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厭學成因及策略研究論文
中學生厭學成因及策略研究
內容提要:
很多中學生存在厭學心理,因此我們需要正確認識和解決中學生厭學心理。如何使中學生走出厭學心理誤區(qū),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家庭,社會,學校以及學生自己的原因從而導致中學生厭學。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包括厭學情緒、厭學態(tài)度和厭學行為。本文覺得可以通過采取加強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自尊心與自信心;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注意課堂教育方法改革,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等策略來試圖解決厭學心理。
關鍵字:中學生;厭學心理;課堂教育方法
中學生普遍存在厭學情況。厭學是“學生對學校的學習生活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持冷漠態(tài)度等心理態(tài)度及其在行動中的不良表現(xiàn)方式”。學生厭學主要表現(xiàn)是:注意力分散,上課不認真聽講,思維遲緩,提不起精神和情緒消極,作業(yè)拖拉,敷衍了事,伴隨著學習效率降低,作業(yè)錯誤率上升,學習成績差等后果。
一、造成厭學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造成厭學的外部原因很多,有社會,家庭,學校等原因。學習的時間周期較長;學習內容繁瑣、教學方法的呆板;現(xiàn)代中學生承受的心理壓力太重,無論是望子成龍的家長,還是受片面追求升學率驅使的教師,都對學生的學習抓得特別緊;缺乏必要的輔導和關心;當然也還有教師的原因。親其師信其道,反過來也有厭其師而倦其道。
“上學無用論”在當代中學生中普遍流行,中學生不能客觀地看待和理解知識的重要性,認為學習是被動、煩惱的事,學習是為老師而學、為家長而學,與自己無關。并且受校外營業(yè)性娛樂場所影響或吸引,使中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認為有趣的事情上。另外受一些社會現(xiàn)象影響,如知識分子就業(yè)難的現(xiàn)狀等。
家長要求過于苛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些強制性家長不顧孩子的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規(guī)劃孩子的人生與未來,逼迫孩子學習,如果孩子成績不好還要嚴加懲罰,這樣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進而產生厭學情緒。家庭關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家庭關系不和或家庭破裂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難以抹去的創(chuàng)傷,家庭的陰影會占據(jù)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進而無心學習,產生厭學情緒。
學校是中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教師是學生第一線的教育者,是影響中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最關鍵因素。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學生其他方面的素質,低素質的教師使學生對其產生逆反心理,明知自己做得不對還是要做,為的就是“整老師”,“你想辦法整我,我就想辦法整你!教師教學觀念陳舊,不懂因材施教,重死記硬背、題海戰(zhàn)術,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指導和能力培養(yǎng),講課枯燥無味。作業(yè)繁多乏味,多為反復型、單純抄寫型作業(yè),容易導致學生厭學。
(二)內部原因
學生可能存在的內部原因: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沒有明確的學習動機,不知道為什么而學習,該怎樣去學,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盲目性。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還會受到來自家長和同學的壓力、責怪和鄙視,同時又不知道怎樣與教師密切配合和交流。導致自信心降低,遇到困難時就產生逃避的想法。
學習不刻苦,基礎差,成績跟不上,學習方法不當,感覺付出沒有回報。其實,說到底,自身因素也歸屬于客觀因素,這是父母及教育工作者的失職,完全可以避免。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由于沒有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學業(yè)成績不良,造成精神苦悶,覺得難以學習下去,產生厭學的心理。因此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從"學會"走向"會學"極重要。
另外,厭學學生中一部分學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表現(xiàn)在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思維力、理解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都不會太高。
二、解決厭學的策略
良好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能激發(fā)愛國熱情,在學習上表現(xiàn)出積極的態(tài)度、強烈的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目的,讓學生明白學習不是為別人而學,而是為自己學,只有學生自身的素質提高了,才能施展出自身的才華與價值。當今科技迅猛發(fā)展,競爭日益激烈,社會需要的是智力型人才,一個人如果不努力學習,不能掌握足夠的科技文化知識,就不能在社會立足,甚至不能生存。
