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學小結讓幼兒擁有好心情

教學小結讓幼兒擁有好心情

2024-08-01 閱讀 1436

教學小結:讓幼兒擁有好心情

  都說幼兒期是最幸福、最快樂的,可是孩子們真的心情愉快、無憂無慮嗎?據筆者對所任教的中班43名幼兒某日來園時的調查,發現班上竟有25的幼兒常常因為感冒、早飯沒吃到湯包、好朋友不借給自己圖書,或因為父母的責怪等等,而“不開心”、“心情不好”、“高興不起來”……可見,不良情緒常常困擾著幼兒。早在1947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就明確指出,“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健全狀態”,而“幼兒的心理健康是以情緒愉快,適應集體生活為主要特征”(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顧榮芳)。可見,消極的情緒狀態對幼兒的健康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改善幼兒情緒狀態,讓幼兒時時擁有好心情,成為我一段時間以來執著探索的命題。

一、外力作用,幫助幼兒改善心情

  1.個別交流,調整幼兒來園時的“心情晴雨表”

  幼兒年齡小,情緒極易外露。早上來園時,有的興高采烈,手舞足蹈,有的卻心事重重,悶悶不樂,每個孩子的臉上都畫著一張“心情晴雨表”,教師需要認真觀察幼兒的臉部表情,針對幼兒的不同情況,把每張晴雨表調整為“晴”。對于依戀感較強的孩子,我常會用雙手擁著孩子,牽著他們的手,親切地告訴他,大家都在歡迎他的到來,并以理解的語氣,對他們提出的要求表示接受,讓他們放松心情,愉快地加入老師和小朋友的活動當中。對于比較頑皮的孩子,我會用肯定、鼓勵的語氣對他們提出要求和建議,讓他們心情愉快地開始一天的活動。

  萌萌是個內斂、文靜、依戀感較強的孩子,每天來園時,總是憋著嘴,眼睛紅紅地跟媽媽說“再見”。媽媽若多待一會兒,孩子便控制不住流出眼淚。針對這些情況,每天早上我會早早地守候在活動室門口,主動和她打招呼,拉著她的手,夸她小臉又干凈又漂亮,夸她和媽媽說“再見”的聲音響亮,然后請她“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很快信心十足地投入到活動中去。錢博是個又聰明又頑皮的小男孩,由于特別好動,每天都有不少孩子告他的狀,在班上幾乎沒有一個好朋友。早上來園,他總是顯得特別孤立,我于是每天帶著他一起參與小朋友的晨間勞動,提醒他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小伙伴,并請他為大家收拾抹布,擺齊桌子,讓他感受幫助同伴,與大家共同合作的快樂。

  2.集體活動,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綱要》提出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總目標,“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日常教學中,我注重從幼兒生活實際入手,豐富幼兒的生活體驗,保證每一位幼兒安定、愉快地參加各項集體活動。中班幼兒已經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他們非常樂意交更多的朋友,獲得更多交流的機會,從中獲得更多的快樂。當今生活中,通訊設備十分發達,我發動家長與我們合作,共同為孩子們每人制作了十多張“電話卡”,上面寫有幼兒姓名、電話號碼等,在班級開展互贈電話卡的集體活動。孩子們異常興奮,紛紛把自己的電話卡送到好朋友手中,并叮囑好朋友:“這是我的電話卡,請收好!記得給我打電話!”此后,不斷有家長向我們反饋,“星期天孩子一人在家挺郁悶的,這下好了,經常有好朋友打電話來,開心極了!”“孩子患肺炎在家休息了近一個月,每天都有好朋友打電話問長問短的,孩子心情好,食欲旺,病也好得特別快!”運用現代通訊設備與伙伴交流,不僅增進了孩子們對現代科技的了解運用,促進了孩子們之間的交往,發展了友誼,更重要的是帶給了孩子們無盡的歡樂。家長們省心、開心,孩子們每天都有好心情!

  此外,我們還注重班級藝術活動正常有效的實施,每日來園活動中播放優美歡快的音樂,幼兒可自由地進行多種藝術表現活動,跳舞、繪畫、做手工等,充分滿足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愉悅的情感體驗。

二、設置情境,引導幼兒自我調控

  《綱要》要求教師“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因此,如何引導幼兒自我控制情緒又成為我不斷思考的問題。

  1.設置“心語角”滿足幼兒宣泄情感的欲望。

  《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在班上,我和孩子們在活動室內外共同設置了一些被我們稱為“心語角”的活動角落,如“悄悄話屋”、“跳跳糖角”等,在“悄悄話屋”里,我們擺放了一些可愛的布娃娃、毛絨小動物等,有煩惱的孩子可自由去“悄悄話屋”跟心愛的布娃娃、小動物們說說話,把自己的煩惱說出來,心情也變得舒暢起來。“跳跳糖角”里,我們在角落上方懸掛一些小糖果。誰受了委屈,老師便示意他去“跳跳糖角”跳一跳,摘糖果,郁悶的心情便隨之煙消云散。

