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高中數學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實踐
關于談高中數學“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
東方市瓊西中學陳慧貞
【摘要】本文研究分析了“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框架,“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的功能目標,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目標,“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評價標準與方法,研究的成效。
[關鍵詞]高中數學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
本文力圖通過教學實踐研究,尋找“問題解決”能力培養與課程教材知識體系學習之間的互補與平衡,形成穩定簡明的教學理論框架及其操作性較強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數學意識、邏輯推理、信息交流、思維品質等數學素質的提高,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發展個性打下良好基礎。問題解決是指個體在一種新的情境下,根據獲得的有關知識對發現的新問題采用新的策略尋求問題答案的心理活動。數學問題解決是以數學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它可以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應用數學的意識。數學課堂中,教師是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學習者,學生是發展的根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積極、民主的學習環境,使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問題的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這就要求教師要成為“平等中的首席”,要摒棄傳統教學的弊端,轉變數學教學模式,加強問題式教學。
高中新課改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師生實現雙邊的互動。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教授知識,更應該是組織教學,引導學生思考,點撥學生思維;學生也不僅僅是接受知識,更應該通過主動學習,理解知識和獲取知識。因此應該明確學生在課堂上的重要地位,教師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而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建立“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問題探究和問題解決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框架
1.在一定的問題情境背景下,學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借助教師和同伴的幫助,通過意義建構主動獲得知識。
2.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提供動力,而系統的數學知識體系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保障。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與數學知識體系的建構兩者之間的互補與平衡有助于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
3.學生和教師是教學活動中能動的角色和要素,師生關系是互為主體、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師生雙方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都應得到發展和發揮。
二、“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的功能目標
幫助學生學習發現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以及團結協作的精神,進一步增進師生感情,融洽班級氛圍,使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同時自覺學習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是“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的主要目標。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學會審題,能夠對創設的問題情境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其二,學會數學建模,在分析的基礎上把實際問題數學化,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其三,運用轉化,將建好的數學模型轉化為具體的數學題目;其四,學會歸類運算,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對已轉化好的數學問題進行解題和總結;第五,學會反思,對已總結的數學結果進行檢驗和反思,找出不足;最后,還應該學會自行創設問題情境,在學習了新數學知識后,應該學會在模仿學習材料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提出類似的數學問題,創設相應的數學情境,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
高中數學,邏輯推理,東方市,操作性,個性
篇2:學校有效教學模式專題培訓活動方案
根據《*市教育局關于*市“*”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和縣教育局有關文件精神,*―*學年度我學區將組織實施教師“有效教學模式”主題培訓活動。為增強培訓針對性,提高培訓實效性,有效提升教師全員培訓質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訓目標
圍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聚焦“提高有效教學能力,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目標,引導全體教師重點學習重要的和新出臺的師德規范與法律法規,開展“有效教學模式”主題培訓,提升教師師德修養和有效教學能力。
二、培訓對象
全學區全體在職教師。
三、培訓內容
1、視頻學習:《做最好的教師》
2、學科講座:“以學定教,以教導學”教學模式和課型的選擇與應用
3、電教培訓:微課制作
四、活動安排:
(注:專職常識、體藝學科教師選一學科類別參加活動)
1、文科類教師培訓
時間:201x年*月*日(星期三)
地點:中心學校多媒體教室
內容:
上午:8:30―10:30視頻學習:《做最好的教師》――李*
10:40―12:15學科講座:
小學語文學科“以學定教,以教導學”教學模式和課型的選擇與應用
主講:季*
下午:13:30―16:20電教培訓:微課制作
主講:榮*
2、理科類教師參加培訓
時間:*年11月20日(星期四)
地點:中心學校多媒體教室
內容:
上午:8:30―10:30視頻學習:《做最好的教師》――李*
10:40―12:15學科講座:
小學數學學科“以學定教,以教導學”教學模式和課型的選擇與應用
主講:方*
下午:13:30―16:20電教培訓:微課制作
主講:榮*
五、培訓考核。
建立健全、優化細化教師培訓學年度考核制度,堅持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并重,實行“教師培訓檔案袋”評價方法,以觀念轉變、理念更新、知識重構、技能提升、問題解決和行為改進為考核內容。
學年度在職教師崗位培訓考核權重為集中培訓占30%、公需課遠程培訓占30%、校本研修占40%,各項考核全部合格,方可認定學年度培訓合格,認定72學時。
六、相關要求:
1、各校要高度重視本次培訓學習活動,要做到分工細致,責任明確,措施有力,確保教學、培訓兩不誤。
2、全體參學人員依據培訓類別,準時參加相關學科的培訓學習活動,不得遲到、早退,不得無故缺席,否則,按曠課處理。
3、參學時須帶本年度校本教材與手冊到會,培訓過程中應仔細聽講,認真填寫好手冊中相關內容。
*中心學校
*x年*月*日
篇3: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在歷史課程教學中基本應用程序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在歷史課程教學中的基本應用程序
1、導入、板書、示標。(3分鐘以內)
【目的】
讓學生總體上知道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目標要求。
【步驟】
(1)導入新課并板書課題;
(2)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注意事項】
(1)指定目標要準確,例如,這節課要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認識什么,會運用什么知識解決那些問題等。
(2)交代目標時,語速要慢,讓學生理解并能記住學習要求。
2、學生自學前的指導。(1分鐘左右)
【目的】
讓學生知道在多長時間內,自學什么,怎么自學,必須達到什么要求,屆時怎樣檢測自學效果等。
【步驟】
(1)布置自學任務;
(2)指導自學的方法;
(3)明確自學的要求
【注意事項】
(1)明確自學內容。讓學生知道學什么。有的教材內容單一,安排一次自學。有的教材內容多,可視情況分幾次中學。每一次自學前都要交代清楚從哪里學到哪里。
(2)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例如看書,是獨立圍繞思考題看書找答案;還是邊看書,邊與同桌討論,邊解決疑難。
(3)明確的提出自學要求。即用多長時間,達到什么要求,屆時如何檢測等。
3、先學。(10分鐘左右)
【目的】
(1)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指導,自己卻閱讀、思考,自己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對一時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質疑。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動眼、動口、動腦,品嘗獲得知道的愉悅,使學生成為學生的主題,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2)通過口答、筆答、板演等形式,檢查敘述自學的效果,充分暴露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歸類整理,確定教的內容、方式。
【步驟】
(1)學生自學
(2)完成檢測性練習
【注意事項】
(1)學生自學時,教師督察一定要認真,千萬不能走過場。有的學生可能沒有自學習慣,或不善于自學,或自覺性不高,但教師不能放任。對自學認真的學生要給予表揚。這樣,被表揚的會更認真,其他同學也會變的認真起來,自學的質量和效率就能不斷提高。
(2)學生自學時,教師應到學生中去,做過細的調查,調查的重點是中差生,了解他們自學中的困難,把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抓到手,并整理歸類,個別問題隨時個別解決,典型問題在后教中再重點講評。
4、后教。(10分鐘左右)
【目的】
通過學生討論,教師點撥、歸難、補充、更正,學生所學知識進一步深化,進一步條理化,為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做好準備。
【步驟】
(1)交流,中上生評判、更正。
(2)教師點撥、補充、更正、歸納。
【注意事項】
(1)教的內容應該是學生組學后還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主要的傾向性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通過自學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教師不能就題講題,只找出答案,而要找出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并適當的滲透思想教育。
5、堂完成課堂作業。(6分鐘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