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多媒體運用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多媒體運用

2024-07-31 閱讀 9475

淺談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

大悟縣夏店鎮中心初中雷頌

摘要:目前國家加大教育投資力度,農村中學校園標準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我校的所有教室都配備了班班通和電子白板,多媒體教學也走進了思品課堂。不可否認在思品課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不但能優化教學過程,使學生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同樣遇到了一些實際的問題,也總結了一些經驗。本文,筆者將從多媒體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多媒體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的優勢;多媒體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運用多媒體應注意的問題四個方面來反思初中思想品德課中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實效和問題。

關鍵詞:教學,多媒體,思想品德,必要性,課堂效率

近年來,隨著農村中學校園標準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國家加大教育投資力度,我校的所有教室都配備了班班通和電子白板,多媒體教學也走進了思品課堂。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恰當使用多媒體課件,對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多媒體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

(一)是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

國家教育部制定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學過程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的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顯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于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從這種意義上說,實現多媒體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是課改發展的重要內容和發展趨勢。

(二)是思想品德課自身的要求。

傳統的思想品德課內容比較抽象,在教學上普遍存在著“滿堂灌”、“一言堂”等現象。長期以來,思想品德課上學生成了被灌輸的“容器”,他們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被侵蝕,因此對思想品德課越來越缺乏應有的興趣和積極性。運用多媒體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就是把多媒體教育技術整合到思想品德教學中去,突破“一塊黑板、一枝粉筆、一張嘴巴眾人聽”的傳統模式,拓寬教與學的思路,激發學生在思維上和學習上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思想品德教學質量,提高育人實效。

(三)是多媒體自身特點決定的。

社會生活為思想品德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讓思想品德課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逐步走向生活化已成為教學改革的一種方向。那么,如何激活這些素材,發揮它的教育功能呢?多媒體教育技術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有利條件。它以其豐富的色、聲、圖、文以及動感、技巧,生動、直觀、及時、準確地傳遞著大量的社會生活信息,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學習的空間,促進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和生活實踐,從而提高了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

二、多媒體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的優勢。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的確,興趣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是“最好的老師”,是創造非智力因素的源泉。“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一語道出成功教育的突破口。“學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作為手握導火線的教師能否點燃這把火,關鍵是能否找到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廣大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得天獨厚的優勢,捕捉“興奮點”,滲入富有時代氣息的教學內容,充實和豐富課堂。巧用多媒體導入新課,能夠為課堂教學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經常會利用多媒體圖文并茂、繪聲繪色的特點,將多媒體運用到導課環節中,先聲奪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講授人民版八年級上冊第八課《做合格的消費者》中消費者的權益時,我播放了趙麗蓉的小品《打工奇遇》,通過觀看小品中商家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啟發學生思考生活中類似的侵犯消費者權益的現象,形象生動,更容易被學生理解接納。在講授《做誠信的人》時,雖然《狼來了》這個小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但我使用flash動畫播放這個經典故事,生動的畫面,溫馨的記憶還是馬上喚醒了學生的情感和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喚起學生共鳴。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強調,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對于初中生的認知來說,更容易接納感性的東西,法律知識相對理性,不太容易被學生接納吸收;因此要講好法律知識,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就更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利用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東西去感化學生,使單調、枯燥的法律知識內化為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比老師單純的說教更容易喚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自覺去踐行法律的要求。

比如我在講授家庭關系中,父母與子女的權利和義務時,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撫養教育的權利,成年子女有贍養父母的權利,初中生雖然是未成年人,但也要履行孝敬父母的義務,這既是傳統美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要求,是子女應盡的義務。由于現在的家庭,大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孩子從小被父母長輩寵壞了,很多孩子都有唯我獨尊的想法,體會不到父母對自己的撫養之恩,總覺得父母對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應該的,是天經地義、理所應當的,自己對父母的義務,等到父母老了再說吧!針對這種情況,在講授這一部分時,我給學生們播放了由譚晶、楊坤演唱的公益宣傳片《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段MV真實反映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和無私奉獻,父母也會日漸蒼老,在MV的最后有這么一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播放到這里時,我看到很多學生哭了,長時間不說話,我感到很欣慰,我知道他們的內心一定很感動,我只是告訴孩子們,今天回到家對父母說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幫助父母洗一次碗、掃一次地、在父母生日的時候送上自己溫馨的祝福。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讓學生更深刻的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同時也很輕松的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

