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學中實現生活化體會
小學科學教學中實現生活化體會
小學科學教育提倡關注小學生對周圍世界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和需要,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提倡科學課程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在教學中怎樣實現生活化呢?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科學教學應以探究為核心,注重讓學生親身經歷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科學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景,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生活經驗激發思維,使課堂情境趨于生活化。在教學《空氣占據空間嗎?》的時候,我通過創設生活中用漏斗倒食用油很慢或倒不進去的情境,讓學生說說其中的原因,繼而引出空氣占據空間的概念。用漏斗倒某種液體時,一下子倒不進去是生活中常有的現象,很多學生都碰到過類似的事情,但學生并沒有認真地去思考其中的原因,把它“搬”到課堂上以后,一下子成為了學生關注的焦點。二、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這是實現兒童科學探究過程的必要條件。小學科學課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觀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實物材料。提供學生科學的實驗儀器有的時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實驗室的儀器容易使學生有一定的陌生感,同時也不利于學生課后繼續進行科學探究。在教學中,教師用盡量采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驗材料。學生生活中的牛奶盒、可樂瓶、玩具、文具等都是教師們進行科學探究實驗的好材料。比如教學《聲音的產生》的時候,不用專門的實驗器材--音叉,而是提供給學生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學生的塑料直尺,紙張.風鈴等常見的材料,要求學生想出各種辦法使它們發出聲音來。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會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使直尺等物體發出聲音來。
三、生活化的課外活動。
課堂教學是學生探究科學真理的主要途徑,但不是唯一的途徑,學生學習科學、探究科學現象也不能被束縛在教室這個狹小的空間里,教室外才是孩子們學科學用科學大有作為的更廣闊的天地??梢砸龑W生將科學探究活動由教室擴展到課堂以外的家庭、社區乃至整個社會,使課內、課外、生活、社會互相結合,讓學生獲得最大程度的學習空間。學習了《油菜花開了》以后,我設計了一份實驗表格,把學生帶到省農科院蔬菜基地實地觀察油菜花的花萼、花瓣、花蕊(雄蕊、雌蕊)各自的數量,并填好表格。蔬菜基地是學生課余生活非常關注的一個地方,觀察研究這些開花的蔬菜,學生并沒有感到這是一種作業的負擔,都欣然圓滿完成了任務。生活化的課外活動既鞏固擴展了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思維能力,促使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培養創新精神。有助于學生將課堂學得的科學知識、技能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去。
篇2:利用網絡在科學教學中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
利用網絡在科學教學中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
廣西桂林市琴潭實驗學校唐玉英徐有誠
現代教育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不斷深入各科教學之中。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網絡技術)逐漸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它既有直觀形象的畫面,又有理論性的概括,同時也能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毅力,加快學習進程。利用網絡在科學教學中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能夠使教育教學不斷走向現代化,還使受教育者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知參與,手腦并用,加之聲像、圖形、文字,他們能更完整、更全面、更詳盡地了解科學知識、學習科學知識、應用科學知識。
自主探究式學習是教師充分利用網絡這一重要的教學手段,指導學生依據教學內容、知識點,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探究,在探究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簡稱《標準》)指出:"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像科學家那樣在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了解科學發展的歷史。"
我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科學課教學,學生要真正獲得科學知識,教師就必須給學生一個完整的、自主的探究過程,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那么這個活動過程包括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計劃、材料、儀器準備)、實驗觀察(實驗儀器、學具、記錄卡)、搜集整理信息(利用計算機軟件、網絡科普知識)、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生與生、師與生、小組與小組、小組與班集體)、驗證假設(儀器、學具),提出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把老師的身份去掉,親自融入學生的學習中,在開放中去組織,在參與中去指導。
