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低年級朗讀指導目標和策略
小學語文低年級朗讀指導目標和策略
市一小李獻秋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語感,就是指人們對語言文字的直接的感受能力。訓練語感應當從低年級孩子抓起,低年級的朗讀訓練是個難點,指導低年級小學生朗讀應按字、詞、句的順序進行。從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打好朗讀基礎。
(一)低年級學生朗讀常會出現的問題:唱讀現象,拖腔拖調和錯讀頻頻發生。
低年級學生剛接觸字詞、如果一開始就讓他們豎起書憑眼睛掃視來感知成篇成斷的語言文字,是有困難的。因此,一開始我們允許學生“點讀”且認為這是正確的方法,其實不然,學生一字一句的讀,是讀正確了,可久而久之,學生便養成了朗讀任何一篇課文都是一字一頓的不良習慣。
許多小學生在幼兒園、學前班時已按“唱讀”的模式學會了許多的兒歌、童謠,他們的父母對于他們“唱讀”兒歌、童謠時的可愛表現往往贊不絕口,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認知。升入小學后,對于任何一篇課文,如果老師不加以正確引導,他們就會自動地按照他們心中的兒歌模式拖腔帶調地“唱”了。
在教學中發現有些學生在讀了課文幾遍之后仍會出現“加字漏字”現象。許多學生在讀課文時注意力不集中,沒有仔細看課文,另還有學生課文讀得少,不熟練。這些問題較多出現在低年級學段,教師在教學中要及時糾正,并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第一學段(1-2年級)‘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此一階段的學生開始“學習用普通話”,我認為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不可能要求孩子能很好的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對于農村的孩子。側重應落在“正確流利”上,故而要重視拼音教學與朗讀的基本訓練。要從一年級抓起,從每一個音節抓起。現就我執教近一年時間,來談談我們班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就這些問題應如何解決。
一、加強字、詞、句的朗讀指導
1.讀準字音
首先,要求學生用普通話,語音要標準,吐字要清晰、圓潤,字正腔圓。由于地區不同,讀音有所差異。就我們的方言而言,翹舌音和平舌音區別不開,如“zzh”“eer”,前后鼻音陰(yīn)英(yīng)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拼音教學時,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花大氣力突破難點,做到正確讀字音。及時糾正錯誤的讀音,并長期堅持學習拼音。
2.讀好詞語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在朗讀時常常愛一字一頓地拖腔拖調地唱讀,這是由于低年級學生注意分配能力差,他們識字不多,朗讀時把注意力集中在讀準字音上,而忽略句子意思的表達,在朗讀前可指導學生用鉛筆劃出詞語,讓學生跟讀并注意按詞停頓。
詞語是語言的最小單位。朗讀詞語是朗讀課文的基礎。首先要讀好雙音節詞,如“藍天”、“倆人”,第一個字“藍”、“倆”要讀得稍重一些;“小麗”、“友誼”的第二個字重讀。讀時應給予重視,教師在學生練習時給予及時指導、示范,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會從中悟出規律和方法。
3、重視句子的朗讀指導
如小學語文第二冊《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七自然段,首先,讓學生明確本段內容;然后,讓學生根據這段內容采用適當的語調去讀,教師可指導學生想:媽媽為什么笑著說?因為它聽了小壁虎借尾巴的經過,感到孩子不懂得自己尾巴有再生的能力,不用借,同時別人的尾巴都各有各的用處,是不能借給他的,心里疼愛小壁虎,所以笑著說。讀時語速要放慢,充滿感情地讀出關心、疼愛。“小壁虎轉身一看,高興地叫起來”。他為什么“高興地叫起來”?因為他歷盡艱辛都沒借到尾巴,這時候一轉身發現自己又有了尾巴,這時候是多么驚喜啊!讀的時候聲音要響亮,語速稍快,“新尾巴”要讀重音,讀出為自己尾巴有再生能力而高興的語氣。這樣指導,使學生在理解自然段的同時,進行了朗讀訓練。
(二)范讀
教師要經常范讀帶讀。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都把朗讀課文作為備課的重要內容。課前認真鉆研教材,認真備“讀”,正確掌握每個字的讀音,準確把握課文的思想情感,并認真揣摩句子的重音、語氣、節奏。課堂上,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后,教師給學生必要的范讀,給學生以規范的示范、引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模仿著去讀,經過一段時間教師的示范,學生的唱讀現象會有很大改觀。
(三)、入情入境讀