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觀。社會、學校及家庭,為從根本上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做出了積極的努力。九年義務教育化學教學大綱和教材都適當降低了要求,減少了教學難度,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學生從過重的學習負擔中解脫出來,有充裕的時間去從事自己喜歡干的事,參加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個性發(fā)展的實踐活動,使學生有張有弛,勞逸結合,保持旺盛的精力,情緒飽滿地投入學習生活。
作為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應積極與學生家長聯(lián)系、配合,使雙方的信息得到及時地反饋,發(fā)現(xiàn)學生有厭學情緒應想方設法積極進行心理誘導,決不能任其自流,也不能實行強制管理,這樣更會加重學生的厭學心理,使問題更加難以解決。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課堂教學的消化、吸收率高就等于減輕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這樣就杜絕了厭學情緒的產生。組織豐富的課外的活動。作為中學生,更期望通過課外活動或社會實踐來獲取知識,展示才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的作用不只是教書,還有育人。應當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當這些優(yōu)點被別人認可并贊揚時,他便會擁有很強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這樣,他才能嚴于律己,勤奮學習。試想,如果學生在教師眼中都一無是處,他還有什么動力推動他學習呢?教師應該更為關注處于弱勢的學生,真心地幫助他們,孜孜不倦地誘導他們走出陰影。輔導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營造學習環(huán)境。教學過程中,教師心中時時要裝著厭學學生,為其營造一個能廣泛參與學習的機會,備課時要了解厭學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過程中做到優(yōu)先提問,優(yōu)先答問,優(yōu)先演算,優(yōu)先批改,優(yōu)先輔導。并且經常考察,經常指導,經常鼓勵,經常強化。
師生情感的融洽,不僅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而且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與主動性。課上是老師,課下是朋友,變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為平等、互尊互愛的師生關系。老師真誠地關心愛護和尊重學生,充分挖掘其閃光點并給予充分的肯定,給予鼓勵與表揚,這樣的老師也必定能夠得到學生的尊重與認可,使學生專心致志地聽課,以積極的態(tài)度,積極配合各項教學工作。
三、結束語
當代中學生厭學心理的成因是復雜多樣的,但解決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相互滲透的,這仍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合理選擇、綜合運用,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肖承志,劉經蘭.中學生厭學的歸因及對策研究[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
篇2:小學生厭學情緒分析及解決對策
小學生厭學情緒的分析及解決對策
摘要:掌握了學生厭學的心理規(guī)律。我們就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矯正,針對不同的心理現(xiàn)象,采取有效的教育對策。把尊重與愛撒給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學校教育的要求,從而健康順利地走完成長的厲程。
關鍵詞:小學生、厭學情緒
一、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分析(一)來自小學生自身的因素小學生因心理不夠穩(wěn)定。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而發(fā)生變化,對不良刺激反應敏感,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就教師批評這種事而言,在我們看來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對他們來說卻是莫大的打擊。批評往往使得他們不能很好地學習和生活,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其他人也用異樣的眼光去看他們。他們極易產生不健康心理,必然造成他們的一些心理問題,這類學生比例很少。
(二)來自家庭的因素
1.家庭教育過嚴。有的家庭,父母對子女過于嚴厲、粗暴和專制。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風,對孩子的學習要求過高,琴棋書畫樣樣學,英語電腦門門通,考試名列前茅卻忘記了孩子作為獨立的人有自己的需求與愛好。在父母與孩子的愿望、要求發(fā)生沖突時,孩子往往會產生厭煩、抵觸情緒。在不斷的沖突中,孩子在達不到自己目標的同時,對父母的目標產生深深的厭惡之情。
2.家庭教育過于溺愛。父母視子女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護,不愿讓他們受一點委屈,經歷一點風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錯誤時,父母也不說一個“不”字。天長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獨尊”的心理。當他們走進學校。感到學習不是輕松的事,不能輕易就有收獲感,所以從心理上排斥學習.產生厭學情緒。
3.家庭氣氛不和諧。父母經常爭吵會疏于對孩子的教育,使子女缺少約束,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心理。在經常發(fā)生沖突的家庭中,孩子心靈受到傷害,有恐懼感。加上父母彼此問生活觀、價值觀存在差異。很容易造成孩子對世界認識的片面性,學習動力不足,誘發(fā)厭學心理。
(三)來自學校的因素
