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結:建立良好班級常規之我見

小結:建立良好班級常規之我見

2024-08-01 閱讀 3166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小結:建立良好的班級常規之我見

班級規則又稱班級常規,是指幼兒在幼兒園進行各種活動時要遵循的某種秩序,包括教育常規和行為常規,其中行為常規又包括幼兒一日活動作息制度、幼兒行為規范、值日生制度、活動區規則等。常規教育貫穿于幼兒園教育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兒在園的生活質量。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常規是做一個健康、全面發展的人的基本需要,是保證幼兒園各項活動順利展開的前提。它可以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激發幼兒良好的情緒,還可以促進他們對生活及社會知識技能的掌握,增強行為的目的性、意識性,發展自律能力,學習與他人與集體的關系形成。它對于班級保教秩序和幼兒發展自身,都具有積極重要的意義。

然而,目前在我們的幼兒園當中,有那么一些常規培養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有的教師屬于自由放任型的,較多地考慮如何讓幼兒“活”起來,注重體現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自由活動,卻忽視了對幼兒行為習慣的要求,結果滋長了幼兒自由散漫的習性;有的教師屬于嚴格型的,對幼兒行為進行嚴格控制,不允許孩子這樣那樣,要求孩子必須是“我說你做”,對違反常規的幼兒進行懲罰,使幼兒心理受到極大創傷;有的教師因為過分強調常規,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幼兒的常規培養上,導致真正的教育活動時間所剩無幾。還有那些剛走上幼教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她們往往不知如何建立良好常規,經常出現狀況如:老師只管自己上課,孩子們有的說話、有的走動、有的坐在位子上發呆;午睡時,好多孩子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入睡,有的甚至沒睡。

從教二十多年的我,深知常規教育既是幼兒從家庭進入集體生活的第一“必修課”,也是教師做好課堂管理的“基本功”。幼兒從家庭邁入幼兒園,從一開始,他們就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集體生活的制約,他們必須學會遵守規則的約束。一個班的常規好不好,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如果常規沒有建立好,教師在組織各環節活動中會因分散精力去維持秩序而影響活動的質量,幼兒也無法形成良好的習慣。所以,常規教育是教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應從小班幼兒抓起,從幼兒第一天入園抓起。下面我來談談一下幾點有效的方法:

一、常規培養應從入園時開始。

當孩子離開家庭進入陌生環境往往感到不知所措,這時告訴他們“做什么,怎樣做”,他們會比較容易接受,并且第―次的印象會成為良好習慣的開端。因此,我們著眼于老師教幼兒學,把常規教育于豐富有趣的生活內容之中,有序、有趣的內容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服從常規要求。比如:用短小的兒歌、游戲、音樂等多種手段來教孩子如何上課、吃飯、午睡、排隊等,不厭其煩地采取多種形式,示范并結合具體講解指導,通過游戲進行練習,讓幼兒理解并執行一日活動各環節的轉換指令,養成好習慣,做到進出活動室慢慢走、不奔跑、不互相追逐;見到老師會問好,與教師一起收拾玩具,與同伴愉快地游戲等等。每一項規則,一點一滴,由少到多,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邊教邊幫到逐步學會獨立完成。

二、給與充分的、反復實踐的機會。

充分的、不斷反復的實踐是建立良好班級常規的關鍵。生活在集體中的孩子,他的一天由生活活動、游戲活動和學習活動所組成。其中包括飲食、睡眠、盥洗、游戲、學習和交往等內容,從而獲得“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該如何做,不該如何做”的認知、體驗和經驗,逐步形成一系列正確的行為方式,并在反復的實踐中得到強化,進而逐步養成良好的班級常規。特別是小班的孩子,教師應盡最大的努力創造條件,為孩子提供練習的機會無論在態度上還是方式方法上,都要有足夠的耐心,千萬不要抱有“教你做,等你做太煩、太慢,不如自己做來得快、省事”的想法,不自覺地剝奪孩子們學習生活的機會。

