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為什么不舉手回答課堂問題探討
學生為什么不舉手回答課堂問題
第一,教師設計問題要科學合理,符合孩子的認知水平,超越了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學生難于實答案的思考。問題的設計應當稍高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動腦思考對問題有所思,讓學生跳跳高,能摘到桃子吃,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學生心中有了問題的答案,才有勇氣舉手發言,所話說“藝高人膽子大”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教師要學會期待。學生思考需要時間,所以,提出問題后,教師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一般來說,思考需要10秒左右。教師要從學生的表情之中發現有疑惑,有了疑惑,教師需要加以引導,教給孩子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學生之間的思維品質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思維敏捷性,語言表達的流暢;有的學生雖然思維的深度很好,但是,語言的流暢性并不一定強。所以,學生知道問題答案才是第一步,如何用語言表達問題答案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第三,養成良好的積極回答問題的習慣。這種習慣的養成和老師的教學行為習慣有關系。有些老師不注意培養,時間長了,形成一定的班風,很難改變。所以,剛接過一個新班級的時候,就應當鼓勵積極回答問題,對敢于舉手的學生進行表揚,即使問題答案不正確,學生這種敢于回答問題精神應當肯定,這是對學生關注,這是對學生尊重的表現。最忌諱的做法是:學生回答問題錯了,老師不給以反饋,再找下一個學生回答,等下一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給予很高的贊賞。這樣把兩個孩子放到一起形成無形的對對照,嚴重傷害第一個學生的自尊心,時間長了,第一個學生也就失去了積極回答問題勇氣。
第四,鼓勵孩子暢所欲言。并告訴學生,說錯了不要緊。允許用推測的方法,用猜想的方法。既然是猜測,說錯了也不要緊,解決了學生說錯話的后顧之憂,說話的膽子也就大了。再說了,成人對問題的分析就存在著推測和猜想的成分,學生也是如此。教師的課堂問題都是以課堂教學內容為思維場,學生的猜測,也一定是這個思維場景內進行,絕不是亂猜測,胡猜測,除非學生沒有認真聽課。之所以用“猜猜看”就是給孩子一個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
第五,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親和力比較強的老師,課堂都是比較活躍的,孩子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比較高。一個被學生討厭的老師,課堂問題很難激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所以,建議老師們在尋找原因的時候,也考慮一下教師和學生情感之間的關系。現實情況來看,很多教師意識不到自己出了問題,他們把自己的愛心都給了學生,可是,學生就是不領情,原因是教師想讓學生做的事情,和孩子想做的事情不一致。導致親和力不佳的原因,是教師的教學行為,比如:教師對待學生不公平;教師用不正當的行為體罰學生;教師經常在家長面前告狀等等。都有可能引起學生的反感,如果某一個教學行為引起班級多數學生的反對,你的課堂教學就要受到影響。
無論何種原因,教師一定對癥下藥。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本身就是研究教學提高自己的過程。舉一個例子。**年5月,我參加市小學語文優質課評選,用的是附屬小學的學生。課前,沒有和學生交流,也不知道學生水平。我執教的課題是《放棄射門》,導課后,我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預習了課文有時候收獲?”學生坐在位置上,沒有一個舉手的。我想:學生預習了課文,這樣開放性的問題,不可能不會回答,關鍵的是如何撬開第一個發言學生的口。于是,我問:“課文中的足球是圓的,還是方的?”話音一落,就有兩個學生舉起手來?!肮蚁?,附小的孩子不會這么本吧!”聽課的老師也被我這一個問題弄得笑了起來。
篇2: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課堂教學存在問題與對策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摘要】教育信息化的迅猛發展促進了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進步,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不斷融入到課堂內外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它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掌握及運用,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先進的教育技術不是萬能的,它只是一種教學的輔助手段,是為教學服務的。我們不能過分依賴先進的教育技術而忽視了個人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專業素養的提高,更不能忘記教育技術的運用和實踐也必須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我們只有結合學科特點、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和教學時機,合理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課堂教學;問題分析;對策
隨著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教育技術走進課堂輔助教學,對克服教學難點、提高教學質量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現代教育技術走進課堂輔助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了部分教師在認識上和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分析了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給出了基本的解決辦法。
課堂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問題的分析
