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
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摘要:物理這門學科是非常抽象的學科,它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非常高,如何使它變得形象、直觀便于同學接受?這就是說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是引導學生進入物理學習狀態的關鍵。以下是我在物理教學中為引領學生入門所做的有關問題情境的創設中幾點體會。
關鍵詞:動量,社會生活,新舊知識,物理學史。
學習物理的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根據認知理論,物理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式來獲取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解決問題首先要提出問題,因此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應該十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創設問題情境的實質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體內心的沖突,動搖主體已有的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從而喚起思維,激發其內驅力,使學生進入問題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參與到物理學習活動之中,達到掌握知識、訓練思維能力、培養科學素養的目的。創設情景可分以下幾種情況:
1.利用實驗創設問題情境。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各種物理實驗以其直觀性、形象性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其充滿著趣味性、思維性、挑戰性、探索性和創造性,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利用實驗內容的魅力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問題、探索問題,從而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探究物理現象的內在規律。
教學實例在教學“動量”內容時,我就先用“高空落蛋”的實驗拉開序幕:將細繩一端栓牢一只氣球(內置一枚雞蛋,氣球內不充氣)后跨過一米高的支架,將雞蛋緩慢地拉起一定高度后放手,使其直接落于桌面上,其結果可想而知;因而,當我再次重復此實驗時,同學們屏注呼吸,眼睛緊盯住雞蛋,一顆顆原來平靜的心也仿佛被提起來了,而我卻偷偷地在雞蛋的正下方放上一塊海綿墊,結果下落的另一枚雞蛋完好無損。然后問學生:這是為什么?從物理本質上看,又該怎樣解釋呢?這時學生的思維高度集中,迫切希望找到問題的答案。我就組織學生討論,提出問題,交流解釋。經過一系列的問題探究之后,學生從現象到本質,掌握了有關的一系列知識,而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
2.聯系社會生活,創設問題情境。利用學生熟悉的生產、生活情境,以及所關心的熱門科技話題,創設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認識到物理學的現實意義,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這樣容易激發學生的愉悅心情,觸發學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提升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
教學實例針對教學和生活中碰到的實際情況,例如:(1)為什么你在行駛的火車上發現近處的樹木后退,而遠處樹木前進?(2)為什么海水看上去是藍色的,而捧起來卻是無色的?(3)為什么小汽車前面的玻璃是傾斜而非豎直的?(4)為什么不彎腿就跳不高?(5)為什么鍋式衛星電視接收天線都指向同一方位?(6)“神舟6號”飛船與我們所學的哪些物理知識有關?這一系列現實性的問題,從生活實際出發,極易引發學生的關注和思考,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關心社會,了解物理在社會發展和人類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物理教學,關鍵詞,創造性,趣味性,探索者
篇2: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問題及改進策略
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
【摘要】:高中物理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教學質量和方法不容忽視。本文針對高中物理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應的“物理難學”“聽不懂”“不愿學物理”等各種問題進行教學反思,從而探討高中物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進的具體措施。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教學反思問題原因改進策略培養興趣關注基礎生
由于高中物理的教學方法及學生基礎等多種原因,高中物理的學習效果總體上不能令人滿意,部分學生甚至對物理望而生畏。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總結原因如下幾點:
一.物理教學中存在問題:
(1)物理知識運用不夠靈活,缺乏創新實踐能力。
(2)很多學生對物理望而生畏,缺乏學習興趣。
(3)基礎生學習物理吃力,跟不上教學步伐。
二.問題原因分析:
(1)部分教師仍然堅持陳舊教學觀念和方法,教學方式過于古板;教學創新理念有待加強。
(2)研討過于面面俱到,導致使課堂氣氛沉悶,難以提起學生學習興趣。
(3)教學過程中,對基礎生關注不足,導致他們認知不夠,跟不上步伐,容易產生放棄心理。
三、改進策略和方法:
1.轉變教學觀念,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和追求的最高培養目標。但是,一些老師仍然采用舊的教學方法,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創新人才,教師應認真學習和研究創新教育理論,并把這一理論應用到教學實際中。在物理教學中,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故意布惑巧設學習障礙等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創新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物理情景,提供探究素材,精心設計實驗,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力求讓學生自己動手做,這樣使學生在探究性實驗中不僅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
2.轉換學生學習方式,將物理學習與實際相結合,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堂的研討中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做到師生互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這樣說過。教育心里學指出:興趣是產生注意的基礎,求知的動力。學生一旦對物理學習發生興趣,就會有著神奇的內驅動力的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所以培養學生在學習物理上的興趣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首先要轉變學習方式,多進行動腦動手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學中,獲得新知,掌握學習技能和方法。讓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利用學生好奇心強,習慣于形象思維的特點,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必要的體驗、感知等實踐機會,通過提供材料、提示思路方法等,搭建學生認知的平臺,使其獲得成就感、榮譽感。其次由于物理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嚴重,所講授的知識規律不能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興趣低下,失去探究的樂趣。教師應該引領學生們走向生活,用他們的慧眼去發現隱含在身邊的物理。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將現行教材中枯燥、脫離學生實際的內容還原為取之于學生生活實際、并具有一定真實意義的物理問題,以此來溝通物理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并讓他們在探究生活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學習和發展物理。
3.加強對基礎生的關注,在教學設計時,多想想他們認知的水平和規律,力爭在課堂上多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揚起自信風帆,和其他學生共同進步。
尊重學生是進行教育的前提。一個優秀的教師不應該以學習成績來把學生等級化。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讓每個學生有與教師平等溝通的權利,有獨立發揮自己想象力創造力的自由;讓基礎生在平等交流和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全面發展,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基礎生的心理放松,就會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能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反之,課堂氣氛嚴肅,會抑制基礎生的積極性,阻礙他們的思維。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形象和風度,適時利用好體態舉止增強親和力,如用點頭、微笑、目光、拇指來鼓勵每個學生。盡量滿足基礎生在學習上的需要、心理上的疏導、生活上的關懷、情感上的溝通……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心靈深處喚起基礎生的親近感,拉近師生距離,他們才能大膽地和其它同學、教師、教材進行平等的對話。如學生講錯時,沒有關系;提出問題時,有人關注;不認同教師時,不會受批評;對教材質疑時,沒有人指責。這樣師生、生生多邊互動,交流情感,傳遞信息,實現智慧共享和教學相長,讓所有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氛圍*同學習與成長。
總結:在物理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積極改進教學方法,豐富課堂內容,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每個學生創造有利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作為人民教師肩負著培養下一代的重要使命,因此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更進一步的研究,更進一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