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水的觀察》科學教學反思
《一杯水的觀察》科學教學反思
上完了《一杯水的觀察》這一課,總體感覺還算成功,以下我是我最自己設計的這一課,和實際課堂教學的一些反思:
按照新教綱的要求,科學課程在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時候,重點不在于科學知識體系的傳授,而在于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形成科學的態度和探究的能力。于是我在設計這一課時,我以猜謎的形式,讓他們在參與科學探究活動中,自己提出問題,設計解決方案,自己動手進行實驗,,得出結論并進行表達與交流。當初我以為課堂因為缺乏老師的牽引而走向混亂,但是學生對問題探究的欲望和提出并解答問題的能力超出了我的估計,整堂課,學生一直在不停的舉手提問和發言,根本不需要我作過多的引導,以至于我不得不由于時間的關系,不得不限定了學生舉手發言的次數。這樣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我覺得,只要一堂科學課的設計得有趣,夠有吸引力,再做少量的引導,學生完全能自主的完成整堂課的學習。
但是課堂中我仍然有很多不足,比如課件出現了一個錯字,對課堂紀律的組織還不夠好等等。。。
在教學中我再一次發現了一個問題,我們學校的實驗室只有10張桌子,而三乙班有54位同學,每組都有5-6位同學,在實驗中必然就有部分學生根本就沒有參與動手做實驗。如果在教室進行實驗,2人一組,那么合作的力度不夠,而且目前學校也沒有足夠的教學設備和儀器來供應,怎么根據我校現在的實際情況,合理的解決這個實驗小組的配,是我目前必須思考的重大問題。
篇2:《制作生字卡片》科學教學反思
《制作生字卡片》科學教學反思
在最近教學的word軟件中,我發現了一個問題,簡單的功能介紹與操作因為趣味性不強,學生不是很愿意學。于是我設計了一些綜合運用練習,這就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制作生字卡片》一課是一年級美術課本上《制作字母卡片》一課給了我啟示,于是我自已編寫了這課教案,設計了這堂課。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有三個:
1.學會插入文本框及在文本框中處理文字
2.學生給文本框添加不同的背景顏色
3.學會給文字添加漢語拼音
圍繞這三個學習目標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激趣導入,課一開始我給學生出示了測試認字的游戲,在第一關我給學生很簡單的漢字,他們輕而易舉地過關,正在他們得意之時我又出示一些難辨認的漢字,于是大部分人都讀錯,此時我及時在燈片上出示漢語拼音,很快引入了“格式”菜單中“中文版式-拼音指南”的學習運用,學生感覺新鮮有趣,學習興趣大大高漲。但學生計算機操作水平層次不一,有些接觸計算機較少學生沒有學會,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我沒有及時反復給練習,以至于課后還是有少數學生沒有掌握添加拼音這一操作。我認為在以后的教學中有必要耐心的重復操作,顧及學困生,并在學生操作練習時多關注這些學困生。
2.自主探究,在每一項新授的內容時我都是把自主權教給了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提示學生找到“插入”菜單,插入一個文本框;在“格式”菜單中找到“拼音指南”;給文本框添加不同的背景顏色等等,由于學生操作水平有限,在幾個新授內容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花費了很多時間,甚至有些部分學生根本找不到相應的菜單和選項,以至于下課時還有很多同學沒有完成練習。不過,我想我會堅持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在慢提升他們的操作水平的同時,也要讓他們學會掌握自主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篇3:《地球爺爺的手》科學教學反思
《地球爺爺的手》科學教學反思
本課以童話的形式,通過桃子落地的事,生動形象地告訴人們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愛科學,學科學。
在教學本課時,我覺得比較成功幾點如下:
一、游戲形式導入。
教師有責任培養學生從小善于觀察、研究的好習慣。成熟的桃子落地是人們習以為常的現象,誰也沒去考慮過“為什么”。為了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我采用了游戲(玩紙飛機)導入,就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課堂上,調動了學生的生活和情感的積累,啟發他們架設并建構新知的平臺,使學生開始興趣盎然地注意這個平時沒去思考過的熟悉的現象。這樣,他們在對課文的探究性閱讀中必然是主動、積極的。
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實踐性。
由學生自己來放飛紙飛機,這就使學生再次親身體驗、感受“地球爺爺”那看不見的“大手”,這很好地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實踐性。
可以說,沒有成功的“激趣導入”,就沒有學生主動積極的閱讀探究和興趣盎然的朗讀練習實踐。課堂上飛紙飛機,學生學習探究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教學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他們切實感受到學習的“個人意義和價值”,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樂于探究;對小學低年級而言,高屋建瓴地組織小小游戲,有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當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幫助他們架設并構建新知的平臺。這些,是教學成功的基礎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