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和發展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關系
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
江蘇省如皋市石莊中心幼兒園仲春香
摘要: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是學校、家庭、社會三者教育相互作用的結果。三者是有機的整體,不是各個部分的機械組合或簡單相加,系統論的創立者貝塔朗菲還用亞里士多德的“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來說明系統的整體性,反對那種認為要素性能好,整體性能一定好,以局部說明整體的機械論的觀點。
關鍵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培養健康
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家庭,而學校教育是基礎和重要補充,學校和家庭是密不可分的,它能配合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每位教師應關注家庭教育,做到密切與學生家庭的聯系和交流,發揮學生家庭的教育作用。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否充分發揮教育職能,不僅關系到子女的成長成材,整個家庭的興衰,而且也會影響到全社會的安定團結,民族的健康發展,古時就有“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之說,因此,目前,由于受不良社會的影響,青少年的犯罪率越來越高。這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病態現象和發展中國家的毒瘤,因此人們呼吁,如果不采取相應的措施,去充分發揮家庭的潛在力量,去撫養、教育、監護下一代,傳授文化遺產和價值觀念,同犯罪現象和違法行為作斗爭,將出現不堪設想的社會危機。
二、學校教育的基礎和補充是家庭教育
一個家庭新生命的誕生就欲熱著家庭教育的開始,甚至從胎教就開始啟蒙了。從出生到六歲左右。大部分或全部時間在家中或幼兒園度過,在生活和心理上對家庭存在著極大的依賴性,父母的言行舉止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時做父母就成了孩子良好品質的傳播者和誘導者。
當孩子進入學校后,開始接受學校有目的和系統的全方位的培養和教育。這時候學校教育起著主導的作用。然而孩子的成長階段離不開家庭教育。因為我國的中小學教育主要形式是走讀制。學生與家長相處的時間要比學校教師的時間長,所以其父母的教育仍然經常性的起作用。同時,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離不開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因為家庭固有的血緣關系,感性和倫理道德等內在的關系,家庭教育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效果。因此,孩子進入學校后,家庭教育起著學校教育的必要的補充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家庭教育面臨的新課題
目前,我國實行的是“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這樣一來,父母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個孩子身上,如何教育獨生子女,就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定時期家庭教育的新課題,每一位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風,但由于教育方法的不得當,給孩子過多的壓力,造成不良的后果,隨著社會競爭力加強,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越來越高,往往又適得其反,有的父母對孩子又過于嬌貫,造成了獨生子不能在社會獨立的現象。研究表明,父母對子女嬌寵無度,過分珍愛,過分袒護,過分放縱,過分照料,過分刺激,會妨礙獨生子女健康成長,是他們產生性格缺陷的“苗床”。由此可見,獨生子女是否能夠健康成長,關鍵在于是否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四、家教的任務和良好家教的條件
家庭教育的任務是遵循我國的有關法律。在我國教育目的指導下,同學校密切配合,全面關心子女的成長,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1、父母要關心子女的身心正常發展。
父母首先要關心子女的身體健康,有了健康的身體、智力、品德、美感等心理方面的發展才有可能的物質基礎。為使孩子的身體充分地生長發育,其中營養是最基本的條件。此外,父母還應督促子女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父母還應當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的。但不全面,真正的健康,不僅指身高、體重、體型、體質、五官、四肢發育健全,生理活動功能正常,而且也要心理健康。由于片面追求升學率及其他原因的影響,不少父母對于孩子的身體健康重視不夠,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則更為忽視,甚至采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造成或加重心理上的不健康狀態,這是不利于子女成長的。
2、子女良好習慣的培養
一種與需要相聯系的穩定的行為方式是習慣,它是人在生活實踐和教育過程中經反復重復或練習逐步形成的。習慣一旦形成,只要遇到相關的情景,人就會不由自主付出特定的反應,所以人們把習慣看得是一種巨大的力量,稱之為第二天性,好習慣成就一生,壞習貽害終身。
篇2:校訊通對協同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應用研究
“校訊通”對協同“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應用研究
焦作沁陽市實驗小學蔡彩霞
摘要:校訊通是加速校園信息化進程、實現交互式溝通的重要手段。它在家庭和學校之間搭建了一座以學生為中心的橋梁,使得家校互聯、家校合作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更加快捷、有效。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單位、學校、家庭加入校訊通的隊伍,校訊通的作用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本文通過調研文獻并結合鹽池縣長城希望小學使用校訊通家校溝通的狀況,分析了不同階段校訊通所起到的作用,展望了未來校訓通的作用。希望校訊通可以在協同學校教育和家庭家庭教育起到更大的作用,真正成為教育者的有力助手,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校訊通;家校溝通;協同教育
