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網絡在數學教學中輔助作用激發興趣活躍氣氛
淺談多媒體網絡在數學教學中的輔助作用激發興趣活躍氣氛
摘要:
多媒體網絡教學在現代數學教學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教學手段的直觀性,內容的豐富性,特別是在許多無法用實物教學的課程中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便于多方位的提高學習效果;在數學教學中能克服許多常規教學中無法解決的困難;便于在短時間內復習大量內容。當然,多媒體網絡教學也存在局限性,但隨著科學的進步,其作用一定會更大,其局限性也將逐步減少。
關鍵詞:多媒體網絡數學教學激發興趣活躍氣氛
正文
多媒體網絡已廣泛運用于教學的各個領域,實現了課堂教學資源的共享,給教學帶來了新的氣象,增添了無窮的魅力。下面就談談如何發揮多媒體網絡在數學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一、利用多媒體網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果要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思考、親自參加學習實踐,就必須首先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幽雅動聽的音樂、鮮艷奪目的色彩、美麗斑斕的圖畫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多媒體的使用便可以提供這種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的教學信息,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利用多媒體網絡可以創設出生動而又貼切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的發揮,使課堂教學從一開始就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帶著濃厚興趣主動地接受知識的引入。
多媒體網絡資源應用于教育、教學過程的一般體現為網絡課程、網絡課件和網絡環境,它們是網絡教學和網絡學習得以進行的物質技術基礎。網絡應用于教育領域,給學生提供了大量便捷的學習機會、豐富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使學習活動更加自主化、個性化,使教育的適應性大大加強。網絡課程就是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境,其中網絡教學支撐環境特指支持網絡教學的軟件工具、教學資源以及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實施的教學活動。總而言之,網絡課程要充分體現網絡的這一特點,構建多媒體化的接近真實生活的自主、協作學習情境,充分利用網絡的資源開放性。
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的交互作用,設立解題提示、電腦判斷以及答案庫,能讓學生自主地有選擇性地練習,使基礎較差的學生能逐步掌握所學知識,亦可使優生獲取更多的知識信息,發展能力,從而真正達到因材施教、發展個性、鼓勵創新的教學境界。
二、運用多媒體網絡,激趣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直接推動學習的內在動力,然而興趣和動機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對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感受性來滿足學生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多媒體網絡的運用,不僅是用來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的方法,調節課堂氣氛,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例如,在學習“整十數的除法”時,播放一個故事短片,故事內容如下:狐貍在賣蘋果。狐貍說:“我的蘋果又甜又大又便宜呢!2個蘋果只要12元喲!”小熊看見了想買,但它說蘋果價錢太貴了,狐貍就說:“那好我再便宜一些吧,20個蘋果只要120元錢。”小熊高興地說很便宜了,小猴聽見了卻說小熊上當受騙了。最后提出問題:“小猴為什么說小熊受騙了呢?”生動的故事情節,配上動畫、聲音,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然后再通過分析故事中的數量關系,引發學生認知上的沖突,再引出新授內容。這樣的教學,學生自然會帶著濃厚的興趣和探求新知的渴望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學習起來也就覺得輕松了。
三、運用多媒體網絡,突出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中,許多無法用語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對學生來說是高度抽象的知識,就可以運用多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鋪開,例如教學“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應用題,運用多媒體網絡的優勢,將應用題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數量關系,轉化為能直觀生動展示圖形的變化,有效可視圖形
篇2: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
淺談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多媒體課件
白山市電化教育館:霍志明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已經逐漸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領域。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把前沿先進的科技帶入課堂進行輔助教學,對聲、文、圖、像等多種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應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把教學時說不清道不明,只靠掛圖或黑板作圖也難講解清楚的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景、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及時有效的反饋,將知識一目了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創新其實質是創造性,他力求從認識上打破常規,標新立異,質疑問難,大膽探索。那如何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