1、夸大了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我們發現有些教師缺乏對現代教育技術內涵的全面理解,僅把現代教育技術視為傳統教學的電子化工具。多媒體成了黑板搬家,教師將授課的有關資料盡可能多的羅列到課件中,在課堂上忙于點鼠標看課件,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少了,教師充當了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員和講解員。這樣的課堂教學,過分依賴感官材料,會弱化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難以發揮。另外,有的教師把課件制作的過于華麗,分散了學生對課程知識點的注意力,由于長時間的聲、光、電的綜合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長時間處于高度興奮狀態,也容易使身心疲倦。
2、拋棄了傳統教學的手段?,F代教育技術作為現代教學輔助工具,為教學注入了活力,使長期困擾教師的某些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在教學中確實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發現有些教師,為了求新、求異,把信息技術的應用放在首位,凌駕于教學內容之上完全拋棄了傳統教學手段,對于課程的分析、推理、實驗等關注很少,傳統教學媒體基本不用,板書基本沒有,可以說離開了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課程根本無法開展。
3、淡化了教學主體的參與性。從目前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情況看,有些教師過于注重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從頭到尾都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講解,像是講座或者學術報告,大屏幕成了信息的海洋,學生根本來不及閱讀和消化。從過去的教師以語言、粉筆和黑板為形式的“滿堂灌”變為現在以語言加多媒體課件為形式的“滿堂灌”[3]。同時多媒體課件傳輸信息量更大,學生是很難接受的。用這樣的教學形式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減少,大部分時間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因而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就難以發揮。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演示代替了學生的主動思考,一堂課下來看似什么都有,學生的實際收獲卻不多。
4、忽視了教學設計的環節。有的教師認為只要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就可以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對現代教育技術和課堂教學過程整合不夠,對教學主體認識不足,對教學策略、方法運用不好,缺乏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傳播學、教學設計等教育技術的基礎理論知識,不會進行系統化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中教學設計沒有體現,對教學過程缺乏駕馭能力。
篇3:電子白板在課堂教學運用體會及發現問題
電子白板在課堂教學運用的體會及發現的問題
摘要:本文對電子白板的使用和運用在課堂情況做了總結,對其在課堂中的作用做了詳細介紹,對高效課堂起到的作用了闡述。
關鍵詞:高效課堂電子白板教師學生
電子白板是當前課堂教學環境中技術(包括數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和視音頻技術等)的最佳集成者。電子白板明顯地比多媒體教室的裝備更勝一籌。而且,電子白板可以安裝在各類實驗室、計算機網絡教室、語音實驗室、電教教室和電子圖書館等處,可以大大加強這類基礎設施的教學功能。如果將電子白板與大屏幕多媒體投影結合使用,則可以加強大型講堂或階梯教室的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靈活多樣。
20**年9月,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電子白板培訓,當時的我十分好奇,那個老師所用的是一個大屏幕和我們平時教室里用的不一樣,可以用筆控制屏幕上所有工具、按鈕。通過幾次操控練習,我基本掌握了電子白板的使用方法,并把這項媒體較好地應用到了課堂教學中。通過這次白板課的研究,我深深地體會到在平時教學中,電子白板教學以其"萬物于眼前,觀古今于須臾"的特質,使豐富的教育資源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利用,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精彩。電子白板的應用,給教學錦上添花。
在這幾個月里,結合電子白板在課堂中的應用,體會如下:
一、靈活運用電子白板,打造高效課堂
電子白板有豐富的功能,這些功能可以較好地解放教師,使得教師不必埋頭于制作課件,在白板前用電子筆輕松地點點、畫畫、描描就可以塑造一個省時高效的課堂。
1、白板的簡單操作方法,節省了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使用電子白板容易對材料展示過程進行控制,教師不必到主控臺前操作,就可控制演示材料的播放,這使得課堂中教師的身體語言得以充分發揮,也避免了課堂上由于教師往返于黑板與主控臺間分散學生注意力的問題。教師又重新站在了講臺上,在電子白板上自由地板書,教師不再是“鼠標的點擊者”,學生也不用再當“錄音機”。最重要的是,老師終于可以重新站起來和學生面對面地交流了,一個眼神、一個手勢等多種方式與學生充分互動交流,演繹精彩課堂。
2、白板的拖拉功能,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電子白板的運用過程中,如果過分突出教師的“表演”,必然導致學生缺少必要的課堂思考與討論的時間,缺少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機會。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便被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剝奪了,學生就會缺少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機會,拉緊了學生和媒體之間的距離,電子白板與眾不同的就是具有拖放的功能,可以隨意拖動器件,配上表演者的講說,大大提高了學習興趣,更好地理解所做的實驗,還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是以往教學過程中所不能達到的課堂效果,我覺得這環節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