分準備,上課專心聽、積極思考,課后認真復習,廣泛閱讀”等好習慣的養成。
四、嚴格訓練,持之以恒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要嚴格要求,反復訓練,不厭其煩地反復示范,苦口婆心反復糾偏。凡屬良好習慣的形成,都有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即有一個把認識化為行動的過程。因此,要持之以恒,反復抓,細水長流,循序漸進,由“扶”到“放”,嚴格訓練,以至良好習慣成自然。在這個過程中要區分主次、難易,從學生實際出發,結合能力培養的需要,逐步提出個體的切實可行的要求,有計劃地擴展。同時,針對不同行為習慣的學生加以不同的指導訓練,依靠多次反復的實踐,逐步落實,并鍛煉他們的意志。
五、家校配合,共同進步。
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必須教育他們自覺地與自己已養成的某些不良習慣作斗爭,并用新的良好行為來代替它,因此,必須家校配合,共同幫助學生解決行動中的具體困難,不斷提醒、督促、檢查。在學校養成的好習慣,不讓它回到家里就土崩瓦解。正如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所說:“每一回破例就像讓你辛辛苦苦繞起來的一團線掉下地一樣,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線,比你許多回才能繞上去的還要多?!笨梢?,家校密切配合,無疑能更好地幫學生,將已初步養成、但尚未穩固的好習慣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六、樹立大語文觀,生活里探尋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實踐性很強的特點,在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體系的基礎上,有創造性的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寫字、識字、傾聽、朗讀、背誦、閱讀等語文學習習慣。以大語文觀為指導,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實踐:
1、面向全體,廣泛開展“一日一字比美觀”、“一日一讀比積累”、“一日一寫比文采”、“一課一講比口才”、“一周一詩比朗誦”、“一月一報比才干”等活動,幫學生練就過硬的語文基本功,使之從語文實踐中獲得自信,愛語文、學語文、用語文。
2、創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學校、班級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創造性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如“詩文朗誦會”、“故事會”、“演講比賽”、“語文知識競賽”、“古詩擂臺賽”“、識字大王評選”,以小組、班級為單位組織“課本劇表演”,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在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引入競爭機制。在實踐過程中,學生獲得了自信,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3、語文習慣的培養需要在生活里探尋
我們要堅信“語文來自生活,生活就是語文”的理念。語文就在你的身邊,在你的喜努哀樂里。只要你去尋找,就會找到語文。藍天中飄著幾朵白云,淡淡的,自由自在的,你覺得真好,把它寫下來,這就是語文;親手播下一粒種子,親眼看到它發芽、開花、結果,用你的筆記下這份欣喜,這就是語文;你讀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用筆寫下你的激動,這就是語文;你參加演講比賽,進行調查訪問......用筆寫下來,別忘了,這還是語文。語文在你“床前明月光”的思鄉情里,語文在“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博大胸懷里。這就是語文學習應達到的極佳的境界。
習慣是一種能量的儲蓄,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人,要比那種沒有養成以及養成不良學習習慣的人具有更大的潛在能量。讓我們用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優化孩子的一生吧!
