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在信息技術課堂開展有效小組合作學習策略與方法

在信息技術課堂開展有效小組合作學習策略與方法

2024-07-31 閱讀 1459

在信息技術課堂開展有效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與方法

蔣彩遐甘肅省臨澤縣板橋鎮中心小學

今天社會的各個領域,越來越注重團結協作,合作和善于樂于合作是當代人應具備的一種品質和習慣。作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的小組“合作學習”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和組織實施的學習方式,《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也把培養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北師大肖川博士曾給它下過定義: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品質、信息綜合能力和提高合作交往能力等方面實效顯著。

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我認為:在正確理解和把握小組“合作學習”基本理論內涵和特點的前提下,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方法。

一、合作氛圍與情感的培養

在當代的教育教學為理想框架下,學習的過程應該是一種悅愉的過程,一個自覺投入小組合作學習,體驗探討解決問題的過程,一個對智力與非智力能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的學習實踐的過程。所以創設輕松的討論情境,營造愉快的合作氛圍,激發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意識是這個策略研究的重要前提。我從以下方面創設愉悅的學習交往氛圍,情境中包含疑惑和問題。如在Word軟件中進行《插入圖片》的小組學習探究中,設計了這樣一個導入的過程:語文朗讀課前老師花了很多時間精心制作了配有音樂、圖片的唐詩宋詞PPT,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念了起來,感受到了其中的靚麗,感嘆“真漂亮!”,并提出“怎么做出來的”……在他們的眼中流露出強烈的求知欲望。我抓住時機告訴學生:“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來的”,并激勵學生:“只要開動你們的大腦,發揮自由的想象,你們同樣可以做到,而且還可以比他們做的更好。”學生個個都迫不及待地開始動手操作起來。我抓緊時機“請同學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然后匯報。”,并下發了小組合作學習體驗表。這樣,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便能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由此可見,要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含金量,最緊迫也是首要的任務就是要運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潛在意識中的合作的意識,合作的技巧,創設情境是一種上策。或者創設具有挑戰性的、涵蓋面大的問題情境,或者創設錄象音響情境,或者創設回憶情境……這些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合作的興趣,使學生遭遇理智的挑戰,更重要的是營造了一種寬暢而又若渴、和諧而又振奮、生動而又執著的合作學習氛圍。有了這種適宜的“土壤”、“溫度”、和“水份”,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與同伴合作,發揮自己在小組中的作用,善于傾聽別人發言,及時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善意的建議,愿意與同伴一起分享群體成功的快樂。

篇2:農村小學開展信息技術教育

農村小學如何開展信息技術教育

臨洮縣窯店鎮翻山小學陳應忠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逐步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信息技術進入學校,正在對教育觀念、教學思想、教學模式、學習方式、評價體系的變革產生極大的影響。在二十一世紀這個信息社會里,農村經濟和教育更面臨嚴峻的挑戰,面對西部農村經濟和教育的落后面貌,農村小學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明確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任務,尋求適合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注重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信息技術人才。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整合創新能力

21世紀是信息化的社會。隨著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中的應用,信息技術將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對傳統的教育體制帶來巨大的沖擊。據專家預測,將有三分之二的職業與信息有關,如果你不具備搜集、處理和利用各種信息的能力,不會使用計算機,將很難面對未來社會的挑戰。尤其在我們西部農村地區,經濟和教育的發展相對滯后,面臨的挑戰更大。因此,形勢要求我們從現在開始必須學習和掌握有關信息技術的知識。本文結合個人教學實踐,對西部地區農村小學如何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問題進行探討。

一、什么是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是一門集信息科學常識和常用信息技術于一體的課程。它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征及社會實際需要,以信息素養的培養為目標,以信息技術的學習與應用為主要內容,通過學習和應用,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了解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使用信息技術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感,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和工作的能力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信息技術教育就是指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和各種通信設備等信息工具,搜集、處理和利用各種信息的能力的教育活動。其內容主要包括:對信息的認識、信息的作用、信息的存在方式、信息的獲取、信息的處理、信息的利用能力等。

二、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

1、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要讓他們具有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是不切合實際的,應該從小學生自身發展的特點來確定小學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

2、使學生了解現實社會中信息技術的意義。現實社會中信息的存在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各種各樣的信息隨處可見,我們要利用這些信息為己服務,就必須懂得信息技術。只有正確地利用了信息技術,社會才能更快地發展。所以,要讓學生從小就了解信息技術在實際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存在的意義。讓學生認識到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我們西部地區的孩子,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緊迫感,將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將被時代所拋棄。

3、學會使用計算機等信息工具獲取信息資源,并把它作為學習其他學科的一種輔助方法。就小學生而言,他們步入社會還有一段較長的時間,將信息技術用到學習當中是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最直接的目的。故而要在小學階段就學會一些計算機、通信設備等信息工具的簡單使用方法,并利用這些工具獲取有用的信息資源,輔助其它學科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

4、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道德觀。信息技術并非一門單一的技術學科,為學技術而技術,還必須擔負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在現代信息社會中,信息犯罪時有發生,對整個社會造成極大的損失。因此,我們在培養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同時,加強培養學生搜集與利用信息的道德觀,使學生具有自覺抵制社會不良現象的能力,具備良好的信息道德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