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經驗交流正確處理好課堂中遇到難題

經驗交流正確處理好課堂中遇到難題

2024-07-31 閱讀 1886

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有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分散,甚至出現影響課堂紀律的行為,比如:學生在下面不認真聽講,搞小動作,形成老師在黑板上講老師的,學生在下面說他們的,課堂教學亂成一團。此時,上課教師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影響課堂氣氛。

然而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分散,不認真聽課,原因何在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內在原因:(1)發呆、走神,做小動作、講小話。他們趁老師在講臺上非常專心講課時,在下面置若罔聞,雙目無神,表情呆滯,也許他們正在想著某人某事;有些正在饒有興趣地玩玩具,如折紙飛機,撥弄學具,偷偷地看小人書,吃還沒吃完的零食,畫畫等;或正在底下竊竊私語,小聲議論,講一些與當前課堂學習內容無關的話。(2)心里失衡。有些學生由于自尊心受到傷害,如遭受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與家長、同學發生矛盾等,造成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有些學生過份依賴家長、對困難和挑戰缺乏耐心或情緒困擾。(3)厭學傾向。不少學生負擔過重,老師、家長對其有很高的期望,為他們設立了很高的目標,不少學生因為沒有達到老師、家長的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產生煩惱情緒。(4)有些是由于基礎知識差,對學習喪失了信心,無奈父母的強迫,來學校遮風擋雨,發泄自我。(5)有些是想在同學面前炫耀自己,在班里當所謂的“老大”,專門找渣,時不時動這個摸那個,顯威風。

二:外在原因:(1)學習內容不適當。學習內容的難度和注意力也有關系,學的東西不能太難,也不能過分容易,應難易適當。學的東西太難,與過去掌握的知識毫無聯系,無法理解,就容易犯困,當然很難集中注意力。所學的東西也不能太容易,學習的內容如果只是限于將過去的東西簡單重復,不需要再花費什么努力,注意力必然渙散。(2)課堂學習環境的影響。課桌上擺放的心愛的小玩具,教室里不合時宜的布置、嘈雜的吵鬧聲以及其他噪音等,這些與學習不相干的因素容易在大腦皮層建立新的興奮點,干擾學生注意力的集中。(3)“無愛”的教育方式。我們有一些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自己也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愛心不夠,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還有個別教師沒有掌握育人的藝術,學生成績不好,只會批評、責罵、冷嘲熱諷,不會在學生學習困難時給予及時的輔導、誠心的鼓勵。這種沒有“愛”的教育對一些厭學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打擊,他們往往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差而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極態度,在其他方面也表現出叛逆、消極甚至有些惡劣的行為。這些行為引起了老師和同學的極大反感,于是,開始孤立他們,冷落他們,不把他們當作集體的一員,不給予幫助,不跟他們交往。這種態度深深地傷害了他們,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陷于無法自撥的狀態,從而導致上課不專心。

找對原因之后,我認為不妨運用以下幾種方法來處理。

一、旁敲側擊法教師批評學生是常見的事情,方法得當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比如學生上課做小動作、講笑話,教師若不能運用旁敲側擊或風趣或激勵的方法教育指正,不注意批評的藝術,而采取了直截了當的責問,容易挫傷學生的情緒,影響課堂教學氣氛,甚至會造成學生對教師所任的課產生厭煩情緒。

二、目光暗示法有一次,我在上語文課,發現班里有一名學生聽課精力不聚中,要么做小動作,要么眼睛直直地盯著黑板或某一處,有時還轉回后面跟其他同學講話,當時我真想點他的名,讓他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出丑,但一想,這樣做不是傷害了這個學生的自尊心嗎?就想到用語言提示他,但又覺得這樣做還不跟前一種想法一樣,這不僅沒有給那個學生留面子,而且會轉移其他孩子的注意力,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這時,我便用目光暗示法,講課時,臉朝著他的方向,眼神一直注視著他,眉目間轉達我對他的責備與提醒,此時無聲勝有聲,飽含期待的目光定會比嚴厲的責備更好。當我們倆的眼神碰撞時,他滿臉通紅,羞愧地低下了頭,再也不搞小動作了,從這以后,他變了,變得認真聽講,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變換語調法教師聲音的高低起伏、抑揚頓挫,是課堂上活潑流淌的清泉。遇到不能約束自己的學生,不妨將“弦外之音”運用語氣上,讓這股清泉對其悄然約束及引導,問題定會得以巧妙解決。

