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運用多媒體使學生有效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合理運用多媒體使學生有效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摘要:教學過程是復雜的、動態的,課堂上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要想被教學對象有效地接受,需要教學媒體的幫助。但如果媒體運用不當,只是流于形式,不僅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也會給廣大教師增加很多負擔。要科學地運用媒體這一技術,就要講究運用的時機。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用媒體要考慮學科的張力和可創造性,要考慮一節課教學內容的展示情況和教學目標的完成順序,要考慮學生學習的心理在隨著學習內容的變化應該做怎樣的轉化。考慮全面了才會讓媒體成為我們教學的好幫手,使學生有效地參與到教學中來,這樣的多媒體運用課才是真正的優秀課。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學媒體融合時機教學效果
正文:所謂教學媒體是指直接加入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傳輸信息的手段。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多種教學媒體(如:圖畫、模型和事物、幻燈片、投影機、錄音機、收音機、電視機、錄像機等等)輔助教學在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這樣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創造,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由于多數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在運用多種媒體輔助教學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不少教師在認識和實踐上還存在著一些偏差,媒體運用不當反到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高。針對這個問題,我要說“教學媒體的運用要講究時機”。下面我借助《分數的意義》這節課的教學,來談談我在教學中運用媒體講究時機的具體想法:
一、媒體要用在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態由有意注意向無意注意相互轉化時。
心理學認為,學生對事物的注意有兩種,一種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不需要作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無意注意,另一種是有目的而又需要意志努力來堅持的有意注意。在教學中,如果只是依靠前者,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注意則難以持久,反過來,一味強調學生要憑借意志努力來集中注意,那么學生的精神就容易疲勞,注意亦難以持久,容易導致興趣淡薄、情緒低落和注意分散等現象。為了更好地轉化與利用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讓學生的注意始終指向學習內容,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到并牢記新知識,從而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尤其是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激發、轉化與利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顯得極為必要。如教學分數的意義這個內容時,在學生對要了解的“分數的產生”沒有什么太大的興趣后,他們的心理就要從老師提示的有意注意向無意注意轉化了,這時,如果緊接著學習探究分數的意義內容效果不會好,還會很快忘掉剛才有意注意的學習內容。就在這時,需要老師出示一個自動量物體可總是得不到整數的課件演示分數的產生內容。這樣學生的無意注意立即削弱有意注意馬上得到加強,他們對所看到的內容立即產生興趣,并且有學下去的愿望。此時,學習什么效果都會好。
二、媒體要用在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態由抑制向興奮轉化時。
學生在一節課的學習過程中,他們的心理是隨著學習的內容和周圍的各種因素在變化的。在他們學習一個概念或一個性質的過程,他們的心理是處于緊張抑制狀態的。他們一是怕自己學不會,再是緊張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對不對。當他們的學習得到老師的認可后,他們的心理馬上會由抑制狀態轉向興奮狀態,他們一下子覺得自己行,有成功的體驗了,并且馬上想展示自己的所得,稍有忘乎所以之勢。這時也是最容易出錯的時候,如果老師控制不好此時課堂的情況,學生可能就不按要求做了。此時,老師的語言要求已經很無力了,如果能在此時出示聲文并茂的課件,課件上的要求能讓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生注意力集中時,他們的思維才能正確支配行為。如學生自己探究完分數的意義之后,老師讓他們自己再創造一個分數時,可能學生都是自然依據教材上展示的畫圖想法,就是用筆畫圖表示分數。如果老師出示課件,聲文并茂地提示:你會利用手中的學具再創造出一個分數嗎?畫、剪、折等均可。學生可能豁然開悟,哦,我可以折、剪學習過程會有很多精彩出現。
篇2: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運用
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安陸市辛榨中心小學董莉
[摘要]: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能把圖像、聲音、文字等教學材料融合,實現教學的優化整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展,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
[關鍵詞]:想寫愛寫培養觀察能力開闊視野。
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以來一直努力探索以一條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文途徑。在這方面,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作文課堂教學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指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寫好作文。
一、多媒體作文激發了學生“愛寫”的興趣。
