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避免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時缺乏實效性

避免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時缺乏實效性

2024-07-31 閱讀 6898

如何避免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時缺乏實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百度百科)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群體智慧能在課堂小組活動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然而,Oneswordalwayshastwosides。在隨堂聽課活動中我們也會在課堂的小組活動中發現很多問題。表面看學生討論得熱火朝天,湊近一聽,有的小組,尤其是男生多的小組,就是在討論與活動內容毫無關系的話題。如此,小組活動的意義就與學習目標背道而馳了。那么教師應該怎么做,才能使小組合作目標與教學教學目標相吻合,避免小組合作活動缺乏實效性呢?筆者認為,針對英語學科特點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合理設置分組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發揮組內各成員的作用,完成各項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組內成員的組成安排顯得尤為重要。

1.小組人數。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安排一般4到6人的合作小組。人員不宜過多,因為學生一般缺乏很強大的組織管理能力。

2.成員安排。一般涉及優等生,中等生,后進生三個層次,這樣優等生能帶動整個小組,且能作為小老師輔導后進生。小組成員固定一個周期后可以更換個別小組成員,為小組注入新鮮血液。

二、指導合作技巧

1.分工明確。例如在口語表演時,若老師不硬性規定,角色的分配往往是學生的老大難。這時就應該指導學生根據各自不同喜好,或者和角色的相似度來分配角色。而當有爭議時,則可采用石頭剪刀布或組內舉手表決的方式來最終確定角色分配。

2.取長補短。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優缺點,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善于發現別人的閃光點,有時可能是一個單詞的完美發音,有時可能是他人樂于助人的美德。師要指導后進生要多向他人請教,不懂就問,講究高效學習。

三、把握合作時機

教師在課堂上要把握好小組合作的時機,并不是所有的教學活動都需要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備課時精心設計教學案,安排合作學習的內容。

1.解決重難點時

新版教材的Soundtime韻文很講究節奏。一些樂感不是很好的學生在學習起來會感到很困難,跟不上節奏,抓不住強拍。在集體教學后,教師就可以布置小組合作活動,讓組內成員互相學習,互相糾正,教師巡視,并給與個別指導。

2.開放式問題時

比如在5BUnit5Cartoontime教學時,需要學生給文本加一個標題。教師在給與提示性的關鍵詞后,學生小組討論。學生之間交流時寬松的氛圍能激發學生想出許多有創意的標題。

3.合作表演時

比如孩子們在準備Cartoontime表演時,通過合理分工合作,群策群力,在短短的時間內便能在英語課堂上呈現帶有各種豐富表情和動作的表演,有時甚至還能給文本加上一個天馬行空的結尾,給表演錦上添花。小組合作活動的優勢顯而易見。

四、提供充裕時間

學生的合作學習如果沒有一定的時間保證,勢必會成為一種走過場。要真正實現小組有效合作,確實使學生從合作中有所收獲,教師必須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保證,否則這樣合作也只是形式主義而已。

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恰當地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從而生成“生”動課堂!

篇2:小組合作學習分組培訓方案

1.班級一般設置8人組6個。

1、二人組(同位組):以互助互查為主的組織形式。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實現互動式、交流式的合作學習方式尤為必要。使用學案自主學習效果的檢查與落實,一般問題的交流互動,發揮兵教兵的學習方式等,都可以采用二人組(同位組)的組織形式去解決。

2、四人組(合作小組):以合作探究為主的組織形式。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問題、疑難問題、創新研究都可采用四人組的形式去活動;需學生討論的疑難問題、生成問題的篩選,展示交流學生的推薦也可利用四人組的形式去完成。

3、八人組(合作大組):有深度,有難度的問題八人組討論解決。

2.小組建設分三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為形式建組階段。通過小組討論完成下列幾項任務:小組名稱、自薦組長、小組口號、小組成長目標、小組行為守則。討論并形成文字,做成海報,張貼上墻。一般學生都會熱情高漲,有利于小組的建設。組員在這個過程中開始形成小組意識,同時也是明確或認同本組的目標。

第二階段為精神建組階段。通過活動前的小組口號、成長目標、小組紀律的宣讀,強化團隊意識、目標意識與紀律意識。使小組精神內化成每個組員的信念,并指導其行為。在各項活動中通過多種形式和活動強化小組意識。讓每一位學生和班干認同本小組并逐步形成小組榮譽感。在這一階段非常關鍵,要趁火打鐵把小組建設落實到每個人的心中。

第三階段為榮譽建組階段。這個階段其實真正的小組(集體)已經形成,學生之間有互助意識。小組的一些特征開始慢慢體現出來:組員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促進性的互動;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對于各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徑。

3.精神建組階段非常關鍵,如何促進小組形成?

在培訓過程中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認真思考,大膽發言,學會中心發言,能把自己的探索、發現,清楚的用語言表達出來,在組內交流;發言的規則是弱者先說,強者補充。二是學會認真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從別人的發言中得到啟發,收獲更多的知識、方法,養成一人發言,組內其他成員認真傾聽的好習慣;三是學會質疑、反駁,能聽出與別人的相同點、不同點,能以比較恰當的方式表達個人觀點;四是學會更正、補充,能在別人結論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完善;五是學會求同存異,以開放的心態進行學習。每周定期召開小組長會議,了解小組工作情況,鼓勵小組長的工作,交流經驗,彌補不足。每周班會內容必須有關于合作小組情況的總結,堅持“表揚到人,批評到組”的原則。

篇3: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打造高效信息技術課堂

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打造高效信息技術課堂

摘要:近年來由于電腦的普及、城鄉差別等原因,使得班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而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本內容不管是小學,還是初中、高中都是從零開始,也就是從最基礎的東西開始教起,這就造成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很被動,很難掌握教學內容,教的深了、淺了都達不到教學效果,很難兩者兼顧。然而不管學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參差不齊,教師都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而只有選取最佳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最佳教學形式。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團隊意識評價機制

在近幾年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中,我發現由于城鄉差別的原因,班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因城市中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早已掌握了課本上的操作內容,實際操作也很熟練,因此上課時根本不愛聽,不是上網,就是玩游戲;而有一部分農村來的學生,由于從來都沒有使用過計算機,甚至連鼠標都不敢動,生怕把計算機弄壞了……因此在課堂上教得深了,一般學生接受不了,教得淺了,基礎好的學生又坐不住了。講操作技巧時,我邊講邊在主機上演示,自認為做的盡心盡力,可是到下面一看,會的學生在干其他的事,問他們為什么不聽講,說是會,讓他們操作,有時他們比我操作的還熟練;另一部分沒接觸過電腦的學生是一問三不知,等于你是白在上面表演了一番,連個合格的觀眾都沒有。因此剛上班那陣子特苦悶,經過這幾年的學習、摸索,我覺得不管學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參差不齊,教師都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而只有選取最佳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我個人認為作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的、也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和組織實施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