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巧用多媒體技術增強識字效果

巧用多媒體技術增強識字效果

2024-07-31 閱讀 7368

巧用多媒體技術,增強識字效果

記識生字是低段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所以我們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可以利用圖畫、字、形等形象化的手段來幫助學生掌握漢字的音、形、義。漢字中有許多是象形字,這類字很容易讓學生由字聯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利用這一特點在識字過程中可以用聯想形象的方法幫助識記生字。

如:教學《識字5》中“夏”字時,我對孩子們說:“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古時候的禮物”,用課件出示“夏”的象形字。先讓學生猜一猜這是什么字,接著引導學生觀察,向他們介紹:“它像人的樣子,戴著帽子,手和腳都在忙碌,從這我們可以知道夏季是一個繁忙的季節。中國的第一個朝代就是夏朝,所以叫華夏民族。今天的‘夏’字是什么樣的呢?”用課件出示今天的“夏”字,“它分為三部分”,逐一點擊鼠標,把“夏”字用三種不同的顏色(藍、紅、綠)分為三部分,學生一目了然。“夏天姐姐是一個洋氣的小姐姐,她頭戴寬寬的涼帽,身穿條紋襯衫,有幾道條紋?(兩條),還穿著裙子。寫的時候要舒展一些,讓夏天姐姐的裙擺飄起來。”學生通過了解“夏”字的演變過程,在不同顏色的刺激下觀察“夏”字的組成,配以形象的解說,學生牢牢地掌握了“夏”字。

又如這一課中的“瓜”字,在往屆的教學中即使我三番五次強調、苦口婆心勸說不能漏了一點,卻總有部分學生會寫成“爪”。這一次,我先出示“瓜”的象形字和一張帶有瓜藤的“瓜”的圖片,再讓學生觀察“瓜”這個象形字和“瓜”的實物之間的聯系,了解漢字的造字特點,并把個“瓜”字的一點設置成醒目的紅色,指出這一點就是瓜籽,可不能漏,沒有瓜籽可長不出瓜來。學生印象特別深刻,再也沒有像往常那樣漏了那一點不寫了。

這樣采用形象的識字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演示漢字的演變過程,學生在聲音、圖像、動畫等的感官刺激下不僅了解了漢字的造字特點,感受祖國文化的源遠流長,而且牢牢地記住了這些字的音、形、義,識字課上也上出了文化味。

篇2:讓多媒體輔助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

讓多媒體輔助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

辛集市新壘頭中心小學閆新明

文章提要:低年級學生對多媒體教學有著極高的興趣。教學中以計算機為媒體,把傳授知識,激發興趣,培養觀察、自學、思維能力,融洽師生情感化為一體,便會產生多元識字效應。

關鍵詞:識字教學多媒體

正文:新《課程標準》致力于構建開放、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那么,我們的識字教學如何體現開放、靈活、生動的特點,如何讓學生在廣泛、活潑、有趣的活動中識字呢?

我經過探索,發現教學中以計算機為媒體,把傳授知識,激發興趣,培養觀察、自學、思維能力,融洽師生情感化為一體,便會產生多元識字效應。

一、拓寬識字渠道倡導生活識字

學生生活在這個多彩的世界中,漢字隨處可見:上街時,路旁的各色廣告招牌仿佛在向他們眨眼;看電視時,熒屏上的一個個字幕也在不停的閃爍……生活為孩子們營造了最好的識字環境。電教媒體具有交互性,人機可以隨時交流,由此便形成了一張人機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立體交流網絡。教師巧妙地發揮這張"網"的優勢,及時、有效地組織課內的識字信息反饋,使教學更具針對性;而學生在這張"網"中,又使學習的主動性、思維的靈活性、語言表達的準確性以至個性特點的展示上,都得到了和諧的發展,具有創新意義。

例:學習"東、南、西、北"這四個字:多媒體的課件,立體形的方位圖,太陽冉冉升起,小朋友站在操場上,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南",右面是"北"。孩子們親自移動鼠標,做一些識字游戲。一堂課下來這樣的人機交互方式能使學習的過程不再枯燥呆板,而是妙趣橫生,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很好地激發起來,并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進而形成學習動機。所以,利用網絡的優越性,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識字資源進行識字教學,拓寬了識字教學的途徑。

二、注重造字規律倡導科學識字

我們的教學中,漢字是一個個嚴密而豐富的整體,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以形表義,靠形狀來表示意思,其中蘊藏著許多造字的規律。教學中,有意無意滲透這些規律,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生字新詞,還能讓學生領悟識字要領,開發他們的思維。

利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出示卡片或圖片適當地講解,讓學生口頭讀讀、說說,機械式地朗讀、記憶,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如果處理得不好,整堂課就會顯得呆板枯燥、單調乏味。而且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對長時間單調枯燥的識字教學缺乏興趣,從而影響教學效果。于是我嘗試將計算機和傳統教學方法綜合應用,利用"怎樣寫漢字"識字教學軟件、"趣味識字"、"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光盤來彌補傳統教學方法和手段的不足。

