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生學習習慣培養

小學生學習習慣培養

2024-07-31 閱讀 1670

淺談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王永光

葉圣陶曾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輩子也用不盡。

學習習慣就是指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覺化行為傾向。學習習慣有好壞之分,如:課前預習習慣,上課專心聽講習慣,認真完成作業習慣等都是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了它,學生可以輕松快捷地學好知識。反之,一個人如果養成書寫潦草,做題馬虎等不良的學習習慣,不僅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而且有損于學生的身體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都非常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下面結合習慣的形成規律,談談自己初淺的看法。

一、興趣、訓練促進習慣養成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后如果給予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盡早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抓學生不良習慣的轉化、良好習慣養成的過程,無論對學生,還是對老師來說,都是一個艱苦甚至是痛苦的過程。我的首先做法是:激發興趣、養成習慣。小學生大多有一種強烈的表現欲望,但由于有的孩子性格靦腆、害羞、怕開口,導致上課時不愛思考和提問,從而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機會。而素質教育要求全體學生都應該主動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要培養學生的習慣,教師就要幫助這些學生掃除思想和心理上的障礙,要多給予鼓勵和表揚,即使是點滴甚至是微不足道的進步,要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間,例如:在語文課上,有的小學生怕讀錯字或語句不連貫,所以懶的開口,針對這一現象,就應十分精心的組織教學,利用一切教學媒體創設情景,寓教于樂,讓學生融入語文課堂學習的環境中,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開口練說,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在課堂上盡可能的創設一些全體參與的機會,例如“我是小老師”、“我是小小演說家”等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上主動操練、主動交流,激起思維的浪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形成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

二、競賽活動鞏固良好習慣

糾正不良習慣,形成良好習慣,需要不斷的鞏固訓練,需要激發學生的自覺性和上進心。為此,我與學生開展多種比賽活動。我首先引導學生找出班級里存在的問題,然后討論從哪些方面來開展比賽活動,最后制定出評比方案和一系列評比要求。我在班級評比臺上設計了“比一比、追一追、趕一趕、超一超”爭奪星的競賽活動欄目,給每個學生剪了一顆紅色的大星,比一比誰的大星里的小紅星最多,誰的星變得最紅。按照制定出的比賽要求,設立了“天天獎,周周獎,月月獎,大總獎,”每天從早讀就開始評,評出”早讀星“,上課評出“紀律星”“思考星”等等;然后周末數數誰的紅星多,評出本周之星,到月底的時候,再數數這個月誰的紅星最多,評出“本月之星”,并發給他們獎品;到了期末按照紅星的累計數量評出“十佳之星”,在此基礎上評出“三好”生。通過這樣的爭奪紅星競賽活動,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習慣得到了及時提醒、督促,逐漸形成行為遷移,養成良好習慣。

篇2:在小學一年級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策略

在小學一年級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策略

嚴燕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實驗小學

【摘要】兒童時期是一生的奠基期,更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期。“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許多成功人士的案例說明都與少時養成的習慣息息相關。而小學教師從一年級開始采用最適合他們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專項習慣培養會使學生終身受益。

【關鍵詞】微笑夸獎兒歌規范榜樣引領活動促進堅持不懈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小學一年級是學生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良好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多年的小學教育教學工作,讓我深深體會到:采取適當的方式和有力的措施培養習慣對于剛入學的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微笑著夸獎學生,借助有趣的兒歌規范,榜樣的正能量引領,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便是培養反思、衛生、禮儀、學習等習慣不可或缺的良策。

一、微笑夸獎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這話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一點兒也沒錯。微笑著夸獎學生,將給您帶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我班有個學生叫王語,是個留守兒童,人倒也聰明伶俐。剛入學時,總是調皮搗蛋、惹事生非。比如:抓草坪里的泥土打人;悄悄偷拿同學錢物;想方設法買吃零食;把口水吐到同學耳朵里;有一次升旗儀式時,居然在校長和老師的眼皮子底下把紙團扔來扔去,像個魔術師一樣變著花樣搞惡作劇,隨時都有同學告他的狀。曾多次嘗試說服教育、懲罰教育、家校共育,卻收效甚微,今天認錯,明天又犯。由于他經常應邀到辦公室,一年級的老師們都熟悉他了,說起他,除了氣,還是氣。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次偶然的機會終于改變了他。記得那是在回家的路上,我正急匆匆地往家趕。突然,耳邊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嚴老師

篇3:培養小學生良好習慣幾個觀點及措施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幾個觀點及措施

內容摘要:

本文闡述了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及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幾個觀點及措施:

1、培養起正確處理學習與休息的關系,從而養成孩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2、巧妙而藝術地運用懲罰,增強學生的責任感,與有效地賞識教育一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如果學生真的做了違背常規的事,決不能草草地對學生批評教育一頓了事,而要正面引導,把握原則。

4、要求學生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培養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勞動樹立自信,產生自尊,并生成一種良好的責任感。

5、培養孩子獨立思考意識,明白可以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為。

關鍵詞:小學生良好習慣培養

小學階段是人生的成長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小學生學習行為又同生活習慣等其他行為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系,對學生道德品質以及心理的和諧發展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以及行為習慣的養成,不僅事關學生身心素質的健康,而且將影響其一生的發展道路。尤其是父母親外出打工留守家鄉讀書的小學生,培養其良好的習慣更是至關重要。本文就以我校三年級學生為例,談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

我班劉瑞澤和王怡君同學由于家庭生活條件不夠寬裕,父母外出打工,平時與孩子的交流不夠,家庭教育比較欠缺。長期由年長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乃至親戚管理,與孩子的隔代教育,與學校管理的脫節,家庭教育環境較差。導致了學習上不夠認真,不夠勤奮,自覺性差;衛生意識淡薄,隨手丟垃圾的現象很普遍;人際交往上不夠主動,合作意識比較差;喜歡在校內校外園追逐,大聲喊叫……近幾年來,我嘗試從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促進班風班貌的整體發展著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養珍惜時間的習慣

我認為應從培養孩子珍惜學習時間的習慣入手。尤其是,父母親不在身邊的學生,培養他們珍惜學習時間的習慣非常重要。我通過家長會、或者電話對學生的親友討論這樣一些很實在的話題。如,為什么同樣的作業不同孩子完成時間相差那么多,只需十五分鐘完成的卻需一個小時?你的孩子會不會一邊寫作業一邊玩東西或發呆,你是怎么要求你的孩子的?我班有位家長對孩子要求很嚴格,每天一放學就要求寫好作業再做家長布置的作業,早上6點起床讀書到吃早飯為止,也不讓其玩耍。結果造成的后果是,孩子讀書不用心敷衍了事,寫作業磨磨蹭蹭的,他想,反正我早點把事做好的話,爸爸又從來不讓我去玩、讓我做我自己想做的事,又要我多做一些作業,還不如慢慢做,連走路拿東西都比別人慢那么一兩拍,漸漸地導致孩子厭學。針對這種狀況,我建議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年齡特點,提出時間要求。比如以20分鐘作為一個學習階段,在開始學習之前,應先提醒孩子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包括喝水、上廁所、削鉛筆、找本子等。當學習階段一開始,就必須專心致志不隨意離開座位,不允許干任何雜事,即使大人有事,也不能去打攪孩子,要等這一學習時段結束了再作安排。同時要休息時必須讓其離開書桌,干些與學習不相干的事情,但不能懶洋洋地躺著或坐著,這樣會影響下一個學習時段的精神狀態。這樣有利于培養起正確處理學習與休息的關系,從而養成孩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