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教學中矯正小學生數學厭學情緒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矯正小學生數學厭學情緒
加來中心學校王振課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能有效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方法。但是,在當前一些農村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高,數學教學成績不理想。特別是近幾年,在校的小學生大部分都喜歡語文學科,而不喜歡數學學科,在平時的測試中,數學成績總比語文成績低,到了六年級學困生占近一半,這和新課程理念要求的“人人掌握必要的數學”相差甚遠。那么是什么原因讓學生那么怕學數學呢?怎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一、厭學數學產生的原因1.各門功課作業繁多,學生負擔過重。由于統考排名,小學生的考試成績仍然是評價學生、老師、學校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標準。部分老師對于數學的學習就是無休止地搞題海戰術,用增加作業量來換取成績,不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狀況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逐漸失去了興趣。
2、小學生的學習活動期望得到教師和家長的贊賞,得到同伴的尊重和認可。然而,由于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數學學習必然存在學得較好和學得較一般的狀況,這個時候,數學教師如果不能因各個小學生的個體差異給予不同要求和評價,那么,學得較一般的就會產生厭學情緒,越差就越厭惡學數學,同樣造成惡性循環。
3.外界壓力過大。家長高期望,教師高標準,使學生不堪重負。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第一名,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成為優等生。不管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是否有進步,也不分析原因,反正考得不好就難免受到懲罰。那些“差生”總是體驗著再努力也還是一個失敗者的失落感,出現了消極情緒,導致學生學習倦怠。4、教學方法不當。教師在教學中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卻忽視了對學習過程和方法的關注,從課堂上學生很少有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學生學習知識猶如囫圇吞棗,無法形成一個具體的知識系統。二、改變學生厭學數學的方法1.要想改變學生的數學厭學情緒,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1)創設故事性情境,喚起學習興趣。在數學教學中適當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2)創設探索性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的發展為主線、以學生探索性的學為主體、以教師創造性的教為主導。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一個探索性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各個側面不同方向去思考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例如,在講解“圓的認識”時,半徑、直徑關系是教學重點,可以先通過套圈的游戲請學生說出它的圓心、半徑、直徑的確定。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老師應該在這種情況下給學生創造情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動腦探索,自己得出結論。針對小學生心理特點設計情境。相信,這種學習效果一定要比教師硬塞要好得多。2.想改變學生的數學厭學情緒,必須從低年級的學困生抓起。數學是一門邏輯體系嚴密的演繹科學,各年級的知識聯系較強,低年級的基礎一旦沒有掌握好,越上高年級,心理壓力越大,從而產生抵觸、厭學情緒。后進生是遲開的花朵,需要老師耐心引導,而且要持之以恒。
3、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轉變。有的學校把小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是評價學生、老師、學校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標準。老師的教學是為了考試,于是老師講的多,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少。也正因為如此,需要數學教師改變教學觀念,做到由單純的“應試教育”轉變為全面的素質教育。很明顯,這樣的學習過程不僅會使厭學的學生減少很多,也因為學生真正理解知識而使其數學成績得以提高。
4、用愛營造和諧的課堂,讓學生因愛老師、愛課堂而愛學數學。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教師的情感對學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沒有情感的教育不可能是成功的教育。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不要高高在上,應平易近生,不諷刺挖苦學生,讓教師被學生看作是可信賴的朋友。正是帶著這個理念,進入課堂時.教師平常還要關心每一位學生,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誠心和愛心,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教師要用關心和愛護的情感幫他解決困難,使之恢復學習的信心,進而就會使學習成績不斷提高。例如班上有一個學生,以前可以說是一個問題學生,上課搗亂再加從不完成作業,數學成績很不理想。我軟硬兼施,包括家長還經常到校都不起作用。后來一件小小的事卻使他改掉了毛病,有位學生摔倒了我及時的表揚了他,親近他,問他今天的作業完成了沒有。結果他大為感動,覺得筆者這么愛他,他感到以前太對不起老師了,于是主動改正了毛病,到現在都沒有舊病復發。這件事深深觸動了我,使我親身感受到教師只要對學生抱有誠摯的愛,平等的尊重,學生會對教師的情感給予豐厚的回報。學生會對你所教的數學課產生興趣,能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并努力把這種教誨轉化為行為,才能由怕學、厭學轉化為愿學、愛學、樂學。
總之,降低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厭學情緒并轉化為愛學數學,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長期工作,需要每位數學教師用心去感化,用行動使盡量多的小學生愛上數學。
篇2:小學生厭學情緒分析及解決對策
小學生厭學情緒的分析及解決對策
摘要:掌握了學生厭學的心理規律。我們就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矯正,針對不同的心理現象,采取有效的教育對策。把尊重與愛撒給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學校教育的要求,從而健康順利地走完成長的厲程。
關鍵詞:小學生、厭學情緒