一、利用多媒體課件激活課堂,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在心理學上“動機”是人的心理需要引起的心理狀態,是激勵人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地的內在原因。對數學有好奇心,不滿足現有知識,敢于冒險嘗試,有強烈的求知欲望,能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是小學數學創新意識培養的目標之一。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如果教師能抓住教材中所蘊含的創造性因素,激起學生學習情感,創設富有變化、能激發新異感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去研究問題,學生的創新意識會孕育而生。
例如在教學“填未知加數”一課時,先用電腦出示一段小動畫,配樂播放:卡通的數字7和3一起玩,組成了算式:7+3=10,3有事情跑掉了,出現了算式:7+()=10,7+(?)=10,學生的創新潛意識被一下調動起來了。接著出示6面小旗,后面劃一橫線,問題:再畫幾面就是7面了?算式6+()=7,學生一下就領會了:再畫上1面就可以了。電腦出示第7面小旗,學生自然的在括號里填上了1。學生掌握的輕松自然,知識變得生動直觀。接下來解決新課開始時的問題,學生的求知勁頭更足了。電腦出示“木板上掛水壺圖”,已經掛上了7個,其他都空著,讓學生自己來列式,結果出現了三種答案:7+(1)+(1)+(1)=10,7+(1)+(2)=10,7+(3)=10當問學生認為那種對時,卻各有擁護者,我沒有對這些做法作出反應,而是又出示了一道題:盒子里放小球,要放9個,已經放了2個,2+()=9。學生自然的把沒有放進去的,全數了數是7個填在了括號里,這時我趁學生思考時對圖進行了修改,在空位置下面劃一個大括號,學生一看就明白了要將所有的空都數一數填上一個總數,之后學生又討論了剛開始那樣填的弊端。學生求知的整個過程就是創新意識發展的過程,利用多媒體制造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知識不知不覺也被掌握了,創造意識在不知不覺中也得到了培養。
二、利用多媒體課件閃爍剝離,培養學生揭示事物本質特征的創新能力
“人的創新能力必須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要能夠通過事物的表面現象把握其內在含義和本質特征。”創新精神是指人敏銳地把握機會、敢于探究發現的情緒狀態。
在揭示“認識物體”中的數學概念時,先讓學生摸一摸實物,大體感知物體的形狀,但若想讓學生抽象出實物圖形是有困難的,用多媒體來解決這個問題,就容易多了。如在揭示長方體的概念時:首先出示實物圖“鞋盒”,引導學生說出是長方體,讓學生觀察特征,組織學生討論、總結。然后,運用多媒體技術將相對的兩條邊、相對的面,連續閃爍,并伴有聲響。再讓學生說特征,學生的創新再次得到激發,猜測出長方體的框架。最后,從鞋盒抽象出長方體的形狀。學生的猜測得到了驗證。
篇3: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案例
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案例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恰當、正確地借助計算機輔助教學,有利于小學生對新知識的獲取,有利于小學生智力的開發,有利于小學生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小學生獲得信息進行思考活動,有利于小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
一、借助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等特點,往往影響課堂學習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課件不僅用來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有利于調節課堂氣氛,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為小學生增設疑問和懸念,激發小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積極性,創設出利于他們開發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環境。如:《數數》一課中,設計色彩鮮艷的花朵,形象生動可愛的小動物等作為課件內容,以引起學生們的審美感,有時還用擬人化的手法,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去想象。在教學“比較”時,課件先呈現一片草地,綠草如茵。“小朋友,你們見過草地嗎?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樣的?”接著,畫面上又出現母鴨和小鴨,“鴨媽媽也帶著它的孩子們來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開心嗎?”“開心!”……這樣,美麗的畫面和學生生活體驗融合在一起歡悅的笑容已經在孩子們的臉上綻開。于是轉入雞媽媽和鴨媽媽的對話。鴨媽媽對雞媽媽說:“我的小鴨比你的小雞多。”而雞媽媽卻對鴨媽媽說:“不對,我的小雞比你的小鴨多。”怎樣知道鴨媽媽的孩子多,還是雞媽媽的孩子多呢?這就引發了比多比少的問題。學生經過討論后,決定讓小雞和小鴨分別排隊,然后一個對一個,就把多少比出來了。這樣,學生饒有興趣地學會了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個數量的多少,同時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借助信息技術,化抽象為直觀,促進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小學生生活知識面窄,感性知識少,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運用信息技術能直觀形象地把整個過程顯示出來,可以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為他們學習數學知識架設一座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橋梁,幫助他們理解知識。
采用多媒體課件動態圖像演示,借助其豐富的媒體不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示出來,而且其突出的較強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促進學生“建構”。如《線段、射線、直線》的教學,我們可以先在屏幕上顯示一組圖形,讓學生辨認直線和線段,然后,將線段向右邊似光線射出一樣地勻速延伸形成射線,使學生看后悟出射線是怎么形成的。多媒體課件還能把復雜信息分解為簡單的連續信息,以利于學生對復雜信息的識別。如:在《圓的畫法》的教學中,可先讓學生觀察一條線段繞一個端點(定點)順時針旋轉,直至另一端點掃出一個圓,讓學生初步感知圓的形成過程。接下來,將畫圓的步驟分解展示給學生,使學生獲得“畫圓”的完整信息。這樣,學生就會牢牢記住畫圓的每一個步驟和要領。借助多媒體課件還能將那些看似靜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動起來,從而使學生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系,促進對知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