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在教學中消除農村學生厭學心理

在教學中消除農村學生厭學心理

2024-07-31 閱讀 2482

在教學中如何消除農村學生的厭學心理

三亞市崖城中學林開朗

眾所周知,農村學生由于特定的家庭背景、生活環境以及前所受教育的經歷,使這些農村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比較拘謹和膽小,缺乏個性和活力,這樣一來,學習基礎差,落后面相當大,多數農村學生都處在厭學狀態之下,而教師教得比學生學更吃力。針對這個問題,在我的教學經歷中我嘗試著能否有方法去消除學生的厭學心理呢?就此問題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引導學生克服學習上的自卑感,培養其學習的自信心。

我在數學教學中努力營造一種平等開放,鼓勵個性發展的教學氛圍,要求自己多與學生溝通,每次上課之前幾分鐘,到教室里與學生交流,而下課后也總要詢問不同類型層次的學生以交換意見,師生之間形成平等的朋友式的融洽關系。使學生對教師沒有戒心,在老師面前不再害怕會受老師的批評等。同時在教學中大力推行啟發式,討論式和分層次的教學,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生建立不同的評價標準,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個性,能力特點,看到努力的方向,增強學如數學的自信心。

在課堂上充許學生隨時質疑,提問時對各種答案中的合理成分給予充分肯定,尤其是那些有獨到見解,新穎答案,以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看法,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使學生得到最大程度的表現。這樣做在學生中會形成一種共識;不怕“見解”有錯,就怕沒“見解”,不怕問題提得不好,就怕沒問題提。這樣學生心理壓力就得到放松、學習數學的興趣當然越來越濃。

二、激發農村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學習動力

以學生為主體作用,學生應是教學活動中心,教師、教材、一切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參與。數學教學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一旦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讓學生愉快有效地學習數學,關鍵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學有動力。數學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比如,抓住導入環節設下懸念,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時,我讓學生在心里擬好一個數學,然后將這個數字乘上3再加上4,然后把結果告訴老師,當結果報出為4時,老師馬上就說不得出他擬好的數為0,當報出的結果為10時,則數字為2,當結果為16時,則那個數字為4等等,當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教師指出奧妙所在,其實是求方程,3χ+4=4、3χ+4=10、3χ+4=16時的示知數χ的值,此時再引出課題,十分生動有趣,學生為了能象老師那樣很快就能得到這個χ的值,自然就很認真而且有很濃的興趣去學習本章節的內容了。除此以外,有時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數學實驗,讓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參與,包括探索、發現等獲得知識的全過程,使其體會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學習動力,有時,除教材內容外,教師也要注重地安排一些有意義的課堂活動或小游戲,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機會,把自己變成了課堂的小主人,同時覺得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讓學生在學習的每個環節中都覺得“我能行”,“我做得最好”,從而渴望“讓我露一手”、“看我的”的積極表現,此時農村學生將慢慢變為一個愛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愛表現自己的行為了,改變了以往膽小怕事的心理狀態,最終消除了厭學的心理。

篇2:小學生厭學情緒分析及解決對策

小學生厭學情緒的分析及解決對策

摘要:掌握了學生厭學的心理規律。我們就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矯正,針對不同的心理現象,采取有效的教育對策。把尊重與愛撒給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學校教育的要求,從而健康順利地走完成長的厲程。

關鍵詞:小學生、厭學情緒

一、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分析(一)來自小學生自身的因素小學生因心理不夠穩定。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而發生變化,對不良刺激反應敏感,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就教師批評這種事而言,在我們看來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對他們來說卻是莫大的打擊。批評往往使得他們不能很好地學習和生活,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其他人也用異樣的眼光去看他們。他們極易產生不健康心理,必然造成他們的一些心理問題,這類學生比例很少。

(二)來自家庭的因素

1.家庭教育過嚴。有的家庭,父母對子女過于嚴厲、粗暴和專制。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風,對孩子的學習要求過高,琴棋書畫樣樣學,英語電腦門門通,考試名列前茅卻忘記了孩子作為獨立的人有自己的需求與愛好。在父母與孩子的愿望、要求發生沖突時,孩子往往會產生厭煩、抵觸情緒。在不斷的沖突中,孩子在達不到自己目標的同時,對父母的目標產生深深的厭惡之情。