從國家教育部把“家校通的研究與應用”作為一項重點研究課題,列入國家教育部“十五規劃”以來,[1-3]校訓通顯示出現代基于網絡信息化家校溝通的優點。當“非典”到來的時候,校訊通保障了北京地區中小學生“停課不停學”;[4]當“甲流”到來的時候,為了做好防控工作,通過校訊通的平臺,提醒家長從家庭做起,每天給孩子量體溫。[5-6]
隨著移動公司不斷加快移動信息化在各行各業的推廣和應用[7-9],校訊通也悄然走進了鹽池縣長城希望小學。它充分調動社會教育資源,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架起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溝通橋梁,以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它以便捷、實用迅速風行,使用頻率也日漸增長。從我們小學使用校訓通的狀況來看,前兩年是我校使用校訊通的初級階段,它的功能比較單一,主要用于班主任收發信息、發公告,與全體家長溝通,給家長留言反饋孩子在校的表現,與個別家長交流。從**年至今是校訊通在我校的發展階段,它的功能開始多樣化,校訊通受到了越來越多家長、教師、學生的歡迎。有了校訊通,我們的會議次數大大減少,很多需要傳達的會議精神、文件精神盡可能通過這一平臺告知教師。究其原因,教師和家長在觀念上有了轉變,由過去的單一傳統家校聯系的模式走進了現代的、多樣的、信息化模式,充分利用了這個平臺,使校訊通成為家校溝通的得力助手。
一、校訊通初級階段的作用
這個階段的校訊通的使用還多停留在“問題解決”的層面上,只有出現“問題”時才能夠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關注,才促使他們的溝通需求。這種被動的、以問題解決為主的溝通目的,有著致命的缺陷,就是一旦當問題解決了或者是緩解時,溝通也就隨之減少或者完全沒有了。因此,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才總是呈現出計劃性差、隨意性強的特點,甚至有時一天有好多條短信,有時好多天沒有一條短信。因此我認為這個階段的作用負面效益比較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篇3:校訊通對協同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應用
淺談“校訊通”對協同“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應用
摘要:
自古以來,教育,備受人們關注,它包含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各施其責,都為重要。因而,如果我們想搞好教育,培養出代代優秀人才,那么,就必需將這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其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特別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會直接對孩子今后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但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互脫離,家長不了解孩子在校接受教育的情況,學校不了解學生回家后的表現。因此,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溝通方式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校訊通”是中國移動面向全省中、小學開發的教育信息化產品。借助短彩信、語音和互聯網載體,通過校園簽到刷卡機、學生平安卡、親情電話等設備,為家長、學生、教師提供完善的家校互動、平安簽到、課外輔導等服務,更安全、更智能,更人性,關愛孩子成長每一步。
關鍵詞:校訊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溝通
正文:
自古以來,教育,備受人們關注,它包含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各施其責,都為重要。因而,如果我們想搞好教育,培養出代代優秀人才,那么,就必需將這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其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特別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會直接對孩子今后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但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互脫離,家長不了解孩子在校接受教育的情況,學校不了解學生回家后的表現。因此,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溝通方式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在過去,人們通過家長會、家訪、電話聯系等方式來進行家校溝通,使其家長和老師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情況,及時對學生進行輔導、交流。但對于現在快節奏生活的人們來說,舊的方式也漸漸地出現了許多問題,如:
1、家訪是傳統的家校聯系方式,也是班主任開展工作的重要手段。但它不具有普遍性,如果要解決一個共性問題,就難以達到最佳效果。另外,隨著工業化的發展,特別是在我國農村,大多數家長去城里打工,上班地點一般離家較遠,上班時間較長,大部分家長在家時間較少,而學生居住地不集中,教師進行家訪的時間和精力又有限,一個學期下來,能真正家訪的寥寥無幾,使家校得不到有效、及時地溝通。
2、家長會是目前比較普遍的一種家校溝通方式,但由于班級人數多,優差不等,使得家長會往往區于形式,內容單調,受時間限制,家長大都反應收獲甚微。
3、電話聯系可能是現代家校聯系中最主要的方式了,解決了以上所存在的時間與距離問題,大大提高了家校聯系的效率。但有些問題僅僅靠打幾個電話,難以達到深入的效果,問題的解決不夠徹底。而有一部分老師索性以此代替了家訪,還時不時地打電話向父母匯報“問題”,熟不知更容易引起家長和學生的反感。
現如今,中國移動為家校聯系推出了新的溝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