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小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數學良好習慣
培養小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
課題研究的總結
美臺中心校王欣
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數學的習慣,我們開展了“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的課題研究,我在同組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通過研究和實驗,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嚴格要求,務實開展。
申報課題立項后,我們制定了課題研究的管理制度,要求做到“三必須”:必須隨時聽課,了解實驗狀況;必須加強學習,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必須準時參加每月兩次的課題小組學習活動。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做實驗記錄,每學期上一節實驗匯報課,寫一份實驗心得體會、教學反思,努力做到邊實踐邊學習邊總結。
二、課題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1.學生主動預習的自覺性加強
我們對60人進行調查,發現這些同學主動預習的習慣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⑴錯題集:同學們在練習或考試中因概念未弄清楚、基本方法未掌握好、理解能力和解題能力不強等原因而造成的那些答錯的題目,把這些形成資料。學生通過反思錯誤的原因,提高學生解題思維能力,優化數學思維品質,提煉數學思想方法。在錯因分析中,學生的表達也由原先的“不知道怎么做”、“沒思路”已逐漸地過渡到較具體、較實質性的思考。
2、學生在數學中形成的反思行為在其他學科等到遷移。
研究表明:數學學習中形成的反思行為能夠遷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并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呈正相關。反思性數學學習能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驗班的學生在理解能力、學習態度以及人際關系交往能力上都優于對照班,在各次的統測上,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都處于領先位置。
三、教師素質的提高
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僅使學生受益,也使教師獲益匪淺,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有了明顯的改善。學生在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學習中,教師也從中進行了自我教育和提高。如從學生的錯題集中,教師可看出學生對教師的要求和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可看出教師教學的成功和失敗。教師通過及時的總結,就可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總之,為了適應數學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精神,我經過一年的數學教改的嘗試實踐,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績。課改為數學教學帶來了活力,在數學課堂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能力培養的實踐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濃了,自信心強了,課堂紀律好了,師生都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但是,同時也注意到,盡管多數老師積極投身于課程教改中,潛心探索課堂教學模式與教法的研究,然而,數學教學的問題依然存在,受應試教育考試的影響,似乎仍然沒有擺脫所謂“教學教學,老師教,學生學”這樣一種學生被動學的局面,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得不到應有的體現,自主學習的能力難以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新課標”的實施,給教育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也深深的影響著課堂教學。課程改革呼喚教育理念的更新,要求我們樹立新的教師觀、學生觀、教材觀、課堂觀。以往的教學,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中扮演以教師為中心的角色,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都得不到體現。而只要以學生為主體,就能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是判斷該生能否主動的、創造性的進行學習的重要標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主、自學為主”的原則,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善思、會思,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當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只要我們教師轉變觀念,有意識的在課堂控制中運用各種策略,培養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學會創新,那么數學課堂教學就能勃今發出生機和活力,就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真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今后,我們在實踐過程中繼續探索,奮力拼搏,理論上求“新”,實踐中求“真”,方法上求“活”,抓好抓實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素質教育水平。
四、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實驗中取得了點滴成績,但由于實驗的時間不長,在以后的實驗中還有許多解決的問題,如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未得到徹底改變,因而只重視教法,不講究學法,更缺乏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的方法,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心理壓力過重,嚴重阻礙了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
篇2:培養小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數學良好習慣
培養小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
美臺中心學校陳小鳳
什么是習慣?習慣是一種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心理慣性。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說:“兒童不是用規則可以教的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后,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可見,習慣是一種慣性,也是一種能量的儲備,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才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小學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現就自己平時的一些做法闡明如下觀點:
一、培養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學習習慣