一、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分析(一)來自小學生自身的因素小學生因心理不夠穩定。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而發生變化,對不良刺激反應敏感,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就教師批評這種事而言,在我們看來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對他們來說卻是莫大的打擊。批評往往使得他們不能很好地學習和生活,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其他人也用異樣的眼光去看他們。他們極易產生不健康心理,必然造成他們的一些心理問題,這類學生比例很少。
(二)來自家庭的因素
1.家庭教育過嚴。有的家庭,父母對子女過于嚴厲、粗暴和專制。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風,對孩子的學習要求過高,琴棋書畫樣樣學,英語電腦門門通,考試名列前茅卻忘記了孩子作為獨立的人有自己的需求與愛好。在父母與孩子的愿望、要求發生沖突時,孩子往往會產生厭煩、抵觸情緒。在不斷的沖突中,孩子在達不到自己目標的同時,對父母的目標產生深深的厭惡之情。
2.家庭教育過于溺愛。父母視子女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護,不愿讓他們受一點委屈,經歷一點風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錯誤時,父母也不說一個“不”字。天長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獨尊”的心理。當他們走進學校。感到學習不是輕松的事,不能輕易就有收獲感,所以從心理上排斥學習.產生厭學情緒。
3.家庭氣氛不和諧。父母經常爭吵會疏于對孩子的教育,使子女缺少約束,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心理。在經常發生沖突的家庭中,孩子心靈受到傷害,有恐懼感。加上父母彼此問生活觀、價值觀存在差異。很容易造成孩子對世界認識的片面性,學習動力不足,誘發厭學心理。
(三)來自學校的因素
1.學習負擔過重由于案質教育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重智輕德。重分數輕能力,重書本輕課堂的現象依然存在,使小學生疲于應付題海戰術,心理極度緊張,導致他們用腦過度,皮層機能降低,從而影響學習效率,造成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產生焦慮苦悶、壓抑、恐懼等不良心境。
久而久之.部分人就會不同程度地產生心理障礙。
2.教師教育方法失當。小學時期,小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和愛護。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知識更新加快,有些孩子就跟不上學習進度成績一直下滑。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和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感到失望,產生消極情緒,導致..14..師生關系淡漠,學生學勻的信心與動力消失。產生厭學情緒。
二、小學生厭學的解決對策(一)改變厭學學生內部環境1.喚醒心靈,激發動力。厭學的學生在學習上悲觀失望、自暴自棄,要耐心細致地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及時鼓勵。在愛撫和激勵中幫助學生樹立樂學的信心,給予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勇氣和內驅力。從而喚起學生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意識。
2.培養興趣,樹立信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厭學學生對自我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后,隨即就要開始自我實踐。這種嘗試結果的好壞是他們能否徹底改變自己的關鍵。要盡量創造環境,讓厭學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興趣,品嘗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矯治厭學的心理障礙。
(二)建構幫扶的外部環境
1.讓學生感受關愛。師生關系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傾聽他們的心里話。在摸清情況的前提下,進行分析歸類,制定相應的幫扶措施,找到師生心蓮心的通道,贏得學生的信賴和配合。
篇3:小學生厭學數學原因及解決對策
小學生厭學數學的原因及解決對策
臨高縣加來中心校孫大元
對于小學生厭學數學這一現象,我抽查本班5名學生進行問卷。大多數學生對學習數學頗感興趣,也有部分學生覺得數學枯燥無味。現將他們厭學數學的原因反饋如下:
一、各門功課作業繁多,學生負擔過重。
在與學生的交談中,我們了解到部分學生感覺作業量大,對于數學的學習就是無休止的搞題海戰術。用增加作業量來換取成績,把做作業做為處罰學生的手段,這些無視學生的主體性,不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逐漸失去了興趣。
二、評價方式單一化。
傳統的評價方式往住是用分數去權衡一切,重結果,輕過程。表揚和鼓勵往往是發獎金、發獎品,大會表揚。這種表揚方式使受表揚者無比驕傲,能激勵他再接再厲,但涉及的人數少,次數少,對學生的影響不持久。同時,也對那些所謂的“差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擊。
三、外界壓力過大。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第一名,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怕學生成為優等生。不管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是否有進步,也不分析原因,反正考得不好就難免受到懲罰。對于那些“差生”總是體驗著再努力也還是一個失敗者的失落感,偏低的成功可能性降低了學生的成就動機,出現了消極情緒,導致學生學習倦怠。
四、對學生的理解關心不夠。
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然而,在教學中,教師對于部分學生是恨鐵不成鋼,時常會有諷刺、挖苦、體罰、變相體罰的現象發生,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對其產生恐懼與厭煩的心理,對其所擔任的課程也難免會有抵觸情緒。
五、教學方法不當:
教師在教學中,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卻忽視了對學習過程和方法的關注。從課堂到課外就是千篇一律的無休止的搞題海戰術,學生很少有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學生學習知識猶如囫圇吞棗,無法對知識形成一個具體的知識系統網。
六、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知識的生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的理解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強的。然而,許多家長誤以為早讓孩子上學有意于孩子的發展。這些孩子由于年齡小不能很好的理解,特別是解應用題時,就不懂得如何分析題意,如何去解決這一問題,只是一味的機械記憶與模仿,導致學生學習數學基礎差。
根據以上厭學的原因,可以試著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轉變他們的思想,使他們從厭學數學轉化為樂學數學。
一、作業布置科學精煉。
教師要精心設計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