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閱讀小論文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
小學閱讀小論文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
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qū)隆湖六站小學徐世慶
【摘要】在閱讀教學中,恰當?shù)倪\用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拉近生本距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突破重難點。本文結合作者的教學實踐經驗,從閱讀教學的預習環(huán)節(jié)、導入環(huán)節(jié)、理解課文環(huán)節(jié)及信息交流環(huán)節(jié)四個方面探討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有效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問題。
【關鍵詞】閱讀教學信息技術優(yōu)化環(huán)節(jié)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信息技術越來越多的進入到閱讀教學之中。信息技術具有綜合處理文字、影像、聲音、圖片的能力,能做到圖文并茂、聲形兼?zhèn)洌瑥亩鵀閷W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情境。
閱讀教學中恰當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會使課堂變得多彩生動,這時的學生將會最富于激情,最富于積極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優(yōu)化閱讀教學,使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運用信息技術,開闊學生視野,優(yōu)化閱讀教學預習環(huán)節(jié)。
新課程改革下,閱讀教學從原來的課本知識向更廣闊更豐富的領域衍生。而預習過程在開闊學生的視野中扮演了一個引領和啟示的作用,信息技術則是實現(xiàn)預習功能的重要途徑。以前教師布置預習內容大部分都是以課本或是習題冊為主。信息技術的融入,帶來了預習內容和范圍的廣大,教師們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尤其是信息資源,布置一些開放性的、拓展性的資料搜索或是查詢方面的預習作業(yè)。預習內容的擴大,不僅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書本知識,而且還開闊了學生的眼界,使學生的視野擴大到書本之外的其它重要內容。
如在教學《月光曲》一課之前,我給學生留了一項預習作業(yè):上網(wǎng)查找有關《月光曲》和貝多芬的圖片資料、聲音資料、視頻資料和文字資料,并要求學生要根據(jù)課文的內容對自己所搜集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當我聽著學生們搜集到的《月光曲》音樂,看著學生們搜集到的貝多芬各個時期的圖像,貝多芬簡介、貝多芬軼事、貝多芬名言及后人對貝多芬的評論時,我的心中無比興奮和欣慰,由于課前學生們做了大量的資料收集,從而給學生的“學”帶來了“效益”。這種整合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高了學生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擴大了閱讀課預習的內容,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調動了學生自覺預習的激情,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景,優(yōu)化閱讀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新課是閱讀教學的關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以教師講述為主的“填鴨式”的滿堂灌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逐漸走出課堂,而以新課改精神為指導的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已成為學生喜愛、教師追求的目標,尤其是信息技術的運用,使閱讀教學變得具體形象、富有情趣,從而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大提高了閱讀教學效率。因此,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結合不同的授課內容,有目的、有意識、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地采用信息技術,精心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導入新課,不僅能節(jié)省教學時間,而且能有效地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篇2:根據(jù)閱讀是對話認識師生雙方在教學中定位?
根據(jù)閱讀是對話的認識,師生雙方在教學中如何定位?
發(fā)布者:方志明
閱讀和閱讀教學是對話過程課標對閱讀目標的確定,吸納了現(xiàn)代閱讀理念,明確規(guī)定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現(xiàn)代“以人為本”思想和對話理論的基礎上,應對學生和教師重新定位,那就是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教師應成為閱讀中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同時又承擔著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的責任。語文課程是以人為本的課程。語文課程注重人與人之間精神上的聯(lián)系,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處于學習主體的地位。我們的整個的教學活動應圍著學生轉,活動的主體就是學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我們特別應該重視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感受、體驗,特別是有個人色彩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教師在對話中間的地位與作用也發(fā)生了變化。過去的教師是權威,處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學生是接受者、聆聽者。現(xiàn)在教師要處于跟學生平等的地位,教師的作用是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平等地對話。但是,教師畢竟要承擔著教學活動的組織、引領和促進的責任。
定位,閱讀,教學,如何
篇3:小學閱讀小論文進行有效閱讀教學
小學閱讀小論文如何進行有效閱讀教學
峨縣實驗小學彭高文
摘要: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實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徑。因為閱讀教學不僅具有獲取信息、積累知識、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智力的價值,還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價值。閱讀的有效途徑:調動閱讀激情,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技巧,傳授閱讀方法;開拓閱讀視野,養(yǎng)成閱讀習慣。這一切都離不開老師巧妙引導,學生情感投入。閱讀直接影響到學生人格的形成和精神世界的生長。
關鍵詞:有效閱讀教學
有學者稱閱讀為“學習之母”“智慧之源”。通過大量地閱讀,學生才能感知語言材料,增加語言積淀,提高寫作能力,增強語文素質,提高文學素養(yǎng),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情感體驗中培養(yǎng)自身的獨立閱讀能力,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閱讀量大會使學生在人生觀、世界觀、知識面、感知力、求知欲、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的形成及處理問題的方式等方面,都呈現(xiàn)出明顯的優(yōu)勢。因此在一生中的黃金閱讀期做好閱讀儲備,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怎樣才能有效地進行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調動閱讀激情,激發(fā)閱讀興趣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閱讀的巨大動力。教師想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就要想方設法帶領學生去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樂。特別是對于那些初學閱讀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大力激發(fā)他們的閱讀動機,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與樂趣相聯(lián)系,這樣才能調動學生樂于閱讀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在閱讀教學中,我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他們的閱讀興趣。
(一)在班級內開展閱讀競賽、閱讀之星評選;我有目的地設計巧妙語言,指導學生運用形象的例子,恰當?shù)谋扔鳎芽菰餆o味的知識化為生動有趣的實例,引導學生在興趣中探求知識,發(fā)展思維,開發(fā)智力;利用教學文本引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閱讀趣味性濃的課外書籍,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提出有趣的問題,既鞏固學生的課內知識,又豐富學生的閱歷。
(二)抓住上課開始的有利時機,以精彩的開場白或話題引發(fā)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將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使之進入上課最佳狀態(tài)。如教學《黃山奇石》一課,我先板書“石”,問學生“石頭我們見過嗎?”再板書“奇石”,讓學生說說都見過什么奇怪的石頭。然后告訴學生安徽的黃山就有許多的奇石,作者給我們介紹哪些奇石呢?奇在哪里呢?“想知道的,趕快打開書,到文中找找答案吧!”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致極高,在輕松愉快中學到了知識。
(三)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fā)閱讀興趣。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氣氛,鋪設場景,使學生在樂中學,如教學《春雨的色彩》一課時,根據(jù)讓大地變得五彩繽紛和生機勃勃,我通過色彩明快、動靜結合的媒體演示,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重溫往日觀察到的春雨的景象,對課文內容進行形象的整體感知,這樣學生們學起來興趣盎然,情緒高漲。
二、培養(yǎng)閱讀技巧,傳授閱讀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多方面的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還應教給他們閱讀方法。如果學生僅僅有了閱讀的興趣,不懂得如何去讀,閱讀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學生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離不開科學的閱讀方法。