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放得更大》科學教學反思
《怎樣放得更大》科學教學反思
本課是在前幾課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基礎上,探究如何使物體放得更大?其實是引導學生經歷人類探索發明顯微鏡的過程。在前幾課的學習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也曾將兩把放大鏡重疊去觀察物體,希望獲得更大的圖像,當時的這種行為是無意識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
上課初,以學生的這種行為引入,讓學生利用兩把放大鏡對比觀察前兩課上所觀察過的物體,如味精、白糖晶體,如螞蟻、蝴蝶等昆蟲,這樣,學生對兩把放大鏡組合后產生的效果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在交流匯報時,應強調焦距的調整對于看清物體至關重要,可每次調整又很麻煩。
出示課前制作的簡單顯微鏡,并講解示范制作方法:利用一個與放大鏡差不多直徑的塑料瓶,剪去瓶口瓶底,確定兩把放大鏡的焦距后,在合適位置固定好放大鏡。然后利用實物展臺讓學生對比觀察效果,學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再提供卡紙、衛生紙筒等材料,讓學生馬上加工制作簡單顯微鏡進行觀察。
然后告訴他們所經歷的過程就是人類發明顯微鏡的過程,并閱讀教材中“列文虎克發現微生物的故事”,不少學生很自豪,感覺自己也能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問題,很有成就感。
在利用自制簡易顯微鏡觀察過程中,針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如光線太暗,物體看不清楚,給學生一些解決問題的建議。利用手電筒、鏡子,結合五年級學過的光的反射知識,將足夠的光反射到物體上,這樣看上去就更清楚了。這一教學環節,其實也是為下節課介紹顯微鏡的結構、使用原理等做下鋪墊,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有充足的光線照射和正確的調焦,對于用顯微鏡看清物體是非常重要的。
課外要求學生兩兩合作,將兩個放大鏡制作成簡易顯微鏡,并利用自制的簡易顯微鏡去觀察校園中更多的事物,擴大對事物的認識。學生在課堂上曾設想,將三個放大鏡組合,放大效果是否會更好?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可以安排在課外讓學生探究嘗試一下,這也是一項不錯的拓展活動。
篇2:《制作生字卡片》科學教學反思
《制作生字卡片》科學教學反思
在最近教學的word軟件中,我發現了一個問題,簡單的功能介紹與操作因為趣味性不強,學生不是很愿意學。于是我設計了一些綜合運用練習,這就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制作生字卡片》一課是一年級美術課本上《制作字母卡片》一課給了我啟示,于是我自已編寫了這課教案,設計了這堂課。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有三個:
1.學會插入文本框及在文本框中處理文字
2.學生給文本框添加不同的背景顏色
3.學會給文字添加漢語拼音
圍繞這三個學習目標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激趣導入,課一開始我給學生出示了測試認字的游戲,在第一關我給學生很簡單的漢字,他們輕而易舉地過關,正在他們得意之時我又出示一些難辨認的漢字,于是大部分人都讀錯,此時我及時在燈片上出示漢語拼音,很快引入了“格式”菜單中“中文版式-拼音指南”的學習運用,學生感覺新鮮有趣,學習興趣大大高漲。但學生計算機操作水平層次不一,有些接觸計算機較少學生沒有學會,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我沒有及時反復給練習,以至于課后還是有少數學生沒有掌握添加拼音這一操作。我認為在以后的教學中有必要耐心的重復操作,顧及學困生,并在學生操作練習時多關注這些學困生。
2.自主探究,在每一項新授的內容時我都是把自主權教給了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提示學生找到“插入”菜單,插入一個文本框;在“格式”菜單中找到“拼音指南”;給文本框添加不同的背景顏色等等,由于學生操作水平有限,在幾個新授內容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花費了很多時間,甚至有些部分學生根本找不到相應的菜單和選項,以至于下課時還有很多同學沒有完成練習。不過,我想我會堅持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在慢提升他們的操作水平的同時,也要讓他們學會掌握自主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篇3:《地球爺爺的手》科學教學反思
《地球爺爺的手》科學教學反思
本課以童話的形式,通過桃子落地的事,生動形象地告訴人們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愛科學,學科學。
在教學本課時,我覺得比較成功幾點如下:
一、游戲形式導入。
教師有責任培養學生從小善于觀察、研究的好習慣。成熟的桃子落地是人們習以為常的現象,誰也沒去考慮過“為什么”。為了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我采用了游戲(玩紙飛機)導入,就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課堂上,調動了學生的生活和情感的積累,啟發他們架設并建構新知的平臺,使學生開始興趣盎然地注意這個平時沒去思考過的熟悉的現象。這樣,他們在對課文的探究性閱讀中必然是主動、積極的。
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實踐性。
由學生自己來放飛紙飛機,這就使學生再次親身體驗、感受“地球爺爺”那看不見的“大手”,這很好地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實踐性。
可以說,沒有成功的“激趣導入”,就沒有學生主動積極的閱讀探究和興趣盎然的朗讀練習實踐。課堂上飛紙飛機,學生學習探究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教學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他們切實感受到學習的“個人意義和價值”,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樂于探究;對小學低年級而言,高屋建瓴地組織小小游戲,有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當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幫助他們架設并構建新知的平臺。這些,是教學成功的基礎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