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開展信息技術教育
農村小學如何開展信息技術教育
臨洮縣窯店鎮翻山小學陳應忠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逐步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信息技術進入學校,正在對教育觀念、教學思想、教學模式、學習方式、評價體系的變革產生極大的影響。在二十一世紀這個信息社會里,農村經濟和教育更面臨嚴峻的挑戰,面對西部農村經濟和教育的落后面貌,農村小學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明確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任務,尋求適合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注重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信息技術人才。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整合創新能力
21世紀是信息化的社會。隨著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中的應用,信息技術將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對傳統的教育體制帶來巨大的沖擊。據專家預測,將有三分之二的職業與信息有關,如果你不具備搜集、處理和利用各種信息的能力,不會使用計算機,將很難面對未來社會的挑戰。尤其在我們西部農村地區,經濟和教育的發展相對滯后,面臨的挑戰更大。因此,形勢要求我們從現在開始必須學習和掌握有關信息技術的知識。本文結合個人教學實踐,對西部地區農村小學如何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問題進行探討。
一、什么是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是一門集信息科學常識和常用信息技術于一體的課程。它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征及社會實際需要,以信息素養的培養為目標,以信息技術的學習與應用為主要內容,通過學習和應用,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了解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使用信息技術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感,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和工作的能力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信息技術教育就是指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和各種通信設備等信息工具,搜集、處理和利用各種信息的能力的教育活動。其內容主要包括:對信息的認識、信息的作用、信息的存在方式、信息的獲取、信息的處理、信息的利用能力等。
二、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
1、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要讓他們具有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是不切合實際的,應該從小學生自身發展的特點來確定小學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
2、使學生了解現實社會中信息技術的意義。現實社會中信息的存在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各種各樣的信息隨處可見,我們要利用這些信息為己服務,就必須懂得信息技術。只有正確地利用了信息技術,社會才能更快地發展。所以,要讓學生從小就了解信息技術在實際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存在的意義。讓學生認識到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我們西部地區的孩子,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緊迫感,將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將被時代所拋棄。
3、學會使用計算機等信息工具獲取信息資源,并把它作為學習其他學科的一種輔助方法。就小學生而言,他們步入社會還有一段較長的時間,將信息技術用到學習當中是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最直接的目的。故而要在小學階段就學會一些計算機、通信設備等信息工具的簡單使用方法,并利用這些工具獲取有用的信息資源,輔助其它學科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
4、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道德觀。信息技術并非一門單一的技術學科,為學技術而技術,還必須擔負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在現代信息社會中,信息犯罪時有發生,對整個社會造成極大的損失。因此,我們在培養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同時,加強培養學生搜集與利用信息的道德觀,使學生具有自覺抵制社會不良現象的能力,具備良好的信息道德觀。
篇2:農村小學信息技術運用對教師素質要求
淺議農村小學信息技術運用對教師的素質要求
麥積區馬跑泉中心學校羅麗娥
【摘要】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是建立在素質教育基礎上直接為素質教育增添活力的,仍然屬于基礎教育的范疇.然而,由于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三種模式是建立在高科技設施的基礎上的,這就為本來極為艱辛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又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實施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要重視教師修養,重點應該是教師思想道德修養和業務修養。
【關鍵詞】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素質
在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核心是教育教學。農村學校特別是貧困地區學校,由于基礎設施差,教師缺乏,培訓困難,導致教育教學質量上不去。信息技術運用正好憑借其強大的技術優勢,對教師的培訓,教師的不足,基礎設施功能的發揮進行強有力的補充。可以說,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承載著廣大農村學校教育騰飛的希望。但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則有賴于廣大教師,所以對教師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一、良好的政治素質
“在任何學校里,最重要的是課程的思想政治方向。這個方向由誰來決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學人員來決定......”今天,我們實施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工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列寧的話仍然很精辟。因為教師肩負著以科學的理論引導、教育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培養具有“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新人的崇高使命,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決定了教師職業活動的性質和方向,在某種意義上,還直接影響著我國青少年一代身心發展和民族的素質水平,關系到祖國的前途和命運。因此,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首先要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這點在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中顯得尤為重要!
