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培養

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培養

2024-07-31 閱讀 8434

淺議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

【摘要】學習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兒童整個學習發展的歷程,影響著孩子一生的成長發展。從小學低年級著手有目的、有意識、全方位、多視角地培養孩子的預習、聽課、閱讀、書寫、表達和思考習慣,使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及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可終身受益。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習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階段是人一生學習的基礎階段,也是一個人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學習習慣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到兒童整個學習發展的歷程,而且將會影響其一生的成長發展。從小學低年級著手有目的、有意識、全方位、多視角地在學習習慣養成方面進行滲透、熏陶、訓練和培養,使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及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可終身受益。

一、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預習,既是心理準備,也是具體內容的準備。預習是促使孩子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激發孩子求知欲,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預習時要多動腦、勤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有求知欲,則有興趣。這樣,孩子們就會帶著問題來上課,在聽課時就能積極主動,把主要精力放在不能理解的問題上,充滿自信,學習興趣更濃,效果就會更好。

二、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

專心聽講是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保障。現在不少孩子不善于傾聽,好像別人的發言與自己無關。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應要求學生聽課時集中注意力,思想不要開小差,不要做小動作;其次,要求他們認真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仔細思考他們回答得是否正確,對他人的觀點、回答能做出評價和必要的補充;再次,要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和板書。為了使學生上課專心聽講,吸引注意力,教師講課要精神飽滿,語言生動有趣,條理分明,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和手段力求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寓教于樂,為學生營造了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學得興趣盎然。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與表達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跟隨并影響人的一生。每一位教過語文的老師都明白,學生的語文素養不能單靠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就能形成,更大程度要靠學生日積月累的閱讀。學生喜歡讀書,養成讀書習慣,可以培養聽力、理解力,成為“聽話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而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與學生的閱讀是緊密相關的。為了擴大孩子們的閱讀量,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鼓勵他們多讀書,讀好書。給他們推薦一些少兒讀物,教會學生如何從眾多的課外讀物中選擇適合自己情況的書來閱讀。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涉獵天文地理,擴大知識面,使孩子們從小主動尋找科學的奧秘。

在培養一年級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中,努力使學生養成正確、有序、說完整話的好習慣。無論哪種情況都要要求學生先想后說,想好再說,然后強調語句完整,條理清晰,連貫流暢。并學會根據不同的場合調整語氣、音量和說話的方法。還要求回答提問時音量要大,語氣要中肯,讓全班同學都聽見;糾正他人發言時態度要誠懇,音量要適中;小組討論時要用商量的語氣相互補充,音量宜小不宜大,不能影響其他小組的學習。

四、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學生在學習中接觸最多、關系最密切的莫過于老師,孩子是從模仿中學習的,所以要求學生寫正確規范的字,教師首先要板書規范工整,以身作則,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每次寫字時,首先要求學生坐姿端正,握筆正確。寫作業之前,要求學生復習一下正確的書寫姿勢。在學生寫作業時,教師要認真觀察,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坐姿。其次,通過講解,使學生養成追求正確、美觀的意識與習慣。再次,要求學生用本干凈整潔,字跡清楚規范;有一定的書寫速度。為此,學生寫在田字格中的生字,教師要事先給他們寫好樣本,讓他們先觀察,再書空一次,最后在練習寫。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書寫時,要經常提醒學生注意做到“三個一”。

五、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習慣。

學生學習上有困難請求老師或家長幫助時,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應用熱情的語言鼓勵學生自己“試一試”。他們實在無法獨立解決時,也不能包辦代替,要么一步一步耐心啟發,使他能在你的引導下,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讓孩子嘗到勝利的甘甜,對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問題的挑戰。要么鼓勵學生與自己小組成員嘗試解決了問題。這樣,學生經過獨立思考,產生了新的見解,有了見解就會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產生新的思考,從而使學生樂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培根曾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見,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益,而且使人終生受益。行為改變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乘著良好習慣風帆,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作者:賈會云

工作單位:甘肅省臨澤縣沙河鎮前進小學

郵編734200

篇2:小學語文閱讀論文引領低年級學生走進課外閱讀世界

小學語文閱讀論文引領低年級學生走進課外閱讀世界

《課文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作了具體的規定:“小學生要擴展自己的閱讀面,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背誦優秀課文60篇。”“小學第一學段要求學生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閱讀教學的有效補充。只有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才能使學生吸收和儲備大量的優美語匯,拓寬知識面,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從而具備較好的語文素養,提高讀書能力。

