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現代碰撞與融合剪紙課利用多媒體教學
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與融合剪紙課如何利用多媒體教學
剪紙是我國優秀的民間傳統藝術,是民族藝術園地中的奇葩,剪紙藝術同其它藝術一樣,來源于一定的社會生活,它所反映的大都是勞動人民的情感愿望以及審美態度,豐富美化著人們的生活。剪紙不僅有著審美價值,還有其實用價值。在小學剪紙欣賞課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極其豐富多樣的,圍繞“如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審美情趣”,可以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實用性的、主題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小學美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美術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繪畫、工藝、欣賞并重,著力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情趣。繪畫課與手工課是培養審美情趣的基礎,而欣賞正是把平時所學的審美能力進行內化、升華的必然過程,在欣賞中,使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得到升華,讓學生想到的更多、理解的更深,從而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想象能力,最終才能達成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審美能力的這一教學目標。那怎樣才能具體的利用多媒體指導學生進行剪紙欣賞課的學習呢?應緊隨時代的步伐,不斷更新教學手段。人是視覺動物,認識事物都是最先通過直觀感受,而多媒體的作用正好順應了這一規律。多媒體的應用充分調節學生的視覺、聽覺,激發學生的多種感官功能,實現了它們的有機結合,從而使知識能打破空間時間的限制;多層次、多角度、直觀形象地展示于學生面前,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設施備課
教師運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設備,以傳統備課形式為基點,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特點。將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教學內容根據一定教學課程設計、學生特點以及實際情況等,合理的整合在多媒體計算機中,以便于利用計算機為主要設備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
美術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在教學資料的準備上更是如此。再好的課程設計,如果沒有必備的課堂教學資料,教學目的是無法達到的。這就需要教師手中必須要有一個自己的資料數據庫。這個資料數據庫是需要靠自己從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收集、整理材料,并且如果見到一些優秀美術作品要通過一定的設備存入自己的資料數據庫中。有了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教師就可以把這些資料存入數據庫中,在需要時調用和處理就可以了。
二、教師主導型教學方法主要指由教師向學生傳授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
主要包括講授法、演示法、呈示法等,它的主要特點是①能在短期內系統傳授大量有關剪紙知識的素材;②還能夠發揮教師的語言和操作技能方面的特長,是一種省時省效的方法;③能激勵學生,直接通過教學進行一定的優秀民間文化教育的滲透;④能使學生集中注意接受并逐步把握系統的知識結構,養成系統的思考習慣;⑤能發展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使學生能不斷掌握并累積有關剪紙的知識和技能。1、講授法教師向學生系統地敘述事件及其經過、現象或材料,如在欣賞課的過程中描述剪紙史的發展,分析優秀的剪紙作品,介紹剪紙藝術家的生平等,通過教師強有力的情緒作用使學生獲得深切感受,教師還可對一些教學要點和學生存在的疑問進行評論和分析,如講解作業,課堂小結等。2、呈示法教師要根據剪紙的特點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精心選擇呈示的教具,包括范作、圖片、幻燈、電視錄像、電腦多媒體課件等,并使之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并適合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具有較高的信息含量和審美價值,呈示的教具要少而精,有代表性、有高質量的視覺效果。
篇2:多媒體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優點思考
多媒體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的優點思考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與各科教學的融合,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架起了通往信息時代的橋梁,為構建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萬事萬物皆有兩面性,我們不能因為它的優點而神圣化,也不能因為它的問題而敬而遠之,多媒體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輔助手段,使其良性發展任重道遠。對多媒體的運用過程也是教師學習、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將其客觀、合理地運用于課堂教學,積極探索多媒體與課堂教學有效的融合方法,努力構建高效課堂,才是現代教師在教學活動應有的觀念。
[關鍵詞]多媒體;課堂教學;優點;問題;思考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得到廣泛的運用,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模式,有利于教師創設教學情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營造一種彼此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打破時間、空間限制,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靈活性。筆者有幸作為我縣“走近新課改,構建新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的評委,聽了很多節公開課,但在聽課的過程中也發現,由于一些教師對多媒體的運用認識不足,“尺度”把握不夠,使用不當,教學效果還是欠佳。現就多媒體與課堂教學有效的融合談幾點淺見。
一、多媒體給課堂教學帶來的優點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和演示方式的多樣化,將空洞的文字敘述變為精彩的圖文和動畫展示,使抽象、枯燥、靜止的文字知識變得具體化、形象化、動態化,有助于學生觀察理解、動手實踐,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剌激學生多重感官參與學習,增強了教學感染力,接受知識的效率高。
(二)有利于情景再現,突破重點、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有一些問題由于客觀的局限性,有只可言傳而不能直觀,僅通過教師的語言講述,顯然因缺乏形象性和生動性,難以引起學生思想的共鳴,出現似懂非懂的現象,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而多媒體是破解似懂非懂現象的最好工具,可以縮短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情境再現,變抽象為具體、形象,增強真實感,從而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問題。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在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的過程中,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教師可事先設計出課件,學生進入由多媒體模擬出來的像現實一樣的場景,并從中獲得一種真實化的體驗,由小組間合作共同交流、探討所提出的問題,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自己的特長與他人合作、創新、實踐解決問題。
(四)有利于促進每位學生發展。因材施教一直是教師為促使每位學生成長而追求的目標,教師可以預先設計不同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訓練題,上傳到多媒體教學網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選擇相應內容,使每位學生的潛能都得到發揮,提高教學的靈活性,促進了學生的個別化和個性化發展。
二、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追求形式的完美,不注重過程的實在。許多教師的課件配了比較多且美的圖片,顏色過多,變化頻繁,導致學生的注意力只放在對圖片的欣賞上,而忽視對知識的傳授和能力培養。殊不知,多媒體是用來優化教學過程的,而不是追求形式的,其實質體現在課件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注重過程的實在,而不是搞形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