篇2:小學課堂管理經驗交流培養小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習慣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習從內心出發,不走彎路而達到最高境界;不良的學習習慣,會給學習的成功帶來困難。教學大綱也指出:“教師要按照各個年級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著重培養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預習和復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和檢查作業的習慣,看書報和聽廣播的習慣,勤動筆的習慣”。

所謂"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的主體在較長的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學習行為。好習慣就像是我們生命的枝上盛開的一朵美麗的小花,學生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

小學階段學習是人一生中最基礎的學習。這其中的學習不僅學到了基礎的知識,還將形成一些學習習慣。而這些學習習慣不僅影響兒童整個小學階段的學習,還會影響其一生的學習。因此,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培養得法,盡早形成良好習慣,不但有利于當前的學習,還將使學生終身受益。

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知識發展能力的主渠道,而聽課是學生課堂學習的中心環節。培養學生學會聽課,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受益終身。但現在的學生,往往表現出好動,注意力極易分散、持久性差等特點。他們常常是以自我為中心,不能耐心傾聽老師提出的問題和同伴的發言,致使老師花費心思精心設計的教學過程常常因為要經常提醒督促學生而無法圓滿完成,導致教學效果差,教學效率低。因此,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40分鐘的學習與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談談我實踐中的點滴做法與體會:

一、明確要求,讓學生知道認真聽課

認真聽課包括兩方面,一是認真聽老師講課,另外是認真聽同學發言。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經常會發生聽課“走神”的現象:老師在講課時,有的學生在玩東西,有的學生在漫不經心地翻看一些與課堂上無關的書籍,還有的學生和周圍的同學講話等等。如果你仔細觀察,雖然有的學生眼睛在盯著老師,但不像聽講的樣子。還有的學生往往只注意聽老師講,同學發言時卻沒有注意聽。教師如果不加注意,及時提醒,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認真、仔細聽課上,既不利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也會使學生逐步養成不認真聽課的壞習慣。因此,我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的特點,采取以下方法培養學生專心聽課: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不時用鼓勵、表揚、眼神提示等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及時引導學生認真聽老師講課,聽別人發言。其次還利用學生喜歡的游戲、競賽活動來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引導學生認真聽老師講課,聽別人發言,如:開火車游戲,競賽活動有:同桌同學、組與組之間,男生和女生之間進行競賽等。另外,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容易累,課間我利用一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做課間操,唱唱歌,這也有利于學生認真聽課。除此之外,有目的地進行提問,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有效地進行教學。另外同學之間發言后鼓勵學生進行互相評價、對別人的發言給予補充。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能盡快集中精力投入學習,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我覺得只有先培養好學生良好的專心聽課習慣,才能逐步增強課堂學習的效果。

二、創設佳境,讓學生愿意認真聽課

“親其師而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其師,教師首先對學生要傾注滿腔的熱情和愛心。走上講臺,教師飽滿的情緒和充滿激情的言語會讓學生的聽課情緒為之一振。在民主、和諧、開放的氛圍中,學生的求知熱情和投入教學活動的專注力才能得以提高。

其次,課堂上不斷變化課堂的節奏和頻率,也可以檢查出哪些孩子在認真聽講,哪些不是,讓學生找不到機會也沒有時間去開小差。在平時教學中我常突然問:“剛才我提出了什么問題?”“他剛才是怎么說的?”這樣訓練對學生的專注力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常時間這樣訓練,學生不得不聽,逐漸達到專心聽講。

另外,教學語言力求兒語化和趣味性,激發學生認真聽講的興奮點。小學生好奇、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在實踐中我體會到這是直接影響學生聽課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使學生的注意力保持相對的穩定我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靈活巧妙地講課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數學教學內容本身比較抽象、枯燥,如果教學語言生澀、呆板,學生學起來就乏味、疲倦,很難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學語言在精煉、準確的同時,更要生動、活潑;增加形象思維的色彩。

三、時刻提醒,讓學生堅持認真聽課

老師提出要求后學生不可能馬上適應或改變,教師要不斷地引導和督促以及積極的鼓勵、評價才會初見效果。當看到學生聽課有一些進步時,教師不吝嗇表揚與積極的評價,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贊美的眼神,一個滿意的微笑,一句鼓勵的言語,都散發著情感的動力。