1.學習負擔過重由于案質教育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重智輕德。重分數(shù)輕能力,重書本輕課堂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使小學生疲于應付題海戰(zhàn)術,心理極度緊張,導致他們用腦過度,皮層機能降低,從而影響學習效率,造成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產生焦慮苦悶、壓抑、恐懼等不良心境。
久而久之.部分人就會不同程度地產生心理障礙。
2.教師教育方法失當。小學時期,小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和愛護。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知識更新加快,有些孩子就跟不上學習進度成績一直下滑。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和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tài)度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感到失望,產生消極情緒,導致..14..師生關系淡漠,學生學勻的信心與動力消失。產生厭學情緒。
二、小學生厭學的解決對策(一)改變厭學學生內部環(huán)境1.喚醒心靈,激發(fā)動力。厭學的學生在學習上悲觀失望、自暴自棄,要耐心細致地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及時鼓勵。在愛撫和激勵中幫助學生樹立樂學的信心,給予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勇氣和內驅力。從而喚起學生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意識。
2.培養(yǎng)興趣,樹立信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厭學學生對自我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后,隨即就要開始自我實踐。這種嘗試結果的好壞是他們能否徹底改變自己的關鍵。要盡量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讓厭學學生在實踐中培養(yǎng)興趣,品嘗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矯治厭學的心理障礙。
(二)建構幫扶的外部環(huán)境
1.讓學生感受關愛。師生關系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積極性。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傾聽他們的心里話。在摸清情況的前提下,進行分析歸類,制定相應的幫扶措施,找到師生心蓮心的通道,贏得學生的信賴和配合。
篇3:小學生厭學數(shù)學原因及解決對策
小學生厭學數(shù)學的原因及解決對策
臨高縣加來中心校孫大元
對于小學生厭學數(shù)學這一現(xiàn)象,我抽查本班5名學生進行問卷。大多數(shù)學生對學習數(shù)學頗感興趣,也有部分學生覺得數(shù)學枯燥無味。現(xiàn)將他們厭學數(shù)學的原因反饋如下:
一、各門功課作業(yè)繁多,學生負擔過重。
在與學生的交談中,我們了解到部分學生感覺作業(yè)量大,對于數(shù)學的學習就是無休止的搞題海戰(zhàn)術。用增加作業(yè)量來換取成績,把做作業(yè)做為處罰學生的手段,這些無視學生的主體性,不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狀況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逐漸失去了興趣。
二、評價方式單一化。
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往住是用分數(shù)去權衡一切,重結果,輕過程。表揚和鼓勵往往是發(fā)獎金、發(fā)獎品,大會表揚。這種表揚方式使受表揚者無比驕傲,能激勵他再接再厲,但涉及的人數(shù)少,次數(shù)少,對學生的影響不持久。同時,也對那些所謂的“差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擊。
三、外界壓力過大。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第一名,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怕學生成為優(yōu)等生。不管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是否有進步,也不分析原因,反正考得不好就難免受到懲罰。對于那些“差生”總是體驗著再努力也還是一個失敗者的失落感,偏低的成功可能性降低了學生的成就動機,出現(xiàn)了消極情緒,導致學生學習倦怠。
四、對學生的理解關心不夠。
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然而,在教學中,教師對于部分學生是恨鐵不成鋼,時常會有諷刺、挖苦、體罰、變相體罰的現(xiàn)象發(fā)生,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對其產生恐懼與厭煩的心理,對其所擔任的課程也難免會有抵觸情緒。
五、教學方法不當:
教師在教學中,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卻忽視了對學習過程和方法的關注。從課堂到課外就是千篇一律的無休止的搞題海戰(zhàn)術,學生很少有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學生學習知識猶如囫圇吞棗,無法對知識形成一個具體的知識系統(tǒng)網。
六、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知識的生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的理解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強的。然而,許多家長誤以為早讓孩子上學有意于孩子的發(fā)展。這些孩子由于年齡小不能很好的理解,特別是解應用題時,就不懂得如何分析題意,如何去解決這一問題,只是一味的機械記憶與模仿,導致學生學習數(shù)學基礎差。
根據(jù)以上厭學的原因,可以試著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轉變他們的思想,使他們從厭學數(shù)學轉化為樂學數(shù)學。
一、作業(yè)布置科學精煉。
教師要精心設計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