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抓好預習工作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抓好預習工作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024-07-31 閱讀 9676

抓好預習工作,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長德學校呂紅

內容摘要:提高課堂效率,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效益的一個關鍵:抓好課前的預習工作。新課程實施提出要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因而,我們的課堂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即:不僅授之以魚,而且授之以漁。預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它可以幫助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效率。作為中學教師,我們應該注重抓好預習工作,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關鍵詞:預習單元預習預習筆記自學能力

今年是本市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年,在剛過去的半個學期中,我采用了很多種方法來提高課堂效率,比如采用分小組活動,小組間競賽,英語角等學習英語形式,學生的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有所提高,但整體學習效果還不是太理想,期中考試的成績還是沒有達到開學初定下的目標。根據聽課和自己的總結發現,在教學中尤為重要的一環:預習工作沒有做到位。學習英語一個重要的環節當是大量的練習,包括口語練習,書面練習等,而這些練習一旦到了課后再讓學生去完成,效果和質量就將大打折扣。而要在課堂上進行大量的練習,那么基礎知識的傳授又將會占用大量的時間,必然會造成“教”與“練”之間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我想應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前預習。

長期以來,預習被認為是學習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既為新課作準備,要初步掌握新課的詞匯、句型和課文內容,又要把新課作為檢查過去已學知識的一面鏡子,并力求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系。這樣的有目的的預習可以使學生們重點、難點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上課可以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思考,捕捉更多的有用信息,主動發問或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從而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四十五分鐘的效率。莊淇銘博士在他的《超倍速學習》一書中寫道:聽課對于學習是很重要的一環,預習則有助于聽課的理解。一個下過預習工夫的人,他先對課本內容作了一番思考,并將有關部門資料查明,對于不清楚處先做個記號,于聽課時特別注意,那么他對于所學的內容已有了50%的了解。聽課時若積極參與,則對學習內容又增加了20%的了解。如再有計劃的利用零散的時間及周末假日復習所學,則對學習內容的了解可能達到90%以上。反之,若一個人沒有下預習工夫,而直接聽課,了解程度一定會因事先不知道內容而打折扣。因此要提高學習效率,課前預習的工夫是不可或缺之要素。

雖然預習的重要性為人所共知,但卻沒有辦法來檢查學生是否做了預習工作,尤其是那些學習上不太自覺或缺乏自學能力的學生,他們需要有外界的壓力和督促才會時時保持飽滿的熱情,高昂的斗志,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習。鑒于英語課的特點,在吸收了一些優秀教師的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我擬把學生的預習工作分為單元預習、課前預習和課前兩分鐘預習。在此我著重介紹一下單元預習。

學習英語,口語練習,期中考試,關鍵詞,英語角

篇2:對學生自學能力培養討論

關于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的討論

自學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學實踐中反復訓練、逐步培養起來的,又在學習實踐中反復運用不斷提高的。

一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性

在教學領域,如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是廣大教師議論的中心,研究的課題。這里所說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自學能力,可以說是學生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因為一個人博學廣聞,知識豐富,大量的是靠自學得來的,這是不可非議的。談到培養自學能力,不僅國內引起注意,在世界中許多國家也很重視,已成為帶有方向性的問題。因此,我們培養的學生應當是具有很高的自學能力的人。所謂自學能力,就是指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如果學生自學能力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果就會顯著加強,遠非注入式教學所能相比。古人說得好:“善學者教師安逸而功倍,不善學者教師辛苦而功半”,一個學生有了自學能力,他就可以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將來長大參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繼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所以,用長遠的眼光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有重要意義的。當前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老師講、學生聽,老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老師講多少、學生聽多少,老師啟發什么、學生思考什么,老師啟發到哪兒、學生跟著想到哪兒,把學生看成知識容器。下課了,學生連書都沒打開。書是學生學習的依據,老師講的其實都是書上內容。老師把知識嚼爛了再喂給學生,光讓學生等吃“現成飯”,不讓學生自己去看書,自己去開動腦筋獲取知識,造成學生知識學得死,題目稍有變化就束手無策;具有嚴重的依賴性,離開老師,自己寸步難行。去自由探索,去發明創造。學生把老師講過的東西一旦忘記,自己不會翻書,重新把例題弄懂,理解能力低,表達能力差,學習很吃力。到了中學長時間不適應,其根本原因,就是不會課前預習、帶著問題聽講,課后自覺重溫例題,然后,完成作業,這一些自學方法。因此成績提高很慢。

