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巧妙運用注重多媒體在數學教學實用價值
多媒體的巧妙運用注重多媒體在數學教學的實用價值
【摘要】計算機輔助教學,具有豐富的感受性和新穎性。是解剖抽象數學知識的有利手段,它能形象揭示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使呈現的數學內容,形式更加靈活,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表述教學信息。做到從過程到結論,從現象到內在規律,做全面詳細的描述。而且能提供多種教學實驗難以再現的資料,生動、形象、直觀、準確,使靜態信息動態化,強調了圖表與色彩,動與靜的有機結合,做到了圖、文、聲、像并茂,充分展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為學生提供了發現與探索數學知識的學習環境。一、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讓數學課堂精彩紛呈。二、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實現數學教學與多媒體的完美結合。
【關鍵詞】多媒體;巧妙運用;合理運用;教學實效
【正文】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們在接收外界信息時,由于參與的感覺器官不同,記憶的保持率也會不同。在學習知識時,如果只靠聽,3小時后還能保持70%;只靠眼看能保持72%;視聽法并用,則能保持85%以上。如果過兩天以后再測查,只用聽的方式能保持20%;只靠看,能保持30%;聽看結合,能保持70%以上。由此可見,多種感官協調并用,比單一感官記憶效果要好得多。而計算機輔助教學,具有豐富的感受性和新穎性,為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提供了平臺。多媒體技術是解剖抽象數學知識的有利手段,它能形象揭示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使呈現的數學內容形式更加靈活,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表述教學信息。做到從過程到結論,從現象到內在規律,做全面詳細的描述。而且能提供多種教學實驗難以再現的資料,生動、形象、直觀、準確,使靜態信息動態化,強調了圖表與色彩,動與靜的有機結合,做到了圖、文、聲、像并茂,充分展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為學生提供了發現與探索數學知識的學習環境。
一、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讓數學課堂精彩紛呈。
(一)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使學生學習興趣化。
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的靈感?!迸d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在數學教學中如果把數學知識放在一個生動、活潑的情境中去學習,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多媒體計算機系統可展示優美的圖像、動聽的音樂、有趣的動畫,是創設情境的最佳工具。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枯燥的數學問題趣味化、靜止的數學問題動態化、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創設出良好的學習情境、問題情境、生活情境、應用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狀態下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形成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主動地獲取知識,成為學習的主體。
例如:在教學《平移和旋轉》這一內容時,教師采用動畫的形式開頭,讓學生跟著動畫走進學習中。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兩位新朋友,想不想認識?(播放圖片并伴有音樂)在美麗的小河邊,喜羊羊和美羊羊正在花叢中嬉戲!喜羊羊看到河對岸懶羊羊在睡覺,他立刻跑到河邊的小船上,坐在了船頭。美羊羊也上了小船,坐在了船尾。同學們,小船出發了,可是當小船到岸時,他們兩個誰走過的路多呢?這個問題可難不住聰明的喜羊羊,你愿意跟他比一比嗎?這圖文并茂的開場,在不經意中就勾起了學生的求知欲,給他們大腦里了留下疑問。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通過多媒體設置的疑問,猶如“一石擊起千層浪”,讓學生產生了認知沖突。使他們在心理上感到迷茫,探索的興趣頓時而生。
(二)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使數學概念形象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最令教師頭痛的莫過于學生對于數學中出現的概念、定義不能真正理解和學會應用,而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運用多媒體技術,充分發揮其在音、視、聲、色、彩等各個方面的優勢,動態地顯示出知識的演變過程,讓整個知識概念形成過程展現在學生眼前,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使數學概念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如在“圓的認識”教學中,教師提問:你能說說汽車的輪子為什么是圓的嗎?緊接著畫面展示:一個正方形車輪的汽車,“咯噔、咯噔”地行駛在道路上,慢慢地輪子變成了橢圓形,這輛汽車繼續跑著,可仍然有些“跛”。漸漸地橢圓的輪子變圓了,圓的輪子跑得可快了,汽車也“嘀嘀吧吧”地唱起歌來了。這樣的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探求圓的特征的欲望,使學生興趣盎然。而且通過輪子動態、清晰的“演變”過程,使學生輕輕松松地掌握了“在同一個圓內,所有半徑長度都相等”的道理。
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鮮艷的色彩、直觀的圖形,或用動態的畫面,配上和諧的聲音,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要我學”轉為“我要學”,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對知識的掌握就會更為牢固。多媒體輔助教學還可以利用交互設計,讓學生自己動手,利用鍵盤或鼠標操作,進行交互學習,在這一方面,多媒體課件比傳統的幻燈、錄相更勝一籌。
篇2: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
淺談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多媒體課件
白山市電化教育館:霍志明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已經逐漸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領域。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把前沿先進的科技帶入課堂進行輔助教學,對聲、文、圖、像等多種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應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把教學時說不清道不明,只靠掛圖或黑板作圖也難講解清楚的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景、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及時有效的反饋,將知識一目了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創新其實質是創造性,他力求從認識上打破常規,標新立異,質疑問難,大膽探索。那如何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