如在課中我常常這樣說:看*同學聽的多認真,坐的多端正,相信大家也一定能與*同學一樣,坐端正,認真聽講。有時這樣說:會聽講、就是會學習,我們的學習效果是和認真聽課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希望你做一個會聽講的學生,相信你的成績會很棒的等。

教師要善于抓住良好的時機讓學生感受到良好聽課習慣的重要性。就拿我班的雷一博同學來說,剛開學上課時他老是不注意聽講,開小差,做小動作,經常需要老師的提醒。在好幾次的課堂提問時,他都一言不發。過后我與他進行交流,才知道是因為他當時沒聽講,根本不知道老師提的什么問題,然后我給他講不認真聽講的危害,告訴他只要上課認真聽講,相信他會與其他同學一樣棒。在后來的學習中,他上課能認真聽講了,還積極舉手發言,正確的回答提問。我一次次地鼓勵他,我看到了他自信的眼神。。這不僅讓他品嘗到了好習慣帶來的成功與喜悅,也讓其他孩子深刻地體會到良好聽課習慣的重要性。

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經歷一定的時間,并且有的學生可能會出現反復,當看到學生的聽課習慣不近如人意時老師也決不放松、得過且過。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暗示的方法矯正學生不良的聽課習慣。教師把嚴峻、期待的目光落在不專心聽課的學生身上,與之目光交觸,引起學生警覺,使他意識到老師在用目光警示自己,應該收斂言行,認真聽課。如用目光暗示的方法學生注意力仍然集中不起來,教師可以停下來,課堂上突然的停頓也會使開小差的學生知道老師是在提醒自己。這招再不行,老師就很有必要走下講臺,以巡回講課的方式,悄然走到不認真聽課的學生身邊,輕輕地摸一摸他的頭,讓他意識到老師已知道他在做小動作等,鞭策其端坐靜聽和思考,強制守紀聽好課。

四、勤于動腦,讓學生主動聽課

思維是智慧的源泉,沒有思維就沒有知識的理解、消化和升華,所以我在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的同時,一定要鼓勵學生多動腦,積極思考。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學習中,如果一個人的思維能夠始終處于積極狀態,那么,他的注意也就一定能夠在較長時間內保持高度的集中。

任何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聽課習慣,即使教師的課講得再精彩或學生有良好的天賦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而習慣的培養是經過師生長期的努力而形成的,良好的聽課習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從小開始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就必須從他們的聽課抓起。

總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過程是艱苦的,老師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不要同時培養太多習慣。有的人想一口吃成胖子,把所有的學習習慣同時培養,結果事與愿違,效果不佳。當然習慣培養太單調也不好,要在學生能接受的前提下,進行立體培養效果會好些。

2、忌“黑瞎子掰棒子”式的習慣培養。學習習慣可以一個一個地培養,也可以同時培養幾個,但絕不可以培養了這個忘了那個。培養的習慣要經常運用,最終形成習慣網絡,使我們的學生各個方面都有好習慣。

3、善待出現錯誤的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在所難免。如果出現錯誤就進行批評,就會在討論和回答問題的時候裝腔作勢,假裝會了,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就會降低,就不敢說真話。事實上回答出一個錯誤的問題正好提供了一個討論的機會。對他為什么會這樣回答,根源出現在什么地方弄明白,對學生更有好處。

4、莫怕影響教學成績。“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學生習慣培養過程中,短時間內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但一段時間下來,不但會趕上,而且還會超過原有的水平。再說教學成績并不比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要。

5、培養學生學習習慣要有耐心,要有持之以恒的態度。有的老師在培養學習習慣的時候,少則一節課兩節課,多則一兩個星期,學習習慣沒培養起來就說什么“朽木不可碉也”,學習習慣不可能培養起來。有那些時間還不如講幾個題管用。甚至有人說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等于耽誤時間。這是一種急功近利的思想,是要不得的,是不科學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時間很難見效益,但是一旦培養成功,那么不但能提高教學成績,更難能可貴的是讓學生學會了學習,將會有重要的社會效應,這是我們教學的根本所在。

6、孩子各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其實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之間是有必然的聯系的。如核心的學習習慣與輔助的學習習慣之間的有機結合,才能說是真正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兩種缺一都是不完整的。再如聽、說、思的習慣,三者是相輔相成,互不可缺的。只有上課認真聽,積極思考才會回答問題。因此只有各種習慣有機的配合,才能真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