低年級學生所學的課文都是富有童真、童趣的故事。教師利用一些生動形象的學具引導學生進入故事情境,更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達到較好的朗讀效果如《比尾巴》,教師出示各種動物的尾巴圖片讓學生能直觀感受到小動物們在比尾巴并讀出動物尾巴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每篇課文或每段課文的內容以及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幫助學生確定朗讀基調。如第一冊《雪地里的小畫家》,課文的第一句是“下雪啦,下雪啦!”要讓學生想像如果下雪了,你心情是什么樣的?引導讀出那種喜悅、興奮的心情,應當是第1個“下雪啦”略低,第2個則略高。
(四)、評價激勵
兒童天生喜歡鼓勵和贊美,朗讀評價應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教師要善于聆聽,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優點,多給予恰當的表揚,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微笑和鼓勵,多一些個性化的語言,如:“你讀的真投入!”“你讀的很形象!”之類的話。其實,當教師用心聆聽學生朗讀,切實發現他們在朗讀時的優點時,哪怕是一個詞一句話能及時給予肯定,孩子就能在教師的鼓勵中樹立自信心,喜歡上朗讀。
當然,好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日之功,克服學生的唱讀現象,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能力絕非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堅持不懈的努力,只有如此,才能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篇2:小學語文閱讀論文引領低年級學生走進課外閱讀世界
小學語文閱讀論文引領低年級學生走進課外閱讀世界
《課文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作了具體的規定:“小學生要擴展自己的閱讀面,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背誦優秀課文60篇。”“小學第一學段要求學生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閱讀教學的有效補充。只有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才能使學生吸收和儲備大量的優美語匯,拓寬知識面,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從而具備較好的語文素養,提高讀書能力。
雖然《新課標》對閱讀有具體的規定,但由于受到到社會環境、學校環境以及家庭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課外閱讀普遍呈現出無序、低效、失衡的狀態,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方法,閱讀的能力參差不齊。根據調查,大部分低年級學生閱讀方面存在的問題比較大:閱讀時間偏少,閱讀方法單一,閱讀習慣欠佳,閱讀內容不精,學生的閱讀面狹窄,課外閱讀內容趨向娛樂化,閱讀面不廣。大部分學生的課外閱讀以教輔類書籍為主,有部分學生只滿足于入眼不入腦的淺表性閱讀,滿足于過眼云煙式娛樂性閱讀,滿足于缺乏精神營養的快餐式閱讀,如《爆笑校園》《塞爾號》等等,而對那些真正能滋養心靈的經典書籍卻很少問津。綜上所述,低年級孩子還徘徊在閱讀的門外,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引領小學生走進課外閱讀世界迫在眉睫。
一、明確引領課外閱讀的目標
1、通過對我校學生閱讀能力的現狀調查、了解,從新的視點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喜歡閱讀,學會閱讀,享受閱讀。
2、讓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拓寬知識面,,融會貫通,提高課外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3、通過研究實踐,探索出一套有效提高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基本方法和具體措施。
二、把握課外閱讀引領的措施
(一)營造班級閱讀氛圍,吸引學生課外閱讀
我建立了班級圖書角,孩子們還紛紛捐書充實圖書角,與大家分享。同時在班上開展“每日兩讀”活動,即“晨間交流讀”、“午間休閑讀”。早晨8:00到8:15這段時間,學生可以上臺朗讀或者背誦自己喜歡的美文,童話故事,古詩,名言警句。下午課前是學生自由閱讀的休閑時光。閱讀方式靈活多樣,可以自己讀,可以和同桌一起閱讀,還可以和興趣相投的同學一起賞讀,選擇或交換喜歡的書籍讀。
例如:孩子們非常喜歡每日“兩讀活動”,早晨,我剛走到教室門口,就看到孩子們爭先恐后上臺大顯身手,有的搖頭晃腦朗誦詩歌,有的繪聲繪色講故事,有的故弄玄虛在給大家出謎語,有的得意洋洋繞口令,可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下午的休閑讀課更是孩子們盼望的快樂時光,他們有的擠在圖書角前選擇讀物,有的自由地穿梭于教室,尋找同學手中喜歡的書籍,一看到喜歡的馬上湊過去津津有味地看起來,書籍主人也熱情的介紹書中的內容,教室里非常熱鬧,孩子們美其名曰“課外書閱讀超市”!