三、隨機教育,鞏固養成。

在組織幼兒一日活動的過程中,是老師向幼兒實施全面發展教育最經常、最自然、最容易收到實際效果的―個途徑,從而能有針對性地進行隨機教育。每次讓小班的孩子在戶外集合時,孩子們總是我行我素,而且慢吞吞的,甚至不聽老師的口令。這時我們就利用“紅綠燈”的游戲,讓孩子們看著老師手里的紅綠燈,來駕駛自己的小汽車來排隊集合。(小汽車笛笛笛,紅燈亮了,停下來,綠燈亮了,向前開)同時還可以變換角色,如:小飛機(我的飛機就要開,嗚嗚嗚嗚,飛到隊伍快集合,快快快,小鯉魚游啊游,快快游到媽媽旁,快快快),這樣孩子們既能聽清老師的口令,又能又快又好地排好隊伍。在組織幼兒進餐,除了要讓孩子們在整潔、安靜、愉快的環境中吃飽、吃好,同時注意培養幼兒細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等良好進餐習慣和獨立進餐能力,例如:“今天菜多香啊!綠綠的青菜和紅紅的胡蘿卜是小兔最愛吃的,還有香香的魚是小貓最愛吃的。我們小朋友呢?”、“什么都要吃!”還向幼兒講述《大公雞和漏嘴巴》的故事,啟發幼兒愛惜糧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進餐中,扔飯菜的行為明顯減少了。又如教育幼兒節約用水,我們向幼兒講述了《水龍頭》的故事,再組織幼兒說說怎樣節約用水?;顒雍螅嗉壷忻课恍∨笥讯己茏杂X,每次洗手把水龍頭擰得緊緊的。同樣,在入廁,飲水、午睡乃至自由活動的前前后后,幼兒之間是否友愛是否講文明禮貌,對公物是否愛護,對成人勞動是否尊重等,教師都可以隨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貫性。

我們經常說:“孩子們在幼兒園養成的好習慣到了家里似乎就“忘”了。其原因,除了孩子的習慣具有不穩定的特點外,主要還在于家里家長在家沒有制定嚴格的規范。在幼兒園,孩子們為什么能夠形成不挑食、準時睡覺等好的行為習慣,原因就在于幼兒園有嚴格的規范,教育的一貫性。而在家里即使制定了一些規定,也由于父母嬌寵慣養,規定往往難以執行,而這些規定一旦破例,便會前功盡棄,良好的習慣再也難以形成了。所以,在行為習慣的培養上,要做到有效的家園溝通,延續幼兒園的某些常規制度,家園配合、協調一致、始終不渝地堅持下去,直到新習慣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要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制止和消除不良行為,對幼兒的行為規范要常抓不懈,當幼兒出現違反規范要求的行為時,教師和家長要及時提醒糾正。

五、建立有效信號機制。

我們在長期的常規培養實踐中以方便、統一、易實施為基礎,堅持使用多種信號機制,建立班級常規文化,主要有:1、口頭指令信號。通過口頭指令信號,直接告訴幼兒該做什么;2、鈴鼓信號。鈴鼓可以產生豐富的節奏變化,可快可慢,可輕可重,可敲可搖,在它的多種變化中,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解放老師的嗓子,更可以達到培養幼兒多種良好習慣的目的;3、音樂信號。在幼兒生活、學習的各個環節中播放音樂,讓孩子在輕松、優美的音樂聲中產生愉悅、飽滿的情趣,并逐步知道聽到某一樂曲,就明白該干什么。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孩子熟悉大量的歌曲和樂曲,享受音樂的熏陶,另一方面,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接收特定的信號,形成良好的習慣;4、肢體語言信號。老師可使用自身的肢體,做出不同的動作,用肢體提醒幼兒,用眼睛與幼兒對話。如隊列訓練時,老師通過不同的手勢可以讓幼兒完成不同的動作。

