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巧借信息技術助推農村體育教師專業化成長

巧借信息技術助推農村體育教師專業化成長

2024-07-31 閱讀 5389

如何巧借信息技術助推農村體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米易縣第四初級中學校高峰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和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現代信息技術使教育在思想、手段、形式等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革,為學校體育教育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和豐富的教育資源,同時也為體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體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發展的過程,農村體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之路尤其艱巨。信息技術的環境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用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正成為教師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和潮流。

關鍵詞:信息技術農村體育教師專業化成長提高助推

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正改變著人類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特別是在教育領域的發展,為學校教育提供了更廣闊的前景、更豐富的資源和更優質化的教育過程,為教師職業的專業化成長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大力發展教育,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各學科教學當中,信息技術正成為影響教師專業發展和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當前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師走上專業化成長的道路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當前由于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體育教師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體育教學工作壓力加大,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學質量,必須采取有效途徑來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成長。體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發展的過程,農村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之路尤其艱巨。

在當前信息技術的環境下,用信息化促進教師教育現代化正成為教師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和潮流。

一、加強培訓與學習,提高農村體育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

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與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特別是對農村的體育教師而言,由于學科的特殊性,體育課大多是室外實踐課,信息技術運用的涉及比較少,體育教師尤其是農村體育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的能力相對來說就比較薄弱。因此,在工作中,我們首先要強調理論學習,通過宣傳教育、上機操作等手段來轉變自身的觀念,理解并重視信息技術對現代化教育的促進意義。其次,體育教師的教學技能是參差不齊的,農村體育教師更是如此,一方面由于種種原因農村專職體育教師人數目前仍較少,不少都是兼職體育教師擔任日常的體育課教學工作,另一方面農村學校的體育器材和運動場地等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差,這些

都導致了學校的體育教學和常規體育活動工作的開展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們必須要切實加強農村學校體育教師的師資隊伍建設,針對本學科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校本培訓內容,定期組織教師統一學習,由學校信息技術教師或聘請校外教師進行集中教學輔導,切實提高農村體育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能力。同時積極組織教師參與辦公自動化課程的學習以及其他信息技術方面的外出培訓學習,通過教師之間的相互觀摩,互相介紹經驗,互相切磋等多種形式,提高教師掌握信息技術并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創新能力。最后,為每位教師建立專業成長檔案,完善人事的管理制度,關心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道路。同時積極開展教學、課題研修活動,課題研究是教師成長的“催化劑”,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反思、撰寫論文、課題研究等研修活動,激發教師的潛能和創造力,增強教師間的凝聚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二、構建一個資源共享的平臺

隨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的不斷深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會面臨資源匱乏的窘境,成為學校信息化發展的障礙。我們必須建立和健全一個學校共享資源庫,這里面可以是教師自行從網上下載或上傳的資料,可以是教師自己制作的教學課件,也可以是教師的電子備課稿、集體備課稿等等,這些都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一種重要形式。在體育理論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合理運用資源庫里的資源,如:課件,視頻等優化課堂教學。信息技術融合到體育課堂教學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伴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積極學習和應用網絡技術促進了教育和教育者自身的共同發展。

篇2:學校體育教師培訓方案

一、培訓對象:我區所有學校專職、兼職及代課體育教師80余人。

二、培訓目的:通過一系列課程培訓和足、籃、排三大球球類規則的培訓,提升體育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體育教師的常態課、研究課及體育科研能力,提高體育教師組織體育活動和田徑運動會和開展課外活動的綜合能力。同時也為下半年市教育督導團對我區的學校體育衛生專項督導工作奠定基礎。

三、培訓內容及主講人:

1.新課程培訓(主講人:*)

2.體育教師教學業務技能培訓(主講人:*)

3.學校體育課外訓練及運動員選材(主講人:*)

4.籃球規則及裁判法培訓(主講人:*)

5.足球規則及裁判法培訓(主講人:*)

6.田徑競賽規則及運動會編排培訓(主講人:*)

四、培訓經費:

1.主講教師課件費及誤工補助*x元

篇3:體育教師省級培訓方案

1.項目背景:

根據江蘇省體育局、江蘇省教育廳《關于組織實施第二期江蘇省萬名中小學體育教師培訓工程的通知》(蘇教體藝〔*〕7號)文件精神和《*年江蘇省中學體育教師培訓指南》,以及《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財政廳關于做好*年中小學教師和校長省級國內培訓工作的通知》(蘇教師〔*〕3號)的要求,作為省指定培訓基地,淮陰師范學院體育學院負責承擔淮安市、宿遷市普通初中體育教師303人的培訓任務,特制定《*年江蘇省中學體育教師培訓工作方案》。

2.培訓主題:

提升體育教師在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改革中的實踐創新能力和課余訓練與競賽方面的指導能力。

3.培訓目標:

培訓總目標:拓寬視野、創新思維、更新觀念是本次培訓的主題。拓寬學校體育工作的視野,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有效實施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改革的同時,融入課余訓練的新領域;創新學校體育工作的思維,在面向全體學生,實現體育教育價值、目的與任務的同時,關注有運動天賦的后備人才的發掘、培養與指導;更新學校體育工作的觀念,在堅持以生為本、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觀”的同時,建立培養體育后備人才的“體育人才觀”。

具體目標:

(1)、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修訂版)>>的新變化與新要求;了解我省針對加強學習體育工作、增強學生體質健康等方面出臺的一系列法規、政策與措施;為持續推進學習體育工作的改革實施和“教體融合”的轉型,奠定認識基礎。

(2)、介紹運動生理學(心理學)、運動訓練學、體育教育學等基礎理論學科研究的新成果,為準確把握青少年身心發展特征、有效實施體育教育學、科學指導課余訓練、奠定理論基礎。

(3)、總結十年新課程教學改革和“體教結合”的實踐經驗,研討“陽光體育”和改善學生體質健康措施,為有效實施體育教育學,有效推進陽光體育、有效改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有效處理學習與訓練的關系并形成體育后備人才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奠定基礎。

(4)、針對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強化參培教師在運動選材、課余訓練、競賽組織、器材使用保養、場館管理等方面的業務能力。以實踐性、操作性為主,重點加強訓練方法與手段的研修。為體育后備人才得培養,奠定基礎階段教練人才基礎。

4.培訓對象:

淮安市、宿遷市中學體育教研組長或中學骨干教師和縣區教研室體育學科教研員。本次培訓分兩批共計303名。

5.培訓內容:培訓的課程模塊、課程名稱、主要內容等。

按照《*年江蘇省中學體育教師培訓指南》的內容執行。同時,適當增加具有我院特色,適合初中體育教師的培訓內容。具體參見附件材料。

6.培訓模式、方式:培訓管理模式、教學模式及具體的教學方式。

(1)集中授課:由“江蘇省萬名中小學體育教師培訓”專家組成員、省內知名專家、縣市區體育教研員,以及淮陰師范學院體育學院體育教學、訓練方面的教授組成講師團,完成培訓計劃通識理論課程、專題教育課程的培訓。講授采用大班教學為主(每班75人左右)

(2)觀摩學習:采用大班到淮安市中學進行規定內容的觀摩,觀摩討論采用分組形式(分成2-3組,相關講師團成員參加各組討論)。

7.培訓師資:

根據相關要求,聘請了相關專家。具體見附件材料。

8.教學計劃:

祥見附件2-3。培訓分兩批次進行,每期培訓時間為5天,計40學時。第一批6月1-5日,159人;第二批6月6-10日,144人。

9.考核評價:

以制定初中校體育教學教案和運動項目訓練計劃(或大課間活動計劃)為主,結合討論發言、考勤情況及培訓小結評定。

10.項目組織與管理:

(1)、成立培訓組織管理機構。由體育學院院長李雷教授任組長,體育學院書記楊洪輝、副院長周衛東、成教教務秘書何賓任組員。

(2)、選派專人擔任教學班主任,負責組織管理,廣泛吸收課改信息,加強與學員之間的互動。

(3)、選派專人擔任生活班主任,負責后勤保障工作。

11.培訓資源情況:

本次培訓后形成的培訓課程資源、網絡資源、案例資源以及實踐基地資源等。

充分利用網絡這一平臺,將部分授課資料上傳共享,觀摩課的視頻資料共享,為學員提供交流和學習平臺。

12.保障條件:

由淮陰師范學院體育學院領導負責,落實、安排培訓學員的通知、報到、教學場館、器材設備準備的后勤保障工作。食宿接待由淮陰師范學院成人教育學院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