一、利用多媒體課件激活課堂,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在心理學上“動機”是人的心理需要引起的心理狀態,是激勵人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地的內在原因。對數學有好奇心,不滿足現有知識,敢于冒險嘗試,有強烈的求知欲望,能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是小學數學創新意識培養的目標之一。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如果教師能抓住教材中所蘊含的創造性因素,激起學生學習情感,創設富有變化、能激發新異感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去研究問題,學生的創新意識會孕育而生。
例如在教學“填未知加數”一課時,先用電腦出示一段小動畫,配樂播放:卡通的數字7和3一起玩,組成了算式:7+3=10,3有事情跑掉了,出現了算式:7+()=10,7+(?)=10,學生的創新潛意識被一下調動起來了。接著出示6面小旗,后面劃一橫線,問題:再畫幾面就是7面了?算式6+()=7,學生一下就領會了:再畫上1面就可以了。電腦出示第7面小旗,學生自然的在括號里填上了1。學生掌握的輕松自然,知識變得生動直觀。接下來解決新課開始時的問題,學生的求知勁頭更足了。電腦出示“木板上掛水壺圖”,已經掛上了7個,其他都空著,讓學生自己來列式,結果出現了三種答案:7+(1)+(1)+(1)=10,7+(1)+(2)=10,7+(3)=10當問學生認為那種對時,卻各有擁護者,我沒有對這些做法作出反應,而是又出示了一道題:盒子里放小球,要放9個,已經放了2個,2+()=9。學生自然的把沒有放進去的,全數了數是7個填在了括號里,這時我趁學生思考時對圖進行了修改,在空位置下面劃一個大括號,學生一看就明白了要將所有的空都數一數填上一個總數,之后學生又討論了剛開始那樣填的弊端。學生求知的整個過程就是創新意識發展的過程,利用多媒體制造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知識不知不覺也被掌握了,創造意識在不知不覺中也得到了培養。
二、利用多媒體課件閃爍剝離,培養學生揭示事物本質特征的創新能力
“人的創新能力必須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要能夠通過事物的表面現象把握其內在含義和本質特征?!眲撔戮袷侵溉嗣翡J地把握機會、敢于探究發現的情緒狀態。
在揭示“認識物體”中的數學概念時,先讓學生摸一摸實物,大體感知物體的形狀,但若想讓學生抽象出實物圖形是有困難的,用多媒體來解決這個問題,就容易多了。如在揭示長方體的概念時:首先出示實物圖“鞋盒”,引導學生說出是長方體,讓學生觀察特征,組織學生討論、總結。然后,運用多媒體技術將相對的兩條邊、相對的面,連續閃爍,并伴有聲響。再讓學生說特征,學生的創新再次得到激發,猜測出長方體的框架。最后,從鞋盒抽象出長方體的形狀。學生的猜測得到了驗證。
篇3: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案例
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案例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恰當、正確地借助計算機輔助教學,有利于小學生對新知識的獲取,有利于小學生智力的開發,有利于小學生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小學生獲得信息進行思考活動,有利于小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
一、借助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等特點,往往影響課堂學習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課件不僅用來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有利于調節課堂氣氛,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為小學生增設疑問和懸念,激發小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積極性,創設出利于他們開發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環境。如:《數數》一課中,設計色彩鮮艷的花朵,形象生動可愛的小動物等作為課件內容,以引起學生們的審美感,有時還用擬人化的手法,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去想象。在教學“比較”時,課件先呈現一片草地,綠草如茵。“小朋友,你們見過草地嗎?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樣的?”接著,畫面上又出現母鴨和小鴨,“鴨媽媽也帶著它的孩子們來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開心嗎?”“開心!”……這樣,美麗的畫面和學生生活體驗融合在一起歡悅的笑容已經在孩子們的臉上綻開。于是轉入雞媽媽和鴨媽媽的對話。鴨媽媽對雞媽媽說:“我的小鴨比你的小雞多。”而雞媽媽卻對鴨媽媽說:“不對,我的小雞比你的小鴨多?!痹鯓又励唻寢尩暮⒆佣?,還是雞媽媽的孩子多呢?這就引發了比多比少的問題。學生經過討論后,決定讓小雞和小鴨分別排隊,然后一個對一個,就把多少比出來了。這樣,學生饒有興趣地學會了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個數量的多少,同時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借助信息技術,化抽象為直觀,促進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小學生生活知識面窄,感性知識少,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運用信息技術能直觀形象地把整個過程顯示出來,可以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為他們學習數學知識架設一座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橋梁,幫助他們理解知識。
采用多媒體課件動態圖像演示,借助其豐富的媒體不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示出來,而且其突出的較強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促進學生“建構”。如《線段、射線、直線》的教學,我們可以先在屏幕上顯示一組圖形,讓學生辨認直線和線段,然后,將線段向右邊似光線射出一樣地勻速延伸形成射線,使學生看后悟出射線是怎么形成的。多媒體課件還能把復雜信息分解為簡單的連續信息,以利于學生對復雜信息的識別。如:在《圓的畫法》的教學中,可先讓學生觀察一條線段繞一個端點(定點)順時針旋轉,直至另一端點掃出一個圓,讓學生初步感知圓的形成過程。接下來,將畫圓的步驟分解展示給學生,使學生獲得“畫圓”的完整信息。這樣,學生就會牢牢記住畫圓的每一個步驟和要領。借助多媒體課件還能將那些看似靜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動起來,從而使學生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系,促進對知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