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創設生活化環境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創設生活化環境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2024-08-01 閱讀 6562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創設生活化環境,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獨立性發展的第一步,是保證孩子全面發展的基礎素質之一,幼兒園和家庭都應該重視培養。但在工作中我們發現,有些家長雖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但他們往往因自己工作忙,長輩愿意幫助,于是把對孩子的教育就交給了幼兒園和長輩;有些家長過分溺愛孩子或怕麻煩而代替孩子做他們應該做的事,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錯過了在家中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機,使孩子形成了依賴心理。結果,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后,就遇到了一系列自理方面的問題,如:不會吃飯、不會穿鞋子、不會穿衣服、不能獨立睡覺等。溫馨、舒適、安全、可靠、充滿童趣的新環境,能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讓幼兒感受和體驗到集體生活的快樂,同時,對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提高也能起到無聲的教育作用。為此我們班選擇了《創設生活化環境培養幼兒自理能力》作為我們本學期的課題研究內容。本學期我們主要從吃飯、穿衣、洗手、飲水等方面為幼兒創設了豐富多樣的生活化環境,來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具體做法如下:

一、創設生活化環境,培養幼兒獨立進餐的能力

我們班的孩子全部是剛入園的幼兒,他們剛入幼兒園時進餐習慣普遍很差:絕大部分幼兒不能獨立進餐,不會用小勺,偏食、挑食現象比較普遍,進餐速度存在很大差別,進餐時飯粒掉的滿桌滿地都是。根據幼兒進餐現狀,我們因人而異,實施了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樣示范法

小班幼兒“愛模仿”“喜歡表揚”。因此,我們利用集體的氛圍和情緒感染幼兒,為他們樹立榜樣,幫助幼兒改掉偏食、挑食的不良習慣。如:我班有部分幼兒不喜歡吃雞蛋,一碰上“西紅柿炒雞蛋”,吃飯就特別慢,小勺在碗里攪來攪去,嚷著不要吃雞蛋,面對這一問題,我一方面給他們講道理,告訴幼兒吃雞蛋能讓寶寶身體長的壯,能使寶寶越來越聰明;一方面故意聞了聞,說:“哇,好香!西紅柿炒雞蛋真好吃?!辈⒆鞒龊芴兆?,很想吃的樣子,并告訴他們:“老師最愛這個菜了,不知道那些小朋友跟老師一樣愛吃?”小朋友們在教師地帶領下,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爭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來。教師看到幼兒的進步,及時對幼兒進行表楊,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吃雞蛋的愿望。

2、激發興趣

有的幼兒喜歡邊吃邊玩,吃飯速度很慢,且飯粒掉的到處都是,有時還會撒飯,為培養幼兒進餐的興趣和幼兒良好的進餐衛生習慣,我們通過故事《漏嘴巴的大公雞》、“給你照張相”、“爭做進餐小明星”、“蔬菜印畫”、“親子品嘗會”、|“好吃的水果沙拉”等活動,激發了幼兒進餐的興趣,培養了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3、行為練習法

在指導幼兒進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些幼兒吃飯不好是因為五個手指特別不靈活,為鍛煉幼兒手指的靈活性,我們經常組織幼兒進行穿珠、喂娃娃、夾球的游戲,從而鍛煉幼兒的雙手配合、手眼的協調能力,提高幼兒的就餐技能。

二、創設生活化環境,培養幼兒獨立穿衣服的能力。

進入秋季,天氣逐漸轉涼,孩子們的衣服穿得越來越多,每次外出活動和午睡起床時,穿衣服成了一項大的工程,最起碼要十五到二十分鐘。而且,教師忙著給幼兒穿衣服的同時,發現一些穿好衣服的小朋友因等待時間過長,就開始和小朋友鬧起來。教師在忙,孩子在等、在鬧,這成了困擾我們教師的一個難題。如何提高幼兒獨立穿衣服的能力,把穿衣服的時間縮短到最少,這是我們本學期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