二、良好的師德
師德就是教師職業道德,對此,《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有具體的要求:“一、依法執教;二、愛崗敬業;三、熱愛學生;四、嚴謹治學;五、團結協作;六、尊重家長;七廉潔從教;八、為人師表。”這個要求其實可用一個詞來概括:“師愛”。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工程對師德的要求怎一個“愛”字了得!擠業余時間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鉆研設施特點,制作課件,勞動量又恰恰是重疊在基礎教育的普通勞動之上!還要在課堂上以滿腔的熱情去鼓勵學生、引導學生自己探索知識,沒有濃濃的師愛,怎能勝任?
三、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對教師業務素質的要求
1、創新是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工程中教師素質的靈魂
創新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要求,人的素質在外部行為上包含了學習、創新、應用三個方面,而創新素質,在人的素質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構成合格人才標準的主要因素和主要體現。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以適應未來競爭社會的需要,這是素質教育的目標,當然也是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工程中對學生的要求。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就要求教師具備不斷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其實,由于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在我國還處于發展時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對教師而言尤為重要,因為只有具備這種精神的教師,才能鉆研枯燥的現代教育技術,才能在課件制作、碟片刻錄上得心應手。具體來說這方面的素質要求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對原有的素質構件進行調整,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在課件制作等方面要“敢為天下先”。具體應重視以下方面:
首先,教育觀念要創新。在教學過程中,要樹立“注重創新”的人才觀、教育觀、才會善于培養素質全面,特別是具有批判精神和研究、發現問題的學生。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作為基礎教育的一種手段,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何開發受教育者各自的創造潛能。這一切都有賴于教師的教育觀念能否創新。
篇3: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村教學幾點影響
淺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村教學的幾點影響
摘要: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帶動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整合已成為我國面向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筆者身處西部農村教學環境,結合自己在農村的教學實踐,淺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村的幾點影響。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農村課堂;作用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信息技術在各個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將越來越普遍,信息技術成為當代教師教育教學和學習提高的一種基本手端。當代教師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適應現代化教育的需要。信息技術在農村課堂上的運用,使山里的孩子眼睛走出了大山。在這里我就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談一談我的認識。
一、豐富了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二者各以對方的存在為條件,相互依賴,相互制約。而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中,由于教學載體比較單一、呆板,在一定程度已經影響了課堂教學的預期效果,特別是在一些直觀性比較強,要求學生增強感性認識的教學活動中,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所運用的載體,有的時候就顯得力不從心。教師利用互聯網,可以帶領山里的孩子看到西部農村不能見到的繁華都市、廣闊大海,甚至是神秘的太空環境。通過多媒體教學環境,讓學生用圖片、聲音、影像來學習感知教學內容,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用使農村課堂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樣。
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盧梭說“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及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進行巧妙恰當地呈現,制成課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習的知識背景,使課文內容形象化,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課題產生深厚的興趣,必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很快地、效果顯著地進入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之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知識的構建者。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靈活運用,培養了學生較強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在信息教學環境下,讓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使學生對學習活動更加積極、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
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為突出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解決一些很抽象的問題,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學生啟而不發,易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而使用多媒體創設逼真情景,變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激活學生思維,幫助其充分感知體驗。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教學的指導有了針對性,也可以實現課堂中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等互動,同時讓呆板的課堂活潑化,讓學生處在良好的學習狀態中。
四、拓展了課堂教學的時空領域
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后,給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活力,為課堂教學拓展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課后,學生可以繼續遨游的因特網,瀏覽信息,搜集資料,并能進入學校、教育網站等開辦的網校進行遠程教育,參與網絡的交流與傳播,繼續自己的學習之旅。這樣就大大拓展了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課堂教學也由課堂向課外延伸,為課堂教學開辟了美好的前景。
信息技術有效運用于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是現代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方向。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自由廣闊的舞臺,也為課堂的多元互動提供了真實多彩的環境,也對教師的現代教育水平、專業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師,為了大山深處的孩子也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了解山外面的世界,汲取更豐富的知識,我們要通過自身努力,熟練掌握現代化教學技術,并合理的與傳統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大膽實踐,開創出一條符合我們實際的信息化教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