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

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

2024-07-31 閱讀 2675

淺談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十分強調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列入語文教學的目的。大綱指出:小學語文要培養學生識字、聽話、說話、閱讀、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大綱先后有四十多處從聽說讀寫諸方面提及培養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具體要求,強調在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心理慣性,而學習習慣的養成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可持續發展學習的空間,也可以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這不僅有助于當前的語文學習,而且,對其今后的學習工作都將產生較大的影響,使之終身受益,這對人的文化素質的提高和長遠發展是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培養

我認為,成功的語文教學必須要從養成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入手。心理學認為,習慣是由于重復或練習而鞏固下來的變成需要的行為方式或傾向。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學習“自動化”,從而激發興趣,提高能力,發展智力,提高學習效率,有著巨大的作用。中外教育家都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教育教學的一項主要任務。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說過,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于自己的習慣。美國教育心理學家赫爾認為,如若缺乏內驅力,則習慣不鞏固;習慣不鞏固,則學習等于零。他把一切的學習都歸結為習慣的形成和習慣的鞏固。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則直截了當地提出了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的觀點,強調了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

一、什么是學習習慣呢?

學習習慣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學習情景下自動的去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也就是說到了一定時候,孩子會自動地學習。

如:有一個老師的孩子去上海參加一個全國性的競賽,帶隊的老師回來后很有感慨的說了一件事:那天在輪船上,晚餐后,同學們都在甲板上觀看風景玩去了,過了一會兒,沒經任何人提示,也沒任何人要求,該做功課的時候了,那個老師的孩子就獨自到船艙里拿出書本,旁若無人的開始學習起來

篇2:培養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澄邁縣加樂中心學校吳麗

有人曾采訪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什么你能有今天如此的成就?”他說:“我得感謝我幼兒園的老師,因為她們教會我從小就養成了許多好的習慣,讓我受益終身。”可見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對一個人的學習生活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就要著重抓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給了學生好的學習習慣就等于給學生的語文學習扎實了基礎,給學生一生的語文學習道路灑滿陽光。對于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我主要從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細節循序漸進地進行。

一、培養良好的預習習慣

葉老曾說過:“學生在預習階段,固然不能弄得完全頭頭是道,可是教他們預習的初意本來不要求弄得完全頭頭是道,最要緊的還在讓他們自己動天君。”預習是促使孩子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激發孩子求知欲、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接任新班后,我便結合學生當時的知識水平和閱讀能力,分層次地給學生提出預習要求。

(1)把整本語文課本當成一本故事書看一遍,讀明白課文講了什么。目的在于弄清課文的大意。

(2)邊讀邊畫:給合工具書,給課文的自然段標上序號,找也生詞、四字詞、詞組詞串。目的在于讓學生積累詞語。

(3)由于班中的學生參差不齊,以上兩點要求可能無法讓所有學生都能落實,于是課本開始幾課的預習我會讓一些預習得比較好的同學在班中匯報預習情況,然后讓其他不能跟上預習要求的同學從學著怎么做慢慢學會自己去做。

一段時間后,大部分的學生不用老師提醒也知道要預習下一課了。這樣就成了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讓老師省心不少了。就這樣由扶到放,讓預習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自覺行為。

二、培養良好的晨讀習慣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我們要把握好這一天中的黃金時間,為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抹亮底色。首先晨讀要提前布置讀書任務,我一般都會提前一天把當天的晨讀任務寫在黑板的左上角。其次要有檢查,學生讀、背給組長聽,組長要做好記錄,教師抽背組長或其他同學。最后要有評價,老師要常結合“背書表”進行評價、激勵。但是有了這一系列做法后,有少數學生還是存在著不會讀、不會背育誦或是溢于充數的現象。我們可以通過老師導讀、學生競讀、聽讀、演讀等多種形式進行訓練,也可以采取同桌演讀背誦,或者小組競爭自由朗讀,極大地調動學生早讀的積極性,互相帶動,互相監督。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個別輔導或者巡回檢查,鼓勵學生大聲朗讀,注意提醒學生注意語音、語調、停頓、拖音等現象。以便及時掌握情況,確保晨讀效果。

我采取了以下做法:播放課文情境朗讀、配樂朗讀、教師親自聲情并茂地朗讀,讓學生靜靜地聆聽或是跟讀,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情境中感受文字美、語言美、情感美,自然能激起學生的朗讀興趣,創設出濃烈的朗讀氛圍;鄰桌互讀,老師抽背。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又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學生個體掌握情況,從而便于個別輔導;小組或男女生賽讀、開火車、隨機點讀等形式。這主要是激起朗讀的樂趣和斗志,始終能夠以飽滿愉快的情緒參與其中;師生共讀。主要是教師用導語將情感與內容有機串聯起來,讀得完整而有味。如: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下冊伊始,我就利用一個周的早讀時間舉行師生同臺朗誦會,讓大家在六年級下冊的課文中找一篇自己最喜歡、最拿手的課文在班上朗讀。他們讀得異彩紛呈,酣暢淋漓,令人陶醉其中。他們在《長江之歌》《三亞落日》中讀出了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在《廣玉蘭》中讀出自己對美好事物的陶醉;在《明天,我們畢業》中讀出了濃濃的師生之情……這樣做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更有利于今后的語文教學。除此之外,還可以分角色朗讀、吟誦讀、自由讀、接力讀、表情朗讀、大聲讀、小聲讀和默讀等各種形式活躍早讀課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培養良好的課堂聽講習慣