1、調查摸底

為進一步了解幼兒穿衣服的具體情況,教師對幼兒穿衣服的情況進行了一次調查

篇2:小學寫作小論文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策略研究

小學寫作小論文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策略的研究

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閆家溝小學校楊志茹

摘要:

沐浴著改革的春風,教育教學領域也煥發出勃勃的生機。但是在人文教學尤其是寫作教學這個環節中卻仍存在著諸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潛心研究,大膽嘗試生活化作文教學的新模式,拓展寫作資源更為廣闊的新天地。奏響了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新的樂章,真真正正地帶來作文教學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局面。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研究

正文:

沐浴著改革的春風,教育教學領域也煥發出勃勃的生機。但是在人文教學尤其是寫作教學這個環節中卻仍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一切問題的產生都源于應試教育長久的影響。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教學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他們像一顆毒瘤一樣去除不盡。而寫作教學又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于是大多數教師和家長感到特別茫然,很多教師由于多種因素,只注重知識傳授輕情意培養,重技能訓練輕自由表達,這直接導致作文教學嚴重脫離現實生活,學生寫作能力低下。這種沒有實踐、沒有體驗、沒有情感的寫作讓生活經驗還十分貧乏的小學生苦不堪言。于是一提寫作文,學生就像條件反射似的馬上產生“皺眉頭”“咬筆桿”“擠牙膏”------等一系列的作文“焦慮癥”、“恐懼癥”。針對這種情況,作為一名多年在教學一線工作的語文教師,我潛心研究,大膽嘗試作文教學的新模式,拓展寫作資源更為廣闊的新天地。下面是我的一些初探點滴,把它寫出來以與各位同仁共同切磋。

一、教師必須破釜沉舟、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實現觀念的新突破。

在教學中不囿于傳統的思維定勢,敢于打破清規戒律,大膽的改革作文課堂教學結構,嘗試開放性作文教學模式,即作文教學要回歸自然。正如《學習與革命》一書的作者

篇3:小學語文教學做到生活化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做到生活化

論文摘要:生活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不僅可以克服傳統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性能的弊端,而且優化了教學過程。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治。

關鍵詞:聯系實際貼近生活尋找結合點巧妙設計

語文教學生活化是將語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治。

一、聯系生活,學習語文。

以往的語文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是在教語文課本,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高度來審視教學活動,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負擔,因此,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是語文教學的返樸歸真。教學中的每一篇課文來自于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吧,聯系實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讀懂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

如在教學《讓我們蕩起雙槳》一文時,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和風佛面,幾位同學在公園內盡情湖游,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的春景圖,伴著這如詩如畫的意境,《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旋律響起,學生一邊表演,一邊齊聲歡唱,從學生優美的動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所體驗到的并不僅僅是黑白的字了,而是充滿了生命活力的世界,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激發了他們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熱愛。

二、尋找結合點,巧妙設計教學。

生活是知識的海洋,生活之中處處皆學問。因此,我們應當具備一雙慧眼,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臺,這座舞臺上發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學生的學習上來。例如:開學初,我班一名學生路上拾到一位小朋友的飯費主動交給老師,本班的三位同學一年四季幫助殘疾學生上學等等,都可以讓學生們去說、去講。《課標》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鄙鐣且坏缽V闊的背景,更是學習語文的一片天地。例如;“使用藍天六必治,讓您牙口無炎”,這一類故意偷換同音字的不規范用字現象,可以讓學生扮演一名文字小衛士,走入社會去糾正這類現象。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語言文字的知識,養成寫規范字,說規矩話的良好習慣,而且也訓練了學生的社交能力,說服他人的能力。家庭是兒童學習語文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在這里,兒童獲得了很多知識。教師可以抓住每小學生的的特點巧妙設計語文教學。例如: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服裝的,可以讓他設計一下服裝廣告: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水果的,則可以讓他寫一寫介紹有關水果方面的文章的等等。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高昂,家長更是倍加贊許。

總之,生活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不僅可以克服傳統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性能的弊端,而且優化了教學過程,配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理念,讓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語文教學置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