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科學教學反思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科學教學反思

2024-08-01 閱讀 2636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科學教學反思

昆蟲世界,是非常奇妙的。雖然學生在三年級科學課上就曾用放大鏡觀察過蝗蟲、螞蟻等昆蟲,但那時的要求與本課的要求不可同日而語。本課將引導學生利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昆蟲的細微之處,來發現一些昆蟲的奇特結構。

要想順利開展本課的教學活動,關鍵是要有一定數量的昆蟲標本,而且種類要多,蜻蜓、蒼蠅、蜜蜂、螞蟻、蝴蝶、蝗蟲等,而我在教學中遇大的最大障礙就是這個標本材料的缺乏。由于以往沒有太多的積累,只能提供學生螞蟻、蝴蝶的干制標本,蒼蠅、蚊子、蜜蜂成長史標本,種類不夠豐富,而且觀察也不方便,使觀察效果受到一定影響。又因為季節因素,現在也沒有什么活體昆蟲可供制作標本觀察。

在觀察前,結合媒體圖片、文字等資料,先向學生介紹某些昆蟲的復眼、足、觸角、翅等值得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的部位,這樣有利于引導學生在接下來的觀察活動中能有重點有目標地進行觀察,而不是隨意的,漫無目標的,避免觀察水平仍停留于三年級時對昆蟲的觀察。觀察活動中,一定要強調,先用肉眼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通過比較,才能對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要讓學生將放大鏡下的發現記錄下來,可以文字表述,可以畫圖記錄,這樣才能體現放大鏡觀察的效果,使學生印象深刻。

介紹“蚜蟲和它的天敵

篇2:《制作生字卡片》科學教學反思

《制作生字卡片》科學教學反思

在最近教學的word軟件中,我發現了一個問題,簡單的功能介紹與操作因為趣味性不強,學生不是很愿意學。于是我設計了一些綜合運用練習,這就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制作生字卡片》一課是一年級美術課本上《制作字母卡片》一課給了我啟示,于是我自已編寫了這課教案,設計了這堂課。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有三個:

1.學會插入文本框及在文本框中處理文字

2.學生給文本框添加不同的背景顏色

3.學會給文字添加漢語拼音

圍繞這三個學習目標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激趣導入,課一開始我給學生出示了測試認字的游戲,在第一關我給學生很簡單的漢字,他們輕而易舉地過關,正在他們得意之時我又出示一些難辨認的漢字,于是大部分人都讀錯,此時我及時在燈片上出示漢語拼音,很快引入了“格式”菜單中“中文版式-拼音指南”的學習運用,學生感覺新鮮有趣,學習興趣大大高漲。但學生計算機操作水平層次不一,有些接觸計算機較少學生沒有學會,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我沒有及時反復給練習,以至于課后還是有少數學生沒有掌握添加拼音這一操作。我認為在以后的教學中有必要耐心的重復操作,顧及學困生,并在學生操作練習時多關注這些學困生。

2.自主探究,在每一項新授的內容時我都是把自主權教給了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提示學生找到“插入”菜單,插入一個文本框;在“格式”菜單中找到“拼音指南”;給文本框添加不同的背景顏色等等,由于學生操作水平有限,在幾個新授內容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花費了很多時間,甚至有些部分學生根本找不到相應的菜單和選項,以至于下課時還有很多同學沒有完成練習。不過,我想我會堅持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在慢提升他們的操作水平的同時,也要讓他們學會掌握自主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篇3:《地球爺爺的手》科學教學反思

《地球爺爺的手》科學教學反思

本課以童話的形式,通過桃子落地的事,生動形象地告訴人們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愛科學,學科學。

在教學本課時,我覺得比較成功幾點如下:

一、游戲形式導入。

教師有責任培養學生從小善于觀察、研究的好習慣。成熟的桃子落地是人們習以為常的現象,誰也沒去考慮過“為什么”。為了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我采用了游戲(玩紙飛機)導入,就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課堂上,調動了學生的生活和情感的積累,啟發他們架設并建構新知的平臺,使學生開始興趣盎然地注意這個平時沒去思考過的熟悉的現象。這樣,他們在對課文的探究性閱讀中必然是主動、積極的。

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實踐性。

由學生自己來放飛紙飛機,這就使學生再次親身體驗、感受“地球爺爺”那看不見的“大手”,這很好地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實踐性。

可以說,沒有成功的“激趣導入”,就沒有學生主動積極的閱讀探究和興趣盎然的朗讀練習實踐。課堂上飛紙飛機,學生學習探究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教學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他們切實感受到學習的“個人意義和價值”,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樂于探究;對小學低年級而言,高屋建瓴地組織小小游戲,有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當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幫助他們架設并構建新知的平臺。這些,是教學成功的基礎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