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訊通促進了家長與老師互動交流使家長和學校溝通零距離
校訊通促進了家長與老師的互動交流,使家長和學校溝通零距離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學校教育而無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最完備的教育是二者的結合。”學校、家庭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是保證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長期以來,家校合作的路子都是家訪談心、書信溝通、定期家長會三種形式有機地結合,而且這些方法在我們的工作中都曾起到過非常重大的作用。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們已經進入了快節奏的電子時代。合點并校節省教育資源增加了家校之間的實際距離,農民工進城更使家校兩地聯系困難,緊張的教學節奏也使教師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家訪,書信溝通慢而繁索,家長會沒必要也沒法多開,家校合作,共同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受到了嚴峻的挑戰。正當我們為家校合作而煩惱之時,“校訊通”闖入了我們的視野。
校訊通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家校快捷、定時溝通的教育網絡平臺。它依托互聯網和手機短信,致力于促進教育行業內經驗交流、資源共享,實現家校的良好溝通。它可以讓家長每天都能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也可以讓家長隨時、隨地的向老師提出建議或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現.它充分調動社會教育資源,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架起學校、家庭之間實時、快捷、有效溝通的橋梁,形成社會、學校、家庭和諧共育的局面,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校訊通----家校溝通的橋梁
全班同學只要一條短信,幾秒鐘就通知完畢了,速度之快,另人嘆服,作業布置檢查,方便快捷。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抄作業不僅速度慢,而且炒的質量也不行。拿回家里,家長看不清楚,孩子又講不明白。更別說,老師在布置作業時,對當天作業的指導了,孩子更是扭臉就忘了。為了提高孩子做家庭作業的質量,我經常用校訊通發信息說出做作業應注意的事項。這樣做,家長明白,孩子清楚。做作業不再是難事!
另外還能及時報道新視點,孩子在學校里都干了些什么?班里組織了哪些活動?現在有了校信通,能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們的學校生活,并能讓家長起到配合教育的效果。
家長對學生在家作業完成情況也能及時通知老師,便于老師課外督導。假期中也大有用途,假期臨時舉行活動,要通知學生到校,一條公告,就能及時通知家長,比用電話通知或讓學生互相叫方便多了。另外學校開學放假,作息時間的調整,又能及時通知家長接送孩子,確保孩子路途安全。就這樣,從假期離校、開學的通知公告、到考試成績的短信告知,我省出了好多時間,也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尤其是在學生犯了錯誤后,和家長的對話改由短信了,避免了和家長電話溝通或當面交流時的言詞不當。多了一段緩沖,激動的言詞變成了溫和的話語,家長容易接受了,也減少了到校的次數,少了許多路途奔波勞累之苦。
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業已成為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既有密切聯系、又各有理念體系的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主要在學校和家庭范圍內活動,其身心發展受學校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比較大。“校信通”能在學校和家庭教育中能對個別學生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升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學生的焦慮水平,其效果遠遠好于由學校或家庭單一干預因素。
篇2:校訊通對協同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應用研究
“校訊通”對協同“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應用研究
焦作沁陽市實驗小學蔡彩霞
摘要:校訊通是加速校園信息化進程、實現交互式溝通的重要手段。它在家庭和學校之間搭建了一座以學生為中心的橋梁,使得家校互聯、家校合作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更加快捷、有效。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單位、學校、家庭加入校訊通的隊伍,校訊通的作用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本文通過調研文獻并結合鹽池縣長城希望小學使用校訊通家校溝通的狀況,分析了不同階段校訊通所起到的作用,展望了未來校訓通的作用。希望校訊通可以在協同學校教育和家庭家庭教育起到更大的作用,真正成為教育者的有力助手,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校訊通;家校溝通;協同教育
從國家教育部把“家校通的研究與應用”作為一項重點研究課題,列入國家教育部“十五規劃”以來,[1-3]校訓通顯示出現代基于網絡信息化家校溝通的優點。當“非典”到來的時候,校訊通保障了北京地區中小學生“停課不停學”;[4]當“甲流”到來的時候,為了做好防控工作,通過校訊通的平臺,提醒家長從家庭做起,每天給孩子量體溫。[5-6]