六、發揮評比激勵作用

值日生是一個光榮的職務,是老師的小幫手。幼兒園的值日生活動總是受小朋友歡迎的。每次要當值日生時,他們都會自豪地向同伴和家長說:“今天我當值日生了!”當他們帶上值日生標志時,顯得尤為自豪。我們在常規教育中,抓住孩子的這個特點,充分發揮值日生的作用,開展輪流當值日生活動,讓值日生協助監督和管理。我們請的值日生是能遵守規則、又具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小朋友。在當值日生的這一天,值日生不僅要管住自己,同時也要督促同伴遵守規則。如培養孩子良好入廁習慣時,我們請值日生看好,檢查小朋友是否擁擠,是否正確洗手,是否將水龍頭關緊等。餐后,為了培養幼兒主動漱口的習慣,我們請值日生檢查孩子是否都漱口了,提醒沒有漱口的孩子及時漱口,并讓孩子彎下腰輕輕放杯子。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在值日生的指導和督促下得以改進,良好的習慣也逐步形成。

同時,我們還在每周五進行“五角星找朋友”的評比活動,讓孩子們說說一周內發生各種好事或自己進步的事,比如:上課不開小差會舉手發言了,吃飯快了、不挑食了,能獨立午睡了,做操認真等等,誰進步了誰就能貼一個五角星以此獎勵。這個“五角星”在孩子們的眼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孩子們為了得到這個“五角星”,不好的習慣在不知不覺中慢慢的消失。

最后,我要對大家說,常規培養是要從點滴開始,周而復始、循序漸進的進行。不怕煩,有耐心,教師應做“有心人”,把握好常規教育的度。只要我們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地堅持常規培養,就一定能讓我們的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為孩子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金橋學校開展教研組長示范課觀摩活動小結

為了更好地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和示范作用,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和進步,12月10日和11日兩個上午,金水區金橋學校開展了教研組長示范課觀摩活動。

參加示范課的六位老師分別擔任不同學段多個學科的教研組長,他們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態度嚴謹,多位是鄭州市骨干教師和金水區“希望杯”獲得者。其中,劉敏玲老師執教的《七色鹿》課堂氣氛活躍,充滿鼓勵和風趣的語言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優美的范讀和朗讀指導提升了學生成長的空間。王振坤老師執教的《搭配中的學問》,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圍繞目標層層設計教學活動,課堂簡約樸實,引起學生的很大興趣。祝曉倩老師執教的《滴水穿石的啟示》將“以讀代講”滲透到整個教學中,注重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和知識點的拓展,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這次教研組長示范課活動,既為骨干教師提供了鍛煉成長的平臺,又給青年教師在教學領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范例,很多老師自覺地調課參加了這次觀摩活動。

近年來,面對青年教師所占教師隊伍中的比例越來越高,金橋學校始終把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學校相繼開展了青年教師基本功訓練和形式多樣的教研培訓活動,為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篇3:《在課堂上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在課堂上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到,雖然學生學習態度積極,但其英語交際能力提高并不盡人意。學生總是背誦學過的現成句子,難以用自身的思維來表達,局部比較害羞的學生不敢大膽表示自身,不能令人滿意地完成交際活動,相當一局部學生學的是“啞巴英語”。因此,在課堂上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是必需的,本年度我圍繞這個課題進行了相關的課題研究活動。

一、在課堂教學中,從多渠道提高學生口語能力。

1、加大語言的輸入量。

有輸入才有輸出,低年級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高年級用全英語進行教學。首先,教師用規范的、優美的語音語調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從感官上感知英語語言之美,有強烈的求知求學欲望。其次,高年級結合學生實際課前進行大量的Freetalk(口語問答),低年級課前多組織學生唱優美的歌曲,課堂上多組織學生朗讀課本里優美的童謠。只有有了足夠的輸入量學生才干張得開嘴。再次,用好課本資源,將課本上的對話采用操練形式不時鞏固,并擴充課外知識,讓學生瑯瑯上口。