小學生的一大特征就是表現欲望強,認為自己的想法就是對的,喜歡別人聽自己說,且聽課的時候容易走神。我們當老師的總能從他們的身體動作和面部表情看出來。我于是特別注意在上課說話時的抑揚頓挫,通過不同的語調、語氣的變換,引起孩子的注意。有時也可以叫不太專心的孩子重復老師或同學的話語,從而提醒他注意聽講。當聽同學發言時,要耐心、靜心、用心,聽清楚同學發言的內容,對同學的觀點進行歸納,想想看他說的有沒有道理,既聽對方的口頭信息,也注意對方所表達的情感。不要隨便否定同學的想法,即使持有不同的觀點或理解,也要以“我認為……”,“我想補充說明……”等方式參與交流。注意提醒學生回答問題或有問題要舉手,讀完或做完題了也要舉手,要注意傾聽老師的講課與同學的發言,要開動腦筋思考,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有時,上課或講習題,我除了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寫下外,還口述答案讓學生邊聽邊記,培養學生勤做筆記的習慣。

四、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

在培養作業習慣方面,我的感受是“先苦后甜”。怎么說呢?剛接到新班,我們老師與學生都不是很熟悉,上課時就要花一些精力與時間指導學生在單元里應學習哪些知識。例如:每課中的新詞、詞組、分段、歸納主要內容、積累等。老師先帶一段時間,指導學生怎么做,等學生形成習慣后,才慢慢地放手給學生自己做。除此之外,我還通過守紀教育、認識習慣的重要性等手段,在班級中營造一個靜心作業的氛圍。同時要求家長創造一個適合孩子學習的家庭環境,讓孩子養成放學后及時做作業,按規定時間完成作業之后再做其他事情的好習慣。如:個別同學平時做作業書寫不整潔,錯字比較多,作業拖拉不能按時完成。我于是要求,錯題、錯字、書寫不整潔的同學要罰訂正的次數,家庭作業一定要家長陪著,不能字跡馬虎、只滿足完成任務。經過一個階段的反復練習和督促,那些學生做作業的習慣有了很大的進步,書寫姿勢正確、書寫工整、格式規范能按時正確的完成。

五、培養良好的訂正錯題的習慣

許多學生到了中高年級,有的學生由于知識上的欠缺,不知道怎樣訂正,也不好意思問別人,于是把錯題丟在一邊,今天丟一點,明天丟一點,一錯再錯,久而久之,積少成多;而有些基礎差的學生不會做也不會去過問,這樣我們學生的做題能力就越來越差。針對當前學生參差不齊的基礎和應付式學習的這種現象,我要求班中的每一位學生都要有一本訂正本,專門謄抄作業、試卷上的錯題。就拿我們的“語文綜合作業”來說吧:我根據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出一些基礎題型,讓學生每教完一課考一次。起先,學生做得不是很認真,錯題、錯字的現象很多。后來,我要求學生作業有錯題、錯字的要訂正,且要加大訂正的次數。這樣一做后,學生們認真對待起作業來了,聽課復習也更加認真了,慢慢地形成了自主訂正的習慣。學生們有了這訂正錯題的習慣后,有時講完作業、試卷,不用布置,學生都會主動地去訂正。

除以上所述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外,還有許許多多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值得讓我們學生養成。總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就好比給我們的語文教學注入了生命,教會了學生好的讀書方法,讓學生受益終身。

篇3:培養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策略

淺談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策略

貴港市港南區八塘鎮高北小學謝梅麗

摘要:俗話說:“積千累萬不如有個好習慣,”所謂習慣,是指在長期里逐步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學習習慣,是指在學習上經過練習鞏固下來的接近自動化認知活動方式,包括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課堂學習習慣、作業習慣、課外閱讀習慣,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因此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能夠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內部動力因素。

關鍵詞:語文、學習習慣、培養

一、預習習慣

預習是課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影響這學生的發展,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是養成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喚和終生發展的需要,小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可塑性和模仿性極強,因此學校和教師有目的的引導和培養就顯得尤其重要,也正是這種特點,給我們創造了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機,也是使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因此,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首先就要從教會學生預習入手,引導學生由被動到主動,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1、必須熟讀課文,在教師沒有上課之前,學生對每篇文章至少讀三遍,并寫出讀后的感受,要求組長監督檢查。

2、預習時,圈出本課的生字新詞,找出重點句子并寫上讀后的體會,,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

3、及時檢查預習的情況,檢查的形式有教師提問檢查,同桌互檢,小組交流匯報等,若發現未完成預習的,教師應當督促及時讓學生完成。

二、課堂學習習慣

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陣地,課堂學習的習慣是學生學習習慣最重要的內容。學生學習的好習慣應當在課堂這個主陣地上形成和培養,因此學生應當具備以下的習慣:

1、學會傾聽,善于傾聽

傾聽是與人溝通的開始,傾聽對方的意見與思路,理解對方,并且做出判斷。在課堂上學生要學會傾聽老師的講課,同學的發言,因而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要求,要求學生認真傾聽。

2、學會合作,善于交流

在課堂上,有著很多的合作學習的機會與形成,利用好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形式,讓學生在充滿探索性的活動中,知道合作的必要性,以及學會一些合作技巧,最后形成合作的習慣。

3、魯迅先生提出:“讀書有三到:為眼到、心到、口到”讀書動筆,能夠幫助學生記憶,掌握書中的重點、難點;有利于學生儲存資料;有利于擴大學習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三、作業習慣

常言道:“習慣決定性格,細節決定成敗”良好的作業習慣,使學生能夠較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習的成績,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形成一絲不茍的做事態度,嚴謹的治學精神。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作業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