每節新課之前,我都會布置學生預習明天要上的數學內容,重要的地方自己標一標、畫一畫,有疑問的地方做出特定的標記,通常我會利用一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去預習,然后讓學生試著解決相關問題。課前的預習能夠讓學生自覺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學習新知識,發現新問題,再把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帶到課堂上,從而更好地聽老師講解。預習習慣的培養,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還能節省一些課堂學習時間,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比如,在學習《認識百分數》一課前,我布置了這樣幾個問題:1、什么是百分數?2、百分數與分數有什么聯系和區別?3、收集一些含有百分數的信息,試著了解所收集的百分數的含義。由于學生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那節課學生表現得非常精彩,課堂參與率極高,效果當然也非常好。
復習的目的是“溫故而知新”。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創制的“遺忘速度曲線”表明遺忘是有規律的,即先快后慢,剛記住的東西最初幾小時內遺忘速度最快,兩天后就緩慢。因此必須及時復習當天所學的知識,加以強化鞏固,降低遺忘率,同時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能系統整理相關的知識,使這些零碎的知識形成一個知識網絡,這樣更能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
二、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學習習慣
認真聽講是學好數學的第一步,認真傾聽別人的說話,既是得到外界信息的重要來源,又是一個人尊重別人的一種文明表現,培養傾聽習慣,是提高學生接受信息、汲取知識的效率的重要保證。
篇3:網絡環境下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反思
網絡環境下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反思
太星小學冬云
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的重大課題。我們必須牢記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學生學?!睉摳淖円酝欠N讓學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趨的習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針對自己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分別從以下幾方面闡述:
一、網絡環境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影響作用
網絡環境指網絡教學和學習環境,網絡教學和學習是指以計算機和網絡為工具,利用各種教學平臺、學習軟件和網絡數據庫資源進行教學和學習的過程。網絡技術和信息具有及時、互動、知識豐富、圖文聲色并茂等特點,其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內容形象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根據匹亞杰的思維發展理論,小學生的思維處于具體運算階段,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而直觀教學成為小學教學的主要原則。電腦多媒體的使用,為直觀教學原則的貫徹提供了有力工具。通過多媒體課件,可以以圖片、錄相或動畫的方式使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抽象的知識直觀化,難以觀測的知識可視化,從而增強學生的理解。
2、知識豐富多彩,激發學生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是激起學生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網絡信息資源的豐富多彩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能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提供大量翔實的資料,使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相關信息,從而對此問題有進一步的深入認識。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探究知識的熱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維持。
二、網絡環境下學生如何自主學習
利用網絡環境開展學生自主性學習,讓學生的“自主”喚醒和激發主動參與的意識,訓練掌握認知策略,發揮選擇性、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1、網絡環境下基于游戲的自主學習
基于游戲的自主學習,是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游戲方式開展的自主學習模式。由于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他們對游戲有著特別的愛好,在游戲環境中,他們能快樂地進行學習而不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同時,它還能提供圖、文、聲、像并茂的多種感官綜合刺激,更有利于情景創設和大量知識的獲取,為小學生營造快樂的學習環境提供了理想的條件。但由于小學生自主選擇能力和判斷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給予必要的引導。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使學生們都融合進角色之中,在快樂的游戲中掌握知識,訓練技能,了解方法,培養情感。
2、網絡環境下創建基于任務的自主學習
針對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不能“全權”下放,"袖手旁觀",照搬成人的學習模式,而是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我們的具體做法是,給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任務和應達到的學習目標,并指導學生利用上網查詢、人機交互等方式,讓學生在不斷克服困難中完成任務。網絡環境中有著海量的信息,教師與學生擁有信息的機會是均等的,更多的時候,學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可能比教師還要多。教師逐步失去了以往占有教學信息資源的優勢,不可能再依賴現成的教參把有限的知識和所謂的標準答案傳授給學生。教師的任務將轉變為如何引導學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篩選、獲取有用的信息,培養學生敏感地捕捉信息并進行有效地分析、判斷、整理、歸納、評估、加工、傳遞和創新的信息加工處理能力。所以,教師可以將所學習的知識分解成若干小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通過搜索引擎或相關的網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務。輸入關鍵詞通過搜索引擎檢索到的相關網頁資料可能會多達數百上千條,這是教參望塵莫及的。教師充分利用網絡技術開展教學,能沖破課本的束縛,在學生面前展開廣闊的學習空間,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通過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研究,我發現學生的學習與傳統的學習方式不同,他們不是依賴于教師的講授與課本的學習,而是利用網絡平臺和數字化資源,并通過對資源的收集、探究、發現、創造、展示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從而增強了學生完成任務的信心,有利于學生保持學習的興趣。更能全面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有利于創造型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