1、象形字的教學。

例如:第二冊中的"舟、竹、川、泉、燕"都是最簡單的象形字,教學這類字的時候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如教學"山",首先出示實物圖片,然后再以動畫演示實物變成象形文字,請學生議一議這個符號像什么?學生很容易從形象上看出是一座小山,這座象形的山與漢字"山"有什么聯系呢?讓學生說說、畫畫、描描,這樣就使枯燥無味的筆畫結構和生動鮮明的表象統一起來;

篇3:巧用多媒體調動低年級兒童學習積極性讓兒童快樂識字

巧用多媒體調動低年級兒童學習的積極性,讓兒童快樂識字

摘要:多媒體教學可將呆板的方塊字演變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本文從多媒體動畫導入,激發興趣;多媒體動畫演示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復雜的字以及巧用多媒體寓認于玩,愉快識字三方面為兒童創設生動有趣的識字環境,將兒童必須牢記的知識變成栩栩如生的形象,使漢字的形和義的關系顯而易見,調動低年級兒童學習的積極性,讓兒童快樂識字。

關鍵詞:多媒體識字教學信息技術快樂識字

多媒體識字教學法,顧名思義,即將聲音、文字、圖畫、動畫、視頻等形式合理組合的技術,以此來創造生動有趣的環境。在小學低段,要求學生識記掌握運用的漢字有1600個,而在識字課中,漢字教學是枯燥的。我們大多數教師在教學中一直是以師范寫、學生抄寫、默寫作為識字教學方法,這樣不僅給學生造成了沉重的負擔,沒有把該認,該記的漢字認清,更談不上對漢字的音、形、義的理解,還造成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抵制,產生強烈的厭學情緒。因此,我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巧妙運用多媒體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快樂識字。

一、巧用多媒體動畫導入,激發興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小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古老的漢字又是根據事物的形狀描摹而創造的。我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課件呈現這一過程,不僅揭示了漢字的特點,使學生感受漢字的神韻,培養熱愛祖國文字的感情,更激發了低年級學生識字的興趣。如我在執教《口耳目》一課時,利用小學生愛看動畫片的心理,采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進識字的情境: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森林里,住著一群可愛的人們。有勇敢的爸爸,勤勞的媽媽,還有可愛的孩子們。一天清晨,一輪紅日從竹林里升起(多媒體課件“紅日”圖),新的一天又開始了。爸爸們出去打獵。這一天,收獲可真大。他們捉到了一只兔子和一頭羊(多媒體課件“兔”和“羊”圖)。他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媽媽們在田地里辛勤地培育禾苗(多媒體課件出示“結著穗兒的禾苗”圖)。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在竹林里游戲。一陣微風吹過,竹葉沙沙作響,(多媒體課件出示“竹子”圖)林子里的鳥兒一邊喳喳的歡唱,(多媒體課件出示“鳥”圖)一邊撲楞楞地歡舞。鳥兒們可喜歡那群孩子們了!因為孩子們不但有一張乖巧的嘴巴,(多媒體課件出示“嘴巴”圖)還有一雙機靈的耳朵和水汪汪的大眼睛(多媒體課件出示“耳朵”和“眼睛”)。于是他們成了好朋友。日子可過得真快!夜悄悄地來臨了。你看!月兒彎彎掛藍天(多媒體課件出示“月兒”圖),今晚的月色可真好。懂事的孩子們決定用他們動聽的歌聲和優美的舞蹈為勞動了一天的爸爸媽媽們拂去疲勞。于是他們用木頭燃起了火把(多媒體課件出示“木頭”和“火把”圖)。熊熊的火把映著他們美麗的笑臉。他們唱啊,跳啊,度過了一個美妙的夜晚。小朋友,這個美麗的故事中包含了12個生字,你們能準確的認出來嗎?“能!”孩子們興趣盎然地感受著識字的快樂。

多媒體賦予了語文教學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艷麗的色彩,生動的畫面,悅耳的音樂,使學習內容圖文并茂,栩栩如生,在兒童的認識與教學之間架起一坐橋梁,使他們能愉快的探索知識的奧秘。“學之不如知之則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也”,激發了興趣,也就為學習開了一個好頭。又如在教學《荷葉圓圓》這一課,一開始,我在屏幕上展示動態畫面:一池荷花,有蜻蜓在空中展翅飛,青蛙在池塘里呱呱地叫,還有各種昆蟲名叫……,立刻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與同學閑聊或玩耍中轉移到美麗充滿詩韻的課堂上來,使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到學習狀態中。接著配以背景音樂:童聲朗讀《荷葉圓圓》。在這過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畫面首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這一畫面產生好奇心;另一方面,美妙的童聲朗誦課文,使學生注意到課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葉、朵等,部分學生會主動開始跟著朗讀,這就激發了學生學習這些生字的興趣,使他們盡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在不知不覺中體驗識字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