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研小論文小組合作學習法利與弊

教研小論文小組合作學習法利與弊

2024-07-31 閱讀 3477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合作學習小組活動為基本單位,靈活運用個人學習、小組學習和全班學習等形式,使之有利結合,相互滲透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以后,發現這種學習方法有利也有弊,當然利大于弊。下面先談談“利”:

其一,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之間思想意識的相互交流。一般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課堂上很少有直接交流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了安全的、融洽的、自由的交流環境,為他們暢所欲言提供了機會。個體的思維能力是很有限的,而小組集體的思想意識可能迸出與眾不同的火花,產生“1+1>2”的效果。

其二,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小組合作學習,老師置身于學生之中,參與討論、研究,師生的感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交流。“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同時,小組合作學習在活動中學習其它同學的學習方法和品德意志,從而提高自我。由于有公平競爭機制作前提,小組成員之間的感情會更融洽。

當然小組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尚在嘗試與探索過程中,相應地也出現了一些負面效應。如:學生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有可能脫離課題閑聊;能力強的學生或活潑好動的學生有可能支配能力差的學生或沉默寡言的學生等。這些有待于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改進。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法是一種十分可取的教學方法,它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也讓教師的主導作用更明顯,擺正了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之間的關系。但在教學中怎樣處理學生學習水平不一等問題,有待于進一步實踐與探索。

篇2:小組合作學習分組培訓方案

1.班級一般設置8人組6個。

1、二人組(同位組):以互助互查為主的組織形式。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實現互動式、交流式的合作學習方式尤為必要。使用學案自主學習效果的檢查與落實,一般問題的交流互動,發揮兵教兵的學習方式等,都可以采用二人組(同位組)的組織形式去解決。

2、四人組(合作小組):以合作探究為主的組織形式。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問題、疑難問題、創新研究都可采用四人組的形式去活動;需學生討論的疑難問題、生成問題的篩選,展示交流學生的推薦也可利用四人組的形式去完成。

3、八人組(合作大組):有深度,有難度的問題八人組討論解決。

2.小組建設分三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為形式建組階段。通過小組討論完成下列幾項任務:小組名稱、自薦組長、小組口號、小組成長目標、小組行為守則。討論并形成文字,做成海報,張貼上墻。一般學生都會熱情高漲,有利于小組的建設。組員在這個過程中開始形成小組意識,同時也是明確或認同本組的目標。

第二階段為精神建組階段。通過活動前的小組口號、成長目標、小組紀律的宣讀,強化團隊意識、目標意識與紀律意識。使小組精神內化成每個組員的信念,并指導其行為。在各項活動中通過多種形式和活動強化小組意識。讓每一位學生和班干認同本小組并逐步形成小組榮譽感。在這一階段非常關鍵,要趁火打鐵把小組建設落實到每個人的心中。

第三階段為榮譽建組階段。這個階段其實真正的小組(集體)已經形成,學生之間有互助意識。小組的一些特征開始慢慢體現出來:組員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促進性的互動;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對于各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徑。

3.精神建組階段非常關鍵,如何促進小組形成?

在培訓過程中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認真思考,大膽發言,學會中心發言,能把自己的探索、發現,清楚的用語言表達出來,在組內交流;發言的規則是弱者先說,強者補充。二是學會認真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從別人的發言中得到啟發,收獲更多的知識、方法,養成一人發言,組內其他成員認真傾聽的好習慣;三是學會質疑、反駁,能聽出與別人的相同點、不同點,能以比較恰當的方式表達個人觀點;四是學會更正、補充,能在別人結論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完善;五是學會求同存異,以開放的心態進行學習。每周定期召開小組長會議,了解小組工作情況,鼓勵小組長的工作,交流經驗,彌補不足。每周班會內容必須有關于合作小組情況的總結,堅持“表揚到人,批評到組”的原則。

篇3: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打造高效信息技術課堂

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打造高效信息技術課堂

摘要:近年來由于電腦的普及、城鄉差別等原因,使得班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而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本內容不管是小學,還是初中、高中都是從零開始,也就是從最基礎的東西開始教起,這就造成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很被動,很難掌握教學內容,教的深了、淺了都達不到教學效果,很難兩者兼顧。然而不管學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參差不齊,教師都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而只有選取最佳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最佳教學形式。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團隊意識評價機制

在近幾年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中,我發現由于城鄉差別的原因,班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因城市中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早已掌握了課本上的操作內容,實際操作也很熟練,因此上課時根本不愛聽,不是上網,就是玩游戲;而有一部分農村來的學生,由于從來都沒有使用過計算機,甚至連鼠標都不敢動,生怕把計算機弄壞了……因此在課堂上教得深了,一般學生接受不了,教得淺了,基礎好的學生又坐不住了。講操作技巧時,我邊講邊在主機上演示,自認為做的盡心盡力,可是到下面一看,會的學生在干其他的事,問他們為什么不聽講,說是會,讓他們操作,有時他們比我操作的還熟練;另一部分沒接觸過電腦的學生是一問三不知,等于你是白在上面表演了一番,連個合格的觀眾都沒有。因此剛上班那陣子特苦悶,經過這幾年的學習、摸索,我覺得不管學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參差不齊,教師都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而只有選取最佳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我個人認為作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的、也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和組織實施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