雖然《新課標》對閱讀有具體的規定,但由于受到到社會環境、學校環境以及家庭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課外閱讀普遍呈現出無序、低效、失衡的狀態,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方法,閱讀的能力參差不齊。根據調查,大部分低年級學生閱讀方面存在的問題比較大:閱讀時間偏少,閱讀方法單一,閱讀習慣欠佳,閱讀內容不精,學生的閱讀面狹窄,課外閱讀內容趨向娛樂化,閱讀面不廣。大部分學生的課外閱讀以教輔類書籍為主,有部分學生只滿足于入眼不入腦的淺表性閱讀,滿足于過眼云煙式娛樂性閱讀,滿足于缺乏精神營養的快餐式閱讀,如《爆笑校園》《塞爾號》等等,而對那些真正能滋養心靈的經典書籍卻很少問津。綜上所述,低年級孩子還徘徊在閱讀的門外,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引領小學生走進課外閱讀世界迫在眉睫。

一、明確引領課外閱讀的目標

1、通過對我校學生閱讀能力的現狀調查、了解,從新的視點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喜歡閱讀,學會閱讀,享受閱讀。

2、讓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拓寬知識面,,融會貫通,提高課外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3、通過研究實踐,探索出一套有效提高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基本方法和具體措施。

二、把握課外閱讀引領的措施

(一)營造班級閱讀氛圍,吸引學生課外閱讀

我建立了班級圖書角,孩子們還紛紛捐書充實圖書角,與大家分享。同時在班上開展“每日兩讀”活動,即“晨間交流讀”、“午間休閑讀”。早晨8:00到8:15這段時間,學生可以上臺朗讀或者背誦自己喜歡的美文,童話故事,古詩,名言警句。下午課前是學生自由閱讀的休閑時光。閱讀方式靈活多樣,可以自己讀,可以和同桌一起閱讀,還可以和興趣相投的同學一起賞讀,選擇或交換喜歡的書籍讀。

例如:孩子們非常喜歡每日“兩讀活動”,早晨,我剛走到教室門口,就看到孩子們爭先恐后上臺大顯身手,有的搖頭晃腦朗誦詩歌,有的繪聲繪色講故事,有的故弄玄虛在給大家出謎語,有的得意洋洋繞口令,可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下午的休閑讀課更是孩子們盼望的快樂時光,他們有的擠在圖書角前選擇讀物,有的自由地穿梭于教室,尋找同學手中喜歡的書籍,一看到喜歡的馬上湊過去津津有味地看起來,書籍主人也熱情的介紹書中的內容,教室里非常熱鬧,孩子們美其名曰“課外書閱讀超市”!

(二)有效推薦閱讀書目,指引學生課外閱讀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推薦讀物。低年級的孩子識字量少,形象思維發達,可以推薦適合其閱讀水平的彩色注音版讀物。體裁可以是寓言,童話,兒歌童謠,科學小故事等。

2、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推薦讀物。小學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強,愛表現的心理特點,渴望神秘、冒險、刺激、仰慕機智、勇敢、愛思考、愛科學、愛幻想等,可以提供《科學實驗王》、《福爾摩斯探案集》、《吹牛大王歷險記》、《哈利波特》、《金銀島》、《魔法學校》《會飛的教室》、《十萬個為什么》、《綠野仙蹤》、《成長的花季》等書,讓他們選擇。

(三)緊扣教材文本,引領學生課外閱讀

篇3: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

淺談小學語文低年級的識字教學

臨高一小謝麗紅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學生的識字量為3000字,其中要會寫2500個漢字。而低年級要求學生認識1600~1800個漢字,其中會寫800~1000個漢字。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多識字、少寫字,而且把識字集中在低年級教學。可見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同時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難點。”本人認為,識字過程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識字和用字相結合的方法,開展識字教學。

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把識字作為小學低年級教學中的重點,那就得在識字上下工夫。可單純的識字、寫字又顯得枯燥無味。而對于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居多,且家庭條件相對較好,孩子可以說是家里的“小皇帝”,嬌慣成性,在一、二年級就讓他們從事與游戲、積木、唱歌、跳舞等大相徑庭的識字活動,對孩子們來說,簡直有種“逼上梁山”的感覺。這給小學低年級教師出了道難題,識字量之大,教學時間之少。如何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呢?新編《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這門學科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因而在教學中,作為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多關愛學生,多為學生創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覺得學習是一項有趣的事情,主動去學、樂于去學。我想,要達到這一步,就得從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上去考慮。

2.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3.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在游戲中學習,在玩中思考,玩中創新。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