篇2: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成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我從教十來年,雖然從未教過一年級,但我深知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扎實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在教學實踐中應著重抓以下幾點;1.認真聽講的習慣。聽講是課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門。學生聽講能力強弱與否,是決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課上我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主要采取正面引導的方法,看到某某學生聽講特別認真,我就表揚。而看到個別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教師可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級學生很單純,都愛受表揚,因此正面引導的效果會好些。一年級學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齡特征,其思維更形象性。在教學中,我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盡量利用媒體資源、課件展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課本知識融入故事中,笑話里……牽著學生的思緒走,這樣學生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時間長了,就容易形成習慣。2.積極思考的習慣。如在進行整十加幾以及相應的減法時,我讓學生擺小棒,有的學生就叫起來:11-9=2、12-9=3……千萬不要以為學生都會了,知道答案的學生都是上過幼兒園的學生,而那些農村來的學生,沒有上過幼兒園的學生則一無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說出答案的學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樣的,有的算法清晰,而對于具體的思考過程、計算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問那些能說出答案的學生,你們是怎樣算出的?你能當小老師說給其他同學聽嗎?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如果能很好的引導,就會有助學生掌握知識。3.養成作業認真的習慣。作業是教學的升華,作業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鞏固課堂學到的知識,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1)認真審題。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讀題是正確解答問題的前提。在課堂上教給學生讀題方法,要求學生邊讀邊想,理解題意。(2)規范書寫。教給學生寫作業方法,格式書寫整齊美觀,寫數字清楚規范要求學生限時內完成作業。(3)細心演算。演算是小學生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技能。我們訓練學生沉著、冷靜的學習態度。計算必須慎重,切勿草率從事。不管題目難易都要認真對待。對認真演算有進步的同學給予鼓勵表揚。(4)檢驗改錯。在數學知識的探索中,有錯誤是難免的。要求學生在做完作業以后認真檢查,發現并改正錯誤。說實在的,只有多渠道、堅持不懈地抓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培養,提高學習能力,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人才。
篇3:培養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澄邁縣加樂中心學校吳麗
有人曾采訪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什么你能有今天如此的成就?”他說:“我得感謝我幼兒園的老師,因為她們教會我從小就養成了許多好的習慣,讓我受益終身?!笨梢娏己玫膶W習習慣的養成對一個人的學習生活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痹谖覀兤綍r的語文教學中就要著重抓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給了學生好的學習習慣就等于給學生的語文學習扎實了基礎,給學生一生的語文學習道路灑滿陽光。對于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我主要從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細節循序漸進地進行。
一、培養良好的預習習慣
葉老曾說過:“學生在預習階段,固然不能弄得完全頭頭是道,可是教他們預習的初意本來不要求弄得完全頭頭是道,最要緊的還在讓他們自己動天君?!鳖A習是促使孩子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激發孩子求知欲、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接任新班后,我便結合學生當時的知識水平和閱讀能力,分層次地給學生提出預習要求。
(1)把整本語文課本當成一本故事書看一遍,讀明白課文講了什么。目的在于弄清課文的大意。
(2)邊讀邊畫:給合工具書,給課文的自然段標上序號,找也生詞、四字詞、詞組詞串。目的在于讓學生積累詞語。
(3)由于班中的學生參差不齊,以上兩點要求可能無法讓所有學生都能落實,于是課本開始幾課的預習我會讓一些預習得比較好的同學在班中匯報預習情況,然后讓其他不能跟上預習要求的同學從學著怎么做慢慢學會自己去做。
一段時間后,大部分的學生不用老師提醒也知道要預習下一課了。這樣就成了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讓老師省心不少了。就這樣由扶到放,讓預習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自覺行為。
