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運用影響因素分析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運用影響因素的分析
譚明江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教師的教學模式產生了根本性變化,強調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施力度。可是事實上,很多的學校根本就沒有多媒體,這些整合只停留在理論的研究的程度上。還有一些學校,信息技術配備是不錯,可是很多的設備都成了擺設,只有在碰到公開課,示范課等活動的時候才得以使用,純粹成了給外人欣賞。沒有當然不能用,有了卻還不是用不好,是什么問題造成了這樣的現象呢?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運用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還在摸索著前進,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著諸如資金、技術、師資、觀念等諸多影響教師信息技術運用的因素,具體表現為:
1、自身認識和社會、學校認識不夠。
面對著信息化社會的飛速發展,絕大多數學校都能意識到信息化所帶來的壓力,可是在這樣的壓力面前,很多的學校選擇了避重就輕。口號喊得比誰都響,又是信息技術和各學科的整合,又是讓信息技術走進每堂課。形式主義如果出現在嚴肅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本身就是一種危險的信號。素質教育也提倡了很長時間了,可是現在廣大的中小學不還是在圍繞著中考這跟指揮棒在旋轉嗎?因為信息技術學科是副科,所以學校沒有必要再這上面投入大量的物力財力。現在這種以偏頗的目標作為教學工作的導向,學生受到了影響,教師也受了影響。根本就沒有必要去研究信息技術應用,好好的站在那七尺講臺上,規規矩矩的上課就好了。現在整個咸豐縣各鄉鎮學校都安裝了班班通多媒體設備,但是有很多的教師幾乎都不開機,課件別人幫忙代做,或者就索性不用課件,覺得課件沒有什么使用價值。說到底,他們就是在自身的認識上有問題。變則通,不變則不通。很多的老教師還在拿著很多年以前他們教課的方式在上課,可是下面呢?學生變了,已經是一些開口閉口就網絡的學生們了。據調查很多學生接受知識的來源已經成為了網絡。所以更新自身對于信息技術運用的認識很重要,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2、基礎設施比較薄弱。
資金是困擾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運用的一個大問題,經濟條件差的地方,無法開展信息技術運用工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嗎。沒有錢就不辦教育了嗎?教育是一個百年大計的事情,廣泛開展社會教育,讓社會讓企業來參與到教育建設中。當然有的時候教育設施的薄弱也是有一些人為因素的。
3、師資隊伍素質較低。
中小學教師掌握信息技術運用的專業人才鳳毛麟角,多數教師自身專業水平不高,對現代教育意識與現代教育觀念缺乏了解,難以發揮其引導作用。現在農村中小學的現狀是老教師的比例比較大,這部分教師基本上電腦技術能力是比較弱的,可會用計算機的教師不到10%,有的教師想用多媒體上一節課還必須有信息技術教師跟班指導,否則就有可能出“丑”。教師學計算機也是被逼無奈,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取得計算機證,應付職稱晉升等,而學校對于這樣的現象卻不很關注,硬件條件達到了標準,軟件卻落得很遠很遠。上級來檢查的也只能看看說硬件達標了,軟件卻很難檢查。
篇2: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
1、承擔高中、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任務;
2、負責學校網絡維護、維修和使用管理;
3、負責學校考試系統的開發和利用;
4、負責學校教學常規管理系統開發和使用。
任職要求:
1、高等師范院校本科畢業;
2、具有高中教師資格證書;
3、具備網絡系統維護與使用實際操作經驗;
4、具備中學辦公系統、教學管理系統、考試系統等軟件的編制、開發和利用技術和能力;
5、具備多媒體技術使用和維護的技術。
篇3:信息技術教師崗位職責
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海南微城教育有限公司海南微城教育有限公司,微城職責描述:
1.學科課程設計、講授、作業布置和檢查、測試等常規教學工作,按要求進行充分的備課(包括教案的書寫、教具及教學課件的準備等);
2.使用不同的學習材料和資源來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
3.建立每個學生的課程綜合評估檔案;
4.在學科領域、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上保持與時俱進,根據最新研究成果對教學計劃和活動進行相應更新
任職要求:
1.本科及以上學歷;
2.信息技術類等相關專業;
3.曾獲校級一等獎學金及以上榮譽優先;
4.具有跨學科教學能力者優先;
5.大學英語四級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