(二)有效推薦閱讀書目,指引學生課外閱讀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推薦讀物。低年級的孩子識字量少,形象思維發達,可以推薦適合其閱讀水平的彩色注音版讀物。體裁可以是寓言,童話,兒歌童謠,科學小故事等。
2、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推薦讀物。小學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強,愛表現的心理特點,渴望神秘、冒險、刺激、仰慕機智、勇敢、愛思考、愛科學、愛幻想等,可以提供《科學實驗王》、《福爾摩斯探案集》、《吹牛大王歷險記》、《哈利波特》、《金銀島》、《魔法學校》《會飛的教室》、《十萬個為什么》、《綠野仙蹤》、《成長的花季》等書,讓他們選擇。
(三)緊扣教材文本,引領學生課外閱讀
篇3:打好低年級學生寫話基礎
如何打好低年級學生寫話的基礎
安陸市趙棚鎮中心小學彭艷萍
從教以來,都覺的語文是所有學科最考驗老師的一門學科,也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我會成為一名語文老師,還是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老師,帶的也都是*x歲的小孩子,他們每天活力四射,精力無比旺盛。從最初課堂組織教學的不知所措到后來的暴跳如雷,再到自己的欣然接受,慢慢的理解并愛上了這個群體的學生。班上很多都是留守學生,平時接觸的信息很少,幾乎沒有課外書籍可以供他們閱讀。所以每當讓他們練習看圖寫話,或造句訓練時,就會出現千篇一律的現象,很無賴,不是他們不愿意說,而是他們的頭腦中,沒有儲存更多的信息,導致他們無話可說。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學習和摸索,慢慢的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多讀多記。有感情地朗讀必是課堂上師生的有感而發,是文本使感情從心里自然的流淌。①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邊讀邊理解,邊理解邊反復讀、體會,學生深入課文,自然就會投入感情,表情也就會自然豐富。②可以進行情境教學,配合樂曲,學生情趣高,隨著音樂的變化和課文內容的變化,表情自然就會發生變化。③有時孩子們的感悟暫時無法到位,教師的情緒感染和恰如其分的示范至關重要。教師自己的示范、領讀強于講解方法。
學生的讀書形式,朗讀評價,讀書效果都可以由課文、教師、學生、環境這四要素的實際特點決定。我們在設計時要進行合理的預設。比如:對于需要理解的文本,我們可以采取默讀,給學生“為什么”的思考空間。對于段落內容、結構并列的文本,我們可以鼓勵學生根據閱讀需求、閱讀興趣自由選擇朗讀,這樣學生在興趣驅動下的朗讀效果最佳。對于每一次的表演讀,之前都可以給學生一個自己讀的時間,有了充分的準備,獨自交流時才夠自信,交流讀的效果才好。
第二,模仿句式,積少成多。語文學習一定要循序漸進,所以平時在生字教學時,我會按照"字-詞-句”的順序,特別是一些常見字,常用詞,會鼓勵他們多組詞,多說一句話。比如在學習生字"距"時,學生組詞"距離"后,然后說出一句話,這時我就會讓其他的同學也用這個字組成其他的詞,再說話,如果只會詞組,那就可以把說話的機會給其他的學生,反復的練習,不斷地積累。此外,我們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在二年級學生寫話階段,挖掘教學中典型的句式,對學生進行句式訓練,提高學生的句式運用水平,學會用一些不同的句式表達自己的感情和理解。主要用兩種情況,一是句型模擬訓練。比如疑問句、感嘆句、像、一邊……一邊……句式、連詞成句等,讓學生練說仿寫。二是詞語仿寫運用。教材中大量的好詞、好句為學生積累語言提供了方便,讓學生進行先記憶再填空訓練。長期大量的句式訓練為學生寫句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以說促寫。低年級的教學中,口語交際是一項重要內容,挖就利用這一憑借的優勢,在學習課文時,有意的讓學生記住一些好的詞語,好地句子,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完整的話。因為有了平時的基礎,學生比較容易下筆,寫出來的內容自然比較豐富,句子比較完整、通順。比如“奇妙的動物世界”主題口語交際,在對話交流后,教師讓學生寫話,多數學生能圍繞主題,從他們熟悉動物的樣子,特點,生活習性寫起,課堂氣氛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