運用聲象媒體,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能激發學生“愛寫”的興趣。學生突破習作時“無話不說”,“無事可寫”的難點,掌握寫作技巧,是高級的智力勞動。要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緊張,不畏難,靠大談作文意義,重要性之類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新穎的感染力,可視性強的多媒體調動學生觀察,思維,聯想等智力因素,已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參與習作為樂事。如:完成“范文引路”環節后對學生說:“為了明年的桔子成熟有更多的人來品嘗桔子,我們到桔園觀賞觀賞,看看桔子有哪些地方惹人喜愛,然后寫信向外地的親朋好友介紹,好嗎?”接著顯示電腦,隨這歡快的樂曲聲,屏幕上呈現出一片桔子成熟的豐收景象。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個個目不轉睛地望向懸掛在樹上的桔子,滿筐的桔子,剝了皮的桔子,如臨其境,如聞其香,如嘗其味,情不自禁地小聲議論起來。一個學生說:“桔子成熟時,當你走進桔子園,就能看到一個個桔子沉甸甸地掛在樹枝上,一陣風吹來,樹枝搖呀搖,好像在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品嘗佳果呢!”學生說完,再次顯示電腦,選擇“桔子”“一個個桔子”“桔肉”等定格鏡頭,要求學生有順序地抓住特點觀察,描述。學生個個都會仔細看,認真想,大膽說。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當運用多媒體中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讓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交替使用,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點,“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又能學會“從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的觀察方法,使學生“有話會說”,達到提高單位時間
篇3:運用多媒體技術與學生創新教育
淺談運用多媒體技術與學生的創新教育
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積中心學校馬鳳玲
【摘要】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自由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利用多媒體技術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重視實踐操作,為學生提供;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點燃學生創新的激情。
【關鍵詞】語文教學多媒體技術創新教育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之一。它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它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象和創造思維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與生俱有的,但只是潛意識的,它需要通過后天有目的培養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潛能。由于現代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所具有的實踐性強、內容更新速度快、應用廣泛、形象直觀等特點,讓師生雙邊活動充滿激情和活力,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空間。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以課堂為主陣地,以新課標為指導,開發學生的創造潛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強調創新能力的提高。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寬松、積極和諧、探索創造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中都能愉悅、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將課堂教學演變成為“一言堂”,課堂四十分鐘的教學,教師成為了教學中的主體,滔滔不絕的灌輸著知識,無論學生是否能夠聽懂、無論學生是否能夠接受,完成每節課的教學任務成為了教學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這樣的教學輕易的扼殺學生個性,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得不到發展,教學沒有效率。隨著新課改的到來,努力構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樹立“嘗試”創新意識,敢于參與到教學中來,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并積極思考,就成為了我們今后課堂教學的模式和必然。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造真實的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創設生動、形象的動畫世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可以創設有聲的情景,讓無聲變有聲;可以把抽象的知識趣味化、生動化、形象化,使學生運用多種感官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索創新中。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把抽象的、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轉化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故事,并把學生平時的生活場景或照片資料與學生所學新知融為一體;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收集相關資料并利用實物投影把學生搜集到的各種信息和學生探索創新的成果展示出來,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可以在學生練習或小組討論時放一曲輕松、柔和的音樂,為學生營造一種溫馨、舒適的環境以緩解學生學習中的緊張感,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情感、體驗、思維、創新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學生的思維會像脫韁的野馬在知識的原野中縱橫馳騁,而這種活躍的思維正是創新的動力和源泉。
二、利用多媒體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選擇不但貼近兒童生活,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而且更加趨向社會發展需要,洋溢著現代生活的氣息,不僅能夠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所學的內容與自己日常生活接觸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也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但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還保留著一些離學生生活現實、離這個時代比較遠的信息,對于學生來說理解起來難度較大,而利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教學就能彌補不足,將生活與知識拉近距離,讓學生感受到知識就是生活,生活中便有知識,增進興趣,激發活力,更有效的去探索生活中的知識,從而達到了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