總之,我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應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的各種感官全部調動起來,引導他們主動地參加到各種學習活動中去,自己去看書、去思考、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自學方法,探索知識的規律。

二.培養自學能力的一些做法

1.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

每次講新課的前一天,我都讓學生在數學自習課上進行預習。預習時不準互相議論。有時我邊在行間巡視邊鼓勵他們:“看誰不用老師講,能在預習時就把知識學會。”所以學生在預習時,都是埋頭看書、積極思考。要求他們凡是能自己學會的自己要學會,重點地方要畫上橫線,自己看不懂的要標出“問號”,準備上課時提出來和同學、老師研究、議論。每逢遇到較容易的知識,通過預習把它掌握了,學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就異常興奮。有時下了課就找我興高采烈地說:“老師,這部分知識我已經預習會了!”我有時一方面鼓勵他,一方面給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課上給大家講一講嗎?如果你能給大家講清楚了,就算你預習會了。”這時,他就帶著這樣的任務去進一步預習。例如我教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時,預習后一個學生說:“同分說對了,于是我問:“為什么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呢?你還講得上來嗎?還有加減后要注意什么你知道嗎?”他沉默了,于是我告訴他:“你再看看書好好想想這兩個問題,明天講課時我一定請你給大家講。”第二天課上我真的提出這個問題,請他回答。他說:“分母表示把單位“1”分成幾份的數,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數,所以分母不能動,一動就說明不了例

約分。”他全答對了。我當眾表揚了他預習認真,有一定自學能力,不依靠老師自己也能獨立思考學會知識。自己學會的知識是不容易忘記的。凡是他們在預習時已經把知識弄懂了,在課上議論時就積極發言。凡是在預習時沒弄懂的地方,在課上就非常專心地聽別人講解。我體會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是很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

2.指導學生做好自學議論

篇3:抓好預習工作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抓好預習工作,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預習是學習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既為新課作準備,要初步掌握新課的詞匯、句型和課文內容,又要把新課作為檢查過去已學知識的一面鏡子,并力求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系。這樣的有目的的預習可以使學生們重點、難點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上課可以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思考,捕捉更多的有用信息,主動發問或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從而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一堂課的效率。因此要提高學習效率,課前預習的工夫是不可或缺之要素。

在此,我著重介紹一下單元預習。

一、專用預習本。

預習的內容必須寫在專用的預習本上,并且在每個新單元開始前上交。老師批改可粗可細,但有問必答。對預習練習做得好的(可指整體,也可指某個句子),要及時表揚,鼓勵他們多動腦筋,多發揮想象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做出更好的句子,達到在運用中學習語言的目的。對預習沒有做到位的同學一定要規范他們的學習態度,嚴格要求。

二、預習的內容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新單詞。2.重點單詞和句型。3.精彩句子和段落。4.大意概述和總結。5.語法。6.重點和難點。

1.新單詞。大家都知道每一個單元里都會出現很多生詞,其中肯定有一部分特別重要或特別難懂、難記,因此,我要求學生準備一本英漢雙解詞典,因為詞典是打開語言大門的鑰匙,它告訴我們每個詞的音、形、義、性、能(詞的搭配功能和語法屬性)。然后要求他們查閱一些他們認為本單元中重要或難懂或難記的詞,除注出音標、詞性外,更重要的是要在詞條中所給的英語解釋中找到并摘錄適合本單元課文意思的英語釋義,若可能的話,還可作適當的改變,使之更簡易明了。這樣做不但可以讓學生對這些難詞,重點詞加以特別注意,加深理解,克服課堂理解中的攔路虎,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用英語理解單詞來培養他們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經過兩年的實踐,不難看出,在我的課堂上學生會很自然地運用已學知識用英語去表達他們想表達的東西。當然,這指的是在他們的語言能力所及的范圍之內。

2.重點單詞和句型。我認為沒有一定量的詞組或短語的積累對于學習英語來說就好象造房子沒有磚塊一樣,所以必要的記憶工作還是不可缺少的。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組,歸根結底還得付之以應用。所以這塊內容是要求學生通過預習,在課文中找出他認為重要的或難懂的詞組,并且通過造句的形式對這些詞組加以運用。老師可以在課堂上適當時間把英語句式的五種基本結構告訴他們,畢竟造句不是亂造一通,而是要根據一定的語法規則來構成句子的。做了這一部分預習工作后,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比較一下自己思考的重點是否和老師的相符或有否出入,從而對相符的東西有更深的了解,對有出入的東西記憶也特別深刻,并且在造句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在運用已學知識,從而達到較好的效果。

想象力,能力,單詞,上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