  2.創設“快樂日”,讓幼兒在快樂氣氛中接受感染。

  為了更好地渲染快樂氛圍,增強幼兒自我調控情緒的能力,我和孩子們商定創設本班的“快樂日”,將一個月里的每個星期一分別稱為“擁抱日”、“糖果日”、“朋友日”、“時裝日”,當每個月的第一周周一――“擁抱日”來到的時候,孩子們來園時會跟家人擁抱著分手,跟老師擁抱著走進活動室,當天活動中,所有小朋友獲得的獎勵都是和老師深深的擁抱,家人和老師的愛撫給孩子們帶來了無盡的快樂。在每月的第二周周一――“糖果日”來臨的時候,每個孩子從家里帶來各式各樣的糖果,老師安排時間和孩子們一起開一次甜甜蜜蜜的糖果聚會,香香甜甜的味道溢滿孩子們的嘴角,快樂無比的感覺蕩漾在孩子們的心頭。“朋友日”這一天,每個孩子都準備好一些小禮物,一幅畫,一張卡片,一頁剪紙……孩子們手中傳遞著一個個小小的禮物,心中彌漫著滿滿的快樂與幸福。“時裝日”來臨,老師和孩子們都穿上最漂亮的服裝,從早上來園開始,每個自由活動的時間,活動室里便開始播放節奏明快的音樂,大家一起模仿模特的時裝表演,大家走著、看著、喊著,一陣陣歡聲笑語飛出窗外。

  讓幼兒擁有好心情,還需要每個幼兒家庭和諧氛圍的支持,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每一位幼兒帶來快樂、溫馨與幸福!

篇2:三年級同課異構教學活動小結

三年級同課異構教學活動小結

10月29日下午在海秀中心小學舉行了三年級英語同課異構教學活動,授課教師為海南子校的王惠芬老師和海秀中心小學的王敏老師,共有60幾人參與了聽課活動。授課教師年輕而有活力,教學流程很清晰,從情境中引出單詞到句型,回歸課文,最后進行語言的運用。兩個課堂的結構大致相同,但細節有很多的不同,以致效果的不同。勾起了大家的思考,次活動收效甚好!感謝大家!

從這個活動中,小結出幾點建議供大家在今后的教學中參考:1、用好復習這5分鐘時間,復習的內容最好既能調動氣氛,又能為新課內容有所鋪墊,達到前呼后應的效果。2、讓新單詞在情境中自然引出,在游戲中激發孩子大膽開口讀單詞的欲望。3、學習課文的目的:理解課文內容,訓練孩子的理解能力、認讀能力,同時為下個語言運用這個環節做好鋪墊,模仿語音語調,能扮演角色朗讀課文。4、語言能力的訓練,必須創設情境,讓孩子在情境中理解、感悟、運用語言。5、孩子要輸出所學知識,首先要有扎實的輸入,而且難度要一點點深入,教師的語言要簡潔、要求要明確,孩子要帶著問題,有目的的學習。6、課堂上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學的最終目的:教是為了不教。7、注意提升自身教學魅力,讓孩子愛上你,是成功的基礎。

教育不是灌輸,學生應是火種,教師只需點燃火把。教育意味著一顆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篇3:教育小結:小班兒歌教學方略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

教育小結:小班兒歌教學方略

小班幼兒年齡小,接受能力不太好,那么老師如何才能把一個兒歌教好,又如何才能讓他們學好呢?對此,我經過研究實驗發現,孩子們在學習兒歌時,有其自身的學習特點與規律,針對這些特點與規律,我作了一些總結:

一、插入音樂學兒歌

我發現合乎心律的音樂,會引起幼兒的心理快感,激起幼兒的情感共鳴。

因此,為兒歌選擇合適的音樂,會使兒歌本身的音樂性更強、意境更美、情感更濃,而且更加便于幼兒理解、接受、記憶。

二、前置情境學兒歌

小班幼兒處于直覺行動性思維階段,他們的學習必須是在具體的感性的活動中,通過多種感官進行。采用設置情境的形式來學習兒歌,可以使幼兒容易了解作品內容,體驗角色的情感特征。

三、創編動作學兒歌

有的兒歌很適宜創編動作。動手、動腳、動嘴、動眼、動耳、動腦可以使幼兒更有興趣、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也可以更好地幫助幼兒掌握學習內容,同時為幼兒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如兒歌《等爸爸》:“小月牙,天邊掛,我在門口等爸爸。我的好爸爸,工作辛苦啦,我要請他快坐下,喝上一杯茶。”孩子們用小手比劃著,指著天上的月亮、雙手放在大腿上做等爸爸的樣子。教師表演,幼兒朗誦;或幼兒表演,教師朗誦;或幼兒之間交換進行,動作與語言相輔相成。

四、游戲互補學兒歌

有些兒歌可以與游戲結合起來學習。如兒歌《頂鍋蓋》:“頂鍋蓋,油炒菜,辣椒辣了不要怪,噗,一口風,噗,兩口風,噗,三口風。”在教學中我們邊朗誦兒歌,邊做這樣的游戲:一個幼兒伸出手掌作鍋蓋,另一個(幾個)幼兒伸出手指頂住鍋蓋,兒歌說完了,“鍋蓋”就去抓“手指”,抓住了交換角色玩游戲,幼兒邊游戲邊學習兒歌,興趣盎然。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