隨著移動公司不斷加快移動信息化在各行各業的推廣和應用[7-9],校訊通也悄然走進了鹽池縣長城希望小學。它充分調動社會教育資源,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架起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溝通橋梁,以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它以便捷、實用迅速風行,使用頻率也日漸增長。從我們小學使用校訓通的狀況來看,前兩年是我校使用校訊通的初級階段,它的功能比較單一,主要用于班主任收發信息、發公告,與全體家長溝通,給家長留言反饋孩子在校的表現,與個別家長交流。從**年至今是校訊通在我校的發展階段,它的功能開始多樣化,校訊通受到了越來越多家長、教師、學生的歡迎。有了校訊通,我們的會議次數大大減少,很多需要傳達的會議精神、文件精神盡可能通過這一平臺告知教師。究其原因,教師和家長在觀念上有了轉變,由過去的單一傳統家校聯系的模式走進了現代的、多樣的、信息化模式,充分利用了這個平臺,使校訊通成為家校溝通的得力助手。
一、校訊通初級階段的作用
這個階段的校訊通的使用還多停留在“問題解決”的層面上,只有出現“問題”時才能夠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關注,才促使他們的溝通需求。這種被動的、以問題解決為主的溝通目的,有著致命的缺陷,就是一旦當問題解決了或者是緩解時,溝通也就隨之減少或者完全沒有了。因此,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才總是呈現出計劃性差、隨意性強的特點,甚至有時一天有好多條短信,有時好多天沒有一條短信。因此我認為這個階段的作用負面效益比較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篇3:校訊通信息平臺在家校聯系中積極作用
校訊通信息平臺在家校聯系中的積極作用
廣西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縣直第一中心小學陸莉萍
論文摘要:校訊通信息平臺為加強家校聯系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溝通平臺,在家校聯系工作中產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開創了家校聯系的新局面。
論文關鍵詞:校訊通信息平臺;家校聯系;作用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和復雜的任務。這就是說教師和父母都是無可替代的孩子的教育者。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之上的,學校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加強家校聯系,取得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
這幾年來,在社會新形勢下,有許多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兒童在不斷增加,另外,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大量外來民工子女隨自己的父母進入我們的學校,形成了一個越來越大的群體,這個群體的家庭,往往由于生活所迫,家長忙于生計,疏于對孩子的教育,更加缺乏與學校、教師的溝通交流,而且由于所處生活環境的不同,他們往往存在著較為嚴重的重男輕女、重養輕教的封建意識,由于種種因素,這個群體的教育現狀往往還沒有真正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所以這個群體的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愈加突出。作為班主任老師我感覺到一個問題: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管理了。確實,大多數爺爺奶奶看管孩子,只能照顧孩子的溫飽,孩子們缺乏正確的引導和管理,自幼就養成了自我為核心的潛意識。在我們學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住在一些專門招寄宿生的人家里,雖然他們都很體諒父母的心,但是他們幼小的心靈一定對親人充滿了思念,對親情充滿了渴望。
班主任作為一班之主,既是孩子們的老師,又是孩子們的朋友,肩負著育人的重任,應該首先從實行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和諧進步這個政治高度,更加關注這個群體的教育,通過多種方法和手段,想方設法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向他們進行有的放矢的家庭教育指導,使他們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家校聯系的必要,從而切實加強和重視家校聯系,增強教育的實效。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在社會價值觀、家庭結構、人們的教育思想都發生了一系列變革的社會轉型期,學生所接受的教育也更加主體化、多元化,“民主、平等、自主、合作、探究”等新課程理念也無時無刻不在沖擊和影響著我們固有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其原有的角色和權威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家校聯系和合作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和迫切,傳統的家校聯系模式也必須不斷更新和變革,并賦予新的內容、途徑和方法,只有這樣,我們的家校聯系才會有蓬勃的生命力,我們的教育才會成功有效、不斷發展。
校訊通信息平臺為加強家校聯系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溝通平臺,在家校聯系工作中產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開創了家校聯系的新局面。
有了校訊通信息平臺后,學校和教師可以通過網絡隨時發送手機短信,與家長建立聯系。既可以集中發布有關信息,也可以點評某個孩子的在校表現,指出需要家長配合的方面,家長也可以留言回復,與教師進行深入討論。這種交流突破了時空限制,有利于教師和家長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交流溝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們學校從20**年秋季學期開始使用校訊通平臺與家長聯系,每天的作業情況我都會通過校訊通平臺與家長交流,使家長懂得如何督促和輔導孩子的學習,而孩子們忘記作業時可以閱讀作業信息,不用心驚膽戰打電話給老師了。另外,孩子們每天進出校門都會自覺刷卡,讓家長及時知道他們到校和離校的時間,家長們都說好。
總之,我們通過校訊通信息平臺加強家校合作,提升了我們的育人質量;我們通過校訊通信息平臺加強家校合作,提高了家長的家教水平,幫助和指導家長掌握科學的方法更好地教育孩子;我們通過校訊通信息平臺加強家校合作,推動了學校教育事業健康持續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