(三)巧用多媒體,展示幽默藝術,實現思品課堂快樂教學。

海菌茲

篇2: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運用

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安陸市辛榨中心小學董莉

[摘要]: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能把圖像、聲音、文字等教學材料融合,實現教學的優化整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展,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

[關鍵詞]:想寫愛寫培養觀察能力開闊視野。

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以來一直努力探索以一條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文途徑。在這方面,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作文課堂教學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指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寫好作文。

一、多媒體作文激發了學生“愛寫”的興趣。

運用聲象媒體,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能激發學生“愛寫”的興趣。學生突破習作時“無話不說”,“無事可寫”的難點,掌握寫作技巧,是高級的智力勞動。要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緊張,不畏難,靠大談作文意義,重要性之類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新穎的感染力,可視性強的多媒體調動學生觀察,思維,聯想等智力因素,已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參與習作為樂事。如:完成“范文引路”環節后對學生說:“為了明年的桔子成熟有更多的人來品嘗桔子,我們到桔園觀賞觀賞,看看桔子有哪些地方惹人喜愛,然后寫信向外地的親朋好友介紹,好嗎?”接著顯示電腦,隨這歡快的樂曲聲,屏幕上呈現出一片桔子成熟的豐收景象。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個個目不轉睛地望向懸掛在樹上的桔子,滿筐的桔子,剝了皮的桔子,如臨其境,如聞其香,如嘗其味,情不自禁地小聲議論起來。一個學生說:“桔子成熟時,當你走進桔子園,就能看到一個個桔子沉甸甸地掛在樹枝上,一陣風吹來,樹枝搖呀搖,好像在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品嘗佳果呢!”學生說完,再次顯示電腦,選擇“桔子”“一個個桔子”“桔肉”等定格鏡頭,要求學生有順序地抓住特點觀察,描述。學生個個都會仔細看,認真想,大膽說。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當運用多媒體中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讓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交替使用,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點,“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又能學會“從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的觀察方法,使學生“有話會說”,達到提高單位時間

篇3:運用多媒體技術與學生創新教育

淺談運用多媒體技術與學生的創新教育

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積中心學校馬鳳玲

【摘要】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自由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利用多媒體技術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重視實踐操作,為學生提供;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點燃學生創新的激情。

【關鍵詞】語文教學多媒體技術創新教育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之一。它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它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象和創造思維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與生俱有的,但只是潛意識的,它需要通過后天有目的培養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潛能。由于現代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所具有的實踐性強、內容更新速度快、應用廣泛、形象直觀等特點,讓師生雙邊活動充滿激情和活力,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空間。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以課堂為主陣地,以新課標為指導,開發學生的創造潛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強調創新能力的提高。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寬松、積極和諧、探索創造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中都能愉悅、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將課堂教學演變成為“一言堂”,課堂四十分鐘的教學,教師成為了教學中的主體,滔滔不絕的灌輸著知識,無論學生是否能夠聽懂、無論學生是否能夠接受,完成每節課的教學任務成為了教學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這樣的教學輕易的扼殺學生個性,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得不到發展,教學沒有效率。隨著新課改的到來,努力構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樹立“嘗試”創新意識,敢于參與到教學中來,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并積極思考,就成為了我們今后課堂教學的模式和必然。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造真實的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創設生動、形象的動畫世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可以創設有聲的情景,讓無聲變有聲;可以把抽象的知識趣味化、生動化、形象化,使學生運用多種感官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索創新中。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把抽象的、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轉化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故事,并把學生平時的生活場景或照片資料與學生所學新知融為一體;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收集相關資料并利用實物投影把學生搜集到的各種信息和學生探索創新的成果展示出來,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可以在學生練習或小組討論時放一曲輕松、柔和的音樂,為學生營造一種溫馨、舒適的環境以緩解學生學習中的緊張感,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情感、體驗、思維、創新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學生的思維會像脫韁的野馬在知識的原野中縱橫馳騁,而這種活躍的思維正是創新的動力和源泉。

二、利用多媒體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選擇不但貼近兒童生活,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而且更加趨向社會發展需要,洋溢著現代生活的氣息,不僅能夠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所學的內容與自己日常生活接觸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也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但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還保留著一些離學生生活現實、離這個時代比較遠的信息,對于學生來說理解起來難度較大,而利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教學就能彌補不足,將生活與知識拉近距離,讓學生感受到知識就是生活,生活中便有知識,增進興趣,激發活力,更有效的去探索生活中的知識,從而達到了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