2,創設情景,培養能力。

教師要利用課堂這塊主陣地,努力給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際語境中。例如,三年級下學期的Unit11《PuttheTableAgainsttheWall》,我先作示范說出指令,然后在操作,同學們看見有活動的機會都紛紛舉手,躍躍欲試,但為了兼顧全體,我讓同桌兩人先練習好對話然后再舉手上前面來扮演,調動了全班學生的積極性。

3,多褒揚、鼓勵,協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對小學生來說,鼓勵和褒揚時非常有魅力的。特別是在口語表達時,給學生贊揚,鼓勵他們大聲大膽地開口說英語,從小養成大聲說英語的好習慣。為了鼓勵三年級的學生大聲大膽的開口說英語,我特別準備了一些小紅歌曲貼紙。每當學生大聲準確的回答問題;踴躍發言;大膽地在課堂上練習對話,我都會為學生們貼上小紅歌曲,鼓勵和褒揚他們。在小紅歌曲的“鼓勵”下,幾乎全班同學都積極舉手,踴躍發言,以前聲音較小的學生,為了得到小紅歌曲都敢于大聲開口說英語;一些害羞的學生,看見其他小朋友都得到老師的小紅花,互相比較誰的小紅花多,膽怯的學生也終于在課堂上舉起小手,我也會特別請他們回答問題,鼓勵他們大聲開口說英語,并為他們的進步而褒揚他們,為了鼓勵他們繼續進步,我會特別獎勵他們兩朵小紅花。其他同學也受到鼓舞,繼續努力,現在開口說英語更顯得自信。

4,課堂上堅持各種評價方式,提高學生口語能力。

讓評價活動貫穿課堂教學始終,教師的口頭評價必不可少,但不能泛濫,“Verygood!”用多了學生沒有了成績感,注重評價語言多樣性,有針對性,評價工具也要隨教學內容隨時改變。在口語活動中,教師往往高度警惕地聽著學生所用的每一個詞句,假如在學描述或練習過程中,立刻予以糾正,不只打斷學生思路,影響學生完整的表達,也會造成學生疑慮,擔心自身的發言和句子有無語法錯誤,過多的注意語言形式,缺乏自信心,漸漸就會失去口語表達的愿望。因此,教師對學生口語中出現的語法和語音錯誤不要和時糾正,等學生完成后采取鼓勵和肯定的態度糾正其錯誤,使學生經常的不時的獲得勝利的愉快的體驗,增強口語表達的自信心和愿望,給學生留出考慮的時間,允許學生“結巴”,不要在學生停頓考慮是給與太多的協助,造成學生過于依賴的心理,養成獨立完整表達的習慣。

二、課后練習中進一步督促學生練習口語。

每天堅持檢查聽讀作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讀習慣,每天固定時間聽讀,讓聽讀英語成為他們生活的一局部。為了進一步檢查學生讀書情況,我會在課堂上隨機抽取學生讀書,并對一些不正確的發音進行糾正;為了提高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我經常將學生分組,然后進行角色扮演,有時候還會進行競賽,讓學生來評學生。

三,努力創設學校英語文化氛圍,為學生提供口語練習的平臺。

鼓勵學生在學校里大膽地運用英語日??谡Z,學以致用,見到英語老師和同學用英語問好,課間我會適當地用英語與學生交流;與學生交流英語學習方法;與學生談論外國文化和文化差別,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英語成為每一位學生學校生活的一局部

現階段課題研究的階段效果:

1,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具有英語學習的熱情和信心

2,學生大膽大聲地開口說英語,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3,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初嘗“成績感”,逐漸消除畏難情緒

4,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勇于開口說英語;高年級學生積極在課堂上使用英語與同學交流,運用已學知識自編對話

接下來,我將繼續進行該課題的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研究,摒棄保守的教學,注重學生對知識形成過程的自我探究,注重知識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根據學生學習經驗和需求,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實現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完美結合,才干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不讓學生成為懂英語的“啞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