如教六年級《自然》第十二冊有關八大行星、太陽、月亮的知識內容,學生單從課本了解、教師講授學到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加之學生對天體知識了解非??释@些天文景觀又不能帶領學生實地考察,于是借助Internet組織學生自己整理有關八大行星、太陽、月亮的知識,圓學生遨游太空之夢,走訪一次八大行星及太陽、月亮。我向學生介紹相應網站的域名,然后把全班學生分成十個小組,每個小組指定任務,再尋找一些有關天體的網站,一周內或長一點時間去各個網站領略一下宇宙的奧秘,每個小組選擇一種或兩種,從網上下載有關的文字圖片,在科學活動課上交流。兩周后,同學們把下載的信息用圖片展示出來互相學習,這給學生探索宇宙的夢想插上了飛翔的翅膀,為他們自主性探究式學習提供了一個發展平臺。他們的協作能力和研究探索、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個嶄新的飛躍。在網絡環境下的自主性探究式學習,學生相互協作、共同學習、共同研究一個領域、共同求解一個難題、共同完成一個學習任務。計算機和網絡是CSCW的技術平臺,具有交互性、資源共享性、平等性、情景化等優點。
1、交互性。在網絡環境中,一般有兩種交互方式:實時交互和非實時交互。實時交互是指BBS和chatroom(聊天室)兩種方式:非實時交互主要是為電子郵件(E-mail)。學習者通過實時交互和非實時交互的方式進行交互和反饋。
2、資源共享性。網絡最大的優勢是資源的豐富性和共享性,學習者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對網絡信息進行篩選、加工、整合,制成自己需要信息資料。
篇3:充分利用教育資源讓科學教學綻放異彩
充分利用教育資源讓科學教學綻放異彩
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花園小學:劉艷玲
【內容摘要】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教育資源,讓學生在快樂的探索性的氛圍中學習科學,讓科學教學真正發揮作用,綻放奇異的光彩。本文從利用自然資源、電教資源、科學實驗等方面闡述,讓學生在探究、操作中,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從根本上領略科學的本質,讓學生在享受到學習科學樂趣的同時,提高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挖掘他們思維的火花,培養他們的科學創新意識。
【關鍵詞】教育資源科學教學探究學生
科學課程是一項包羅萬象,內容豐富的學科。隨著信息社會的不斷發展,科學課也在不斷地改革,但如何讓學生真正地了解科學知識,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充分享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這正是我們所研究和思考的問題,為此,我從以下幾方面闡述,充分發揮教育資源優勢,讓學生在觀察、實驗、探究中學習科學、熱愛科學,讓科學課發揮它真正的作用,從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科學創新意識。
一、充分發揮環境資源優勢讓學生享受學習科學的樂趣。
科學離不開生活,在教學時,我們應充分利用身邊的有效資源,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科學,了解世界。學校的周圍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能為學生學習科學提供很好的幫助,比如,教學四年級科學課《植物》單元時,我們可以引領學生走出課堂,去花園,去草坪,去苗圃,甚至去農田,讓學生親自看看什么是單性花,什么是完全花,學生在觀察對比中了解了植物的不同類型、觀察了他們的各部分組成。這樣學生不但記憶猶新,而且是用雙眼親自證實了自然界存在的現象,在觀察中領略了大自然的美,也享受了學習科學的樂趣。
二、充分利用實驗儀器,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課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如學習興趣、探索精神、合作態度、感受和欣賞能力、科學的態度和思維品質等。正確引導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問題,去發現問題,使學生真有所獲,確有所得。過去,我們雖然也努力用啟發式教學和直觀演示,并力圖讓學生的思想活動起來,然而,學習方式的“金字塔”告訴我們,只有探索性(操作性)親歷親為,才是最佳的學習方式,只有讓學生動手才是激發他們創造性思維的源泉。在教學時我們應該讓學生不失時機地走入實驗室,充分利用實驗儀器,讓學生親自操作,在操作中提高學習科學的能力,激發科學研究的興趣。在教學四年級科學《電路》單元時,我讓學生用小燈泡做實驗,來觀察并聯電路和串聯電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在自己的操作觀察中,學生對自己總結的結論記憶牢固,而且實驗興趣濃厚,如此的教學效果是任何生動的講解都替代不了的。同時學生通過實驗可以提高探究性經驗和實驗技能,從而學生才有可能在實驗中“拓展”和“創新”。
三、充分利用電教資源,構建快樂生動的科學課堂。
多媒體教學為教育教學開辟了更廣闊的天地,,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在科學教學中的優勢,靈活運用文字,符號,聲音,圖形,動畫和視頻圖像等多種媒體信息,促進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綜合應用文字,圖片,動畫和視頻等資料來進行教學活動,使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在普通條件下難以實現觀察到的過程直觀而形象。從而方便地突破重難點。在科學教學《種子的生長變化》一課時,我讓學生通過看多媒體課件,學生很快就了解了種子的生長變化過程,這是任何抽象的講解都代替不了的,也是長期實驗所不能達到的,在教學中,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了解了種子的變化,進而提高課堂效率。運用現代視聽媒體進行講授,能將抽象,生澀,陌生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實現了寓教于樂的快樂生動的教學。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單位時間內的學習質量與效率。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應充分利用電教資源,追求有效、智慧、快樂生動的科學教學。
科學教學并不是表面知識的單純講解,而是讓學生真正領悟科學的本質,品嘗科學濃郁的味道。讓學生逐漸從理解到學習,然后到探究,最后達到創新。因此在科學課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資源,讓學生親臨自然,讓學生去實踐,在實踐中總結和發現,從而真正體會科學學習的樂趣。同時可以充分發揮實驗室的作用,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提高,在試驗中去探索新問題。而且電教媒體也是科學學習不可或缺的助手,因此還可以充分發揮電教媒體資源的作用,給學生展示瞬間或肉眼看不到的大量信息,讓學生獲取大量的知識和經驗,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總之,我們可以整合可以利用的一切科學教育資源,讓學生在快樂的探索性的氛圍中學習科學,讓科學教學綻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