2.家庭教育過于溺愛。父母視子女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護,不愿讓他們受一點委屈,經歷一點風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錯誤時,父母也不說一個“不”字。天長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獨尊”的心理。當他們走進學校。感到學習不是輕松的事,不能輕易就有收獲感,所以從心理上排斥學習.產生厭學情緒。

3.家庭氣氛不和諧。父母經常爭吵會疏于對孩子的教育,使子女缺少約束,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心理。在經常發生沖突的家庭中,孩子心靈受到傷害,有恐懼感。加上父母彼此問生活觀、價值觀存在差異。很容易造成孩子對世界認識的片面性,學習動力不足,誘發厭學心理。

(三)來自學校的因素

1.學習負擔過重由于案質教育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重智輕德。重分數輕能力,重書本輕課堂的現象依然存在,使小學生疲于應付題海戰術,心理極度緊張,導致他們用腦過度,皮層機能降低,從而影響學習效率,造成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產生焦慮苦悶、壓抑、恐懼等不良心境。

久而久之.部分人就會不同程度地產生心理障礙。

2.教師教育方法失當。小學時期,小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和愛護。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知識更新加快,有些孩子就跟不上學習進度成績一直下滑。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和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感到失望,產生消極情緒,導致..14..師生關系淡漠,學生學勻的信心與動力消失。產生厭學情緒。

二、小學生厭學的解決對策(一)改變厭學學生內部環境1.喚醒心靈,激發動力。厭學的學生在學習上悲觀失望、自暴自棄,要耐心細致地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及時鼓勵。在愛撫和激勵中幫助學生樹立樂學的信心,給予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勇氣和內驅力。從而喚起學生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意識。

2.培養興趣,樹立信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厭學學生對自我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后,隨即就要開始自我實踐。這種嘗試結果的好壞是他們能否徹底改變自己的關鍵。要盡量創造環境,讓厭學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興趣,品嘗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矯治厭學的心理障礙。

(二)建構幫扶的外部環境

1.讓學生感受關愛。師生關系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傾聽他們的心里話。在摸清情況的前提下,進行分析歸類,制定相應的幫扶措施,找到師生心蓮心的通道,贏得學生的信賴和配合。

篇3:小學生厭學數學原因及解決對策

小學生厭學數學的原因及解決對策

臨高縣加來中心校孫大元

對于小學生厭學數學這一現象,我抽查本班5名學生進行問卷。大多數學生對學習數學頗感興趣,也有部分學生覺得數學枯燥無味。現將他們厭學數學的原因反饋如下:

一、各門功課作業繁多,學生負擔過重。

在與學生的交談中,我們了解到部分學生感覺作業量大,對于數學的學習就是無休止的搞題海戰術。用增加作業量來換取成績,把做作業做為處罰學生的手段,這些無視學生的主體性,不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逐漸失去了興趣。

二、評價方式單一化。

傳統的評價方式往住是用分數去權衡一切,重結果,輕過程。表揚和鼓勵往往是發獎金、發獎品,大會表揚。這種表揚方式使受表揚者無比驕傲,能激勵他再接再厲,但涉及的人數少,次數少,對學生的影響不持久。同時,也對那些所謂的“差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擊。

三、外界壓力過大。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第一名,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怕學生成為優等生。不管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是否有進步,也不分析原因,反正考得不好就難免受到懲罰。對于那些“差生”總是體驗著再努力也還是一個失敗者的失落感,偏低的成功可能性降低了學生的成就動機,出現了消極情緒,導致學生學習倦怠。

四、對學生的理解關心不夠。

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然而,在教學中,教師對于部分學生是恨鐵不成鋼,時常會有諷刺、挖苦、體罰、變相體罰的現象發生,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對其產生恐懼與厭煩的心理,對其所擔任的課程也難免會有抵觸情緒。

五、教學方法不當:

教師在教學中,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卻忽視了對學習過程和方法的關注。從課堂到課外就是千篇一律的無休止的搞題海戰術,學生很少有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學生學習知識猶如囫圇吞棗,無法對知識形成一個具體的知識系統網。

六、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知識的生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的理解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強的。然而,許多家長誤以為早讓孩子上學有意于孩子的發展。這些孩子由于年齡小不能很好的理解,特別是解應用題時,就不懂得如何分析題意,如何去解決這一問題,只是一味的機械記憶與模仿,導致學生學習數學基礎差。

根據以上厭學的原因,可以試著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轉變他們的思想,使他們從厭學數學轉化為樂學數學。

一、作業布置科學精煉。

教師要精心設計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