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物理模型障礙及其教學策略
構建物理模型的障礙及其教學策略
孫月章
所謂“物理模型”,就是用圖像的形式對物理事實、物理現象進行一些有意義的簡化描述。一個物理模型應簡約表明物理原型的結構、或物理過程重要的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物理模型具有兩個重要特征:⑴簡約性。模型不是現實,是對現實的抽象化,是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的簡化描述。⑵再現性。它能把現實通過簡單的敘述而再現,是物理分析、研究的“半成品”。
構建物理模型是中學物理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分析、研究、解決物理問題的前提和基礎。教學中能否引導學生正確而有效的構建物理模型,直接影響著深刻理解物理事實,創設物理情景、準確把握物理規律等。因此構建物理模型在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構建物理模型的障礙
1,知識基礎不足
有人說:物理學從建立的那一天起就是一門既有實驗觀察,又有以數學為手段的理論思維的嚴格科學。因此缺乏構建物理模型必備的數學知識、物理知識和作圖技巧是形成建模的障礙之一。如高一學生在作兩物體追擊或相遇的圖像時就感到很困難,但學生可以口述各物體的運動過程,就是無法用圖像描述,這是因為缺乏作圖技巧。又如分析地球的自轉對重力的影響時,學生就感到無所適從,其原因有三;一是缺乏空間想象能力,二是缺乏物理知識,不能描繪物體運動的軌跡。三是我國理科教學從小學開始就側重于理性的、邏輯的、定量的訓練。而對抽象的、形象的、定性或半定量的訓練偏少。
2,實物原型的影響
學生在學習物理前就在生活實踐中接觸了大量的物理現象,獲得了一些感性印象,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實物原型印記。在構建物理模型時,由于受知識的限制,這些印記會自自覺不自覺的再現,常使學生進入實物原型的誤區。例如不加分析的把拉力(推力)方向畫的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同,把摩擦力的方向畫的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又如在作人騎自行車運動的受力圖時,畫上人對自行車踏板的力。
3,負遷移的干擾
由于物理模型的抽象性導致在構建物理模型中存在一些相似、相近的模型,隨著知識總量的增加,辨別這些相似、相近的物理模型也越來越困難,負遷移的干擾也常成為構建物理模型的障礙之一。如電場和磁場,電動機與發電機,離子選速器與磁流體發電機,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偏轉等。
此外,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也能產生負遷移。如電子云與氫原子模型。先前建立的物理模型有時也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妨礙新模型的構建。反之后構建的模型也會對先前的模型產生干擾,致使新舊模型混淆不清。
4,直覺思維受阻
直覺思維就是人腦對突然出現在其面前的新事物、新現象、新問題及其關系的一種迅速識別、敏銳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質理解和綜合整體的判斷。構建物理模型離不開直覺思維。學生之所以覺得物理難學,主要是直覺思維受阻。不能正確而有效的構建物理模型或對已有的物理模型進行識別、理解和整合,導致學生學習物理“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做就錯”,最后失去對物理學習的興趣。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卡爾
篇2:為了促進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物理新課程學習教師教學方法應該做以下完善和轉變
為了促進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物理新課程的學習,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做以下完善和轉變。
一、變注重學生主體性發展的教學方法為既注重學生主體性發展又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學方法;二、變注重知識技能培養的教學方法為注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共重的教學方法;
三、變注重解題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為注重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
四、變注重學生個體自我發展的教學方法為既注重學生個體自我發展又注重學生合作交流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
五、變注重終結性評價的教學方法為注重過程性評價的教學方法;
六、變注重知識本身的知識技能教學方法為注重創設情景、注重知識獲得過程的探究式教學方法;
七、變單一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為注重媒體運用、注重多種教法結合的多樣化教學方法;
八、變注重教師自身活動的教學方法為注重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
的,高中,教學方法,課程
篇3:在初中物理課堂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初中物理課堂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文昌市馮平學校(571348)林汝緩
【摘要】學生是否對學習感興趣,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首先教師要從教學語言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好的導入是開啟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物理知識主要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因此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讓學生認識到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促進有效教學。
【關鍵詞】物理教學;興趣;語言;激趣導入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興趣是人類做好事情的最好老師,無論什么類型的人,從事什么行業,要想有所作為,首先必須對這行業感興趣。教師教學、學生學習也如此,愛因斯坦能成為一位眾所周知的偉大的物理學家,這與他對物理科學的濃厚興趣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師必須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增進學習結果,提升學習體驗。這才是有效的課堂教學。
一、激趣導入,促進有效教學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入是開啟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是把學生引向知識海洋的風帆。教師只要具有較高的教學藝術和語言修養,就能設計出好的課堂導入,使導入收到良好的“首因效應”。
1.利用直觀教具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具、掛圖和各種實驗儀器、設備等生動具體的直觀現象,都是課堂導入無聲的語言,不可忽視的素材。通過直觀設置懸念,誘導學生變枯燥抽象的原理學習為生動活潑的規律探索。這樣,“以疑導讀”“以用入讀”造就學生的知識饑餓感,促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啟發學生盡快地理解其真諦。比如,在學習“測量物質的密度”這一節時,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對“測量物質的密度”的要求,設計了新課導入:出示外形相似的首飾,其中一枚純金,一枚銅鍍金,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案來鑒別。學生會踴躍發言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案,從而引出:怎樣測量物質的密度。不僅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同時也貫穿了整堂課,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實驗演示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從初中生青少年時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而言,他們一方面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對各種新鮮事物好學、好問,富于幻想。但他們這種學習積極性往往與短暫的“直接興趣”掛鉤,遇到較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識時,這些小困難便很快地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積極性,最后導致初中物理教學的失敗。因此直觀、具體、形象的實驗教學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最好手段。比如,在學習透鏡這一節時,筆者演示實驗導入:將光分別照射到平面鏡和放大鏡、近視眼鏡上,學生從實驗現象中,直觀的觀察到鏡子對光線的不同作用:平面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