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研究與實踐
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
沖坡中學生物組黃瓊芳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大力推進的一種有效學習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這種新的教學理念很適合本學科的教學特點,只要我們認真研究,小組合作學習方案制定合理,各項工作細致準備,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一般都能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同時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態度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養成的習慣對學生以后的成長成材也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新課程;標準;初中生物;量化;標準分
20**年5月29日,國家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在決定中提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的教學相長。該決定突出強調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思想。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參與者,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合作學習的真正含義并在教育教學中有效實施對于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體現有著重要的意義。約翰遜和霍勒別克(Johnson,Holubec,1993)將合作學習定義為“一種以小組學習為形式,旨在促進學生相互合作從而達到最佳學習效果的教學方法”。我認為,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活動單位,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達成共同目標為標準,以小組總體成績為評價和獎勵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對傳統的學習方式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這種方式突出了學生優勢互補,建立學生之間良好的互助關系,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和進步。為了更加有效開展合作學習,我們需要做到如下幾個重要的工作:
一、培養學生的合作態度和意識
合作學習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方式,更鮮明的特點是它可以作為社會準則的協同與合作,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們希望學生能把合作當作一個原則去堅持,去擁護。這樣的意識培養對我們的教學是一個基礎,是進行有效學習的好方法,對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案例去讓學生體會合作的重要性,讓學生在較低難度的一些活動中相互協助,完成既定目標,也可以通過網絡,視頻等等多渠道信息讓學生知道合作就是一種更加容易達成目標的有效方式。當然這種意識的培養和態度的形成需要較長時間的實踐。
二、準確把握初中生物學科特點及初中生學習生物的特點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整個學科體系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各種生物學理論的得出都是通過觀察和實驗總結出來的。初中生物課程同樣也有這樣的特點,在我們的教學中,實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直接或間接的學到生物學知識,要想真正學好生物,勤動手,勤觀察是一個重要學習手段,動手和觀察的學習中,相互幫助,分工合作變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的這種分工合作其實就是較為簡單合作學習,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早已存在但并不突出。為了實踐合作學習的新理念,我們必須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在生物教學上,更加突出實驗的重要想,強調動手的必要性,當然更加強調在實驗中學生之間的協調與合作,給學生灌輸合作學習的必要想。
初中生作為我們實施合作學習的對象,有必要對他們的學習特點做科學的分析和把握。初一初二的學生年齡較小,對知識的渴望,特別是對生物學科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大多渴望通過生物學了解豐富多彩動植物世界,以及神奇的生命現象,對自身生理結構和青春期的變化也有著濃厚的探知欲望,這是我們實施合作學習的有利條件。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利用他們這個時期的特點組建好合作學習小組,設置好更加科學有趣的課題和問題讓他們來學習和探索。
國務院,學習方法,約翰遜,課程改革,教學方法
篇2:小組合作學習分組培訓方案
1.班級一般設置8人組6個。
1、二人組(同位組):以互助互查為主的組織形式。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實現互動式、交流式的合作學習方式尤為必要。使用學案自主學習效果的檢查與落實,一般問題的交流互動,發揮兵教兵的學習方式等,都可以采用二人組(同位組)的組織形式去解決。
2、四人組(合作小組):以合作探究為主的組織形式。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問題、疑難問題、創新研究都可采用四人組的形式去活動;需學生討論的疑難問題、生成問題的篩選,展示交流學生的推薦也可利用四人組的形式去完成。
3、八人組(合作大組):有深度,有難度的問題八人組討論解決。
2.小組建設分三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為形式建組階段。通過小組討論完成下列幾項任務:小組名稱、自薦組長、小組口號、小組成長目標、小組行為守則。討論并形成文字,做成海報,張貼上墻。一般學生都會熱情高漲,有利于小組的建設。組員在這個過程中開始形成小組意識,同時也是明確或認同本組的目標。
第二階段為精神建組階段。通過活動前的小組口號、成長目標、小組紀律的宣讀,強化團隊意識、目標意識與紀律意識。使小組精神內化成每個組員的信念,并指導其行為。在各項活動中通過多種形式和活動強化小組意識。讓每一位學生和班干認同本小組并逐步形成小組榮譽感。在這一階段非常關鍵,要趁火打鐵把小組建設落實到每個人的心中。
第三階段為榮譽建組階段。這個階段其實真正的小組(集體)已經形成,學生之間有互助意識。小組的一些特征開始慢慢體現出來:組員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促進性的互動;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對于各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徑。
3.精神建組階段非常關鍵,如何促進小組形成?
在培訓過程中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認真思考,大膽發言,學會中心發言,能把自己的探索、發現,清楚的用語言表達出來,在組內交流;發言的規則是弱者先說,強者補充。二是學會認真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從別人的發言中得到啟發,收獲更多的知識、方法,養成一人發言,組內其他成員認真傾聽的好習慣;三是學會質疑、反駁,能聽出與別人的相同點、不同點,能以比較恰當的方式表達個人觀點;四是學會更正、補充,能在別人結論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完善;五是學會求同存異,以開放的心態進行學習。每周定期召開小組長會議,了解小組工作情況,鼓勵小組長的工作,交流經驗,彌補不足。每周班會內容必須有關于合作小組情況的總結,堅持“表揚到人,批評到組”的原則。
篇3: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打造高效信息技術課堂
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打造高效信息技術課堂
摘要:近年來由于電腦的普及、城鄉差別等原因,使得班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而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本內容不管是小學,還是初中、高中都是從零開始,也就是從最基礎的東西開始教起,這就造成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很被動,很難掌握教學內容,教的深了、淺了都達不到教學效果,很難兩者兼顧。然而不管學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參差不齊,教師都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而只有選取最佳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最佳教學形式。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團隊意識評價機制
在近幾年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中,我發現由于城鄉差別的原因,班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因城市中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早已掌握了課本上的操作內容,實際操作也很熟練,因此上課時根本不愛聽,不是上網,就是玩游戲;而有一部分農村來的學生,由于從來都沒有使用過計算機,甚至連鼠標都不敢動,生怕把計算機弄壞了……因此在課堂上教得深了,一般學生接受不了,教得淺了,基礎好的學生又坐不住了。講操作技巧時,我邊講邊在主機上演示,自認為做的盡心盡力,可是到下面一看,會的學生在干其他的事,問他們為什么不聽講,說是會,讓他們操作,有時他們比我操作的還熟練;另一部分沒接觸過電腦的學生是一問三不知,等于你是白在上面表演了一番,連個合格的觀眾都沒有。因此剛上班那陣子特苦悶,經過這幾年的學習、摸索,我覺得不管學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參差不齊,教師都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而只有選取最佳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我個人認為作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的、也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和組織實施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