二、培養良好的晨讀習慣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蔽覀円盐蘸眠@一天中的黃金時間,為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抹亮底色。首先晨讀要提前布置讀書任務,我一般都會提前一天把當天的晨讀任務寫在黑板的左上角。其次要有檢查,學生讀、背給組長聽,組長要做好記錄,教師抽背組長或其他同學。最后要有評價,老師要常結合“背書表”進行評價、激勵。但是有了這一系列做法后,有少數學生還是存在著不會讀、不會背育誦或是溢于充數的現象。我們可以通過老師導讀、學生競讀、聽讀、演讀等多種形式進行訓練,也可以采取同桌演讀背誦,或者小組競爭自由朗讀,極大地調動學生早讀的積極性,互相帶動,互相監督。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個別輔導或者巡回檢查,鼓勵學生大聲朗讀,注意提醒學生注意語音、語調、停頓、拖音等現象。以便及時掌握情況,確保晨讀效果。
我采取了以下做法:播放課文情境朗讀、配樂朗讀、教師親自聲情并茂地朗讀,讓學生靜靜地聆聽或是跟讀,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情境中感受文字美、語言美、情感美,自然能激起學生的朗讀興趣,創設出濃烈的朗讀氛圍;鄰桌互讀,老師抽背。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又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學生個體掌握情況,從而便于個別輔導;小組或男女生賽讀、開火車、隨機點讀等形式。這主要是激起朗讀的樂趣和斗志,始終能夠以飽滿愉快的情緒參與其中;師生共讀。主要是教師用導語將情感與內容有機串聯起來,讀得完整而有味。如: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下冊伊始,我就利用一個周的早讀時間舉行師生同臺朗誦會,讓大家在六年級下冊的課文中找一篇自己最喜歡、最拿手的課文在班上朗讀。他們讀得異彩紛呈,酣暢淋漓,令人陶醉其中。他們在《長江之歌》《三亞落日》中讀出了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在《廣玉蘭》中讀出自己對美好事物的陶醉;在《明天,我們畢業》中讀出了濃濃的師生之情……這樣做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更有利于今后的語文教學。除此之外,還可以分角色朗讀、吟誦讀、自由讀、接力讀、表情朗讀、大聲讀、小聲讀和默讀等各種形式活躍早讀課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培養良好的課堂聽講習慣
小學生的一大特征就是表現欲望強,認為自己的想法就是對的,喜歡別人聽自己說,且聽課的時候容易走神。我們當老師的總能從他們的身體動作和面部表情看出來。我于是特別注意在上課說話時的抑揚頓挫,通過不同的語調、語氣的變換,引起孩子的注意。有時也可以叫不太專心的孩子重復老師或同學的話語,從而提醒他注意聽講。當聽同學發言時,要耐心、靜心、用心,聽清楚同學發言的內容,對同學的觀點進行歸納,想想看他說的有沒有道理,既聽對方的口頭信息,也注意對方所表達的情感。不要隨便否定同學的想法,即使持有不同的觀點或理解,也要以“我認為……”,“我想補充說明……”等方式參與交流。注意提醒學生回答問題或有問題要舉手,讀完或做完題了也要舉手,要注意傾聽老師的講課與同學的發言,要開動腦筋思考,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有時,上課或講習題,我除了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寫下外,還口述答案讓學生邊聽邊記,培養學生勤做筆記的習慣。
四、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
在培養作業習慣方面,我的感受是“先苦后甜”。怎么說呢?剛接到新班,我們老師與學生都不是很熟悉,上課時就要花一些精力與時間指導學生在單元里應學習哪些知識。例如:每課中的新詞、詞組、分段、歸納主要內容、積累等。老師先帶一段時間,指導學生怎么做,等學生形成習慣后,才慢慢地放手給學生自己做。除此之外,我還通過守紀教育、認識習慣的重要性等手段,在班級中營造一個靜心作業的氛圍。同時要求家長創造一個適合孩子學習的家庭環境,讓孩子養成放學后及時做作業,按規定時間完成作業之后再做其他事情的好習慣。如:個別同學平時做作業書寫不整潔,錯字比較多,作業拖拉不能按時完成。我于是要求,錯題、錯字、書寫不整潔的同學要罰訂正的次數,家庭作業一定要家長陪著,不能字跡馬虎、只滿足完成任務。經過一個階段的反復練習和督促,那些學生做作業的習慣有了很大的進步,書寫姿勢正確、書寫工整、格式規范能按時正確的完成。
五、培養良好的訂正錯題的習慣
許多學生到了中高年級,有的學生由于知識上的欠缺,不知道怎樣訂正,也不好意思問別人,于是把錯題丟在一邊,今天丟一點,明天丟一點,一錯再錯,久而久之,積少成多;而有些基礎差的學生不會做也不會去過問,這樣我們學生的做題能力就越來越差。針對當前學生參差不齊的基礎和應付式學習的這種現象,我要求班中的每一位學生都要有一本訂正本,專門謄抄作業、試卷上的錯題。就拿我們的“語文綜合作業”來說吧:我根據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出一些基礎題型,讓學生每教完一課考一次。起先,學生做得不是很認真,錯題、錯字的現象很多。后來,我要求學生作業有錯題、錯字的要訂正,且要加大訂正的次數。這樣一做后,學生們認真對待起作業來了,聽課復習也更加認真了,慢慢地形成了自主訂正的習慣。學生們有了這訂正錯題的習慣后,有時講完作業、試卷,不用布置,學生都會主動地去訂正。
除以上所述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外,還有許許多多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值得讓我們學生養成??傊囵B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就好比給我們的語文教學注入了生命,教會了學生好的讀書方法,讓學生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